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角形_知识点_实数
本文目录
-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1
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①菱形的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②菱形的性质: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③菱形的判别 方法 :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①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矩形的性质: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③矩形的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①正方形的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②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③正方形常用的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
⑤梯形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⑥等腰梯形的性质:
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2
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x+m)2=0的形式》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把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两边开方求其根。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②公式法 (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①根与系数的关系: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②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x2-(x1+x2)x+x1x2=0
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的根
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①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
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 句子 ,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②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3
图形的相似
1、成比例线段
①线段的比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②注意点:
a:b=k,说明a是b的k倍
由于线段 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除了a=b之外,a:b≠b:a
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则ad=bc; 若ad=bc, 则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2, l1 // l2 // l3 ,则
3. 黄金分割
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黄金分割点是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4.相似多边形
① 含义: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②注意点: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④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⑤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⑥图形的位似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盘点与数学学习方法
★ 初三数学重要公式知识大全
★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 初中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var _hmt = _hmt || ;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本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1.投影
2.视图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华师大版本九年级上知识点: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图形的相似
第二十四章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五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25.1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25.2随机事件的概率
人教版九年级上知识点: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22章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23章旋转
1图形的旋转
2中心对称
第24章圆
1圆的有关性质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3正多边形和圆
4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25章概率初步
如果对你有很帮助,可以来个好评哈!~~~~~~~~~~~~~~~~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成功。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九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第一学期数学知识点
【角的度量与分类】
角的度量:度量角的大小,可用“度”作为度量单位。把一个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叫做一度的角。1度=60分;1分=60秒。
角的分类:
(1)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平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5)周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边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6)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是:l周角=2平角=4直角=360°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初三数学知识点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学习方法,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标准差与方差
极差是什么: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极差,即极差=值-最小值。
计算器——求标准差与方差的一般步骤:
1.打开计算器,按“ON”键,按“MODE”“2”进入统计(SD)状态。
2.在开始数据输入之前,请务必按“SHIFT”“CLR”“1”“=”键清除统计存储器。
3.输入数据:按数字键输入数值,然后按“M+”键,就能完成一个数据的输入。如果想对此输入同样的数据时,还可在步骤3后按“SHIET”“;”,后输入该数据出现的频数,再按“M+”键。
4.当所有的数据全部输入结束后,按“SHIFT”“2”,选择的是“标准差”,就可以得到所求数据的标准差;
5.标准差的平方就是方差。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
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分式的乘方:.
负整指数计算法则:
(1)公式:a0=1(a≠0),a-n=(a≠0);
(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
(3)公式:,;
(4)公式:(-1)-2=1,(-1)-3=-1.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总结 相关 文章 :
★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 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最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1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 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2
一、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①定理有三方面的意义:
a.圆心角和圆周角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相关知识点 如何证明四点共圆 )
b.它们对着同一条弧或者对的两条弧是等弧
c.具备a、b两个条件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且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②因为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所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二、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推论解释说明
圆周角定理在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中属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
①推论1是圆中证明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若将推论1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个.
