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皋相马》概括是什么?九方皋相马故事梗概50字_伯乐_相马_九方

《九方皋相马》概括是什么

《九方皋相马》概括是:秦穆公问伯乐有可以接替他相马的接班人吗,伯乐就推荐了九方皋。秦穆公命九方皋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说找到了。秦穆公问是什么样的,九方皋说是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亲自看时,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很生气的召见伯乐说他推荐的人连雌雄颜色都不分,怎么会相马呢?伯乐叹气地说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是比千里马还要珍贵的。马到了以后一看,果然是千里马。

赏析

寓言所表现的意义是值得重视的。我们看问题,应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只要抓住了本质,即使忽视某些表面现象,也没有多大关系;有时,甚至要排除表面现象的干扰。这是本文的深刻之处。但是,相马连毛色、性别也搞错了,而且赞扬这种错误,这就过于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把二者对立起来了。

这则故事所表现的思想特色早已渗透到了传统文艺领域。宋代诗人陈与义《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不重外在的描摹与形似,而追求某种内在的风韵与神似,正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美学特征。这一美学特征与九方皋相马所表现的思维特征是一致的。

九方皋相马故事梗概50字

  1. 伯乐荐九方皋。秦穆公令九方皋寻千里马。回报寻得黄母马,实为黑公马。穆公说其不会相马。伯乐说他重内在。马确是千里马。          正好五十字。

  2. 出自《列子》

  3. 原文: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可有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减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者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 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读音是

九方皋相马,读音jiǔ fānɡ ɡāo xiànɡ mǎ。

jiǔ,声母j,韵母iu,声调三声。

fānɡ,声母f,韵母ang,声调一声。

ɡāo,声母g,韵母ao,声调一声。

xiànɡ,声母x,韵母ang,声调四声。

mǎ,声母m,韵母a,声调三声。

九方皋相马寓指在对待人、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特征,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出自:战国列子《列子·说符》:“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译文: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不在我之下,请大王召见他吧。



扩展资料

典故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老啦,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可以派去访求良马的人呢?”

伯乐回答:“良马可以凭形体外貌和筋骨来鉴别,但天下稀有的骏马,其神气却在若有若无、似明似灭之间。像这样的马,奔驰起来足不沾尘土,车不留轮迹,极为迅速。我的子孙都是下等人才,可以教他们识别良马。但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稀有的骏马。有一个同我一起挑担子拾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请让我引他来见您。”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外出找马。过了三个月他回来报告说:“已经得到一匹好马啦,在沙丘那边。”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他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召来,对他说:“坏事啦!你介绍的那位找马人,连马的黄黑、雌雄都分辨不清,又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

伯乐大声叹了一口气,说:“竟到了这种地步了啊!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不止千万倍的地方呵!像九方皋所看到的是马的内在神机,观察到它内在的精粹而忽略它的表面现象,洞察它的实质而忘记它的外表;只看他所应看的东西,不看他所不必看的东西;只注意他所应注意的内容,而忽略他所不必注意的形式。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有比鉴别马还要宝贵得多的意义。”

后来马送到了,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骏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