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陆游 诉衷情 赏析
- 《诉衷情》古诗全诗赏析
- 《诉衷情》晏殊词作鉴赏
- 诉衷情(李清照)的赏析,谢谢~
- 古诗《诉衷情》赏析
-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赏析
陆游 诉衷情 赏析
赏析: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扩展资料
南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为: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古诗全诗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诉衷情》古诗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赏析【注释】
①素蛾:嫦娥,代指月亮。
②故故:故意,特意。
【简析】
这首词描写琵琶女小莲。上片写她的弹奏。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脆激越,仿佛要冲破云霄。细细听赏,乐声分明是在诉说着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这既赞美她高超的技艺,也透露出她身世的不幸。下片写她的美丽。在倚在窗前,手抱琵琶,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今夜的.月亮时时照着她,仿佛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要跟她比美似的。词以嫦娥来比喻,拓展了意境,进一步赞美了小莲的美丽可爱。
拓展: 顾夐诉衷情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诉衷情
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
罗带重,双凤,缕黄金。
窗外月光临,沉沉。
断肠无处寻,负春心。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沈。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译文:
漫漫长夜你撇下我远走到哪里?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儿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
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寻?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释:
①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锡词句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又名《桃花水》;因顾夐本词,又名《怨孤衾》。
②永夜:长夜。
③眉敛:指皱眉愁苦之状。
④争忍:怎忍。⑤孤衾:喻独宿。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①永夜:长夜。②争忍:怎忍。③寻:寻思。④衾:被子。
【评解】这首小词,情辞真挚热烈,感人肺腑。【集评】王士禛《花草蒙拾》: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然已为柳七一派滥觞。《知本堂读杜》:杜陵《月夜诗》,明是公忆鄜州之闺中及小儿女,却代闺中忆己。明是公忆闺中,久立月下而泪不干,却云何时偕闺中倚幌,双照泪痕。身在长安,神游鄜州,恍若身亦在鄜州,神驰长安矣。曩读顾夐《诉衷情》词云:“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是此一派神理。(《五代诗话》卷四引)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元人小曲,往往脱胎于此。
《诉衷情》晏殊词作鉴赏
《诉衷情》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诉衷情》晏殊词作鉴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作品介绍】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作品。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
【原文】
诉衷情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浓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结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古诗词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宛丽,有《珠玉词》。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诉衷情(李清照)的赏析,谢谢~
诉衷情
【宋】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该词“夜来”句化用了《诗经·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二句。原意是说:不是要喝没有酒,也不是想游无处游,而是我心中别有隐忧。此词意为:昨夜我喝的沉醉不醒,以致首饰卸迟,梅妆凋残,那是因为我正像《柏舟》篇的作者一样,心中也有隐忧。
“酒醒”二句表层意思是说:酒劲渐消,梅花的浓香将我从春睡中熏醒,使我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深层意思是说:梅的香气把人熏醒,不得返回故里重温往日夫妻恩爱的美梦。
“人悄悄”句化用《柏舟》篇的“忧心悄悄”的句意,极言忧愁之深。整句是说:帘幕低垂明月多情,照我无眠。
最后三句是说:主人公用揉搓残梅莱消磨难熬的时光。言外之意是说:从沉醉到酒醒,从天黑到夜深,丈夫迟迟不归,妻子便想方设法拖延时间,殷切等待。
在一定的时代和心理背景下,李清照的这首《诉衷情》不仅比《柏舟》、“花间”、南唐诸作有青蓝之胜,其中兼含多种伤心断肠之事,比单纯的“婕妤之叹”更为难堪。
古诗《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作品介绍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的伤春情怀,大抵用两种笔墨,相映成趣,活画出了一位情窦初开的怀春少女形象。 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作者将少女尝鲜得酸的偶然情事,与其怀春藏酸的本质内容勾连,言情叙事,活泼可爱。
