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诗19:
刻舟求剑翁北平,我所不解刘诸城。
差喜天真铁梅叟,肯将淡宕易纵横。
这首诗是启功先生在点评清代书法四大家中的三位:翁方纲、刘墉、铁保。而另外一位知名的大家是成亲王,启功先生没有在诗里点评,而是在后来的自注中说了一下。
启功自注:
翁方纲,刘墉,铁保。
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成王爵高,学问又足以济之。试读《诒晋斋集》,可知非率尔操觚者,谓其为爵所掩,亦无不可也。兹故不论。
启功先生说,清代的书法家有“成刘翁铁”这样的称谓。其中,成亲王爵位最高,学问也相当的好。看过他刻录的《诒晋斋集》中的书法作品,知道成亲王书法也非一般人可比。只不过因为他的爵位高,所以,对书名并不是很在乎,因此这里暂且不论。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成亲王。成亲王说的是和硕成亲王,清朝世袭亲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帝皇十一子永瑆封亲王,封号成,所以后来都叫他成亲王。
最近几年啊,成亲王的书法作品在网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成亲王楷书学赵孟、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对于成亲王,启功先生赞誉有加,但对于翁方纲和刘墉,启先生接下来的自注中说到:
翁方纲一生固守化度寺碑,字模划拟,几同向拓。观其遗迹,惟楷书之小者为可喜,以其每字有化度之墙壁可依。至于行书,甚至有类似俗抄胥之体者,谓之欧法,则与史事等帖毫无关涉。谓之自运,又每见其模拟一二古帖中字之相同者,吾故曰:翁之楷书,可谓刻舟求剑;翁之行书,则可谓进退失据者也。刘墉书只是其父之法,未见刘统勋书,不能知其底蕴。又自饰之以矫揉偃蹇,竟成莫名其妙之书,此我之所以不解也。
栋鄂铁氏处于乾嘉之际,法书墨迹,俱归内府,取材无所,任笔为书,不失天真之趣,为可尚也。
对于翁方纲,启功先生认为他一生苦学欧阳询《化度寺碑》,他的楷书好像是摹拓《化度寺碑》出来的一样。这里说实话,启功先生有些夸张了。而翁方纲的小楷,启先生认为还是不错的,在《化度寺碑》作为基础之上还能有所变化。
翁方纲楷书
翁方纲的行书,有点像世俗中的抄手的书体,翁方纲称这是欧法,其实跟欧阳询的行书《史事帖》等没什么关系。如果说他是自成一家,但又常常见其中有些字与古帖相同,所以,启先生称翁方纲楷书是刻舟求剑。而翁方纲的行书则没什么古法,进退失据。
翁方纲书法
而对于另外一位书法家刘墉,启先生则更不客气了。他认为刘墉的书法是得自家传,但因为没有见过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的书法,所以不知道其家学的底蕴在哪里。说白了就是没有古法,然后又多矫揉造作之笔,而且还相当自傲。所以,启功说刘墉的书法莫名其妙竟然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赏识,这是启先生不解的地方。
翁方纲书法
翁方纲和刘墉是书法中的两个很有特点的人物,翁方纲讲究书法无一笔无出处,而刘墉则无一笔有出处。包世臣《艺舟双楫》就记载过翁、刘互相讥讽对方的故事:
说有一位学士,是翁方纲的女婿,又是刘墉的门人。这人也直,对着翁方纲说刘墉的书法好,翁方纲就很生气,对他说:回去问问你老师,他书法中哪一笔是出自古人的。后来学士告诉了刘墉这些话,刘墉对他说:我自成一家,回去问问你老丈人,他书法中哪一笔是自己的。
刘墉书法
由此可见,二人确实都有点极端。所以,后面启先生赞扬铁保的书法,认为铁保的书法能自成一家,而且不矫揉造作,有天真之趣,这点非常好。
铁保(1752年-1824年),字冶亭,号梅庵,因此诗里启先生称他是铁梅叟。铁保本姓觉罗氏,后改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清代书法家,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他的书法,为在当时盛行的“官阁体”书风中,为之一振。
铁保书法
这里,启功先生没有将成亲王和这三位一起放在诗里点评,我觉得是启先生认为成亲王的书法水准要远高于这三家,所以,没有可比性。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