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在哪里
南京有个西祠堂巷,在南京新街口附近,延龄巷之西,抄纸巷以东,连接游府西街与中山东路,以前省电台的通信地址都是“西祠堂巷8号”,我想听过吴继宏、大卫、文岚、张艺等知名DJ节目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这个地方。
西祠堂巷分南段与北段,以蔡家花园为界,省电台所在的北段稍微宽一点,汽车还能开进去,南段比较窄,以前南段还有一根木头的电线杆,下雨天打个小伞穿过西祠堂巷,也是很有味道的。
西祠胡同最早的创始人是原南京动力专科学校(在板仓,现在并给南京师范大学了)的刘虎老师,又名响马,创办了这个网站,后来elong注资,现在就搞不清了。
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的核心区范围
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规划研究范围北至故黄河、南至建国路、西至中山南路、东至故黄河,核心区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与近现代历史建筑,包括老城墙、黄楼公园、老牌楼、文庙、彭城壹号、创意68、花园饭店、中山堂、钟鼓楼、天主教堂、老东门、文化路民国建筑、回龙窝、快哉亭开明步行街、李可染故居、古玩一条街共16个节点。 徐州古城墙,远不是一座城墙那么简单,它的身上,实在凝聚了太多。任何一个建筑能告诉我们的都远不如这段古城墙为多。
历史上,因了战争、洪水和地震等灾害,它曾经多次遭到摧毁,并多次重建或者修葺,它是徐州战争文化和洪水文化的最好见证。外城墙自北宋苏轼抗洪始修到明代三次决口而重修,再到清乾隆年间的加固,千年风霜已历;民国时期,内城墙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变卖,连绵十几里长的徐州古城墙成了残垣断壁,庆云桥以西故黄河南岸的这段100多米的徐州外城墙就成了徐州古城墙的唯一遗迹,作为千年历史的见证和幸存者,无声地屹立至今。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明确规划:保护护城河及护城石堤,其范围在城墙遗址两侧不少于20米宽,沿古城城墙建设一条宽度30米的绿化带,强化古城城址轮廓。 在徐州市区古黄河畔,矗立着一座双层飞檐的仿古高楼。这就是1988年修复的黄楼。历史上的黄楼是900年前徐州知府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年(1078年)八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的。因为土能克水,所以涂上黄土,取名黄楼。黄楼内有许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苏辙撰写,苏轼亲笔所书的《黄楼赋》。黄楼赏月亦成为徐州古八景之一。
现重修位于今徐州市黄河南路,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坐落于故黄河南岸大堤上。为北宋苏轼所建,是徐州五大名楼之一。 老牌楼两面分别写有四个大字:“五省通衢”、“大河前横”。资料记载,这座牌楼最初建于清代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而牌楼一带古时曾经有繁华的水运码头。五省通衢牌楼目睹了徐州近200年的沧桑和巨变。 老牌楼地区位于中心商圈黄金地段,西起中山北路,东到夹河东街东端,北至黄河南路,南邻彭城壹号和金地商都,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兴产业的兴起,老牌楼地区的经营业态、建筑风格与中心商圈的整体风格定位存在一定差距。最近,鼓楼区对老牌楼地区进行综合改造,调整提升经营业态,全力打造与中心商圈相统一的时尚休闲街区。 彭城壹号,位于徐州市中心古彭广场东北侧,占地21.45亩,曾是秦末时楚霸王项羽定都徐州的西楚宫殿,也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逸兴吟哦的逍遥堂旧址,成为徐州市区唯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千年古院,记录和留存着大量徐州城市发展变迁的信息。
