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听到周围有企业退休职工诉说自己养老金太低了,比机关事业退休职工少了多少多少,总是报怨社会不公平,要求限高调低“均贫富”。
但这又是违背《社保法》有关“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政策的。
于是,机关事业职工自2014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与企业职工“并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有利于建立与其他职工统一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化解待遇差距的一项重大政策。
到2024年3月30日,“十年过渡期”结束后,机关事业中的“新人”退休后都将以“新办法”计算养老金。
“新办法”具体怎么算,我也不完全懂,但大体上明白是将本人工作期间每月从工资里扣缴的社保费总额,和单位依法按一定比例统筹缴纳的社保费总额,共同打入该退休人员养老金个人账户,然后就用该账户里的“钱”按月给该退休者发放养老金。
这时候,就可以说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与目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一致了,也就是说“并轨”完成了。
但是即使“并轨”成功,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的政策框架也已经一致了,可人们总还是觉得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明显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养老金的这种差距又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简单点说,职工养老金的高低,一是取决于缴费基数。个人月收入高,缴费基数就高,个人扣缴和单位统筹缴纳就多。二是取决于个人缴费指数。缴费指数越高,扣缴比例就高,个人扣缴和单位缴纳就多。三是个人缴费工龄的长短。工龄越长,缴费时间就长,缴费累积越多。四是计发月数。职工退休越早,计发月数越多,养老金就越少,反之退休越迟,计发月数就少,养老金就更多。五是职业年金,有的叫企业年金。六是其他。
下面详细讲讲这六项。
一、缴费基数
机关事业对职工“五险二金”的缴费,无论个人部分扣缴,还是单位部分的统筹缴纳,一般都是严格按照职工工资收入统一标准执行的,这两部分扣缴的比例也是就高不就低。
展开全文
而企业就不同了。因企业成分比较复杂,有国有、有外资、有合资、有股份、有私营,等等。不同的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也不同,经济效益更不尽相同。除了一些央企、国企、外企和经济效益好的私企参照机关事业职工的比例标准扣缴“五险二金”外,绝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少扣少缴的情况。不说“五险二金”,就连“五险一金”也是按最低比例标准扣缴。严重者只有按最低比例标准的“五险”扣缴,而无“一金”。或者就直接没有扣缴任何“费”或“金”。
就这一条,从源头上就直接造成了机关事业职工和企业职工个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指数,也提早拉开了两个群体个人账户上的资金积累,进而影响到职工退休后养老金的多少。即使在2024年3月30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十年过渡期结束以后,其“新人”退休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依然会因缴费基数和缴费指数方面的因素形成差距。
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择业时没有碰到好“老板”或者“大老板”。
二、缴费指数
机关事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14年3月1日开始的。此前参加工作的时间都是“视同缴费”。
企业职工是从1997年开始正式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并实施养老保险费扣缴。1997年之前参工的国营和集体企业正式职工,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工龄,也视同缴费。
对于“视同缴费”的概念,不是个人没有缴,实际是个人和单位两部分的费用都由用人单位统一缴纳了。
对于“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机关事业职工和企业职工都是计为“1”。但企业职工执行养老新政早很多,因而企业职工基本上都是实际缴费,而他们的实际缴费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缴费指数又都小于“1”。
即使机关事业的“中人”,其平均缴费指数也会高于企业职工的平均缴费指数。在计算养老金时,肯定也会与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企业职工普遍扣缴比例偏低,缴费指数自然就低。往后机关事业中“新人”退休了,养老金也肯定比同等条件下的大多数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高。
三、缴费年限
无论机关事业职工还是企业职工,工作时间越久,缴费越多,账户余额累积越大,到退休时养老金肯定就高。
但是,在我们机关事业单位中已经退休的“老人”,和正在陆续退休的“中人”中,男职工的退休年龄都是60岁,女职工大多55岁,也有一部分处级女公务员和高级职称的女专业技术人员是60岁退休。
而企业职工中,绝大多数男职工55岁退休,女职工50岁就退休了。甚至有的特殊岗位人员退休年龄更早。
这样一比,企业退休职工整整比机关事业退休职工少了5年工龄,甚至不止5年。很自然,社保缴费也就少了5年以上。
这是什么意思呢?假设有两个都是55岁的老同志,一个是企业职工,另一个是机关事业职工,恰好两人的养老账户余额又完全一致。这时,这位企业职工已正式退休,开始从自己养老账户余额里分月领养老金了,自己的“蛋糕”再也做不大了。而机关事业那位职工还没有退休,还要连续用5年时间继续做大自己的“蛋糕”,在60岁时才开始独享已经大了不少的“蛋糕”。想想,这差距肯定不会三五十块吧?