②推论2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③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把直径与90°圆周角联系起来,一般来说,当条件中有直径时,通常会作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为进一步解题创造条件
④推论3实质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3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a0是a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5,(x2+1),
(x-1) (x1)等是二次根式,而(-2),(-x2-7)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a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a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a(a0)的非负性
a(a0)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即0(a0)。
注:因为二次根式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a0)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a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a+b=0,则a=0,b=0;若a+|b|=0,则a=0,b=0;若a+b2=0,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a) 的性质
(a)2=a(a0)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a)2=a(a0)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a0,则
a=(a)2,如:2=(2)2,1/2=(1/2)2.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a2=|a|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a2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a2=|a|=a (a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a2=|a|=-a (a﹤0);
2、a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a2一定有意义;
3、化简a2时,先将它化成|a|,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a)2与a2的异同点
1、不同点:(a)2与a2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a)2表示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a2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a)2中,而a2中a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a)2与a2都是非负数,即(a)20,a20。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a)2=a(a0) ,而a2=|a|。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a0时,(a)2=a﹤0时,(a)2无意义,而a2=|a|=-a.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4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5
一、等腰三角形
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可用等面积法证)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全等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5种:
(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4)、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hl)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交点为三角形的外心。
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8、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9、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10、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角形的重心。
11、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角形的垂心。
三、平行四边的定义
1、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个假命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对角线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3、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五、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四条边都相等,(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3、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六、正方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3、判定:(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七、梯形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八、等腰梯形
1、定义: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3、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九、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性质: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十、梯形的中位线
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性质: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九年级数学分为代数、几何两个部分。
代数内容有二次函数,统计初步二章;几何内容有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比、圆与正多边形三章。初三数学的学习,是以前两年数学学习为基础的,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拓宽、综合与延续,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相信很多同学已经体会到这样一件事,就是初一的数学比小学难,初二的数学比初一的数学更难,初三的数学已经有同学上课听不懂,盯着黑板发呆的人不少。
初三数学是以前两年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可以用来复习、巩固相关的内容,同时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旧知识引入或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甚至是已有知识的综合、提高与延续。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便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其实,要学好初中数学,初一的时候一定要打好基础,初二的时候成绩要稳得住,初三复习阶段需要多总结错题,这样中考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初三数学,我给大家分享一份初三数学上册的全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份资料能够补上孩子的不足,好好利用这份资料就会在开学考试的时候考出好成绩。正好现在有时间,好好学习吧!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一、能正确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
我们已经知道整数和统称为.并规定无限不循环是无理数,这样我们把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这个大家庭里有有理数和无理数两大成员.学习时应注意分清有理数和无理数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数,就是说如果一个数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不是无理数,反之,如果一个数是无理数,那么它一定不是有理数.
二、正确理解实数的分类
实数的分类可从两个角度去思考,即(1)按定义来分类;(2)按正、来分类.但要注意0在实数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通常把正实数和0合称为非负数,把负实数和0合称为非正数.
三、正确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就是说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之,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数轴上的任一点表示的数,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
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在原点的两旁,并且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实数a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这个数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实数的大小,即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熟练掌握实数的有关性质
实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有许多的重要性质.具体地讲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具体地,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反之,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2,绝对值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实数a的绝对值可表示就是说实数a的绝对值一定是一个非负数,
3,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实数互为倒数,即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0没有倒数.
4,实数大小的比较任意两个实数都可以比较大小,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实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和在有理数范围内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实数既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又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其中正实数可以开平方.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复习资料
特殊值的形式
①当x=1时 y=a+b+c
②当x=-1时 y=a-b+c
③当x=2时 y=4a+2b+c
④当x=-2时 y=4a-2b+c
二次函数的性质
定义域:R
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2)/4a,正无穷);②[t,正无穷)
奇偶性:当b=0时为偶函数,当b≠0时为非奇非偶函数 。 周期性:无
解析式:
①y=ax^2+bx+c
⑴a≠0
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
⑶极值点:(-b/2a,(4ac-b^2)/4a);
⑷Δ=b^2-4ac,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
(/2a,0);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
(-b/2a,0);
Δ《0,图象与x轴无交点;
②y=a(x-h)^2+k
此时,对应极值点为(h,k),其中h=-b/2a,k=(4ac-b^2)/4a; ③y=a(x-x1)(x-x2)(a≠0)
对称轴X=(X1+X2)/2 当a》0 且X≧(X1+X2)/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且X≦(X1+X2)/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初三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整理
★ 最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人教版
★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
★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ax^2+bx+c=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a≠0,而b,c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限;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二次函数的应用】
在公路、桥梁、隧道、城市建设等很多方面都有抛物线型;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利润”、“用料最少”、“开支最节约”、“线路最短”、“面积”等问题,它们都有可能用到二次函数关系,用到二次函数的最值。
那么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设自变量;
第二步:建立函数解析式;
第三步: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第四步: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最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初 三年级数学 知识点
【函数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
3.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x-x?)(a≠0).
初三年级数学知识点苏科版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
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内心和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8.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9.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10.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有关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4.圆的计算公式1.圆的周长C=2πr=πd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l=nπr/180
15.扇形面积S=π(R^2-r^2)5.圆锥侧面积S=πrl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相关 文章 :
★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重点章节知识点归纳
★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 最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初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