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诞生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伽耶城悟道后,开始游行在各地讲说佛法,门下聚集的弟子比丘越来越多,信徒们都在佛法中得到了心灵的长久宁静,所以在释迦牟尼寂灭之前,佛教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佛灭后,佛典先是由口口相传,后来才以对话的形式记录成了文字典籍,最终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佛教传入到中国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公元64年(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时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一大早汉明帝就将这个奇怪的梦说给了手下的大臣听。
其中有一叫位傅毅的博学之士答道:“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和皇上您梦见的形象是一样”。汉明帝大喜,于是派遣大臣蔡音、秦景等人出使西域,将佛经、佛法已经佛像都带到了中国,并在公元68年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
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信佛,并且进而演化出不同的宗派。北魏时期净土宗的始祖慧远提出应该广泛的“口称念佛”以达到身心的皈依。到了唐朝时期又流传了“持名念佛”的修行途径。这种修行途径就是在口头上不停的念佛的名号。
我们经常在寺庙听到僧人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在持名念佛,但是这句念佛的口号是从印度的梵文中所翻译出来的,所以在文字的读音上有一定的落差。很多人甚至念了几十年都是念错的。
展开全文
首先“南无阿弥陀”中的“南无”二字不能读成“nán wú”正确的念法是“ná mó”这是汉唐时期翻译过来的古音,佛教徒认为,在持名念佛的时候,心诚的同时一定要将读音读对才能让佛感应到而得到佛的庇佑。
而“南无”二字正是皈依的意思,同时也是恭敬礼拜的意思。所以这两字子是恭敬之词,自然是要严格的按照梵文的音译来遵守,懂得了这两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清晰了。
“阿弥陀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名号,就是佛和法的本身。而阿弥陀佛翻译成中国话,“阿”则译成“无”,“弥陀”翻作“量”,“佛”则译作“觉”,连贯起来就是“无量觉”的意思了,在佛教中“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这句话的意义具体体现在《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就是无量觉的浓缩。如果还要具体展开了说就是《无量寿经》,甚至可以扩大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最高详解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可见“无量觉”这三个字的意义的深远。
《观经四帖疏》记载:“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阿弥陀佛”这句话就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当信徒念“南无阿弥陀”就是皈依了无量觉,皈依了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