随着徐州中心商圈的快速扩张发展,以及彭城壹号周边金鹰、金地以及苏宁国际的崛起,彭城壹号保护性开发也列入政府议事日程。2007年上海圣博华康在进行徐州中山北路沿线改造发展战略规划时,首次介入彭城壹号项目,提出将现代时尚的元素注入古旧建筑,在结构保留、风貌保留以及实用性三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千年古院原有的建筑人文气息与现代商业文脉交融碰撞,在保护、发展、效益三方面取得了和谐统一。该建议得到了徐州市委市政府的认同,由此,圣博华康展开了对彭城壹号的颠覆性商业地产规划。 “北京有798,上海有八号桥,徐州有创意68”。作为2010年度我市城建重点工程、徐州首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创意68产业园”一期将于“十一”竣工,12月开园,总体项目预计于2012年全部建成。一家纺织企业的旧址,即将成为特色鲜明的创意基地。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创意策划节上,徐州“创意68文化产业园”策划方案获“中国最佳创意园区策划奖”。
该项目因位于民主路68号而得名。
这一地块在徐州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城市角色。1948年,上海国信在这里创办纱厂,解放后改造成内衣厂。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又成为徐州针织总厂、绒冠高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国首家也是国内最大的天鹅绒生产企业。如今,创意产业又一次让这里焕发活力,成为鲜明的城市符号。 在徐州市最繁华的淮海路上,有一座已有百年历史的饭店——花园饭店。这座饭店从她在一九一六年建成之日起,就不断经历着中国近现代的变幻。从军阀到革命,从一次战争到另一次战争,虽然历史在不断的更迭,可这座饭店却以她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时刻见证着大时代的变化。
徐州花园饭店历史悠久,见证了军阀战乱、国共内战的近现代历史。一九一六年由英美烟草商人吴继宏(字声远)出资两万银元,从上海请来建筑技师,仿照当时最时兴的德式别墅样式建造。厅堂内设红木家具,房内设施壁炉取暖,设有西式卫生间,同时雇请南北名厨,主理中西餐点。典雅华贵的西式设施,各式中西精烹美食,使花园饭店一时名噪省内,成为当时国内军阀权贵、士绅名流们来徐后入住、宴请首选之地。 随着淮海战役胜利的炮声和徐州的解放,中山堂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山堂,历来为政府直接管理。日伪时期,中山堂名为公会堂,日本人设计建造,门庭、观众厅均为两层,观众厅面积500多平方米,由日伪政府直接管理。抗战胜利后,公会堂由国民政府接管,开始称国民会堂,后改为中山堂。徐州解放初期,中山堂依然是两层楼建筑,门前有门庭,有院子,临街是一道矮花墙。
徐州军管会设在彭城路1号,当时有关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重要会议,多在中山堂召开。
中山堂既是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也成为徐州市政治活动中心。 寻访徐州老建筑,大同街上的钟鼓楼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此楼是一座混合结构的五层方塔形建筑,为1931年冬铜山县县长余念慈下令建造。楼高约20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是当时徐州最高的建筑。
据《云龙区志》记载,修建此楼本是为了报火警,所以又称“望火楼”。每有火警则以不同的击打钟声表示火灾的方位,以便市民听到前去救火。不过,这“望火楼”从未报过火警,还险些因附近的大火被烧毁。
1932年,大同街铺设了徐州第一条柏油马路,也决定把钟鼓楼的大钟换上新颜。安装时钟的工程于次年冬完成。据了解,此钟为重锤链条式齿轮时钟,四面有瓷砖,罗马字钟面,指针长达一米。六十年代钟面更换为白色油漆玻璃盘面,使用阿拉伯数字,用镂空钢板锉成数字和指针。据钟鼓楼下面的花店老板介绍,大钟后来因年久磨损,保护性地停止了摆动。 老东门时尚街区位于淮海东路104号,总投资4.5亿元。老东门时尚街区借鉴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项目,分为六大主题区:休闲餐饮区、主题餐饮区、休闲娱乐区、异国料理区、特色酒吧区和精品购物区,三大广场:中心广场、和平广场及博爱广场区。
营造开放式红史博物馆在老东门时尚街区东北角,有一座修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碉堡,据说是闹市区唯一遗存的碉堡。这样的历史遗存,在老东门时尚街区还有不少。
老东门原址始建于1938年,曾一度成为侵华日军的军事基地,1945年至1948年是国民党联勤处。1937年,李宗仁在这里指挥台儿庄战役;1948年淮海战役,这里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的作战总指挥部。1949年后,这里曾先后驻扎过抗美援朝英雄军团——解放军68军军部、46军军部以及“百将团”——12军军部。
