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拼音输入法怎么操作?粤语数字怎么读_粤语_白话_汉语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粤语拼音 粤语 白话 汉语

本文目录

  • 粤语拼音输入法怎么操作
  • 粤语数字怎么读
  • 为什么粤语不能对应汉字,而普通话能,粤语与汉语是什么关系
  • “汉”字,粤语拼音怎么拼

粤语拼音输入法怎么操作

粤语拼音输入法用速打粤语拼音、笔划输入法进行打字。 打字方法:

1、简繁体转换:打繁体字时只需按一下快捷键Ctrl+Alt+F,便可以切换为繁体粤语打字法软件。

2、笔画输入法:打字时先按键盘的Q键进入笔画输入状态,然后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用点横竖撇捺折依次输入汉字的笔画。

3、拼音输入法:用粤语拼音打字。 粤语(粤语拼音:jyut6 jyu5;Cantonese),又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 广东粤方言在海外华人社区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美国纽约、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处广泛流行。广东使用粤语人数约在3800万左右,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

粤语数字怎么读

鸭(ya,第一声)2.以(yi,第三声)3.三(sa,轻抚音)4.sei(第一声)5.ng(注意有鼻音,有点象”恩”)6.老(lao,第二声)7.差(cha,第一声)8.八(ba,轻抚音,说得比较快,比较干脆点)9.高 (gao,第二声)10.洒(sa,第三声)

拓展资料:

(一)粤语,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

(二)发音系统:粤语发音系统较复杂,最多有20个声母,94个韵母。

(三)粤语的20个声母:

b敷;

m透;

n精;

c见;

k规;

ng安

(注:内为国际音标符号,左侧为粤语拼音符号,右侧为例字)

(四)粤语的词汇分为:汉字词、粤语词和外来词。

汉字词:最常用,占词汇的大部分,如“时间”。

粤语词:粤语专有词汇,如“得闲”。

外来词:指由外国语言组成的词,粤语吸收较多外来词 ,如粤语日常用语中的“士多”表示英文中的“store”。

(五)粤语语法与现代标准汉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词句顺序、虚词、副词、部分形容词、助词及其放置方式上,复杂而不可或缺的语气助词也是粤语的一个特色。

(六)日常对话

表示谢意

1.多谢晒你呀!do1 ze6 saai3 nei5 aa1 谢谢你!

2.唔该晒你o呙!m4 goi1 saai3 nei5 wo1 麻烦你了!

3.真系唔话得!zan1 hai6 m4 waa6 dak1 真是感谢你!

4.咁样点系呀?gam2 joeng6 dim2 hai6 aa1 怎么好意思呢?

初次见面

1.好高兴识到你。hou2 gou1 hing1 sik1 dou3 nei5 很高兴认识你。

2.我系…… ngo5 hai6... 我是……

3.我个名叫做…… ngo5 go3 meng4 giu3 zou6 … … 我的名字叫做……

4.我系香港人。ngo5 hai6 hoeng1 gong2 jan4 我是香港人。

好友话别

1.第日见。dai6 jat6 gin3 改天见。

2.得闲再倾。dak1 haan4 zoi3 king1 有空再聊。

3.系咁先啦。hai6 gam2 sin1 laa1 在这里作别吧。

在商店里

1.唔该几多钱呀?m4 goi1 gei1 do1 cin4 aa1 请问多少钱?

2.有冇得平啲呀?jau5 mou5 dak1 peng4 dik1 aa1 可以便宜点吗?

3.有冇……卖呀?jau5 mou5...maai6 aa1 有买有……卖呀?

4.帮我包起佢。bong1 ngo5 baau1 hei2 keoi5 我要这一个。

街上问路

1.唔好意思。m4 hou2 ji3 si1 不好意思。

2.阻你一阵。zo2 nei5 jat1 zan6 耽误你一点时间。

3.呢度点去呀?nei1 dou6 dim2 heoi2 aa1 这里要怎么走?

4.我荡失咗路。ngo5 dong6 sat1 zo2 lou6 我迷路了。

5.呢度系边度?nei1 dou6 hai6 bin1 dou6 这里是那儿?

为什么粤语不能对应汉字,而普通话能,粤语与汉语是什么关系

说反了,众多语言当中只有粤语能对应所有的汉字,而普通话还不是汉语,请看:

白话(粤语)就是我们汉族人始祖语、五千年前仓颉造字后至宋朝四千多年里中国历朝历代的通用语言。语言学家已证实《切韵》、《唐韵》和《广韵》这隋朝唐朝和宋朝三本的发音字典,就和今天的粤语发音高度吻合,这就是说白话系隋唐宋三个朝代中国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粤语区的日常用语同宋朝之前的日常用语一样和读唐诗宋词那么押韵的原因,这也是外国大学为什么只研究粤语和普通话的原因,外国人分别叫唐话和满语。历史学家已经证实周朝就统一了语言,当时叫雅语。而周朝、春秋、战国、秦汉和隋朝唐朝宋朝又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期间分分合合,史书上亦没有记载这段时间中原发生语音的变化,所以白话就是雅语。那雅语是不是盘古开天至周朝的语言呢?

