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钱玄同身为鲁迅伯乐,为何说出:若鲁迅来师大讲演,主任我不当了
- 钱玄同的对联
- 钱玄同:人活四十,不死就枪毙,不过你知道他的两个儿子是谁吗
- 钱玄同:人活40,不死就枪毙,41岁生日胡适写文骂他为何不死
- 钱玄同的真实身份
- 钱玄同和徐绾贞结婚多年无子受嘲讽,坚持一夫一妻不纳妾,后来怎样了
- 钱玄同的主要贡献
- 介绍历史人物:钱玄同
钱玄同身为鲁迅伯乐,为何说出:若鲁迅来师大讲演,主任我不当了
他生于清末的一个旧官僚家庭,在封建等级森严的家庭氛围之下,接受了传统的儒学教育,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倡导自由、民主、平等,他叫钱玄同。
他亦出生在封建家族,原本立志做一个医者,去日留学只为了精进医学造诣,却深感祖国的病痛根本无法为医者所医,于是弃医从文,同旧世界作斗争,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叫周树人。
有着相同追求的他们,曾经互为知己, 是钱玄同促进鲁迅写下那篇名动中原的《狂人日记》 ,鲁迅曾经将钱玄同引为伯乐,可后来他们却决裂了,是有人忘恩负义,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1904年9月,鲁迅前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在这里他认识了藤野严九郎,也就是后来他作品中所说的藤野先生,那时候的鲁迅还没有意识到国民之重疾,所以就想学好医学。
1906年1月,鲁迅在校内参加了一场教育活动,他和同学们在课间一起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这次观影活动让他深受刺激,他突然发现,医学只能医国民 健康 ,却无法医国民思想。
于是选择弃医从文,直接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想要去寻找专门医治国民疾病的药,但在这时,家里写了一封信,说是他的母亲病重,鲁迅着急忙慌的回家,结果遇到了坐在屋子里的新嫁娘。
他被哄骗着和他根本不爱的朱安结了婚,国之不幸与个人的不幸,加注在一个人的身上,一个想要用笔墨文章唤醒沉睡的中国人的自由青年,彻底被现实与封建传统所打败。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迷茫无奈又消沉,这时的鲁迅在教育部从事文案翻译工作,每天翻阅古籍,抄古碑文,其实就是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朝九晚五,颓废而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鲁迅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钱玄同,钱玄同当时是《新青年》杂志的,其实他们早就认识了,而且同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不过那时他们交往不深,只是钱玄同经常向他约稿而已。
1917年8月,钱玄同在和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二人闲谈的时候,突然对着好久没有写一点东西的周树人说道:“我想,你可以写点文章!”
周树人十分哀痛的回答道:“ 如今的中国,就好比一个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如果有人打扰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苦头,你倒认为对得起他们吗? ”
这就是鲁迅的迷茫与消沉的原因,他想振臂高呼,可又无奈于国民的无动于衷与麻木不仁,这座阴沉又消极的铁屋子,他自感没有办法突破,又不想做那个大声叫嚷的人,只能痛苦而又清醒的活着。
钱玄同当时是一个十分激进的革命者,他并不愿意见证好友就这样颓废下去,于是立即出现反驳道:“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了,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来这铁屋的希望 。 ”
就是这一句话,让周树人提起了放下许久的笔,用一种辛辣而又讽刺的笔调写下了那篇震惊中华大地的惊世名作《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白话文小说的 历史 篇章。
1918年5月15日,在钱玄同作为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1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人少“吃人”的本质。
