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啊!徐州二手房涨了0.2%!连续两个月上涨..._徐州_二手房_成交

各位朋友们,目前身体状况如何?万万没想到,2022年最后一个月,迎来了对我们最近三年来身体健康的最大挑战!有好多小伙伴,已经抵挡不住,居家休养了!

虽然目前有些小伙伴正在经历病痛,但是据一些已经上岸的朋友介绍,注意休息、多喝水、科学使用药品,问题都不会太大!

想一想,这一年真的太不容易了!尤其对于买过房的朋友而言,不仅要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另外,二手房的价格持续下降,也是让人感觉身家缩水,有一点心痛!

不过就在刚刚传来消息,徐州的二手房,可能要抬头了!

PART.1

徐州二手房,涨了!

就在12月中旬,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出炉,结果实现“两极分化”!

徐州新房此次环比为99.5,下跌0.5%,二手房连续两个月上涨,环比为100.2,上涨0.2%,涨幅排在70个大中城市中的第四位。

展开全文

楼市温度的转变,让一些正在观望的朋友开始按奈不住。但万万没想到,二手市场也开始躁动不安了。

这不,已经有徐州房主开始涨价卖房了!

刚刚我和多位中介打探得知,这两天东区、新城区等,都有房主上调挂牌价,还有一些人直接撤房不卖了,想等等看明年行情能否好转。

据诸葛找房不完全统计,24小时内,徐州有95套上调挂牌价,而且涨幅不低。

说到这,有朋友说,光是涨价也说明不了什么,能卖出去才是真的!下面我们看一些成交案例,虽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刺激了!铜山区这个小区,成交单价破3W!

就在刚刚,房产君在某二手房网站上看到,2022年11月15日,铜山区汉泉山庄成交了一套286㎡的房源,单价为30350元/㎡,总价高达868万!

虽然成交周期长达360天,且相比于挂牌的880万低了不少,但该房源还是刷新了近期铜山区成交房源的记录。

该房源户型建面约286㎡,5室2厅1厨2卫。汉泉山庄北区紧邻湘江路,近距大学路板块,周边大学环伺,生态环境也不错,距离泉山森林公园、龙腰山公园都不算远。

目前,铜山区区域内的最高挂牌单价的小区为颤香山北区独栋别墅,单价50000元/㎡,339㎡,总价1695万。

除了铜山区之外,徐州主城的一些豪宅,价格也是十分坚挺!我们一起来看看!

前段时间,徐州不少二手房价“大跳水”,下跌几十万甚至百万。然而,我们发现,有一些小区,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够逆势上涨,非常能抗!更有甚者,均价早就超3万/㎡了,却仍能保持上涨趋势!

东方润园位于徐州云龙湖、云龙公园、云龙山三大景区之间,打造了洋房和别墅,是徐州较早的豪宅小区。

目前,该小区二手房挂牌均价已达37653元/㎡(数据来自安居客)。从成交价格上来看,东方润园也依旧保持高价。根据贝壳网显示,上个月该小区有2套房源售出,单价分别是33153元/㎡、34652元/㎡,而且成交周期非常短,一个9天一个5天!

要知道,该小区去年售出的一套精装房,成交单价也是3.3万+,相比之下,今年成交的这些房源,也算是变相涨了一些。

PART.2

楼市回暖的背后逻辑

为了加快二手房的流动性,促进市场回暖,今年以来的徐州可以说给足了诚意,个人感觉对于二手房成交影响较大的有2大政策!1、带押过户;2、贷款环境宽松,利率较低。

就在9月底,徐州不动产发布:为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徐州市依法律规定,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新模式。

而在10月底,徐州首例“带押过户”顺利完成。同时实现二手房产权转移登记、抵押(人)变更登记、新抵押权设立的“三合一”登记。

相关媒体联系上了这位“幸运”的业主,并向他了解“带押过户”的具体情况。

业主表示:他所“带押过户”的房源是位于鼓楼区,建面约90㎡、成交价为96万,其原因想将这套房屋置换掉购买新的楼盘。

在“带押过户”模式下,买方在贷款银行抵押权登记完成后,银行放款至监管账户,监管账户直接将房款划至卖方贷款还款账户,剩余款项再划至卖方个人银行账户。

在流程简化的同时,也解决了“转贷”中卖方向原贷款银行提前还贷的资金来源问题,大大增强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意愿。

此外,在办理“带押过户”业务时,为降低二手房交易风险,一些银行会与买卖双方签订资金管理协议并进行资金监管,如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因发生查封、限制交易等情况对买卖双方和借贷银行可能造成损失的,登记机构可以及时退件,资金原路返还,从而避免双方发生资金纠纷,提高二手房交易效率,保障了不动产交易安全。

减少交易的复杂性,我相信这是近期徐州二手房回暖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块,因为目前的房贷利率持续走低,也激发了一波买房人的热情!更关键的是,不只是商业贷款,公积金的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的提升,都向买房人暗示了一个道理:今年这个买房环境,简直是绝了!

所以,有买房需求的伙伴们,你打算年前行动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