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代为什么会出响马?以前山东的响马分布的地方是现在的什么地方_响马_山东_土匪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响马 响马 山东 土匪

本文目录

  • 山东古代为什么会出响马
  • 以前山东的响马分布的地方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 中国古代小说中,为什么要把强盗、土匪等人称为“响马”
  • 俗语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
  • 古代俗话“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什么是蹚将是否地域黑

山东古代为什么会出响马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响马?所谓响马就是对马贼,和土匪的称呼。这些人喜欢马脖子挂上铃铛,跑来了声音很响于是就有了响马之说。

在古代山东是个人口大省,人口多就需要很多粮食来维持生活是不是。和平年代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还好说,至少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是遇到了兵荒马乱战争年代?遇到干旱或者雨涝,粮食欠收或者颗粒无收,怎么办?朝廷肯定会赈灾救民呀?这样是不是就衣食无忧了?如果这样想就错了!朝廷赈灾下来的钱款,粮食经过一层一层官员手里,最后到地方就所剩无几了。

那么一大群人来分这么点肯定不够,就算吃糠咽菜也维持不下去。难道就这样让自己活活饿死?没人愿意去死。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不是,那怎么活下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人走上了乞讨的路,有的人去投奔外地的亲戚?还有一部分人乞讨太丢脸了,又没有外地亲戚,咋样才又吃又喝,人还舒坦?只有去做马贼,土匪,山大王。于是一群人骑马去偷去抢,打家劫舍,来回的跑,马脖子铃铛很响,慢慢就被人们称为了响马。因为这些人来自山东,所以被称山东响马?️?️?️

以前山东的响马分布的地方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陕西的刀客,东北的胡子,山东的响马。山东过去,强盗称为响马,一说是强盗抢劫之前先要放响箭提醒,骑乘马匹来往,故称响马。又一说盗匪马匹上系有铃铛,跑动时铃铛叮当作响,所以叫响马。不过,我觉得还是第一种说法更为靠谱,若马上栓有铃铛,未免动静太大,不利于隐藏和偷袭,降低了打劫成功率。

1972年,洪金宝曾经动作导演了一部电影叫《山东响马》。响马,按理说就是一群土匪,但山东响马偏偏带了一些侠义的成分。特别是隋唐演义中的响马,水泊梁山的好汉等,将响马的名声提升了一大截。其实,归根结底,响马还是土匪、强盗,不过,有些是名副其实的强盗,有些是官方强安的罪名。

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就匪患不断,从春秋到清末,载于历史的不计其数。哪里的响马最多?相对而言,鲁中山区,鲁西黄泛区、鲁南丘陵区最多,胶东半岛的反而少。

鲁中山区为莱芜、泰安一带,山多,又多丘陵,响马出则打劫商队,退则蹿入山区躲藏,极不利于剿匪。

鲁西首先因为黄河多次泛滥成灾,粮食减产,民不聊生,因此盗贼蜂起。宋时鲁西南的水泊梁山,唐朝的黄巢都是起自这里,当然,也可以说他们是农民起义军,但有更多的农民被迫转为强盗。其次,鲁西还有京杭大运河经过,特别是鲁西的聊城、临清等地,是商贾集中地,也出了很多打家劫舍的盗匪。

再就是鲁南地区,沂蒙山区,也出了不少土匪。近代最有名的就是刘黑七了。刘黑七起家自鲁南山区,常年在这些地方流窜作案,打家劫舍,壮大时队伍曾达万人。刘黑七活动地带比较广,活动范围遍及整个山东、河北部分地区,甚至蹿入河南、江苏等地作案,官方花了很大的力量都没有打掉。在时代的背景下,刘黑七曾经多次反复投靠各种势力,1943年,刘黑七终于在临沂费县被八路军击毙。

中国古代小说中,为什么要把强盗、土匪等人称为“响马”

一说起响马、胡子,喜欢看历史书藉和杂记的同学,肯定知道这是旧时社会对聚啸山林的盗匪的别称。

响马多指山东一带,胡子则是关外东北地区。

古代战乱不止或天灾水旱时,百姓为了生存,往往走上做寇劫掠之路。贫穷和饥饿应该是土匪长期滋生的潜在背景及通向不法之途的强大动力。

山东响马在各版本评话和地方曲种里都有描写。响马一词的由来,一说是匪寇在打劫时先放响箭,再纵马冲出劫掠。一说是匪寇的马上挂有响铃而得名。 细节上,小编倾向第一种由来。为什么呢?盗匪在实施行动前,不可能团伙站在大道上,肯定会埋伏在树林或山包后,待劫掠目标出现,哨探以响箭发射半空,一众人闻响为号,纵马驰出,再佩上马铃的威风,从心理上先给了被劫者一种震心的气势。可见,寇匪要的就是响箭佩响铃的效果,一是给自己壮了胆,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心理战。

