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大鼎上了邮票(淳化大鼎的文物造型)_西周_淳化_青铜

本文目录

  • 淳化大鼎的文物造型
  • 首批禁止出国出境文物,西周最大最重青铜圆鼎展出,这件文物有多精致
  • 让秦武王绝膑而亡的鼎究竟有多重
  • 咸阳世纪大道的大鼎是镇什么东西的有传说吗
  • 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鼎是哪个
  • 鼎史的“龙纹大鼎”
  • 鼎山的大鼎简介
  • 西周淳化大鼎的作用
  • 我国有那些文物是国家一级的
  • 此鼎曾轰动考古界,保持27年的纪录被打破后,专家是如何说的呢

淳化大鼎的文物造型

淳化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平沿方唇,上有两立耳,腹壁较直,与三足相对应。鼎腹中部加饰三环状耳,环耳作立兽状,三足呈柱足状,上粗中细,下转蹄形。鼎耳外侧饰有相向的龙,均以细雷纹填地。口沿下铸有两两相对之夔龙六条,中间隔有一道短扉楞。夔龙卷尾、一足、圆目突起,张口卷唇。短扉则似两条相对夔龙之鼻,形成饕餮纹。其下增设圆雕牛首,牛的曲角翘起。鼎耳外侧各铸两条相对夔龙。腿上部浮雕兽面,怪兽曲角突出器外,巨耳利爪,列嘴似噬。主体纹饰外用雷纹填地,鼎足上部空陷,底内形成3个直径约17厘米的圆窝。

首批禁止出国出境文物,西周最大最重青铜圆鼎展出,这件文物有多精致

近期咸阳博物馆展出淳化大鼎,该鼎属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首批禁止展览文物。淳化大鼎又叫作寿面纹五耳鼎。但是目前已经出土的西周铜鼎中最大的,并且是最重的圆鼎。该鼎的造型看起来十分壮阔,显得非常的深厚凝重。该鼎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量226公斤,非常罕见。这也是咸阳市首次展出。该鼎十分精致壮观,网友们直呼大开眼界。

青铜器反映着中国早期文明的光辉,也反映着人类文化。青铜是我们人类所掌握的第一种金属,它质地非常柔软,容易被变化,青铜的熔点比较低,比较好锻炼,所以它最早被人们所使用。锻炼后的青铜硬度非常高,是纯铜的3倍,所以在古代大多用青铜来制作青铜鼎等一些重大的物件,并且如今出土的大多数青铜鼎也都保存完好,更加说明了青铜本身质地比较硬。青铜的颜色比较低调,总体呈灰绿色调,青铜的相貌质朴,有一股厚重的历史感。由于青铜的熔点低,硬度好,并且可操作性强,所以早期人类常用青铜这一材质。我们也称人类早期文明为青铜时代。

西周是青铜器的高峰时期,西周时期所铸造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早期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也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出现了新的器种,纹饰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是在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在于铭文,这也是我们研究西周历史非常重要的材料。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外形看来与夏朝商朝时期的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铭文上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加,大多都是长篇铭文,内容也多种多样,对研究古代文学,早期的书法艺术和早期的历史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让秦武王绝膑而亡的鼎究竟有多重

九鼎到底有多重,从《战国策》开篇东周策《秦兴师临周求九鼎》一章记载的秦要侵略周夺取九鼎的故事便可得知一二:周人颜率有谋略,先鼓动齐国帮助驱秦,答应把九鼎给齐国,齐国来要,颜率便问齐王走哪条路,结果都不合适,还说九鼎九个,一个要用九万人,九九八十一万人方全能拉走,颜率又说:“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就不再提拉九鼎的事了。从这里看九鼎真够重的,不过一定有夸张,但从这个文献看,九鼎一定很重,还是九个。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迄今为止出土最重最大的单件青铜器——后母戊鼎,高133cm、口长112cm、口宽79.2cm、重832.84kg,这么重的鼎无论谁天生神力,都不可能举起来。目前举重运动中的世界纪录(105公斤级)抓举214公斤,挺举263公斤。秦武王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而且鼎也不是杠铃,越大越重,举起来就越不方便,所以这个世界记录应该就是秦武王的上限了。
秦始皇陵百戏俑陪葬坑中部过洞内出土的秦代青铜大鼎,重212kg,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一件秦鼎,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但秦武王不会傻到带个自己家里的鼎千里迢迢去洛阳举一下。于是曲小文又查了一下,淳化大鼎是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重226公斤。
其他著名的西周青铜重器如大盂鼎重153.5公斤,大克鼎重201.5公斤,都稍逊一筹。大孟鼎太轻,大克鼎是家鼎地位太低,所以,估计秦武王举的就是淳化大鼎这个级别的鼎了,226公斤,稍稍能举起来,但是很吃力,最后撑不住因此殒命。
后记:据悉,《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顺利通过重大办审查,力争今年登陆央视,但秦武王的戏份却没了……写到这里曲小文开始有点心疼秦武王,这个首创举重世界纪录的伟大的“举重运动员”……
望采纳

