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琮的父亲是怎样的人?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其亲撰并手书的墓志铭在何处_瑞安_章太炎_墓志铭

余前为瑞安姚氏家庙记,立庙者则姚君雁秋。逾年,姚君卒,襄事有期,子琮等又请名其墓。

按状,姚君讳用鸿,字雁秋,故出翁氏,嗣其舅家为姚氏。先世族望,具在家庙记。

君生长农家,贫食半菽②。性早慧,六岁登山,见山泉歕③沬如粉状,喟然曰:安得此沬悉化为米,令我饱耶。及长,有田一畮④。为人庸耕,岁得泉⑤九緍⑥耳,乃去习贾。年卅三始娶,犹负债数百金。然天性不欺,人乐贷之。以是,转贩常获赢。

持论审正乡里,有斗讼待为决,渐称乡长者矣。其后,主民团,捕剧盜,铲罂粟,功常冣⑦。所居来安乡江上村,有养正学校,废不能举,君为理之,资二十余岁,生徒至千人。后,就让金村设雁秋小学。

然,君本起农家,尤属意水利及桥梁、道路之伇。乡有飞云江,发源闽浙界,上过泰顺,至来安乡,其南有支豄⑧,曰曹村港,川灾为害每甚,雨水泆出平墜丈余。民国初,君以隄繇⑨,集乡人浚之。茨⑩防,树闸洚流,郤⑪衄所亭⑫,澱为膏壤。由是,港左右平田数十里,旱不患涸,潦不患渐,民便之至今。晚岁,缮道自新渡桥至江上村,复由黄桥至江上活村,各如干里⑬,引弧就绳,四履坦坦。独新渡桥治未卒,而君病,属絖⑭时犹呼:“桥!桥!”盖其精心所措,在是也。

君性俭,子琮已军功受将印。比岁就养,乘车必三等。见后进华服,辄讽之,至慙沮⑮乃巳。尤恶遊媠⑯,尝曰:不患家穷患人穷,人穷乃真穷矣。然为乡井度事,未尝吝资,岁已橐⑰,宁济者逾万金。为人排难至笃,老不衰。或以节劳劝者,君曰:农家子不惩小忿,以是兴讼破家,幸能解之,虽敝精痑⑱神往矣。

卒年七十九,时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也。配董夫人,子男二,长琮,温州警备司令;次松圃,前青岛市社会局科长。

明年某月,葬后半浦之原。

名①曰:

世之衰也,朝无善治;在壄⑲者苴之,市无淑行;田居者举之,朝市之婾⑳。邦家之索也,田壄有人君子之泽也。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乃于君,釆其千佰也。

此篆本多用古文,斟酌数次,方成定本,幸勿轻视之。㉑

注:

①名通铭

②半菽:菽,豆的总称。半菽,泛指家境贪穷,食不裹腹。

③歕通喷

④畮通亩

⑤泉,古代钱币。

⑥緍通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緍。

展开全文

⑦冣通最

⑧豄通渎

⑨隄通堤,堤繇:古代修筑堤坝的徭役,文中指派义工。

⑩茨防,填满积土,防止决水。

⑪郤同隙

⑫亭通停

⑬干gān里,地名,指长干里,位于南京市秦淮区。

⑭属絖:絖古同纩,新绵。属絖,用新绵置于临死者鼻前,察其是否断气,文中指临终。

⑮慙沮,慙通惭,羞惭沮丧。

⑯橐,小而有底的口袋,这里指家底並不富足。

⑰媠duò,古同惰。

⑱痑tān,疲乏。

⑲壄通野

⑳媮通愉

㉑章太炎自注

庄中宝整理 胡炳华点校

章太炎亲撰并手书的该墓志铭原迹今在何处?有文史爱好者发现一线索,特选录。

章太炎手书《瑞安姚君墓志铭》,

今在何处依旧成谜

姚琮(1891-1977),字味辛,温州瑞安人。1907年考入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1936年,45岁的姚琮即获授陆军中将衔。随着职务的晋升,他频频与军政要人、社会名流来往,并留下许多诗文墨迹。(详见《他是深受蒋介石器重的瑞安同窗,一路追随四十余年》)

因其父姚雁秋逝世,他曾请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篆书题笺,章太炎亲撰并以行楷、小篆两体所书《瑞安姚君墓志铭》。1934年10月25日,姚琮自书《先严言行述略》毕,遂又将先前的吴、章墨迹汇辑为一部《瑞安姚雁秋先生墓志铭、家庙记、言行述略合刊》,以资纪念与凭吊。这部《合刊》为姚氏私印,存世不多。笔者近日有幸得观一部《合刊》原件,品赏之余,有许多细节上的小发现。

章太炎

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冬,章太炎以行楷书毕《瑞安姚氏家庙记》后,姚琮在 1933年有一条“补记” 缀于章氏文章末尾。“补记”曰:“家父为扩充校务再捐田百亩合为二百亩,癸酉琮谨记。”事实上,章氏书写《瑞安姚氏家庙记》时,姚雁秋并未逝世。从这条补记来看,他热心公益、捐资办学,直到1934年3月病故之前,都还在为扩大学校规模捐田出力。

章太炎行楷书《瑞安姚氏家庙记》

关于章太炎所书《瑞安姚君墓志铭》,除了当年曾勒碑刻石及其拓本,以及眼前这部相当逼真于原迹的珂罗版之外,原迹究竟是否还存世,是否还在姚氏后人手中?为此,笔者查阅了所能掌握的相关资料,但均无从确证其下落。不过,在《吴梅日记》(详参《吴梅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查到一条线索,说明章氏手迹可能并不在姚氏后人手中,而是可能曾珍藏于另一位温州前贤手中。

这则日记记于1935年5月28日,吴梅(1884-1939 ,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在日记中写道:“公铎送来瑞安姚雁秋墓志铭,为太炎笔,酬金三千元”。原来,《合刊》所影印的章氏手迹,此时已在林损(1890-1940,字公铎,国学大师。详见《同为国学大师,接棒北大温州学派,这对甥舅才是真正的衣钵传承》)手中。林氏自1933年夏于北大辞职后,当年秋天即赴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此刻正要与吴梅一道观赏章氏墨宝。

这则日记不但告诉了我们,章氏手迹此时已在林氏手中,还间接透露了章氏这篇得意之作的“身价”。但章氏手迹是如何到了林氏手中,又是否再次流转他手,则未见记载。此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林氏返归瑞安,里居不出,于1940年8月26日因肺病去世。章氏手迹今在何处,依旧是未解之谜。

引自:北京华星成汇文化

美编:小 叶

审读:何光明

审核:欧兴俊

终审:陈锦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