72年来,这里的每一片砖瓦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而“老东门”三个字,也成为徐州的一个历史符号。至今,这里仍完整保留着当年的国民礼堂、城墙遗址和哨岗亭等建筑。老东门时尚街区将利用战争遗物,营造出“开放式红史博物馆”的厚重韵味。 位于淮海路双拥碑南的文化路东面一排建筑,自徐州解放以来,就作为铜山县的机关办公处所。文化路12号、铜山县第二招待所在此设置已有四五十年了。
日军在徐州市区建了许多据点和建筑物,但现存的已寥寥无几,只有文化路上的那些日式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这些建筑是1942年建造的,当时这里对外公开的名义是“远东旅社”和银行。这些典型的日式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从历史角度看,它是日军侵华的有力铁证;从建筑角度看,也有予以保存的价值。现在,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竭力否认当年侵华历史,我们就是要用这些铁证来反驳这些右翼分子。如果能将这些建筑修缮整理,建立一座“徐州抗日博物馆”,用来收藏、整理、研究、展示抗日史料,将是最理想的地方。
上世纪60年代,在文化路12号发现了一处“水牢”。后经专家考证,此处是日伪时期一家日本银行的地下室或金库,为内外两间套房,室内总面积约50平方米。因其与院内水井紧邻,水位相通,积水不断,被人们称为“水牢”。这也是日本侵华的又一鉴证。
我们来到徐州文化路12号。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150米左右的街面,沿街都是日式的建筑。据知情人说,这些都是当时侵华日军修建的,曾用作宪兵司令部,目前是徐州最大的日式建筑群。 回龙窝历史街区地块位于解放路以西、青年路以南、南门桥以东、奎河以北43亩地区域内的棚户区居民住宅,总拆迁面积35287.96平米。该地块由徐州市新盛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是徐州市2010年度城建重点工程之一。小编在回龙窝拆迁现场看到,关于拆迁补偿的公告已出示,前往咨询服务台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据工作人员介绍,政府要对回龙窝及周边地区进行整体改造,打造回龙窝历史街区,工程的拆迁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据介绍,回龙窝是一竖两横三条总长不足四百米的居民胡同,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虽几经变迁,但这里仍然基本保留了灰砖青瓦的老面貌。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想穿过这里,但因回龙窝是个死胡同,无法穿行,乾隆只好顺着原路返回,“回龙窝”因此得名。此次,政府对回龙窝及周边地区进行整体改造,意在打造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明清时期街区的历史风貌,打造展示城市发展文脉的名片。 徐州市“李可染旧居”于1985年10月1 日对外开放,后更名为李可染艺术馆。馆内“旧居”为一所四合院结构。南屋正墙上挂着可染的杰作巨幅《黄山人字瀑》,两旁是可染早年居室,西墙上悬挂着李可染书写的齐白石印语“痴思长绳系日”。室内家具陈设朴素淡雅,古色古香,亦如故旧。北屋和西屋为生平事迹陈列室,人们可以从大量的文字图片中纵观可染的艺术道路和创作思想,以及他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故居分东西两个院落:西院为李可染生平简介;东院为艺术陈列馆,陈列了李可染先生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东西两院的院门皆为月牙门,上方有李可染亲笔题写的门额,一面是“澄怀观道”,一面是“澹泊宁静”,表述了一代宗师的抱负与志向。小院青砖瓦舍,栗壳式门窗,愈显古朴庄重。爬山虎攀墙上壁,花坛的冬青郁郁葱葱。
堂屋与西屋相连的小圆门上内外各有横匾一块,北面书写着“无涯”,南面书写着“惟勤”,体现了李可染先生多年对中国画的孜孜以求和苦心钻研。 户部山驰名已久的古玩一条街,幽静的环境,古朴的街道将户部山的文化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有大大小小100多家古玩、艺术品店,是淘宝爱好者的好去处。
近年来,一到节假日,徐州人或到徐州游玩的近邻远客,总会邀上三五好友到户部山翰林街古玩市场走一走。户部山古雅靓丽,坐落在翰林街道路两旁的百余家古玩店铺、艺术画廊各有特色,出售和陈列的古玩、艺术品种值得赏玩。
翰林街古玩市场在国内有了名气。慕名来这里游玩、淘宝、考察的名人、明星、收藏鉴宝大家,多不胜数。
到这里走走看看,对于老百姓来说不单纯是“淘宝”。
