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门!「螺蛳粉味樱花」即将问世,网友们全沉默了…_螺蛳_樱花_专家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螺蛳粉各位吃多了,樱花大家也看不少了。

不知道“螺蛳粉樱花”,大家见识过没有?

这可不是我胡编乱造哦。

前几天据媒体介绍,在浙江省林科院专家做的樱花资源收集中:

他们发现中国乡土樱花有的花朵有些“香味”,于是就育成了一个叫“螺蛳粉”的新品种。

毕竟樱花大多是粉色的,那这种“粉

”是螺蛳粉,不是很合理吗?

展开全文

据专家表示,这种“螺蛳粉味樱花”远远闻着,会有特别浓郁的酸笋味道。

让喜欢螺蛳粉的你“流连忘返”。

再靠近一点,仿佛置身于广西柳州,周围都是广西老表和你一起嗦粉,味道超级上头。

专家后面的发言更是眼前一黑,他表示未来不久,「螺蛳粉味樱花」会流向市场,在不同的城市栽种。

事情一出,马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的看法大多都持反对的态度,毕竟创新可以冷门,但不能邪门啊。

想象了一下武汉大学种满了螺蛳粉樱花,整个校园仿佛泡在一碗螺蛳粉里…

我不由得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而且我觉得这位专家的重点似乎搞错了。

螺蛳粉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人气,不是因为它的味道很独特,而是因为味道很好吃。

但如果只让游客只闻到螺蛳粉的味道又吃不了,难免会让人觉得很蛋疼。

那这时候就有小伙伴问了:

这两种东西是怎么能联系在一起的,真的很奇怪很反差好吗!

这个问题,要从咱们国家的樱花培育开始说起。

一开始,咱们国家部分地区种植的是日本的樱花品种,比如染井吉野、青山绿水等。

这些从日本引进的樱花品种,有一个点,可能这些专家不太满意。

那就是它们虽然漂亮,但却没有香味。

后来,林科院的专家们在搜集全国种质资源的情况时发现,在民间的一些乡土樱花里面,有很多樱花有比较好的性状。

比如有的樱花就会带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次的螺蛳粉樱花就是其中之一。

你把螺蛳粉的味道当成是香味?行吧…

有请汪汪队和猫猫队出列!

于是专家就跟樱花产业联盟联合所有单位,倾尽全力,育成了“螺蛳粉”这个品种。

专家们的这种神奇操作,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个段子:

说是李教授苦心研究30年,终于研究出来能在冬天活动的抗寒蚊子,这种蚊子在冬天也能出来咬人,填补了冬天没有蚊子的空白。

据说目前李教授已经被击毙了。

其实专家们的思路,我也是能理解的。

毕竟螺蛳粉作为这些年炙手可热的网红美食,自带有一定的热度,如果能将自家的樱花跟螺蛳粉相结合,想必会带来不少的流量。

可只要仔细跟现实结合一下,就能得出行不通的结论了吧。

毕竟像糖胶树、石楠花这样广泛种植的“路边卫士”,就常常因为味道而被人们诟病。

说明味道大的植物就是很容易受到争议(除非你就好螺蛳粉这口)。

这要是再来棵螺蛳粉樱花,市民不得把投诉电话打烂咯。

实际上,这些年螺蛳粉真的很忙,感觉什么东西都想和螺蛳粉扯上点关系。

这其中的“阴间产品”可真的不少。

最有名的,莫过于某螺蛳粉品牌与Ttouchme联名的螺蛳粉味搓澡香膏。

一套礼盒里包含了一盒螺蛳粉味的香膏和3袋螺蛳粉。

和螺蛳粉味樱花一样,没有人会愿意涂完这款香膏再出门,除非你想上热搜。

依然属于是有噱头但没什么卵用的类型。

在流量的洪流面前,连樱花都要做成有螺蛳粉味的,仿佛其他香味都不合时宜,应当被抛弃。

人们不再追求广袤世界更多元的味道,而是逮住一个“网红”,对它拼命复制、叠加、捏造、污染。

最终搞出一个个四不像的东西,和一群倒了胃口的人。

同样离谱的还有这个,「螺蛳粉茶包」。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直接喝螺蛳粉汤,非得泡茶喝,但这玩意确实被做出来了,就感觉特别的鸡肋。

再看配料表,“螺肉粉”三个大字,给了不少人一点心灵上的震撼。

再到后面,螺蛳粉青团、螺蛳粉月饼、螺蛳粉汤圆,让人不厌其烦,满脸黑人问号。

甚至有自媒体还喊出“螺蛳粉味滚出美食圈”的口号。

这何尝不是跟我们反对螺蛳粉味樱花一样呢。

回到螺蛳粉味樱花上面。

其实我觉得有关专家如果能开发出草莓味、水蜜桃味的樱花,相信舆论不会像现在这样一边倒。

可他们偏偏想要恰螺蛳粉这块的流量,那就怪不得舆论会反噬了。

这种离谱的组合,甚至有小伙伴认为是因为“选育失败”了,所以才找了螺蛳粉这个借口安上去: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希望螺蛳粉樱花不要全国普及。

创新可以偏门,但不要邪门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