也就是这一篇小说,让鲁迅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原名周树人倒是不为人所知了,从此,鲁迅在文坛上名声大噪,很快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与文化革命的领军人物和倡导者。
钱玄同和鲁迅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从普通的朋友成为了知己好友,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钱玄同是对鲁迅有着知遇之恩的伯乐。
可是这样一对相知相惜的挚友,后来却关系破裂,甚至走向了一种十分糟糕的境地,他们几乎成为了仇人。
鲁迅与许广平的情书日记《两地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用来描写钱玄同——“ 胖滑有加,唠叨如故 ”,这种略带讥讽的语言用在好友身上明显是不妥的,更何况还是写给自己的爱人。
当时钱玄同的身材比较胖,鲁迅经常抓住钱玄同的这一特点进行嘲讽,语词之间极尽挖苦之能。
钱玄同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一笑置之,并没有说什么很刻薄的话,只是说:“ 你要讨厌那就讨厌去吧,以后不见就是了 。”这样说来,倒真是鲁迅的不是了。
其实从一开始,两人的交往就不太合拍,钱玄同虽然欣赏鲁迅的才华,但对鲁迅的性格实在是适应不来,鲁迅为人尖刻是众所周知的,对自己不满的人和事总要出言讽刺。
而钱玄同虽一开始十分的激进,不过后来为人却比较温和,说起性格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倒是十分合得来,或许从这里可以隐约看到他们决裂的真正原因。
当时周氏兄弟反目成仇成为了留在文学史上的一个谜团,而作为好友的钱玄同站在了周作人的那边,这自然是激起了鲁迅的不满,更何况周作人后来还做了汉奸,这更是让鲁迅和钱玄同的关系走向了末路。
不过他们彻底反目还要从1929年说起。
1929年5月,两个人在孔德中学相遇,钱玄同看到好友主动凑过去问道:“你的名片还是三个字吗?”原本只是好友之间的道歉,却被鲁迅理解错了意思。
鲁迅直接轻蔑的回答道:“ 我的名片从来没有两个字,或者4个字的 。”这句话就是在讥讽钱玄同故作玄虚,因为当年钱玄同的名片上印着的是“ 疑古玄同 ”4个字,其实就是仿效古人将号加在名字之前,当时很多文人都用,但鲁迅却是瞧不起的。
文学革命思想走到后来,钱玄同的观点偏向了保守,而鲁迅则一直保持着激进的革命热情,众所周知,当时文化运动期间,各路党派之间的争论一直不休,两个人的文学观念不一样,自然也就注定了他们走的路不一样,那决裂也就情有可原了。
人到一定的年纪,思想观念都会平和下来,钱玄同人过四十,当年冲击封建文化的豪情与雄心渐渐的消失,整个人偏向了平静,而鲁迅到了后面思想越来越昂扬,文学革命的激情越来越热烈,两人自然而然也就分道扬镳了。
到了1932年11月, 两人几乎成为了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
鲁迅的从上海回到北京探亲,当时的钱玄同在北京师范大学当国文系主任,两个冤家又遇到了一起,自然就会有一系列矛盾。
当时鲁迅声名在外,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们都十分希望能听到鲁迅的一节课,但作为普通学生,自然是无法得知鲁迅地址的,于是满怀信心地去找他们的系主任钱玄同,没想到这却触碰到了钱玄同的逆鳞。
钱玄同一听到学生们的意见之后,怒发冲冠,直接叫嚷着:“我不知道,我不认识有一个什么姓鲁的。”
当时有描写这一事件的人,记录钱玄同的状态说“ 好像炸弹爆炸了似的叫嚷 ”
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真的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不过当时的学生可是十分仰慕鲁迅的,系主任不答应,并不阻挡他们的热情,一群学生也生气了,铁了心的要去找鲁迅,他们甚至自发的前去寻找鲁迅的住所,反正北京就那么大,他们一定会找到的。
一向稳重的国学大师,听到这个事情之后,如同小孩子一样的撒泼威胁,“ 要是鲁迅到师大来讲演,我这个主任就不再当了 。”
学生们却并没有被钱玄同吓到,直接去请了鲁迅先生,甚至还把钱玄同的态度告诉了鲁迅,鲁迅最后还是在北平师范大学做了演讲,给青年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钱玄同知道后十分生气,但却没有辞职,此事也成为鲁迅后来嘲笑的把柄。
钱玄同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曾经的思想激进的让人有些无奈,他曾经公开说过“ 人到了40岁就不应该活着了,就算活着也应该枪毙 。”
不过到了后来,钱玄同也就不想死了,毕竟当时的钱玄同,可是北大教授,有钱有权,生活又好,只说了一句忘记了,不过他忘记了,可有人帮他记着呢,这可不就是让鲁迅抓住了小辫子吗?