咸阳世纪大道的大鼎是镇什么东西的有传说吗

咸阳市世纪大道位于全长8.1公里
世纪大鼎位于咸阳市陈杨寨转盘,是世纪大道绿化工程的一部分,该鼎是仿出土于咸阳市淳化县西周早期“三錾耳饕餮纹鼎”的文物制品。鼎通高10米,直径8米,鼎口内径6.9米。整体为钢筋树脂结构,表面喷铜。世纪大鼎造型宏伟壮观,纹饰神奇庄重。既体现了咸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又深深寄托着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守望,是现代理念与图腾的紧密结合,象征着这个时代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激励着咸阳人民自己追溯历史文明,挖掘现代文明,开拓进取,发奋图强,努力建设现代文明城市。

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鼎是哪个

西周淳化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鼎身上的主体图案,正是牛头蜴身龙纹。
西周淳化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鼎身上的主体图案,正是牛头蜴身龙纹。牛的头型,牛的眼睛,牛的鼻孔,牛的双角;这只牛头的两侧,却分别长出大晰蜴龙的身躯,有一肢体,分出四趾,浑身长满鳞片,尾巴卷曲向上。也许是为了更明确地昭示这是一只牛头蜴龙,在这一龙头下面,还铸造了一个完全写实、明确无误的牛头。鼎的上口,还分别雕有四条鳄型原龙。其造型高大魁伟,纹饰庄严神奇,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造诣。1979年出土于咸阳市淳化县史家原,现藏于陕西省淳化县博物馆。

鼎史的“龙纹大鼎”

1979年陕西淳化县史家塬村出土,现藏于淳化县博物馆的“龙纹大鼎”高122cm口径83cm,腹深54cm,重226kg,此鼎形体庞大雄奇,造型魁伟端庄,纹饰典雅庄重,是迄今已知西周最大、最重、最精美的铜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是周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存周代最大的鼎之一,该鼎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法门寺附近,鼎高93.1cm,重 201.5kg,园口鼓腹,三足;鼎身镌刻的铭文表明,该鼎原属于一个叫“克”的周大贵族,故名大克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另一件周“德鼎”,据史传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心爱之物,传说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战败追杀时,还死死地抱在怀里呢。现存年代最早的周鼎,当属清末出土于山东梁山的“太保鼎”,由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周鼎大多在鼎身镌有铭文,这是周鼎的最大特点是。如“大克鼎”铭文叙述了克的先祖的功绩和接收周王策命,赏赐土地的内容,“师旅鼎”镌有“师旅仆众不从王征于方”抗命反战的记载。小孟鼎铭文则记载了周康王征西北鬼方大捷事迹。铭文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赏赐、征讨、诉讼、册命及颂扬祖先功绩等等,如昭王时期的《令鼎》,讲述的是令参加周王的藉田礼,担任王室车队先导,因功劳大而被赐于臣仆30家。厉王时期的《腾》讲述的则是牧牛宜与腾打官司,被施以鞭刑的事,金文中记载最多的还要数战争事件,几乎包括所有西周时期内外战争。

鼎山的大鼎简介

淳化大鼎,西周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9年出土于陕西淳化县。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该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

