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完璧归赵”这一古文课,都对聪明绝顶的蔺相如印象颇深。
但是,和氏璧这一块中国历史上的顶级珍宝,它的故事绝不是“完璧归赵”这一件事所能概括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块“和氏璧”的历史由来,以及之后一连串的传说。
卞和与和氏璧
一.和氏璧的出身由来:
关于“和氏璧”的出身,战国时的《韩非子.和氏》一文中有详细的记录,翻译过来如下: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他在荆山得到一块璞玉,就拿去献给国君楚厉王。厉王让宫里的玉匠鉴别一下。玉匠随便看了看便说:“这哪是玉?分明是块癞石头!”楚厉王因此认为卞和故意欺君,于是下令砍去卞和的左脚。到了楚武王即位后,卞和拄着拐杖又将这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找人鉴别,仍然说是一块石头。于是,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脚。
再后来楚文王即位了,卞和不再献这块璞玉,而是抱着玉在荆山下恸哭。他的泪水哭尽,两眼竟然流出了血水。文王得知后,派人问他为什么哭。卞和悲伤地说:“臣不是因为双脚被砍而哭,而是悲伤的人们把宝玉当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文王令人把这块璞玉剖开,果然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
因此文王将它命名为“和氏璧”,卞和以献玉之功,受封为陵阳侯。但卞和心灰意冷,情愿归老荆山。并以血泪唱出《悲歌》:“进宝得刑足离分兮,去封立信守休芸兮,断者不续岂不冤兮……”
和氏璧图样
完璧归赵
二.和氏璧的经历和传说:
这块和氏璧面世后,就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因为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得和氏璧到达了赵国。再后来,就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公元前283年,秦国的国君听说赵国有这么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就提出以15座城池相交换。因为赵国是弱小的国家,而秦国十分强大,所以赵国不敢怠慢此事,但又极其不情愿。于是 ,商议许久后,便派出了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聪明的蔺相如自然知道秦君其中有诈,于是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那么,回归赵国的和氏璧后来的遭遇呢?
在强大的秦国统一中原后,这块和氏璧自然也应该被秦始皇收入囊中。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秦始皇用这块和氏璧打造了一个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玺,上面雕刻着由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篆,准备传承千秋万代。
但是后人对此多有疑惑:史上所见的和氏璧图片,是一块薄型的白玉,如何能够雕刻成厚实而又见方的玉玺呢?
传国玉玺
虽然这个疑问颇为有理,但是关于这方玉玺的传说还在继续: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御玺成为“汉传国宝”。汉末董卓之乱,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到魏、晋。五胡十六国时,最终被南朝承袭。隋亡后,玉玺被萧皇后带到突厥,到公元630年玉玺归唐......再之后,这块玉玺就不知所终了。
其实,这块和氏璧大概于战国之后就遗失了。我们寄希望于它能够在某次出土文物中展现吧——如果有那么一天,必定举世震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