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的后代子女(高岗的子女今何在)_高岗_陕北_陕甘宁边区

本文目录

  • 高岗的子女今何在
  • 高严是高岗的儿子吗
  • 高岩和高岗是父子关系吗
  • 高岗的夫人是谁
  • 高岗子女
  • 客观评价高岗
  • 高岗简历背景自杀原因 高严就是高岗的儿子吗
  • 建国初期6大“藩王”之一高岗后代现在还在么子孙的情况,数目如何
  •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院长高凯征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高岗的孙子吗
  • 高岗子女后代改姓什么了

高岗的子女今何在

建国初期共和国副主席高岗的女婿是永久的丰碑李学贤——当代杰出共产党人、中华当代文化名人.世界杰出华人专家、国学家、中国艺术大家,香港特区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院长!

高严是高岗的儿子吗

  • 不是,说高严的父亲是高岗者别有用心。

  • 答-重名的太多了。

  •   高严1942年生于吉林榆树县,榆树在伪满首都旁边,陕北红色高官高岗不可能把老婆从延安或别的地方转移过去。据网友说,高严父亲叫高彦英,和高岗毫无关系。
      

高岩和高岗是父子关系吗

不是
一、已知的高岗的子女好像是如下几人——前后妻各生有1女2男,共2女4男。高凤琴、高杰、高鼎、高毅、高延延、高燕生。很清楚,这里面并没有高严的名字。
二、高岗是陕西人,高严是吉林榆树人。这在简历上有明确记载,如确为父子,那么,世居地应为一致。
三、北京一与高家有联系的知情人刚刚在短信中说:“从来没有听说高岗有这么一个儿子!”
如此说来,此说不像是真的了。那么,奇怪的是,为什么有此一说呢?也许两人的故地都带一个榆字,高岗,陕西榆林人,高严吉林榆树人。于是,就望榆捕影了?但也太牵强了,榆虽是一个榆,但地方却是两个地方,相差几千里呢?

高岗的夫人是谁

高岗他是陕甘革命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来到陕北后,他和高岗率领的陕北红军组成了第十五红军团,高岗担任该团副政委。那么高岗的夫人是谁呢?

1、 高康第一任妻子是杨芝芳。

2、 两人有两个儿子,但只有小儿子高一长大。两人在抗日战争初期离婚了。作为前革命伙伴,两人从那时起就没有断绝联系。杨芝芳和高康的妻子李立群也有着良好的关系。这位老人再也没有结婚。

3、 1940年,高刚与19岁的李立群结婚。解放战争期间,李立群和丈夫来到东北,在东北局办公厅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负责东北局的妇联工作。后来,她被调到教育部,并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她于1983年退休。李立群为高岗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和五个孩子。

4、 长子高一和母亲杨芝芳9岁时被送往苏联。他们来到莫斯科国际儿童研究所生活和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回到中国,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他们爱上了他们的校友宋丽达,最终结婚了。20世纪60年代,他们被父亲卷入其中,被送到咸阳纺织设备厂工作。他们直到1979年才回到北京学习机床。现在他们已经退休了。

第二个儿子高轩和第三个儿子高燕生在他们父亲死后,开始了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少影响。

高岗子女

从网上找到的资料,前后妻各生有1女2男,共2女4男。高凤琴(高岗死后失去职业,已故)、高杰(原在咸阳陕西纺织器材厂任工程师,生卒不详)、高鼎(原在天津教书,已病故)、高毅、高延延、高燕生。