鲁迅当时写了一首讥讽钱玄同的打油诗,“做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猪头,抵当辩证法。”
对于这样的人身攻击,钱玄同在日记中骂道:“ 购鲁迅之《三闲集》与《二心集》躺床阅之,实在感到他的无聊、无赖、无耻,总是那一套冷酷尖酸之拌嘴、骂街,有何意思? ”
钱玄同四处讥讽鲁迅为人,鲁迅那样孤傲的一个人,自然不甘示弱,两人你来我往,昔日好友感情破裂越来越大,直至反目成仇。
鲁迅的一生,嬉笑怒骂皆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的一生与封建传统的斗争,也与腐朽的旧世界做斗争,所以为人尖酸尖刻了一些。
而钱玄同则不同,作为一个标准的文学大师,一个学院派人物,势必会与鲁迅走向不同的道路。
从朋友到挚友,从挚友到反目成仇,与其说是二人之间是性格不合,还不如说是时代的使然。
名家纷争一直以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骂的痛快,说的痛快,看客们自然也是看看热闹,至于他们留在文化史上那些光辉夺目的篇章,才是后人所应该注意到的精华。
若论其后世的知名度,钱玄同是大不如鲁迅的,鲁迅的作品有很多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国民知名度十分高,再加上他言辞的犀利深刻、文笔的惊世骇俗,自然让人叹为观止。
毛泽东评价鲁迅,说他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
钱玄同也是一个分外厉害的牛人,毕竟鲁迅痛骂过的,都是当时数得上名字的文人,而钱玄同在汉语拼音方面的功绩,更是让后人响应无穷,周恩来总理曾经评价他:“ 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也许我们今天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恩泽。 ”
钱玄同的儿子钱三强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让中国不畏于世界上任何强国的挑战与压迫。
那些恩怨情仇都已成为了 历史 上的一页,嬉笑怒骂也好,谈笑风生也好,反目成仇也好,都为后人津津乐道,是他们的成就之外的一些逸闻趣事,也让文化名家成为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平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而不是文坛上没有感情温度的圣人。
钱玄同的对联
关于钱玄同的对联集锦
钱玄同(1887-1939),语言文字学家,原名夏,字中季,号德潜。原籍浙江吴兴,生于苏州。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后任北大、北师大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打通后壁说话;
竖起脊梁做人。
——自题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赠友
素王之功,不在禹下;
明德之后,必有达人。
——与周作人等合挽章太炎
小学本师传,更紬绎纽韵源流,黾勉求之,于古音独明其真谛;
文章宗六代,专致力沉思翰藻,如何不淑,吾同门遽失此异才。
——挽黄侃
缵苍水、宁人、太冲、美斋之遗绪而革命,蛮夷戎狄,矢志攘除,遭名捕七回,拘幽三载,卒能驱逐客帝,光复中华,国土云亡,是诚宜勒石纪绩,铸铜立像;
萃庄生、荀卿、子长、叔重之道术于一身,文史儒玄,殚心研究,凡著书廿种、讲学卅年,期欲拥护民彝,发扬族姓,昊天不吊,痛从此微言遽绝,大义无闻。
——挽师章太炎
擅国语,考方言,声韵多端,精求无间,回忆十年以来,标准读音全赖商定,广韵集韵亦得铨明,君对国人实多贡献;
与人忠,执事敬,年力鼎盛,进德何穷,讵意旬日之内,惕夫斯囷忽来袭侵,少者强者竟尔夭殁,我聆噩耗能勿惨伤。
——挽弟子白涤洲
当新青年时,全仗带情感的笔锋,推翻那陈腐文章,昏乱思想,曾仿江阴四句头山歌,创作活泼清新的.扬鞭瓦釜,回荡在文学革命旗下,勋绩宏多,更于世道有功,是痛诋乩坛,严斥脸谱;
自首建数人会后,亲制测语音的仪器,专心于四声实验,方言调查,又纂宋元以来俗字谱,打倒繁琐谬误的字学举隅,方期对国语运动前途,贡献无量,何图哲人不寿,竟祸起虮虱,命丧庸医。
——挽刘半农
;钱玄同:人活四十,不死就枪毙,不过你知道他的两个儿子是谁吗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曾说过:“人过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钱玄同的父亲叫钱振常,他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名气不太大。不过,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学生,叫做蔡元培。钱三强大家都很熟悉,著名的“三钱”之一,两弹一星元勋,原子核物理学家。钱玄同有三个儿子,长子钱秉雄,次子钱三强,三儿子名字不详。钱玄同、钱三强一门都是五代十国时候吴越王钱镠的后人。同为他后人的还有钱谦益、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等等。
