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德国在完成了欧洲西线及南线的战役后,便悍然撕毁了与苏联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原定10年的条约有效期,结果在不到2年后便成了一张废纸。虽然德国没有契约精神,但苏联也并没有完全相信德国,在条约签订后,便开始积极筹备“东方战线”,将疆土向西推进三四百公里以增加战略纵深。
而事实证明了苏联构建“东方战线”的正确性,但可惜由于低估了阿道夫的耐性,以至于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在战争开始后,德军三路大军迅猛推进;其中最危险的莫过于费多尔·冯·博克元帅统领的中央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由50个作战师及若干其他部队组成,兵力多达145万,而且还拥有2156辆坦克。
而主要负责抵挡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入侵的军队就是苏联的西方面军;西方面军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由西方特别军区改编而成,最初只有4个集团军,后来通过不断补充,到后期时已经成为拥有30个集团军的超级集团军群;但由于损失太大,所以人数方面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总之不会低于百万,而且由于战争太过残酷,所以很多集团军被撤销了编制。
在最初的时候,西方面军的指挥官是巴甫洛夫大将,但是在德军攻入苏联境内后,西方面军的指挥官换成了备受斯大林信任和器重的铁木辛哥元帅;这铁木辛哥也是一员宿将,在入侵波兰的战役中表现突出,后在苏芬战争后中因指挥出色,战绩卓著被授予“英雄”称号,并在不久后晋升为元帅,要知道,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仅有五位元帅,朱可夫都是后来才晋升为元帅的。
但奈何德军突进得太过迅速,在斯摩棱斯克时,苏军还未做好防备工事,而且军队也还未集结起来;但斯摩棱斯克又极其重要,因为斯摩棱斯克被突破后,德军在前往莫斯科的路上将畅通无阻。因此,斯大林给铁木辛哥的命令是坚决顶住德军的进攻,当时铁木辛哥在第一线只有24个师,不仅兵力远不及德军,而且武器装备更是相差甚远。
苏联最高统帅部也知道前线的情况,也是给铁木辛哥调集了大量援军,可惜援军都在赶来的路上,而铁木辛哥就靠着手中的兵力顽强的抵挡德军的进攻。其实此战在7月底的时候就已经算是结束了,苏军被俘40余万,伤亡及失踪35万以上;但苏军在最后援军到达后对德军的反攻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坦克兵团和摩托化兵团损失人员近50%,步兵兵团损失人员近20%。
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莫斯科已经构筑了相当规模的防御工事以及驻守部队;加上德军损失也不小,所以此战虽然没有得到全部预期战果,但也算是破碎了德军闪击莫斯科的企图,所以虽然损失惨重,但铁木辛哥并没受到惩罚。但是接下来事情发展就让人捉摸不透了,斯大林要求德军在9月之后再到达莫斯科,所以拒绝了朱可夫所建议的放弃基辅。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基辅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和基辅战役可以说是连着发生的,此战苏军的统帅除了铁木辛哥外,还有一位布琼尼元帅。虽然基辅会战再次拖延了德军到达莫斯科的时间,但损失却比斯摩棱斯克战役还要大,所取得的战果却更小;在基辅战役中,苏军伤亡19.3万以上,被俘65.2万;而德军仅付出13.2万人伤亡的代价。
其实朱可夫最开始的想法是放弃基辅,将军队全部聚集到莫斯科;但斯大林认为德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损失惨重,可以在德国装甲部队离开中部战场的时候,给苏联军队一个反击的机会,而且莫斯科还需要时间来完善加固防御工事;总之,这场稀里糊涂的战役,无论是对苏军还是德军,都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役。
苏军损失惨重,导致防守莫斯科的军队人数锐减;而德军浪费了时间,而且也受到了不小的伤害。所幸在这段时间,莫斯科已经建设得如铁桶般坚固,加上苏联强大的号召动员能力,还有源源不断的军队涌入莫斯科;所以在莫斯科会战时,苏军前期靠着125万军队抵挡住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80余万人的进攻。
随着战事的发展,虽然德军最巅峰时期聚集了192万人,但苏军更加恐怖,到后期时已经达到260万人以上;在抵挡住德军的攻势后,苏军开始反攻,最终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从这个角度来看,斯摩棱斯克战役的损失是值得的,但基辅会战的损失却是得不偿失,如果当时斯大林能听从朱可夫的建议,说不定苏军能更早的发动反攻。
但是要说最悲剧的,就是铁木辛哥元帅了,统领西方面军总共也就两个月的时间,连打了两场败仗,损失高达160余万(包括西南方面军的损失),因而被人认为铁木辛哥不配称为名将;其实从后续的战事来看,铁木辛哥还是可以的,在基辅会战后他率领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在北高加索一带立下大功,击溃了苏德战场德军南翼的防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