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按属相回:生1人死12人_刘墉_乾隆皇帝_的人

人世间的生生死死,向来是最难把控的事情,每一天,这个世上都有无数的人死去,也有无数的新生命诞生,所以人们很难知道,每天死去和诞生的人的具体数量。

为了了解国家的全面情况,现代的各国政府都会运用科技手段计算出一年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好得出现有的国家人数,并根据结果为国家今后的发展制定合适的计划。这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没有科技的帮助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在古代,人们几乎不可能算出每年具体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这就是个无解的问题。可在乾隆时期,却有一个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个巧妙的回答,这个人就是宰相刘墉。

宠臣重臣

刘墉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的山东诸城,他的家境可不平凡,刘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刘墉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一朝的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更是深受乾隆宠爱的重臣,所以刘墉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养,也对官场有着相当深厚的了解。

凭借着这个出身,刘墉本来不用辛苦就能够得到一个恩荫的官位,但是他自小聪明,又心高气傲,根本不愿意靠着父亲的荫蔽为官,在乾隆十六年,刘墉不顾父亲的阻拦参加了当年的科考,并成功获得了进士出身。

这份志气和才华让他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欣赏,于是刘墉一入官场就成为了翰林院庶吉士,俗话说:“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样的安排就可见乾隆皇帝对他的看重了。

展开全文

但是好景不长,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因为办理军务事宜被下狱,刘墉身为儿子也受了连累,被降为翰林院编修,但是他毕竟是乾隆皇帝的宠臣,所以不久乾隆皇帝就将他复位,让他担任安徽的学政,负责当年的科考。

当时安徽的科考情况极其混乱,考生们贿赂官员、蒙混作弊之风盛行,前几任学政们使了很多法子想要改善这种状况,但都无功而返,可刘墉却是个头铁的,坚持要在这里做出个成绩来,一改科考的不正之风。

几经思考之后,刘墉认为这种不正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考官们既害怕得罪考生们贿赂的对象,又怕得罪将来可能大有前途的考生。

所以刘墉请来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宣布这一届但凡被查到作弊的考生,就会被拉出去打板子,而且不允许再进行科考。

这种峻法一出就震慑住了整个科考界,从此之后,整个国家的考风都为之一清,这也让乾隆皇帝对刘墉的能力大加赞赏,开始将他派往地方工作。

刘墉先后担任过太原知府、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等职务,每到一地,他必定会平复冤假错案,鼓励百姓农桑,发展当地经济,所以经他为官过的地方都大多政治清明,百姓也因此对他相当爱戴,称他是青天大老爷。

风趣幽默

不过刘墉可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严肃正经,不苟言笑的大忠臣,恰恰相反,他天生性子诙谐,风趣幽默,既会玩又好玩,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惊人之语,让人捧腹大笑。

众所周知,古代的官服清洗起来很困难,可官员们上朝时又不能不穿官服,这可是藐视皇帝的大罪。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官员就很少洗官服,刘墉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有一次,刘墉在单独给乾隆皇帝奏对的时候,他的衣领里突然冒出了一只虱子,还在他的胸前爬来爬去,因为衣料太厚,刘墉也没有察觉到,乾隆皇帝想逗逗刘墉,也忍住笑没有提醒他,让他就这么带着虱子回家去了。

回到家之后,仆人给刘墉整理衣服的时候发现了这只虱子,于是赶紧禀报了他,刘墉这才知道自己刚才在皇上面前出了丑,仆人听说了之后就要将这只虱子掐死,好泄泄心中之愤。

这个时候,刘墉却表现出了自己的宽容和幽默:“勿杀此虱,此虱屡缘相须,曾经御览,福分大佳,尔勿如也。”听到这句话的人都笑破了肚子,连乾隆也忍俊不禁,觉得刘墉为人实在是有趣。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所以无论是乾隆皇帝还是朝中的官员们都大多喜欢和刘墉来往,毕竟只要有这个风趣幽默的主儿在,生活中就不会缺少笑声和乐趣。

智答乾隆

别看刘墉平常这么风趣诙谐,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子,真真正正的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被人称赞为“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

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这也就难怪平生最爱才子的乾隆皇帝对他如此宠爱了。不过乾隆皇帝虽然宠爱刘墉,但他也想证明自己才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

所以经常提出一些难题来为难刘墉,想看看这个才华横溢的才子答不出题出丑的样子,可是刘墉见多识广才思敏捷,乾隆皇帝也很少能难住他。

这一天,乾隆皇帝终于想起了几个他觉得刘墉绝对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他兴冲冲地把刘墉叫来,说自己有几个疑惑要他帮忙解决,老板要帮忙的事儿,那能叫帮忙吗?刘墉只能谢恩,说自己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乾隆皇帝对他的反应很满意,于是问道:“爱卿居住在京城,每天都会从九门进出,那你可知道九门每天出去多少人又进来多少人呢?”刘墉微微一笑,立刻回答说:“只有两人,男人和女人。”

乾隆皇帝没想到他会这么回答,被逗得哈哈大笑,算他答对了,然后又问了一个更难的问题:“爱卿是大清的官员,那你可知道大清每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啊?”

这个问题也的确让刘墉为难了一会儿,这让乾隆皇帝得意不已,正当他以为自己这次终于难住了刘墉时,刘墉又笑眯眯的给出了一个奇怪的答案:“大清每年死12个人,生1个人。”

这个回答让在场的人一片哗然,连乾隆皇帝都气白了脸,这大清每年要是这么个生法死法,不是早晚完蛋的料吗?

刘墉面对着一群黑脸的君臣,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臣这是按照属相算的,大清每一年出生的都是一个属相的人,死掉的却是所有属相的人,这不是生生息息,永恒不止吗?”

乾隆皇帝听完了他的回答之后,转怒为喜龙颜大悦,还赏赐给他一笔金银珠宝。

刘墉一生为人机敏,为官清廉,哪怕是在至高无上的皇帝面前,也是不卑不亢,多用急智,这才使得他能历经两朝屹立不倒,毕竟风趣幽默又有才华的人,在哪里都是吃香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