国人在文字和语言上,从来是大智慧的。响马二字起的真是很形象,有响声,有马队,真还无别的词简单明了,超过这响马的二字俗称。

最早有评话《响马传》,说的是秦琼、程咬金、尤俊达反杨林的故事,就是围绕《说唐》中的劫皇杠展开。清未至民国,《响马传》在京剧、琴书大鼓及地方各戏曲中都有演出,在那时民间传播的很广。 秦琼、程咬金等山东响马也好,山东好汉也罢,距离现今已一千多年了,人们了解也是通过演义的形式。要说离现代年限近的,并且名头大的,那得属民国山东大响马孙美瑶了。

民国12年(1923年)5月间,山东临城发生了一起轰动国际的火车大劫案,一千多名土匪把津浦路北行车经过离临城站约三公里的铁轨扒开,打劫了常有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来华人员乘坐的特别快车。绑走外国旅客19人以及中国旅客100余人。被掳的中外肉票,都被押往匪巢山东峄县抱犊崮山麓。一时间,北京民国政府吓得魂飞七窍,慌了手脚,把一切政务都停顿了下来,集中全力讨论营救外侨问题。因为外国公使的压力已是超级巨大。

而这一劫掠‘’大手笔‘’的主角就是山东悍匪孙美瑶。要说山东响马名声,他绝对算挂一档,也算旧社会最后一个名显的了。

孙老五(孙美瑶排行五)随后与北京政府谈判、纠扯,又是一番番波折起伏。这里限于篇福,不细谈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网查下民国第一案孙美瑶。只重点说一句,你认为孙老五是匪吗?那小编告诉你,古今多少事,谁有能言清孰是孰非。说孙老五是响马,对,没错,打家劫舍。说孙美瑶是好汉,对,也没错。不服他是好汉,想喷几句,那你先过过鲁迅、冰心这关。鲁迅、冰心皆赞扬孙美瑶乃英雄豪杰。

真应了句: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俗语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在清末民国的时候,天下大乱,饿殍遍地,很多吃不上饭的人铤而走险,靠抢劫为生,并且各个地方对于这些人的名字叫法不一,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此类的俗话:“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

其实这句话在我们这边完整的是“山东的响马河南的贼,东北的胡子四川的锤”。

题主说响马是土匪,那蹚将又是什么。

黑嫂对于民俗这块儿非常有兴趣,对于这些也多少了解一些,所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但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一、响马、蹚将、胡子、锤各是什么

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这个响马似乎知道很多,一说到响马,大家都知道是贼,是土匪。

而东北那边的胡子也被大家所熟悉,同样都是土匪一类的,而且还都比较有名。

但这个蹚将和锤估计是有一些人不知道的,其实我们看这句话的意思就会明白,这里说的都是土匪,那这个蹚将自然也是土匪,跟响马胡子一样,只不过名字叫得不一样。

这个四川的咋是个锤呢?四川方言里,这个锤是个极不好的字,代表什么咱们就不说了。但这里说的可不是那种意思,而是溜逛锤的意思。

啥叫个溜逛锤呢?就是到处闲逛,到处游荡的意思,其实在过去,还指四川那边的土匪不成气候,没有山东响马和东北胡子那么出名。

明白这些指的其实都是土匪后,咱们说一下为什么要叫这些名字,不能空口白牙的说就是指的土匪,得说出个一二三来。

二、为什么叫这些名字

清末民初的时候,在山东多出拦路抢劫之人,这些人结成团伙,呼啸山林,骑马来去如风,他们多事先埋伏在山林里,看到目标接近后,有人放响箭为号,然后一齐涌下拦路打劫,于是就有了响马的名字。

蹚将在以前并不指土匪或者盗贼,泛指一些靠手艺吃法的匠人,比如木匠、石匠、铁匠这些人,他们本来是靠手艺吃饭的,但时局动荡,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就想了别的办法,那就是拦路抢劫。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字,蹚将指的是匠人,但后来就变成了贼。

胡子这个在东北也挺有意思,他们本来都是躲藏在山里的亡命徒,轻易不出来,出来就是为打劫,所以他们没时间也不在意自己的容貌,一个个破衣烂衫,胡子拉茬,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当成了他们的代号,叫成了胡子。

相比上面的,四川人比较有血性,给这帮打家劫舍的人取了个极为难听的名字叫锤,因为这个在四川方言里指向性不太好,黑嫂也不好意思说。意思就是说,你们以为你们打家劫舍很威风?其实不过是一帮锤子罢了。

最后:不可否认的是,这四类人都是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团伙,他们原本可能是穷苦人,但多数是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又凶悍成性的人,他们不事劳动,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可怜那时候的农民依无所依,靠无所靠,只能任其胡作非为,生活苦不堪言。

可见稳定发展有多重要!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古代俗话“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什么是蹚将是否地域黑

古代俗话: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

响马、蹚将,都是盗贼、马贼、土匪、强盗的代名词;

因抢劫时,响箭一响、马匪就杀出,抢劫货物、辎重;

响马、蹚将所骑的马,马颈上挂满响铜铃、跑起来铃声很响,故此出名;

蹚将:是盗贼、马贼、土匪、强盗、配备抢劫时专用的武器,这蹚类的武器、能攻善防;

山东、河南、河北、地处中原,古时、战乱不己、民不聊生,响马、蹚将盛行、官逼民反,在山东、河南、河北起义军频发,为历代之最、这也是生活所迫、不得己而为之、都是过去的事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