曹雪芹主题雕塑 一场红楼一场梦_雕像_红楼梦_雕塑

曹雪芹(名霑,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生于南京,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富足纨绔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随家人迁回北京,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人物石雕,铸铜雕像,景观雕塑

传统工艺铜雕,历史人物雕像,公园雕塑

曹雪芹石雕,名人雕像,广场雕塑

展开全文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玺(音xǐ)曾经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颙(音fǔ)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六七十年织造官,不用说家产越来越富,成了一个豪门。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反对过他,不但革了曹颙的职,还下令查抄了他们的家。那时候,曹雪芹只是个十岁的孩子,但也已经懂事,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他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待不下去,只好回到北京老家,曹家生活越来越穷,家里的灾难又接二连三发生。到后来,父亲曹颙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难,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有时候,他连粮食也不够吃,只好喝点薄粥充饥。曹雪芹住在郊外环境变了,也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他再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豪华生活,免不了产生许多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就是《红楼梦》。

大型石雕,人物雕像定制,园林雕塑

户外铜雕,历史人物雕像,雕塑定制厂家

名人铜雕,人物主题雕像,广场雕塑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一个贵族大家庭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事。在那个贵族家庭里,大多是一些挥霍享受,专讲吃喝玩乐、放债收租的寄生虫,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内心肮脏刻薄。小说的主人公,贾家的公子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是一对嫌恶贵族习气、反对封建礼教的青年。在那个环境里,他们想摆脱旧礼教的束缚却没有出路,结果林黛玉受尽歧视害病死去,贾宝玉离家出走当了和尚。而那个贵族大家庭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也像腐朽的大厦一样忽啦啦地倒塌了。书中,曹雪芹用十分深切同情的笔调写了这一对青年男女和一些受压迫鳌拜凌辱的婢女,又满怀气愤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在《红楼梦》里,有一段“护官符”的故事,就是专门揭露这些官僚和豪门怎样勾结起来欺压百姓的。

传统工艺石雕,古人物雕像,铸铜雕塑

大型石雕,曹雪芹雕像,博物馆雕塑

人物主题石雕,读书人物雕像,城市雕塑

小说里的贾府有一门亲戚薛家。薛家的公子薛蟠,因为跟别人争夺一个婢女行凶打死了人,被害人的仆人告到应天府,知府贾雨村正想派公差到薛家去捉拿凶犯,他的随身仆人暗示他别这样做。退堂以后,贾雨村把仆人留下,问他为什么阻止他捉拿凶犯。那仆人从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抄着民间流传很广的一首叫做《护官符》的歌谣,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雨村看不懂。经仆人一解说,才知道南京地方有四家豪门大族:贾家是皇亲国戚,史家和王家都是金陵(就是南京)的大官僚;“雪”和“薛”同音,指当地一家富商薛家。这四家结成亲戚,互相勾结,势力大得没法说。当官的要想护住自己的官职,就不能得罪这四家豪门。仆人提醒贾雨村说,这次杀人的凶犯正是薛家公子,要是触犯了他们不但要丢掉官职,只怕性命难保。贾雨村听罢仆人的话吓了一大跳,马上打消了捉拿凶犯的念头,还按照仆人献的计,把被打死的人说成是急病死去。一桩人命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了结。曹雪芹花了十年时间,在北京西郊写这部小说,辛劳和疾病把他折磨得十分衰弱。当他写完八十回的时候,他的一个心爱的孩子得病夭折,曹雪芹受不了这个打击,终于放下了他没有完成的著作离开了人世。

现代艺术铜雕,曹雪芹雕像,文化艺术雕塑

历史人物铜雕,名人雕像,纪念馆雕塑

现代工艺石雕,雕刻工艺,历史文化雕塑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