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该不该让孩子看脑筋急转弯这类图书
- 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孩子都不会,能说明孩子智力普通吗
该不该让孩子看脑筋急转弯这类图书
看见这个问题我马上想到了我女儿,于是特别想回答您的问题。我有个六岁的女儿,平时非常喜欢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但是她认字有限,还是要家长给她出题,总是缠着我给她出题,有时候,她还能变通编个题反过来考我,总是弄得我哈哈大笑。
一、什么是脑筋急转弯
其实脑筋急转弯是指当我们的思维遇到困难时,要绕开原有思路,从其他方面思考,找到新的角度。经常和孩子玩,可以开发大脑,让孩子从小知道看问题要有多面性,学会发散思维。这样,她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多多思考,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会思考,一定会让她们的人生更顺畅。
二、鼓励孩子多动脑、多转弯
我们家在她四岁时就经常进行猜东西的家庭比赛,父母先出题,孩子听了几个就可以自己知道怎么出了。比如,她想到一个物体,然后形容特点,“在马路上的、车都得听它话的、有颜色的”,我们在说出红绿灯?时,她很兴奋,觉得可以考考爸妈了,非常有成就感。现在出得题目已经越来越难了,有时候还真有猜不出来的。
在愉快的过程中,大脑得到的飞速运转,对于小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并且在其中也培养了想象力和观察能力,因为在脑中她要先勾画物体的样子,再变通不让你猜出的角度,是特别好的思维训练。推荐您可以试试。
三、利用孩子的兴趣,培养其它技能
还是想说我女儿的故事,最近开始练习拼音,我也是希望她多读书,买了很多故事书,因为拼音不熟悉,就是不愿意看,我突然想起来,她很喜欢脑筋急转弯,于是买了带拼音的书。她看到后特别高兴,马上急不可待地读起来,努力的拼音并且兴奋的说我有题库了,看完考你们。我窃喜,心想你终于愿意自己读拼音看书了。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她们会觉得是玩和享受,目的也达到了。
说了这么多,我作为一个宝爸,把自己的家庭故事分享给您,不能说成功,但是我觉得方法有效。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脑筋急转弯的方法,目的就是让孩子锻炼思维,健康成长,最后祝您的孩子幸福快乐的长大。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愿天使都幸福!
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孩子都不会,能说明孩子智力普通吗
有些家长很喜欢跟孩子玩脑筋急转弯,他会认为脑筋急转弯很有趣,能让孩子获得不同的思考,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玩脑筋急转弯并不是个好事,因为脑筋急转弯的答案往往匪夷所思,而这些匪夷所思是建立在题意模糊的基础上,这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扩散思维,还可能会影响低年级孩子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不建议家长带低年级孩子脑筋急转弯。
这个时候可能有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已经不是低年级了,这个时候可以利用脑筋急转弯来培养孩子的思维吗?
当然可以。换个角度说,我们可以用脑筋急转弯来培养孩子的认知策略、同时提高发散思维。
就拿解题来说,把解题跟开车做类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三种知识类型:
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就好比你开车时用的地图;
程序性知识,解决“怎么做”,就好比开车的技术;
策略性知识,就是开车去往目的地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思维、行动和情绪,顺利到达目的地的知识。
假如我们要去学校,你有了地图,还有开车技巧,最后顺利到达了学校。想要了解自己用了哪些策略性知识,那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怎么开车到这里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你的回答可能是:
我先设置了导航,按照导航从家出发,半路发现汽车油不够,就去加了油,然后接着开,但正好的放学高峰期,到处堵车,我就听了一会儿歌,等到学校附近的时候我发现导航有点问题,于是问了人换了条路,最后顺利到达。
这段话,主语是“我”,描述的是我的开车过程,是一个接一个的调整,车的状态的调整、我的情绪的调整、路线的调整,这就是策略性知识。
类比到孩子的解题过程就是:
设置导航——是审题过程,导航设置的越准确,就代表题意分析越透彻;
给车加油——是觉察和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饿了就吃点东西,脑子晕就休息一下;
听音乐——是调整自身情绪,做题时情绪状态好,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相互转换才会流畅,思维才会敏捷;
问路——相当于发现解题思路有偏差,然后问同学和老师更改过来,也可以自己看地图更改,这就相当于自我矫正解题思路。
认知策略就是这样一系列用来监控自己认知过程的技能。
回到最初的话题,我们该如何用脑筋急转弯培养孩子的认知策略呢?
很简单,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先想答案,想出来之后,问孩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就像上面的提问一样。
具体的过程可能是下面这样的问答:
问题是:河边有一条船,该船一次只能运载一个人过河到对岸。现在却有两个成年人非得同时乘这一条船到对岸不可。结果两个人都到达了对岸。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是:一个艄公,一个乘客,两个人可以一起到对岸。
接下来你就可以这么问孩子:
1 你刚看到题目时是怎么想的?
孩子说:我想了很久,想不出来,有点烦。
2 你接着问:然后呢?
孩子说:我站起来走了走,心情好一点,又开始想。
3 你再问:这次你是怎么想的呢?
孩子回答:我把它每个条件都拿出来分析,是不是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抱过去,但是题目是“乘船”,这就不对,然后发现“运载”这个词很特别。
4 你继续追问:特别在哪里?
孩子说:我们平时会说“一次只能坐一个人”,这里用的是“运载”,那可以“一次坐两个人”,一个是乘客,一个是艄公,就满足“一次运载一个人”和“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了。
通过这样的问答,孩子就很清楚的明白他是怎么搜集信息、做出判断、分析解决的了。
慢慢的,孩子也能对自己的认知策略更加熟悉,未来在解其他题目时,也会更加熟能生巧,灵活应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