《诉衷情》原文
诉衷情·残杏
出林杏子落金盘①。齿软怕尝酸②。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③。
南陌上,落花闲③。雨斑斑⑤。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⑥。
《诉衷情》注释
①杏子:一种果实,圆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黄红色,味酸甜。金盘:金属制成的盘子。
②齿软:牙齿不坚固。
③可惜:意谓应予爱惜的。半残:指杏子被咬了一口。青紫:此处指杠杆透出紫红的半熟青杏颜色。唇丹:嘴唇上限量的丹砂红。
④陌:泛指田间道路。落花闲:花儿安静地飘落。闲,安静。
⑤斑斑:颜色驳杂貌。这两句说落花如雨,纷纷飘坠在地。
⑥伤春:因春天的景物而引起的伤感。
《诉衷情》原文翻译
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青紫色的残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南陌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少女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创作背景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写于词人周邦彦暮年远宦之时,词体产生于筵宴。 这是一首写少女伤春的词。少女伤春,在周邦彦以前的诗人词人中有不少人写过,但跟尝果怕酸联系起来,却是罕见的。
《诉衷情》赏析
上阕写酸杏子。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出林杏子”,说明杏子方熟,还没有熟透,一个“落”字,生动地写出女子尝杏的生动、活泼场面;“齿软怕尝酸”,既承上句讲酸杏的新鲜,又是对女子娇柔媚好的形容,韩僵《幽窗》诗有云:“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亦是此义。上阕生动地描写了一副女子暮春尝杏的人物画,点睛处全在“小唇丹”三字上。“小唇丹”写女子的红唇皓齿,又有“半残青紫”与之相映。酸杏与美人、青紫与丹红,不但在色彩上,还在酸涩与甜美的意味上相互映衬。
下阕依旧由景语带起。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南窗下陌,飞红悠悠飘落,雨迹尚残些斑点。“南陌”就是南边的小路,不写东、西、北,单写南,因为南是温暖柔润之象,用此类意象,将词的氛围烘托得温蕴可人;“落花闲”化自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的句子,亦是描摹闲静而略透悲意的`嘲;“雨斑斑”是描写雨迹、斑点众多的样子。
这几句写外景的词句,拉开了全词的境界,是情感顺流而出中的一次回溯与净化。此景既是女子眼中之景,又与女子春心同为一构。是春景本就如此寂寞,还是女子愁情眼中万物皆如此凄凉。写景在写人之后,情景模糊、意蕴丰富。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是最终的抒情之语。女子寂寞一人,不言不语,此时无声,悲情却自现于眉间。颦颦蹙眉,一段伤春情怀,自在其中。写眉间蹙皱来表现伤春之情,见苏轼《蝶恋花》词有“学画鸦儿犹未就,眉间已作伤春皱”的句子。
词用尝杏引出美人的丹唇皓齿,又回到屋外的春景,再写尝杏美人的伤春之情。杏酸使人蹙眉,伤春之情亦在眉间一皱中。词人勾画图景、描摹情态,表现女子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的情景,如落花流水,灵动鲜活。
名家点评
清代词人陈廷焯在《云韶集》卷四中评云:“词至美成,开合动荡,包扫一切。”
《诉衷情》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赏析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
春睡起,斜日照梳头。
欲写两眉愁,休休。
远山残翠收,莫登楼。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写在纳兰性德的表妹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他与表妹雪梅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然没有挑明爱情关系,但纳兰深深地爱着雪梅这是事实。他与表妹曾经一块去读私塾,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对作赋。如今,表妹走了,走进了皇宫,当了妃子。一场早期的恋爱就这样成了泡影。表妹走后,纳兰曾经装扮成僧人进宫去见过表妹一面。匆匆一面,而且还隔着宫廷里的帏幔。他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心中万分愁苦,便书写一些表现女子闺怨的词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
译文:
华美艳丽的绣衾衣裳,却遭受冷落,无人来看,依靠熏笼睡去。
春睡乍起,醒来已是黄昏时期,发髻蓬乱,便在傍晚的斜阳下梳头理妆。
但对着镜子想要描画双眉时,看到镜中的自己满面愁容,眉头紧锁,还是算了吧。
远处山峰的翠色在夕阳中渐渐黯淡下去,不要去登高楼凭眺。
世上总说花间词,艳丽奢华,透出一股指粉气。反观纳兰此作,则比之花间词却有相似之处,更与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有几分相似。温庭筠这一首《菩萨蛮》与纳兰容若这一阕《诉衷情》,都是写闺中独居女子的孤清零落之苦。只是,温庭筠写得婉转婀娜,纳兰容若却写得清简深刻。虽各有妙处,但因纳兰容若这阕词较之温庭筠词少却了一些花繁之气,多的是一种直接的刺痛,便愈加令人觉得熨帖。
“冷落绣衾谁与伴?”首句发问其实也是设问,自问自答。因无人相伴,看那绣衾衣裳,就算华美艳丽,也只让人觉得了无思绪,因为无从相伴,此情此景自然易解了。
美人倚香篝。如此画面,想来也是有一种媚的。却可惜,美人心里寥落。因心中所念的人不在,于是漫长白昼也百无聊赖。昏昏一觉春眠醒来,竟已是“斜日”来照的日暮时分。
“欲写”二句则把这种慵懒之态又向前推进一步,说那女子本想画眉,却看到自己双眉愁锁,算了还是不描了,描来也无人去看。“休休” 则是这种心语的集中体现。
此处“远山残翠收”是实景虚写之笔。景色已经极熟悉,不必登楼就已知晓,想那断肠处自然是不宜多去的。
幽栖孤独,无人与共,遂致慵懒无聊,头不想梳,眉不想描。春日迟迟,薄暮将至,此情此景是不能登高凭眺的。这是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清丽自然,抒写出闺阁少妇的春愁春感,百无聊赖的意绪,看似平淡,实则蕴藉有致。
现代中华书局《文史》室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中:“此词写思妇春日无聊的情状。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