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_赵州桥_阅读_代言

庄婕,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教师

传统语文课常采用问题引领、默读自学、交流讨论、感情朗读的教学模式,看似尊重个体的阅读体验、营造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也得到较为全面的阅读答案,却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阅读能力无从提升。

阅读教学培养思维品质的过程如在生活中寻路,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有哪些附加条件。其中目标明确、路线多样。

首先,阅读要“明目标”。常见方法是朗读题目,但题目读完,就明确学习目标了吗?题目中有哪些关键词?词语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表面信息背后有哪些隐藏信息?这些信息综合起来需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看似简单的“明目标”,背后是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

其次,阅读要“知路径”。“知路径”需了解自我现有水平,与需要我做的之间存在怎样的距离,如何弥补这些差距。这个过程是对完成任务步骤的梳理。

最后,阅读要“择方法”。对于语文的学习,尤其是阅读领域,常见的方法多是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文章与生活,展开想象,设身处地,知人论世,由表及里……如何选择方法?运用方法?关键在于目标。

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师创设“为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代言”的阅读情境。这个情境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学生明确代言的对象是赵州桥,思考从哪几个方面为赵州桥代言,如何代言才能凸显举世闻名,代言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如此才算真正明确了任务目标,知晓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即读懂赵州桥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特点深入阅读思考它为何举世闻名,再选择合适的语言展现阅读发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步骤是第二个,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代言的关键是先打动自己。以“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几个数字为例,需结合生活实际切实感受桥的长度与宽度,联系上下文将其与“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相关联,借助资料知晓其千年如新的特点……“举世闻名”不再是一个词语,代言也必然融入自豪的情感。所以看似简单的代言,却包含着复杂的思维过程。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