西周淳化大鼎的作用

淳化大鼎1980年出土于陕西淳化县史家塬。该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平沿、方唇,口沿二直耳,耳圈大而高,饰夔纹。宽体垂腹三柱式足,腹外壁有三个半圆形大耳,与三柱足相对应,腹上部饰兽面纹三个,每一兽面纹之下又各浮雕出一牛首,每柱足也饰浮雕兽面。该鼎形制浑厚,造型生动,纹饰奇伟,年代为西周早期。此鼎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它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最大、最重者,也是迄今出土的圆鼎中最大者。其他著名的西周青铜重器如大盂鼎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厘米,重153.5公斤,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都稍逊一筹。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我国有那些文物是国家一级的

1、人面鱼纹陶盆

此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

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2、大盂鼎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先后为当地乡绅郭氏、县令周广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荫等所有,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其捐赠予上海博物馆,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而另一尊同为盂所铸之鼎,形制略小,习称“小盂鼎”,器上铭文涉及西周与鬼方之间的战事,但此器在辗转收藏的过程中已不见踪迹,仅于著录中保存铭文拓本。

3、三星塔拉玉龙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

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4、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外表呈红色,作直壁平底圆筒状。陶缸外壁有彩绘一幅。画面左侧为一只站立的白鹳,通身洁白,圆眼、长嘴、昂首挺立。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也全身涂白,并用黑线条清晰描绘出鱼身的轮廓。

画面右侧竖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编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等。白鹳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鹳身微微后仰,头颈高扬。鱼眼则画得很小,身体僵直,鱼鳍低垂,毫无挣扎反抗之势,与白鹳在神态上形成强烈的反差。

5、后母戊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

“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此鼎曾轰动考古界,保持27年的纪录被打破后,专家是如何说的呢

在青铜器中以鼎最为重要,它悠久的历史、精美的纹饰、恢弘的气势一直给人们十分深刻印象,鼎原本是用来储存和烹煮食物的,后来才发展成为一种礼器,可以代表身份和等级,从它的数量、大小以及上面的装饰花纹的不同,可以反映出它的主人的地位、财富等等情况,甚至不同的人的鼎都是有不同的限制的。1979年在陕西咸阳淳化县出土了一尊鼎,此物曾轰动考古界。

当时一个姓徐的农民在修建自己家的窑洞时无意中发现了三件青铜器,陕西是三秦之地,所以人们普遍的文物保护意识都比较好,于是他立即上报给了相关的部门。后来考古人员根据线索找到了一个已经被盗的古代墓葬,因为遭到了破坏,当时只出土了11件物品,其中有三件青铜器,而最为特别也最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一尊三足圆鼎,它高112cm,口径83cm,重226kg。

首先大家先是开始想寻找鼎上的铭文,铭文一般是用来记录当时的历史,鼎主人的身份或者该鼎的来历,但让人有点意外的是,这尊鼎上却找不到关于铭文的任何一丝内容,这也就说明,我们很难知道关于它身份真相,也很难给它起名字了,通过研究我们也只可以知道这是一尊西周时期的大鼎,最后,工作者们只好根据出土的地名给它命名为淳化大鼎。

它的出现给许多人眼前一亮感觉,最突出的在以下几个地方。首先,它的体型大,虽然比不上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巨鼎,但可以认定的是它是当时发现的西周时期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鼎;其次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它有着明显的不同,腹部的外壁有三个半圆形的大耳,气势宏伟,这种布局是在以往所有商代或周代的铜鼎中没有发现过的,关于这几个大耳的用途虽然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但至今仍然是没有准确的答案;除此之外,它身上纹饰的精致和细腻也是令人十分惊奇和感叹,表面布满了大量的夔龙纹,耳内有比较复杂的夔龙纹,显得用心独到;牛头一直以来都是古代祭祀的重要的牲畜,它的出现也是有着其特别的含义。

出土之后的很多年间,它一直保持着是西周最大最重的鼎的记录,直到2006年一直流落在私人收藏家手里的商子龙鼎出现在了香港市场,专家们多次谈判后终于以低价回购中国后,它的纪录才终于被刷新。经核实,商子龙鼎重量达到了230kg,比它重了4kg。当知道保持27年的纪录被打破后,也有专家调侃道:多刷了8斤泥。如果当时少刷掉8斤泥土,可能这个记录还会是属于它的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