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业思维看情人节的冷知识:给老婆送把不能拍蒜的“张小泉”_菜刀_洗衣机_加热

名词解释:冷知识

冷知识,指的是那些表现为偏门的、琐碎的、庞杂的知识跟事情。这些知识看似有些稀奇古怪,或饶富趣味、并随时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却鲜少人会去注意。

冷知识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和"冷笑话"属于另类幽默一样,冷知识虽冷门但有用,且更能吸引人。

01

营销界一直有这么一个“传说”,大概在1996年的时候,海尔四川地区的售后人员发现,很多用户投诉洗衣机质量不好,排水管总是堵塞。

维修人员上门检修后,发现堵塞排水管的,是大量泥沙。可是为什么洗衣机里会有那么多泥沙呢?

原来,当地农民普遍种植土豆(也有说是红薯的),而土豆收回来之后,如何清洗是个大麻烦,于是,就有人想到用洗衣机来洗土豆,又省劲,又干净。

但洗衣机毕竟不是专门用来洗土豆的工具,难以应付如此多的泥沙,于是自然就出现了堵塞排水管的情况。

如果换做我们,可能会告诫对方“洗衣机不是拿来洗土豆的!不要再这么使用了,否则用坏了我们不保修哦!”

展开全文

但是,当年海尔的负责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立刻展开了市场调研,发现使用洗衣机洗土豆居然并非“个例”。于是命令研发部门立项研发,并于第二年推出了一个全新系列的产品,主打特点就是电机功率大,排水管足够粗,除了洗衣服之外,还能洗菜甚至洗土豆……

此番神操作,使得海尔一脚踏上了“无所不洗”的道路……除了洗地瓜,后来开发了适合高原地区使用的能够打酥油的洗衣机,后来又推出了能够洗荞麦枕头的洗衣机,甚至还在某个小龙虾节上,发表了一款用来“洗小龙虾”的洗衣机……

同样都是做产品的,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02

苹果公司活的好好地,是因为他的产品综合评价依然是优秀,所以他才敢硬刚用户——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瑕不掩瑜”。你找不出一个能替代它的公司,又想用他的东西,那只能被摁头。

小泉事件不一样,他压根做不到“无可替代”,却还想着摁头……那他不死谁死?

苹果开辟的是新的产品市场和需求。用户很多习惯还没建立起来,所以他敢教。一但建立起习惯了,还不是该被骂还被骂,被骂少了吗。之所以还牛逼,那是别人东西其他方面足够好,粘性高。你一菜刀才多少粘性,敢和甲方这么刚。

如果你做了一个微波炉。用户把鸡蛋放到里面加热,爆炸了。那么你解释生鸡蛋不能直接放进去,一点毛病没有。如果你能研发出可以放整个生鸡蛋的微波炉就更好了。

但是你做一个微波炉,别人用他加热面包,面包糊了,你说我这款微波炉不能加热面包,因为是特需产品,只能加热液体,那么提前说了也不是不行。

但是你说微波炉就不能加热面包,你要的话我专门做个加热面包的给你,而且米其林从来不用微波炉加热面包,那么你离倒闭就不远了。

03

我外婆做了几十年的一刀仙,从来没听说过“菜刀不能拍蒜”这种江湖邪论。

那口黑色宝刀是镇上的小铁匠他爹锻造的,结果刀活得比小铁匠他爹还长。我外婆用那把刀用了几十年,愣是将一把宽刃刀磨成了窄刃刀。那把刀不仅可以用来切菜、拍蒜、剁肉,还可以杀鸡、剖鱼、削红薯、砍甘蔗,功能多样,十分称手。从家庭小餐到聚客大餐,从老屋厨房到各种菜地,它无不精通。后来是我舅舅带回一把不锈钢菜刀,被磨得实在不能用的老菜刀才光荣退休。

现在随着老刀客和老刀匠的相继作古,江湖上竟然掀起一阵歪风邪气。竟然有人说菜刀不能拍蒜,而且用刀的姿势不对。难不成张小泉家的菜刀才是天下标准?米其林家的刀法才是天下第一?那些还没作古的老刀客和老刀匠听了这话,想必都想拿着菜刀去找某人理论理论了。

张小泉家的某个小子,爷爷我这把菜刀,当年不仅可以用来切菜拍蒜,还可以用来劈鬼子、闹革命!您说的米其林家的大厨,能用菜刀干成这么多事儿么?

我想张小泉的经理想表达的意思是,厕纸被手指头捅破不是纸张质量问题,而是用户长了外痔却用普通厕纸擦,“用户需要被教育,长痔疮要用痔疮专用厕纸嘛”

嗯,他就是这个意思。

04

看不明白帮洗白的专家们,实际都在被营销裹挟。站在人造的数据制高点上,让消费者自己怀疑自己的智商和常识,一拍大腿:我去,小丑竟是我自己。然后就跟着新思路买了一堆不怎么用但各种造型各种标号的刀。我就想问问,没有什么类别区分的时候,菜刀都能用来拍蒜(水果刀指甲刀咱也别抬杠),怎么嗯啊的现在就嗯啊的不能了?!原来造的桥好多都在超重超期服役,怎么嗯啊的现在就嗯啊的不能了?!

都是利益闹的。

问题是买的人里面有多少懂得呢。我家就一把刀切菜,一把刀切凉菜,一把刀切西瓜,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也好的很啊

而且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一方面我不需要懂,因为实践证明就这么简单的一把刀这么多年我家也没饿死。

另外一方面我也不想要懂,因为懂得越多越挑三拣四对刀这玩意斤斤计较,然后想着干啥活都得买把专用刀,最后配一套刀具十几把,那岂不是掉进你们厂家预设好的圈套了吗hhh我确定了你肯定是厂家的人。

05

在中国,不管是什么刀的制定标准,首先要考虑到国人的用刀习惯:随手会来拍个蒜。首先想的是你这种刀是不能拍的,那么你同时在刀具上要贴标签,这个时候就真是贴标签了,购买者自然会考量了。你不贴标签,还不了解国人用到习惯,怪谁呢?自己营销本来就有漏洞,又来错上加错怪用户。

比起万能刀,其实是大家从小到大家里的刀都耐造,自家做饭没几个人关心食材切的够不够薄、够不够细、够不够匀称(说的更直白点,就算刀具特专业手切不出来还是切不出来),所以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一把刀足够了,最多不砍大骨头怕卷刃,大家都是觉得刀钝了磨磨就行。说实话我们家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了就一把菜刀,后来买锅总送刀,常用的也就多了一把水果刀。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家里的刀钝了ok,用烦了扔了Ok,但是断了就过分了。

而且就普通人家做饭来说,哪有那么多时间换刀的,做一个菜换几把刀,我拍蒜还换刀,那我还不如出去吃呢,我自己学做饭5年了,就买了一套苏泊尔的刀,五年下来用的最多的还是中式切刀,斩骨刀都很少刀把都落灰了,西式切刀基本都拿来切西瓜切水果了,怕串味。

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