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古代读书人的真实写照,为了那不足百分之十地名额,全国的书生可谓争破了脑袋。
一路历经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若说十年考中,真可谓是顺利的,有多少人直考得双鬓斑白,却依旧名落孙山。不得不说读书入仕这条路,不仅考验人的毅力,更考验人的财力。
供养一名考生要多少钱呢?除了日常的吃穿用度,还需要买书、上私塾学习,毕竟自学成才的人还是屈指可数的。所以,要想读书,至少也要是个中产阶级,除了满足日常温饱,还要有余粮孝敬教书先生不是。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穷书生,大概都是读书读穷的吧。然而,这些费用还只是凤毛麟角,花费最多的部分则是路费,在那个交通极不便利的年代,路途远的甚至要走上一年。
千里迢迢跋涉,这一路上要吃饭,要住宿,要打点、交际……处处都需要银子,可以想见,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要将一年的生活费带在身上,这笔盘缠可谓极其丰厚了。若是打劫一名书生,一年的温饱都可以解决了。
但是,奇怪的是,书生被劫的事情却鲜少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如若土匪可以发言,想来便是一句“你也不看他腰间绑的啥!”
尊师重儒的传统观念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观念影响深远,无论是官居高堂,还是市井小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深受其影响,土匪也不例外。
他们不读书、不识字,但不代表他们不渴望知识,只是读书成本太高,他们不得不先填饱肚子。他们落草为寇,却对读书人有着向往,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吟诗作对、出口成章,若是能够被官家赏识,更能衣食无忧、飞黄腾达。
于是,他们便把这些无法达成的念想化成了对读书人的敬重。这或许就像如今一些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却极为重视。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反差,正是社会对文化的推崇所致,是深入人心的儒家思想所致。
当社会将读书人放在一个受人尊崇的位置,自然会让人敬之、礼之,这是全社会性的、普适性的。
展开全文
奉旨考试,谁敢阻拦?
在封建社会,皇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一道圣旨,可满门抄斩,也可鸡犬升天,足见这圣旨的威力。
皇上为了表示自己的对读书人的重视,对春闱的看重,确保赶考的书生能够顺利入京参加考试,便命朝廷特制一面旗号,上面绣着“奉旨会试”或“礼部会试”的字样,让考生们挂在腰间。
这看似普通的旗号,只因上面“奉旨会试”四个字则变得格外不同了,把这个旗号挂在腰间,就仿佛拿到了通行证,不仅通过沿途哨卡时畅通无阻,而且还能护身。
正所谓奉旨办事,阻拦者就是与朝廷公然作对,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这罪责可不是普通的土匪担当得起的。既然是奉旨考试,那么作为为皇上分忧解难的朝廷官员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总要做些什么以确保皇上的旨意能够落实落地。
首先,自然是要确保入京赶考的书生们的安全。故而,地方官员也要做好本地的治安,避免在自己的地盘上出现考生被劫的事件。
人们常说官匪一家,官与匪之间有着讳莫如深的关系,官家严打什么,土匪自然清楚得很,自不会顶风作案,自寻死路,看到腰间挂有旗号的书生,自然任其通过,不会加以阻拦。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土匪,算得上一个高危行业,不仅要担心官府的追捕,也要小心遇到练家子,打劫不成反被打,同时还要躲避仇家,免得被人打击报复。
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书生称得上君子,耗费十几载光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中举、苦尽甘来,此间若是有人阻拦,影响了他的科举大业,无疑是不共戴天之仇了,此仇不报非君子呀,别说是等上十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也要报了此仇。
而且书生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平日里常聚在一起坐而论道,谈论时事。
他们有头脑、有思想、有观点、有办法,若是被他们知道自己的同窗被土匪打了劫、抢了盘缠,必将同仇敌忾,鼎力相助,或是联合向官府施压,尽快将贼人捉拿归案;或是将此事记在心上,待来日自己及第,当了官,定要肃清匪类,严抓严打。
无论是哪一种,对土匪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若是赶得巧了,那个被抢的书生路遇好人、被人接济,重新走上赶考路,然后又好巧不巧的考上了,当了官,那么这伙贼人就上了他的黑名单,以后怕是永无宁日。
被抓坐牢事小,还有可能连累家人,甚至会波及整个土匪圈。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常在河边走要想不湿鞋,就只能慎之又慎,考生这个圈子还是不招惹为妙。
江湖规矩不可违
正所谓“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所谓行规,就是由行会所制定的规章,同行的人必须共同遵守。虽然土匪不是什么正经行业,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团体,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有规矩。
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后,土匪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业规范。最为知名的土匪行规是“十不抢”,即规定了十类人不准抢,即便路上遇到了,手再痒也得忍着,否则被同行知道了,就是坏了行规。
坏了行规会怎么样呢,被同行鄙视是轻,重的则会被整个行业群起而攻之,驱逐出行业,也就是以后不能做土匪了。这“十不抢”其中一条就是“书生不抢”。
为什么会立这样一条规矩呢?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土匪也是人,而且很多都是为生计所迫的农民,他们有着做人的底线,又因为读书少,没有自己的思想,社会观念对其的影响就很深入了,而当时的社会对读书人是很尊崇的,他们自然也随着尊敬。
另一方面就更现实了,官府严抓打劫考生的劫匪,凡是被逮到的都没有好果子吃。而且这些书生中将来定会有人做官,到时必然穷追猛打,想来土匪一脉源远流长,一定有前辈在这上栽过跟头,立此规矩以警后人也是有可能的。
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金榜题名时。为了能够让读书人安心读书、功成名就,家里人节衣缩食,官府一路护航,就连土匪都为其让路,可见读书人在古代地位之重。
而今天亦是如此,每逢高考时,顶着烈日候在考场外的家长,免费接送考生的出租车司机,考场外禁止鸣笛的宣传标语,无不体现着社会的关爱与重视。
究其原因,是社会对读书人的尊重,是社会对读书人的需要,待其学有所成之时,便是回馈社会之时,用知识推动社会更好发展,用所学创造太平盛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