今天我们终于解开了汉族语言千古之迷,那就是二十一世纪(2O18年)语言学最伟大的发现:汉字不单表意,音还表义还表感情。通过粤语的发音就知道,例如:前和后,开和合,快和慢。当粤语讲前字时由前面发出,即舌头和上腭之间发出(不是卷舌音),而后字是由后面声带发出;当讲开字时嘴立刻打开,讲合字嘴即刻闭上;而快和慢这对反义词,当你讲快字时把手放在离嘴三五寸远,明显感到声未出气已到,而讲慢字时,手帖在嘴边越大声越沒有声流到,这些动作都说明音同义,汉语不仅仅只是字表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多些字研究,比如: 食和饭,饮和水。食和饮就是进饭和吞水的动作,当然食比饮的闭合慢(饭比水难吞下);而饭和水就是嘴在碗边和杯边的动作,饭的开口比水的开口大,而读水字时嘴有点嘟。又比如: 声和音(有开有合,有前有后),走和行(走的正确用法是跑的意思,所以走前面舌头处发出的急促音—— 又叫前单向。行由后面的声带发出),长和短(在上腭与舌头处紧挨着发出两个音,0.1毫米都是距离,长是拖长的音,短则短音),爆和炸(爆用嘴唇上下扩张表示,没有气出,炸用声流水平喷出表示),远和近(读远字时,嘴嘟一喐,示意远处。近由后面的声带发出),牙和齿(牙由两边的大牙发出,齿由前面的齿发出),耳和鼻(声流振耳振鼻)。简单一点自己体会: 白和黑,光和暗,大和小,上和下,内和外,出和入,香和嗅,呼和吸,吹和气,软和硬,升和降,笑和哭,远和近,洞、孔、窿、管,呑、吐、呕,圆、方、平、扁、瘪,嘴、舌、喉、胸、肺、心,甜、酸、苦、辣、咸, 耳、鼻、头、颈,咬和切,正和歪,好和坏,左和右,等等,而北方话全部是开囗音,毫无意义。

最伟大的是我们的祖先还根据感情来设计汉字。比如把好的、正面的都设计成开口音(好的才开怀): 美、靓、好、正等字 ;利用鼻孔能发出深沉、深情的声音,把阴、森 、心、金等设计成闭合音。例子:当同时用吓人的声音读阴森森三个字时,白话明显比北方话恐怖;由于声带是本职所在,所以声带可以发出强劲有力的声音——入声,比如: 决、喝、系等字,读《满江红》最后一句: 朝天阙,入声字阙是多么有力,说出了灭敌人的决心;在这里重点讲下语言学家从来没有提到的变音 (比入声更有感情):

即舌 头和上腭处发出的音叫变音,又分前单向音、后单向音 和双向变音。当舌头和上腭接触形成了后面的空腔,就好似压强原理一样,舌头一下喷出发出急激和鄙视声音(前单向音),比如: 走,嗅;亦因舌头上升形成封闭,当声带发出的声音顶回鼻孔、胸腔则分别发出激奋和难受的音。第一,当顶回到鼻孔则发出激动的音,比如: 怒(后单向音),当用力读时,怒从鼻孔“唔”出来,即所谓的“气愤”,犹如虎啸;第二,当声流回流到胸腔时则令人难受,比如: 难、困,等等;最神奇的是舌头处可以发出一个字两种感情的音,比如:死 ,当我们希望对方死时,比如: “死你就去”,舌头封闭后面形成空间,死字由舌头处喷出,痛快淋漓,而当自己不幸时,比如: “死了”,读死字舌头尽量顶住上腭,让声流回到胸膛而令人难受。正因为存在耻(双向变音)、怒(后单向音)、恨(后单向音)、雪(入声)、阙(入声)等字,当我们按书中的情境读《满江红》时,悲伤、激动、愤怒等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手摸肩、胸、腹等部位,明显感到动起来。当然汉语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字表意,这点只有在粤语才能完全体现出来,比如:阿(拉,排泄时发出的a和e的音),返(回,反方向走为回,),企(站,人止为立),等等,所以字表意、音表义还表感情的粤语就是古汉语、汉族的始祖语。

而北方话因卷起舌头讲话,不是南方的平舌讲话,舌头顶住双唇不能闭合,没有闭合音;卷起的舌头两侧漏气没有变音;靠舌尖摩擦振动发声而没有用声带发音的入声,因此北方话读 起《满江红》来如同嚼腊,和尚念经。大家还可以试下:抽任何一句话分别读每一个字细心对比,白话就比北方话有力。有血(字表意),有肉(音表义),有灵魂(闭口音、变音和入声),这才是汉语,粤语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白话就是黄帝、商王、周天子、秦始皇直至宋朝的各朝皇帝的语言,亦是孔子、李白、苏东坡、岳飞等人讲的话;白话比兵马俑、长城等所有的文物加起来都珍贵。

