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中的警察要退休说起_退休_警察_犯罪分子

一些电影中出现了警察要退休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处理的案件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电影中警察要退休的现象可以看到一些社会层面的东西,甚至可以看到一些规则的问题。

电影是一种光影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现实中真有警察要退休,而且还会在退休之前搞好各种关系。于是,这种情况就在电影里表现出来了。电影中负责侦办大案的警察要退休了,他要求稳定,而不能轻举妄动,也不能深挖一些线索,以免牵扯到太多的领导,职位也就不保了。需要小心谨慎,疑罪从无,当然没什么错,但是警察是执法的,应该去深挖线索,去把黑恶分子背后的保护伞挖出来,还要打掉黑恶势力团伙。要是在退休之前求稳定,畏首畏尾,就会让很多案件不了了之,甚至把一些线索人为弄断,也就不是警察应该做的了。

要退休就要求稳定,而求稳定就要裹足不前,甚至不作为,按照如此的逻辑推演下去,恐怕很多单位的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了。退休本身是工作需要,而在退休前不出事,就需要个人努力了。警察就是执法的人,难免出事。毕竟,有犯罪分子的诬告,有一些执法过程中被群众误解的问题,需要自身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但仅仅依靠这些还不够,需要有规则保护,有领导保护。如此一来,警察就需要在规则之内行动,而不能有什么突破规则的事情发生。但是,抓捕犯罪分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突发情况,就需要警察当机立断,立刻做出判断。犯罪分子要拒捕,逃跑,警察就需要掏出枪来示警,而开枪需要魄力和勇气,更需要理性的判断。一旦开枪,就要写出详细的报告,还要寻找子弹,而犯罪分子也知道警察不敢随意开枪,就要肆意逃跑。警察为了免除误判的风险,为了免除写报告的烦恼,一般情况下不会立即开枪,而是会徒步追赶。如此一来,人们就会看到比较难以理解的一幕,就是配枪的警察迟迟不拔枪,而是跑着追赶犯罪分子。

展开全文

一般将要退休的警察在追赶犯罪分子的时候,不会轻易拔枪,以免误伤群众。思路当然是对的,要是在少有行人的开阔地带,他们也不会轻易拔枪,毕竟已经形成了徒步追赶或驾车追赶的习惯,一旦开枪就会变得很麻烦。只有当犯罪分子拔出枪来,射击警察的时候,警察才会拔枪还击。甚至有时候犯罪分子的枪械比较先进,弹药比较足,压制警察,不让警察进攻。如此一来,警察就要小心谨慎,要细心研究犯罪分子的枪械问题。如果领导破案的警察将要退休了,就会一步一步研究,哪怕循规蹈矩也得那么来,不敢贪功冒进,也不敢把涉及面弄得很广泛。当然,结不了案,可以让下一任来接受,并非自己无能,而是不愿意深入调查了。求稳的心态会让临近退休的警察放不开手脚,也会弄得案件进展放缓,并不利于破案。但是要求他们去搞大刀阔斧的调查,就容易出现各个层面的矛盾,让他们压力倍增,还容易丢掉了职位。如此一来,他们就要先保住职位,退休之后就能顺利领到退休金了。要是不甘心,就培养接班人,让接班人接受案件,继续展开调查。毕竟,接班人比较年轻,即便冒进了,被停职了,也有恢复职位的可能,或者找另外一份事情去做,也能挣钱。而将近退休的警察就不一样了,已经老了,还吃着药,要是丢了职位,还怎么谋生呢?人都是自私的,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职位考虑。当然,规则也有些问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调查权,给予他们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是牢牢约束,最终让很多将近退休的警察放不开手脚。

一方面是规则的原因,一方面是个人的原因,个人不得不适应规则,不然就会碰得头破血流,还没人同情。其他的机关单位也是如此,一些将要退休的人已经不操心了,什么事都不管了,让年轻人上阵。而年轻人没有评职称,没有挂级别,干活多,挣钱少,年老的人大多有高级职称,有高级别工资待遇,干活少,挣钱多,也就要求稳定了。他们会不作为,甚至根本不去上班,还领着高工资。一些事情能压下就压下了,不会直接处理,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能熬到顺利退休,就算是功德圆满。要是退休前惹了事,就不是他们愿意做的了。能和稀泥就和稀泥,能躲就躲,能溜就溜,不做主,也不拍板,当然没什么事了。其实,这是一种懒政的风气,需要纠正。不过,退休机制并非只是一种约束,还有倒查二十年的规则,即便贪腐官员退休了,也仍然是调查的对象。但是他们不会这么认为,而是认为退休了就算是没事了,一了百了,不掺和单位的事,也不会有什么人来调查。要是临近退休,就要先保证顺利退休,而不是在退休前惹一屁股骚。

不只是警察,别的干部也会在退休前求稳定,求平庸,甚至不作为,也就让很多人无可奈何了。毕竟,他们要保证自己顺利退休,只是顺应规则的需要,和别人无关,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了。只是,对于工作作风来说,还是有些不利的,需要调整规则,予以纠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