求两篇散文
文/吴继宏
南京像小户人家安稳的妻,相处久了才知道她的好。然而渐渐习惯以后,也不觉得有说出来的必要。
下雨天我们都喜欢去鸡鸣寺,拣一个见山见水的位子坐着慢慢喝茶。这儿地势很高,山下几棵樱花树颇有来头,每年春天樱花盛开,浅色的花瓣轻盈秀美无风自落,其绚烂飘逸,非笔墨可以形容。隔着鼓楼广场的北京西路,是两排高大的银杏,秋天一树金黄的小扇子,衬着湛蓝的天空,一路飞驰而去,心里满是明亮的温暖。
喝茶的地方叫豁蒙楼。推开木头雕花的窗格格,右边是九华山,左边可以看见台城和玄武湖,窗前的树叶子被雨水洗得碧绿。虽然素面和干丝难免令人有金玉败絮之想,坐在窗边的人还是美得不行。
雨停了,就可以去爬台城。城墙上杂草丛生,也算是这城市里人迹罕至的一个所在。青色的城砖天生有一种踏实稳重的质感,一步步走下去,烦恼全消。玄武湖的水面水气氤氲,天空也是同样的青灰色,间或一两只黑背白腹的水鸟一掠而过,你只觉得心中忽然一动,转瞬又消失于无形。我时常在这荒凉的地方消磨掉一个下午的时间。
一到冬天,我就满大街找馄饨挑子。一头是“噼里啪啦”烧着木柴的火炉,一头堆放些杂物,一张小矮桌,几根窄长的条凳,简直就是凄清长夜中不可抗拒的诱惑。舍得花本钱的摊主留得住常客——他的汤原比别人浓稠,是自家熬的骨头汤,碗底的葱花、开洋、榨菜,也比人家多出许多。辣油不能马虎,挑剔的客人只消一瞥就知道它是不是上等货色:总归是自家做的要比买来的好。
就气候而言,南京不是特别适合居住。冬季奇寒彻骨,阴冷潮湿;夏天日照当头,既闷且热;春季梧桐飞絮,是不是明星都得戴一副大墨镜;秋天倒是很好,可惜稍纵即逝。收入比上海差了一大截,消费可是一点也不比人家逊色,商家竞争只会个价格战,老百姓买东西就好个新街口。住在高层建筑的人,哪天若是忘了关窗,晚上回家一准发现家里变成了沙滩。可是南京终究是见过世面的城市,去海军指挥学院的宿舍区闲逛,竟然就顺带拜访了王安石的故居,骑着自行车一脸油汗穿过洪武路去上班,突然想起来这里是小周后罗袜生尘之地。此类地段,在别的城市多数要挂一块匾,拉一根铅丝以示重要,南京却一任它在民间自生自灭。“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不喜欢的人嫌它破败伤感,喜欢的人却很宝贝它这种凋零的美。这样喧嚣的年代,这样无心的寂寞,也算是难得了。
人生如寄
文/吴继宏
笙歌散尽,各奔前程,同伴礼节性地询问:“你家在哪里?“指指电台的方向,忍不住有点尴尬:如此高龄依然栖居宿舍一隅,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平生第一间宿舍在汤山半腰,军训专用的四十人大通铺。男生住山脚,隔壁有猪圈,窗上无玻璃,部分人必须打地铺,实在比我们差太多。热水供应很紧张,幸好时值六月,自来水权充饮用。一天下午冷水也断流,百名女生一筹莫展。本班男生各端一盆水,自山下施施然鱼贯而上。班长一如往日之沉默,匆匆交代折身便走,留下别班女生唏嘘一片。到今天我还在想,从来授受不亲的他们何以有此惊人之举?当时绝无手机这等便利工具,知会消息必得上下奔波,也许还要掩人耳目,应该很辛苦。
高中时离校只有一刻钟车程,住进宿舍为的是迷人气氛。抱讲义,穿拖鞋,惺忪双眼踏进教室,恍惚就是意气书生。老楼高寿百岁有余,阔木地板心灵十分敏感,跑来跑去挟烟带尘。男生,--又见男生,一板之隔,形迹落拓,是固定取笑对象。
窗下是操场,泼水十分便捷。自习后跑道边常有人散步,夜色下鬼影憧憧。卧谈中不断有舍友不支睡去,到最后只听得我一个人胡说八道之声。
大学宿舍风貌平平。屋前灯光球场射灯长夜不寐,令人断肠。我喜欢扛一床棉被去楼下吹晒,眼见着空地一寸寸被简易房蚕食--时值92。去食堂两条路,春日走缓坡迎春花盛放,夏日入隧道遍体清凉,秋冬两季消夜时人潮川流不息。至于上课是否有捷径?走得太少,无暇顾及。还有一次军训,住传统军营,坚持要我们半夜起来上哨。更深露重,我们不得不一再走到厨房边缘,空想御寒。结果次日又被派去帮厨,真是难得的心想事成。两个星期课程苦不堪言,想到明日依然在此,今夜无人入睡。不免追忆出发前遇到的、受难归来的先驱,双目炯炯有神,现在才知道是逃出生天的兴奋。
工作后几度迁居,细软日渐成为沉重枷锁。因为怕搬家,箱子封好后轻易不敢打开,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共有的经历。宿舍从前是办公场所,有防护栅栏,经理解释说为保障安全就不拆了,我的铁窗生涯从此不再是梦。无论多晚,厕所总有人使用;无论有多少人使用,抽水马桶总是没有人冲--一周后我只发现这两条金科玉律。副作用是我看哪里的厕所都觉得很干净,丧失了应有的良知和判断力。三楼厕所要改建为冲淋房--我算是赶上了这栋楼的好日子啦,虽然已经吵得我一个星期没睡好。或许总说厕所有些不文明,不过这是因为没有厨房可供描绘。屋里早先有四张床,舍友出去洗衣服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洗衣盆横着送不出门口。趁她回家参加姐姐的婚礼,我拆了门口的床,空前明亮的房间,令人有重生的喜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