钱玄同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钱三强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上,钱三强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发展“两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的年轻科学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三强与何泽慧共生育了一儿一女,儿子钱思进,女儿钱民协。钱思进目前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同时兼任着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首席科学家。女儿钱民协目前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是蛋白质晶体学,是晶体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钱家优秀的家风在三代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爱国治学、自立自强的家风代代传承。正如《钱氏家训》里写的那样:“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则谋之。”
钱玄同:人活40,不死就枪毙,41岁生日胡适写文骂他为何不死
人的思想,是最易变的东西。年轻时候是一回事,等到岁数渐长了又是一回事。甚至有的时候,只是看了本以前没看过的书,去了个新地方,思绪也是瞬息万变。
现代学者钱玄同历经时代变迁,从一个“老古板”变成现代文化的推崇者,前后思想转变就非常大。
不过关于想法的改变,钱玄同还有好几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名言“人到四十就该枪毙”,就没少被人嘲笑。
钱玄同生于1887年,也就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个书香世家,原名师黄,字德潜,是浙江吴兴人。
其父钱振常六十二岁才有的他,对这个老来子十分上心,钱玄同才四岁,钱振常就亲自教导他,让他站在书架前日日苦读书。
和当时大多数文化家庭的小孩一样,钱玄同受的是封建儒家教育,讲求对朝廷、君主怀有敬畏,国学功底也要深厚。不过钱玄同对自己小时候这段读书经历的印象不是很好。
到了晚年,他还常说自己腿脚差,就是因为当时读书站得久了,还称自己当时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是些“鬼玩意儿”“屁款式”。
钱玄同少年时代时,国内陆陆续续发生了几件革命大事。以前,因为环境封闭,钱玄同一直保持着对清廷和皇帝的敬意,见不得别人说一点不好。
不过十六岁后,钱玄同在报纸上屡屡看见“革命”二字,又辗转读到了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訄书》等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书,心里顿时燃起了反清的念头,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于钱玄同来说,此时他的革命念头是民族革命,反清也纯粹是因为排满,想要复兴汉族文化,倒不是真想推翻封建 社会 。
这是钱玄同思想的第一次巨变,他还剪掉了辫子,宣示“义不帝清”的决心。和朋友办报,要在封面写日期,他也绝不肯写成“光绪”这个清朝年号。
1906年,钱玄同兄长安排下,与徐婠贞结婚,并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钱玄同的变化也不少,他在东京见了当时正在《民报》做主笔的章太炎,对 章太炎 极尽崇拜,听他讲文学、音韵学。
更加立志要灭绝清廷,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号曰汉一,认为文化体制“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
他对清廷这种刻骨的仇恨,在1911年终于得到纾解。10月10日,武昌首义,各地云从,辛亥革命大爆发,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社会 终于崩塌。
清朝灭亡,钱玄同自然十分振奋,认为这正是光复汉族的大好机会。为此,他还费了不少心血,参考古书以及诸位大家考证,做了一身《礼记》中所说的古代服装“深衣”。
为了身体力行,复兴国故,他就这样戴上高冠,穿着深衣到上班的地方去了。
当时革命、创新思想满天飞,他这种迂腐行为自然只能引得一番哄笑。钱玄同倒也没那么容易被打倒,还是乐此不疲地做复古。
不过很快,钱玄同思想的第二次巨变就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重又开始尊孔读经。这样倒行逆施的举措,自然落得一个败亡的下场,已经年近三十的钱玄同大受挫败。
亲眼目睹行古不但不能救国,还会损民利敌,钱玄同从此醒悟:凡事是前进,决无倒退之理。复古之梦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反古的新思想。
他更加认识到,自己就是“纲伦压迫下的牺牲者”,势必要反对纲伦,打倒封建毒蛇。
钱玄同开始频繁活跃于新文化运动和国语运动。他经常给胡适所办《新青年》投稿,做了后,还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稿。
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动员鲁迅写出的,可见钱玄同已经彻底走上了反古道路。同时,他学术方面也是建筑颇丰,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国内大学最早的音韵学科教科书。
钱玄同生平最出名的一件事,应该是参与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主张“废除汉字”。他这个人一旦有什么思想,多半就有点偏激。
当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大力推行白话文、新文学,后来干脆主张废除汉字,采用罗马字母来代替。
有趣的是,当时本来很多人反对新文学,钱玄同此言一出,这些人就纷纷转移阵地,去大骂钱玄同,反而让新文学的空间大了一些。这样看来,钱玄同对推进新文学还是有很大帮助。