而女职工之间的差距就更大,50岁与55岁,甚至60岁,中间最大相差十年,你毫无可以比较的条件。
四、养老金计发月数
原先好多人以为,50岁退休的,总比60岁退休的要提早十年领养老金,虽然每月领的养老金少点,多领十年,总额也肯定比迟领的多得多吧。
其实不是这样的。假设有两个退休人员,一个50岁退休,另一个60岁退休,他们在退休时的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比如都是19.5万元,这时,50岁这位要用195个月把19.5万元领完,每月就只有1000元;而60岁退休这位,只用139个月就把19.5万元领完,每月会领到1400多元。迟十年退休每月就能多领400元。
很明显,各位退休人员每月领的养老金数额,就是自己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依照规定的计发月数平均分发的数额。早退休就领得少,迟退休就领得多。无论早退迟退,反正都是在规定的计发月数内把自己的账户余额领完。
所以,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因为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至少要迟退休五年,落实到每个月的养老金数额,肯定就要比企业退休人员多不少。
五、职业年金
机关事业单位在2014年3月1日开始执行与企业的养老“并轨”政策时,也同时开始扣缴“职业年金”,这是对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适当补充。
而企业中,除了央企、国企和个别经济效益好的私企也按规定比例对职工扣缴了“企业年金”外,其它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进行这一项目的扣缴。这些企业的退休人员就没有这个方面的收入。即使也有扣缴的,也是按较低比例象征性执行,累积到职工退休后,对该职工的养老金的增量也无足轻重。这也是造成两个群众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的一个因素。
六、其它因素
在机关事业职工这个群体中,平均学历远远高于企业职工的平均学历。八十年代初,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一年转正定级后工资就是每月58元。而企业单位新招的正式学徒工,三年学徒每月工资才17.5元,转正后也才每月25.5元。
现在在一般的三四线小城市想要“入编”的年轻人,至少也要本科以上学历。“入编”成功后看似每月到手才四五千元,但各种津补贴算上,大致也会达到月收入七八千元,比起三四线普通企业员工普遍的四五千元的纯薪酬相比,也要高不少。自然“五险二金”也会高不少。
机关事业职工薪资收入起点高,企业职工薪资收入起点低,这基础就差了一大截,也没法比。
而且,机关事业职工的职级晋升通道比较完善,薪资增长机制很健全,年度考核合格的职工的薪资都能正常增长。且辞职、下岗、待业、再就业的情况几乎没有。
反观企业职工,职级晋升和薪资增长就难得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涨工资也大多只能看企业效益或者看老板心情。辞职、跳槽、下岗、待业后再就业的情况也比较多,这种情况对职工工龄续接、累计和养老保费扣缴也有很大影响。
当然,以上只是对将会造成机关事业职工与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差距的形成的普遍性因素进行的分析比较,不针对特定群体和具体个人。因为在有的企业中,有的中高层年薪达到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的也有,扣缴数额也就大得惊人,你机关事业的职工也没法比。但这只是极少数,不具普遍性。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职工与企业职工,其养老政策虽然已经“并轨”在全国统一的社保制度之下,但因两大群体之间总体上存在职工养老金的缴费基数大小、个人缴费指数(扣缴比例)高低、个人缴费工龄长短、计发月数多少、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是否扣缴及扣缴比例大小、以及薪资起点高低的明显差距,这些都是影响两大群体退休人员之间养老金差距的实实在在的因素。就目前看,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情况出现,短期内还难以改变这种状况。
全文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