正因为精心设计,迫使北方话把近五千年来稳定和至简的汉语日常用语几乎改了一篇、弃用和变复杂。因此有一种判断是不是古汉语的简单方法:因各种原因,你已不用宋之前的日常用语,只要你口音还在,现在用回肯定能表达得出,你要是用得越多古语来代替现在的日常用词,不会岐义为准,证明你的语言越接近古汉语(比如北方话把“你吃了没有”的吃改为食,就会听成“你死了没有”,这就叫岐义)。比如:屙(拉),着(穿),食(吃,吃字唐朝才出现,应以食为准),饮(喝),喝(吼),行(走),走(跑),企(站),几多(多少),文(块),几时(什么时候),姣(骚),斟(倒),晏(中午或迟),箸(筷子),翼(翅膀),肶(腿),返归(回家)家,未曾(还没有),寻日(昨天),啖(口),惊(害怕),得闲(有空),面(脸),衫(衣服),睇(瞧),隔篱(隔壁),抵(值),旧时(以前),后生(年轻),渠(他),谂(想),畀(给),攰(累),揀(选择),差人(警察),游水(游泳),返归(回家),樽(瓶),卒之(终于),定(还是),廿(二十,白话一个音,日历上就有),卅(sa,三十),亦(也),未(没有),闻(听见),等等,。—— 在这还不要求你按汉语的语言习惯使用。比如:望( 看),从唐诗宋词中可以睇到出现十个望字还未出现一个看字,因此汉语的习惯以使用望字为主,而北方话不单没有这习惯,还直接废了望字(前面提到的几多和多少亦是一样的情况,把几多废了);在这还不要求你使回所有的单音词,比如: 识(认识),知(知道),明(明白),椅(椅子,几乎所有加子字的词都是多余的),颈(颈部,把身体各器官加多一个字几乎都是多余的),等等。北方话实际上就是双音词的海洋,近五千年来汉语都是一音一义,不用两个音表一个义。

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一个音)就是讲北方话要使用宋朝之前所有的日常用语代替现在的日常用语,就必须学会讲白话(粤语),这是唯一的方法,只有白话才能完全表达宋之前四千多年里所有的日常用语,只有白话才能表达九调六声(北方话是四声四调)的古汉语(所谓的平上去入的古汉语,用白话一读就明明白白,平就是最外面的嘴唇发声,上就是舌头处发出,去就是舌头和声带的中间发音,入就是最后面的声带发声。北方话去音已减半,入声更是完全消失),虽然这是多么简单的汉字,轮不到你不服、逞强和发怒。

高晓松曾说:“唐诗就是用粤语写的”

我们的诗人元帅陈毅也说道:“千年唐音听粤腔”。

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在《广州音论》云:“广州方音合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

明朝大文豪朱熹曾和弟子在讨论雅言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四方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前一句就是说粤语最契合雅言(广中人就是广府人,即白话人),“自洛中脊来”就是说珠三角的人来自中原。

汉字音表义证明了他们的研究是对的。四大发明多数是假的,中国真正的伟大古发明是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白话。(音标义信息量太大,因此研究汉字音标义可以产生语言、历史百多个博士)。

有人讲“衣冠南渡”是到长三角州一带,这确实是这样。但很多人在安徽、浙江等地停留不久后继承向西向南迁徒,经江西穿梅关古道到达珠三角,毕竟没人不知到秦始皇在南方开拓有疆土。当然在经江西省时也有人落地生根,因此江西人讲江西人三个字时,一个是白话音,一个是北方音,一个是吴语音。现在两广还有部分人在清明节是回淅江拜祖先,但奇就奇在他们是说白话的,不同于福建人、客家人向西迁徙是保留自己的语言 。这就是两广白话人后迁徒路线,不同于秦时走灵渠的迁徒路线。

正因为粤语是有显赫历史的雅言,所以现在有些人借苏东坡、韩愈等人的话来污蔑粤语,其实苏、韩等人被贬的地方在当时根本就不是白话区,在宋之前白话人由于太少(几十万秦人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原始森林的环境还剩多少?不过少极都比土著多得多,当时整个岭南只不过是区区十多万土著,并且被打走东西两向),只是龟缩在桂平至广州的西江两岸据点(贵港在当时只不过相当于山海关),根本无力扩展,连海边都没有到达。直到宋末才迎来大规模的中原移民,走梅关古道进广东(不同于秦时走灵渠),然后在珠三角休养生息,经过明朝人口澎涨后在清初沿江而上才填平西江两岸的平原和向沿海延伸,后到的客家人、福建人得到小平地和丘陵。因此你来到粤西(当然包括广西)问当地的白话人,95%的白话人都是来自珠三角,而不是从其它地方来。这就是“自洛中脊来”。

宋朝之后中国受到各种北方少数民族的占领和统治,中原语音(白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时把口语叫白话,简化后写成书面语就叫文言文,这就是所谓的文对白),很明显不是汉语了。因距离中原太远,不受到影响,逃难到两广的汉人得以把汉语保存下来,这是幸运。总之白话(粤语)是祖先留给我们比都江堰、兵马俑等所有的文物加起来都珍贵的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传承下去。请转发。

“汉”字,粤语拼音怎么拼

汉,,这个粤语标准音标,不是香港人用的那种. 香港的是英文拼写粤语读音:汉,HON(港式),多用于人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