客观评价高岗

随着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热播,曾对我党我军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高岗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是历史的进步。
对生于新中国初期的许多人来说,高岗是默生的。但是,历史上的高岗却是显赫的,绕不过去的。他是陕北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局重要领导人,抗美援朝时期他是“后勤总司令”,总督东三省。
新中国成立,高岗位居中央政府副主席。朝战初定,他以卓著功勋奉调进京被委以重任,当时流行一句话“五马进京,一马当先。”这个当先者,就是高岗。在陕北,高岗与李立群结婚,毛主席是“红娘”。
可惜,造化弄人。功臣与奸臣往往一步之遥。
毛主席进京前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不做李自成。
可惜,高岗在这场考试中得了零分,他先当了李自成。
执政后的毛主席殚精竭虑为避免“周期律”苦苦探寻,高岗却首先误入其中。
高岗的问题就是觉得自己劳苦功高,而得到的权利与职位却太低。当然,他并不是反对毛主席,但他确实不满刘少奇。总之,高岗开了共和国之初党内争权夺利斗争的先河。
高、饶事件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涉及到后来的彭德怀,林彪。
毛主席始终对高岗持治病救人的态度,希望他早日回心转意,重新工作。
但最后,宁折不弯的高岗以自杀结束了一生。
高饶联盟的终结,使党避免了一次分裂,这是大幸。
在毛主席指示下,高岗子女由国家抚养成人。高岗夫人每年国庆都会受邀上天安门观礼,七五年出席了人大会议。这一切,都是念及高岗过去的功勋。
历史匆匆,斯人已逝,高岗有过亦有功。无论结局怎样,我们始终不忘,如今的日月静好,是因高岗那代人曾经负重前行。

高岗简历背景自杀原因 高严就是高岗的儿子吗

高岗自杀式性格所致,这是他小儿子说的,具体问题不了解。
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原云南省委书记高严,并非高岗儿子。

建国初期6大“藩王”之一高岗后代现在还在么子孙的情况,数目如何

儿子高毅
两个孙女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0_05/31/1568795_0.shtml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院长高凯征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高岗的孙子吗