钱玄同还有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然而他四十岁的时候并没有枪毙自己。
为此,在他四十一岁过生日的时候,胡适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歌《亡友钱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纪念日》: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未死……
不仅没死,钱玄同还活到了五十二岁,因为脑溢血而猝然离世。本来听说一个学者五十二岁去世,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但因为他那一句惊人之语,不少人心里的想法估计也很微妙。
钱玄同和妻子徐婠贞的感情甚笃。徐婠贞虽是旧式女子,又是他年轻时娶的,但钱玄同不像当时许多文人一样抛妻,而是一生没纳妾。
夫妻二人共同养育了五个子女,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钱三强。
钱三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来在法国留学,师从居里夫人的女儿,获博士学位。
回国以后,钱三强运用所学,对中国原子能事业、“两弹一星”计划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逝世以后,他还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玄同钱三强父子,一个文化,一个 科技 ,都有所成就,确是一门国士。
虽说思想易变,但其实到了年纪,大多数人都僵化了,或者受了刺激从此颓废。钱玄同却能在思想的几次巨大转变后调整自己,重新投入巨大精力在事业上。
虽然说时不时热情过剩闹出笑话,但毕竟在语言文字方面著书立论,是个难得的人物。
钱玄同的真实身份
钱玄同的真实身份是我国著名学者。
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前夕改名玄同。汉族,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1887年9月12日(农历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月十二日)出生,吴越武肃王钱_之后。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20世纪初在日本留学。三十年代还为《世界日报》副刊《世界语之光》题写刊名。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在北京的德国医院逝世。
钱玄同和徐绾贞结婚多年无子受嘲讽,坚持一夫一妻不纳妾,后来怎样了
鲁迅和许广平的浪漫师生恋,至今仍是一段佳话;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认识许之前,鲁迅就曾有过一段婚姻。只是因为这段婚姻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鲁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抗,并狠心抛弃了对方,致使人家孤独终老。
20世纪初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西方的先进思想传入国内,滋育了一大批新青年。他们高举自由的旗帜,试图推翻在中国根深蒂固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思想,这其中像鲁迅一样摒弃包办婚姻、抛弃原配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
可是,有这样一位文人,是鲁迅在新文化革命中的战友,也是新思想的推崇者,最终还是默默接受了包办婚姻。他就是钱玄同。
有心追求恋爱自由,无力反对兄嫂之言
钱玄同的父亲曾是清朝的吏部官员,62岁那年老来得子生下了钱玄同。12年后,钱老先生与世长辞,而钱玄同的生母也于4年后去世,于是他只能投靠比他大34岁的哥哥钱恂。
钱玄同17岁时,兄嫂觉得他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便开始为他物色妻子。可是作为一名新青年,钱玄同怎么可能向封建包办婚姻低头呢?于是他明确表示,自己追求自由恋爱,坚决不可能接受包办婚姻。
钱恂虽然是钱玄同同父异母的兄长,却一直将幼弟视如己出;加上他曾担任多个国家的大使,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所以对西方思想也略有耳闻。
他很能理解弟弟对新思想的热爱,但是又深知祖宗规矩的必要性。被夹在中间的钱恂左右为难,急中生智,挑选了徐元昭的女儿徐绾贞为钱玄同的相亲对象。
原来,钱家和徐家世代交好。钱老先生晚年体弱多病之时,也曾将钱玄同交给徐元昭抚养。所以钱玄同和徐绾贞从小一起长大,二人可以说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钱恂这一做法,既满足了钱玄同,也不违背祖制,可谓两全其美。
果不其然,这段婚姻虽然是包办婚姻,可钱玄同却十分满意。婚后和妻子如漆似胶,十分甜蜜,二人便这样携手走过了一生。
无子饱受嘲讽,坚决一夫一妻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钱玄同和徐绾贞结婚多年,感情甚笃,却因为徐绾贞从小体弱多病,二人一直没有孩子。这时,钱玄同身边有很多朋友开始劝他纳妾,建议他赶紧娶个小老婆为家族延续香火。对于纳妾一事,钱玄同始终持反对态度,他曾慷慨激昂地说:我自己是个反对封建制度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娶三妻四妾呢?我要是不坚持“一夫一妻“,那不等同于打自己的脸吗?
