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道德经》的人是谁如何评价
我全文读完老子的《道德经》不下二十遍,也不敢说读懂了这本旷世奇书,再说也不可能完全参透此奇书之深厚玄意。
光是开头这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足以让你悟一辈子的,更何况在生活中践行《道德经》之训导也?
为什么现在多数人不喜欢去读和感悟中国的书籍《道德经》、《论语》等,一说到推荐的书籍大多数都是国外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术”和“道”的概念。“术”,简单来讲,就是做事的方法或技巧;而“道”就是事物运行的规律或道理。
在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再看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读《道德经》《论语》这类书籍?因为这类书籍是讲“道”的,而“道”又有些虚无缥缈,知易行难,这也是不少人道理懂很多,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的原因。
为何他们推荐的书籍是国外的呢?因为这些推荐的国外书籍很多是讲“术”的,简单来讲,就是教人怎么做事的。因为方法是现成的,人们按照书上的步骤做,就能做成要做的事,不需要人领悟多深的道理。
事实上,两种书都可以看,不过随着认知层次的提高,人们还是更偏爱讲“道”的书。因为“道”是相对不变的,而“术”是千变万化的。这也是《道德经》《论语》这类书可以传承千年,而国外的那些书籍流行一时就销声匿迹的原因。
读《道德经》有什么观后感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苦涩难懂,但是里面却包含了众多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哲学思想著作。
《道德经》一书又名《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所著,后经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修编而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著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节。后分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八十一章,共五千多字。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到许多的哲理。
“尊重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宇宙和大自然的空间。“道”,就是存在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性。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存在。如果顺应自然的规律,就会成功,反之亦然。这种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道义胜于战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正可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非正义的战争,必将输给道义。二战德国军队兵败莫斯科城下,就是输给了道义,最后被自然和正义双双淘汰。多行不义必自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为而治天下”。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好的治理,就像烹饪鲜嫩的小鱼,不要经常去翻动鱼身,否则鱼肉就松脱了,不再完整。西汉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果断放弃法家治国,改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让民休养生息,不去随意破坏民众的生活,韬光养晦,最终实现富国强兵,为汉武帝的强盛创作条件。这跟烹饪小鱼是一个道理。
《道德经》的内涵博大精深,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与西方早期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人读该著作,会有不同的感悟。希望能够在此听到大家不同的见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