  高岗(1905-1954),10月25日生,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原名高崇德,字硕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22年考入横山县立第1高级小学。受共产党员活动的影响,组织学生自治会,曾任学生会主席,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学校开除学籍。被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收入该校就读。
  1927年1月,由时任国民革命军西安军事政治队大队长的吴岱峰介绍,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1926年入党)。6月和横山党支部取得联系,举办农民运动通俗讲习所,成立农民协会等。
  1928年秋到佳县、吴堡一带组织群众抗粮抗捐。不久调肤施县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被派往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任学兵队党的特别支部副书记。
  1930年1月至5月任冯玉祥部骑兵第4师中共特别支部副书记。
  1932年2月起任红军陕甘游击队交通员,后升任第2大队政治委员。
  1933年8月至11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
  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1934年6月至8月任红26军第42师政治委员。
  1934年1月至5月任第2路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5月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5年2月至9月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同年5月起)。10月在陕北红军十五军团肃反时被捕,后被中央派人释放,11月底中组部对高岗和刘志丹等人平反。
  1936年1月被派到内蒙古三边地区。6月至10月任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负责人。10月任中共陕甘省委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2月任书记。
  1937年5月至9月任陕甘宁特区委员会执行委员,
  同年8月至1938年4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7年8月至1942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1941年1月起)。
  1938年5月至1940年9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书记。
  1938年11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
  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生产运动委员会委员。同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长、议长。
  1939年冬至1941年8月任陕北公学董事会成员。
  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
  1941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
  1941年5月至1945年9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
  1941年6月至10月、1943年5月起任西北局统战部部长。
  1941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1941年9月至1943年4月任民族学院院长。
  1941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干部审查委员会委员。
  1942年6月起和任弼时一起负责陕甘宁边区系统分区学习委员会。同月起任西北局财经委员会成员。
  1943至1945年7月,高岗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
  1943年至1945年9月任代理政治委员。
  1943年5月至1944年2月任西北党校校长。
  1943年12月起任西北局友军工作核心组主要负责人。
  1944年5月出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参加组织问题报告准备委员会和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主任率团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在大会上作关于争取中间分子、生产、作风问题的发言,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后奉命赴东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务委员。
  1945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北满军区司令员。
  1946年5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秘书长(1946年6月起),
  1946年8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代理书记。
  1946年6月至1947年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
  1948年1月至8月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同年6月至1949年3月任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
  1948年6月兼任东北局办公厅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同年9月起),
  1949年4月兼任财经委员会主任。
  1948年8月至1949年6月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11月起)。
  1949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同年6月至1954年9月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0年11月至1954年4月任党委书记。
  1949年8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兼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至1950年8月)。
  1949年10月至1954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1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副主席。
  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1952年8月至1954年4月任东北局第一书记,
  1953年1月至1954年2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
  1952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1953年调中央工作。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因同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
  1954年2月17日,第一次自杀未遂。
  1954年8月17日自杀身亡。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毛主席处理高岗的最初想法
  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对高岗的批判是很严厉的。当时,毛泽东有两个心情,一是认为在党的高层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出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建国后,我们的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高级干部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开始争权力、争地位了,这使毛泽东在震惊之余十分恼怒。二是他过去一直十分相信高岗,可是高岗却在背后搞阴谋。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他“对于高岗、饶漱石,长期没有看出他们是坏人”。毛泽东自己感到,他对出现高、饶事件,是有责任的。
  尽管毛泽东对高岗分裂党、搞阴谋的问题十分气愤,也很恼怒,但他出于对干部的爱护之心,还是要挽救高岗的。由于高岗拒不承认自己存在分裂党、搞阴谋的问题,迫不得已,毛泽东只好决定将批评高岗的范围扩大,在中央全会上公开批评。但扩大归扩大,毛泽东最后还是要挽救高岗的。而高岗却死心塌地,对抗组织对他的批评、帮助和挽救,还于1954年2月17日以自杀行为表示他的对抗情绪。2月17日高岗自杀未遂。
  毛泽东得知高岗自杀未遂的消息后,十分关注这件事。他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对高岗要特别保护,还同意了周恩来做出的对高岗实行隔离审查的意见。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出于对高岗的一片好心,怕他再出问题。隔离审查,就是为了保证高岗不出危险。隔离期间,对高岗的待遇是十分好的,他不但在生活上仍然保持国家副主席的水平,而且还照样阅看中央文件,各种书报。为了和缓一些,毛泽东还决定,批评、帮助高岗的座谈会停开一天。后来接着开的座谈会上,大家对高岗批评的口气也放得轻松了一些。大家着重于分析和帮助,上纲的说法少了许多。座谈会后,中央决定让高岗停职反省,在家里写书面检查。那时,中央也没有向全党传达高岗的问题,在中央内部,对高岗批评的调门也逐步降低了。
  毛泽东、李维汉和王首道对高岗的评价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那篇著名讲话中,提到并且称赞了高岗。他说,许多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到后才创立的,许多地方工作是外来干部去后才发展的。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完全团结一致,只有本地干部大批地生长了,并提拔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巩固,我党在根据地才能生根。接着,毛泽东同志比较了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长处和短处:外来干部比较本地干部,对于熟悉情况和联系群众这些方面,总要差些。拿我来说,就是这样。我到陕北已经五六年了,可是对于陕北的情况的了解,对于和陕北人民的联系,和高岗同志比较起来就差得多。1953年以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勾掉了高岗的名字,把后面这句话改为“和一些陕北同志比较起来就差多了”。
  1954年2月28日,毛泽东审阅了周恩来在高岗问题座谈会的发言提纲,并亲笔作了一些修改。提纲中有一段话是: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高岗虽有其正确的有功于革命的一面,因而博得了党的信任,但他的个人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于当顺利时骄傲自满,狂妄跋扈,而在不如意时,则患得患失,泄气动摇)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和制止,并且在全国胜利后更大大发展了,这就是他的黑暗面。高岗的这种黑暗面的发展,使他一步一步地变成为资产阶级在我们党内的实际代理人。高岗在最近时期的反党行为,就是他的黑暗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就是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企图分裂、破坏和腐化我们党的一种反映。”
  这段话中的“高岗的这种黑暗面的发展,使他一步一步地变成为资产阶级在我们党内的实际代理人”,和“同时也就是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企图分裂、破坏和腐化我们党的一种反映”,是毛泽东亲笔加写的。
  1981年,李维汉在一个座谈会上说:
  “第一,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的路线是正确的;第二,高岗在边区党委和西北局的工作是执行中央路线的;第三,土地革命时期陕北有两个人民领袖——刘志丹和谢子长。”
  1982年,王首道在一个会议上说:
  “高岗在陕北同刘志丹等人,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是有功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前,一度要把他们抓起来当作右派,后来我们给他们平了反,刀下留人,高岗是很感激的。但以后,高岗极端个人主义发展,走上了反党和自绝于人民的道路。”

高岗子女后代改姓什么了

高岗子女后代没有改姓 。他们现在过得很好,他们为人处世很低调一点不张扬。大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