说来也是巧合,就在钱玄同说完这句话之后不久,徐绾贞便有了身孕,并在怀胎十月后为他诞下了长子钱秉雄。之后几年,徐绾贞的肚子更是愈发地争气,接连为他生下了好几个孩子。
钱玄同
鼓励长子自由恋爱,主张三子修改大名
钱徐二人一共生有5子1女,其中3个早夭,另外的孩子长大后也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在各自的行业都出类拔萃。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钱家的三子。
钱三子原名钱秉穹,因为身体强壮,又排行老三,所以在学生时代有一个绰号叫“三强“。后来,钱玄同无意中听说了这个外号,甚是满意,便主张将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祈望儿子“德“、“智“、“体“三强。
钱三强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并致力于原子能的开发。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更是成为了我国屈指可数的原子能大师,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因此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能之父。
和多数父母不一样,在恋爱方面,钱玄同提倡子女们自由恋爱、大胆追爱。据说,长子钱秉雄交了女朋友,钱玄同得知后大为喜悦,来回奔走通知各家亲戚朋友,并自作主张组织他们一同前往公园为儿子举办“订婚仪式“。
在聚会现场,钱玄同和亲朋好友们举杯欢庆,兴奋之余还不忘来一篇即兴演讲,甚至直接多次高呼:“反对包办式婚姻!“其热情和开放可见一斑。
“包办式婚姻“是制度的问题,但其引发的后果却不应该由弱女子一人承担。像鲁迅、郭沫若等人,为了追求新思想潮流、摒弃包办婚姻固然没有错,可是抛弃糟糠之妻、让她们在世人的白眼下度过余生。这样的做法就一定正确吗?当然,有爱情基础的钱玄同无疑是幸运的,晚年的他事业有成、子孙满堂,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福报了。
钱玄同的主要贡献
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中,钱玄同可说是一员骁将,一位急先锋。他虽然并不是发难者,但却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催促新文学作品诞生并予以奖掖支持,是钱玄同“五四”时期又一历史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就是鲁迅在钱玄同的敦促下创作的。
1917年(民国六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2卷6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内云:“顷见5号《新青年》胡适之先生《文学刍议》,极为佩服。其斥骈文不通之句,及主张白话体文学说最精辟……具此识力,而言改良文艺,其结果必佳良无疑。惟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
钱玄同认为:“六朝的骈文满纸堆垛词藻,毫无真实的情感,甚至用典故代替实事,删割他人名号,去迁就他的文章对偶,打开《文选》看,这种拙劣恶滥的文章,触目皆是。直至现在,还有一种妄人说,文章应该照这样做。《文选》文章为千古之正宗。这是第一种弄坏白话文的文妖。”
钱玄同的出阵,使陈独秀、胡适在寂寞中深受鼓舞。尤其重要的是,钱玄同明确将“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确定为文学革命的对象,击中了当时摹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选》所选骈体文的旧派文人的要害。
钱玄同反对封建主义文化制度,也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写过一篇《关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文章,他把反帝和反封建两项战斗任务结合起来考虑,主张一面积极反抗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一面用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的文化知识“唤醒国人”,使国人爱护自己的国家。钱玄同曾经主张“欧化”,认为中国根本改革之路在“欧化”。他对“欧化”的解释是“全世界之现代文化,非欧洲人所私有,不过欧洲人闻道较早,比我们先走了几步。”
钱玄同的观点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作为代表: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在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中,钱玄同是国语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钱玄同早年积极宣传汉语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
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语文改革活动、文字、音韵和《说文》的研究等几个方面。钱玄同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态度很坚决。
钱玄同在《论应用之文亟宜改良》的《写作大纲》中提出改革大纲十三事,如用“国语”作文;规定语法之词序;小学课本、新闻纸旁注注音字母;文章加标点符号;用阿拉伯号码和算式书写数目字;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后来和赵元任、黎锦熙等数人共同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这一切在当时都很具建设性。
《文学学音篇》是钱玄同1917年在北京大学预科讲授文学学音韵部分的讲义。它是中国第一部音韵学通论性的著作,首次把古今字音的演变划分为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六个时期,形成了第一个完整的汉语语音史分期方案;首次把近代音列入研究内容,指出《中原音韵》是近代北音的上源,拓宽了音韵学的研究范围。从历史的观念出发,钱玄同分五章系统论述了古今音韵的发展。他从“注重之点,尤在应用方面,不以考古为重”出发,把论述重点放在“于考古通今,其用甚大”的《广韵》和由读音统一会讨论制定。
钱玄同在国语运动中的建树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10年,合计12220字)。
二、创建以白话文的国语教科书。
三、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2300余字)。
四、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钱玄同执教近三十年,开设过“古音考据沿革”、“中国音韵沿革”“说文研究”等课程,为中国语言学界培养了大批英才。 钱玄同在史学界也有相当的贡献。他既反对“泥古”,又反对“蔑古”。他辨真伪,审虚实,求真信,成为了承袭清代道咸年间今文家极盛余绪而又启发现代用科学方法扩大辨伪运动的第一人。顾颉刚成为古史辨运动的领袖人物,在这方面对他启发最大的是钱玄同,是钱玄同要他重新清理今古文之争的公案造成了他辨古史的动机。
钱玄同对于“经学”创见甚多。他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他发表在《古史辨》上讨论上古历史和儒家经书的文章,独见很多,影响很大。郭沫若对钱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非常赞赏,说:“这些见解与鄙见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发的。”
钱玄同一生在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古史辨运动以及音韵学诸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介绍历史人物: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1887年9月12日出生,浙江湖州人。1939年1月17日因右脑部溢血在北京病逝。
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师范,与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会。1908年,始与鲁迅、黄侃等人师从章太炎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1910年回国后曾任中学教员、浙江省教育总署教育司视学、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等。他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语文改革活动、文字、音韵和《说文》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在语文改革运动中,他是冲击封建文化的一员猛将。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态度很坚决。他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致陈独秀的白话信,并敦请他人用白话作文。《新青年》也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于1918年第4卷第1号始用白话文出版。他是国语运动的积极参加者。1917年,他成为“国语研究会”的会员,1919年,他成为“国语统一筹备会”的会员,并任常驻干事。1925年,他与黎锦熙一起创办并主持《国语周刊》。“国语统一筹备会”于1928年改组为“筹备委员会”,于1935年又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他都一直任常务委员。1931年,任国音字母讲习所所长。1928年,他曾任辞典处国音大字典股主任。1932年,与黎锦熙共任《中国大辞典》总编纂。曾参与审订由吴稚晖编写的《国音字典》。
钱玄同的观点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作为代表:“我再大胆宣言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1920年,《国音字典》由当时的大学院(即教育部)正式公布,成为全国文字读音的标准。后经修订,更名为《国音常用字汇》。钱玄同为增修委员、起草委员,并负责最后审核。1931年定稿,改用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932年由大学院(即教育部)公布,取代《国音字典》,成为全国标准读音的根据。他为该书写的《说明》对北京音系及其历史和概述所取音读都做了细致的描述。他还积极主张汉字改革。认为汉字难认、难记、难写,不利于普及教育、发展国语文学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主张废除方块汉字。“国语罗马字研究委员会”成立后,他为委员。在他参加的“数人会”的努力下,“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制订出来并于1928年由大学院(即教育部)正式公布,成为“国音字母”第二式(第一式是“注音符号”)。1922年,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4次大会上,他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并成为“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1934年,又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并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2300多字。1935年,大学院公布了其中的324个字。这是历史上由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此外,他还倡导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念法、汉字横行书写等。作为一位语文改革的活动家,他为国语统一和汉字改革先后提出近20个议案,发表几十篇文章,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音韵学研究方面,他的代表作是《文字学音篇》(北京大学出版组,1918年)。这是一篇全面论述传统音韵学的著作。其中既继承了章太炎等的传统音韵学的成果,又受到了高本汉的现代语音学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影响,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多人用做大学教材。此外,他还著有《〈广韵〉四十六字母标音》(《国语旬刊》1929年第1卷第9期)、《古音无“邪”纽证》(《师大国学丛刊》1932年第1卷第3期)、《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师大月刊》32周年纪念专号)等。其中多用现代语音学的知识分析音理,拟测古音,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在文字学方面,他著有《说文部首今读》《说文音符今读》和《中国文字学说略》(《教育今语杂识》1910年第1期)、《说文部首今语解》(《教育今语杂识》1911年第5、6期合刊)、《中国文字形体变迁新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1919年第1卷第1期)等论著。 现可买到《钱玄同文选》,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1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