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以德报怨”是世间最“恶心”的行为,你同意吗为什么?你能做到以德报怨吗如果做到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境界_以德报怨_孔子_的人

本文目录

  • 个人认为“以德报怨”是世间最“恶心”的行为,你同意吗为什么
  • 你能做到以德报怨吗如果做到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境界
  • 为什么“以德报怨”在网络上会被骂圣母
  • 以德报怨是一种“傻缺”行为吗你怎么看
  • “以德报怨”和“有仇不报非君子”,你会选哪个
  • 《道德经》的以德报怨如何理解被他人伤害后如何实现不报复而内在自我心理平衡
  • 为什么老子讲“以德报怨”,而孔子讲“以直报怨”
  • “以德报怨”真的好吗
  • 对于兄弟的背叛,应不应该以德报怨

个人认为“以德报怨”是世间最“恶心”的行为,你同意吗为什么

以德报怨,至少是是非不分,甚至是鼓励坏人做坏事,因为他非但没有得到惩罚,反而还受到德报,那为什么不坚持做坏事呢?

捷克我们本不该援助他们,这次刚刚从我国运走3000万只口罩,国内立马就抢了我侨胞仓库中口罩等。他们感恩吗?他们没有感恩文化,只有从林法则。一厢情愿地用自已的作事风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想象成别人也会如此作为,真是愚不可及。

以德报怨,实质就是脑残!祸害自巳,让人笑话。

快快丢了这千年前的封建糟粕吧。

你能做到以德报怨吗如果做到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境界

不能,

连圣人都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我等凡夫俗子又怎么可能做得到,

这本身就是违背常理的事情,

以德报怨是在助长这样的气焰,

让所有心怀不轨的人都渴望着有人来感化自己,

都逃避着本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

反过来被侵犯的一方,也等于给自己打上好欺负的标签,

退一步永远不会海阔天空,

退一步永远是对方得寸进尺,

为什么“以德报怨”在网络上会被骂圣母

以德报怨和要求别人以德报怨是有逻辑上的冲突的,以德报怨本质上是种包容,那就好理解了,以德报怨是应该包容以直抱怨甚至以怨抱怨的。所以被骂圣母的人,是因为他们要求别人以德报怨,并且对以直抱怨,以怨抱怨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教育、指责甚至谩骂,可是谁知道他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因为大家眼睛都不瞎啊,网上那么多以德报怨的人为何现实中却不见呢,网上那么多要伸张正义的人,为什么现实中那么少呢,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路人不上网?和键盘侠是一样的。躲在阴暗处攻击别人的,圣母站在制高点对别人提要求。反过来想想,如果你身边真有以德报怨的人,你大概不舍得骂她,甚至别人骂她的时候都跃跃欲试要给骂回去。

以德报怨是一种“傻缺”行为吗你怎么看

以德报怨不是“傻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人以怨对人,人却以德报怨,多么崇高的境界!一次怨,二次怨,多次怨,甚至是冒犯、侵犯,一次让,二次让,多次让,其实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公道公理自在人心”。求的是什么?求的是“以和为贵”,求的是天下太平,求的是道德至上,求得是感动、感化。

以德报怨并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有容乃大。以德报怨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触到底线了也会以牙还牙,给以雷霆一击。

以德报怨是求和平、求大同、存分歧,是不战以屈人之兵,是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以德报怨”和“有仇不报非君子”,你会选哪个

关于此问题的选择,我个人而言是选择以德报怨。这个题从人群而言,细谈复杂。简单的讲就人群中同一性别、同种性格、同一思维方式的人群,随看时间的推移,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会发生很大变化。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畣,思想修养的提高,思维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对此题的选择会发生根本变化。就本人而言,年纪小的时候,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可能导至的后果,无所顾忌;年纪大了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也许象孔子所说的六十耳顺的缘故吧。我选前者理由是: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怨怨相报何时了,仇恨的缔结可能自已,从言行上不注意,方法上不对头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主观上找原因的部分增多了,找客观理由减少了。对事情換位思考的主动性大了。从而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自己的恩德,去回报和化解已形成或未形成的仇怨。这种想法对个人及家庭、社会和谐稳定有百利而无一害。反之,有仇必报逞一时之能,图片刻之快,后果可能两败具伤,害人又害已。冲动是魔鬼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道德经》的以德报怨如何理解被他人伤害后如何实现不报复而内在自我心理平衡

谢邀请。《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译文:调和产生的大怨恨,还会余留迹象,那怎么算真善呢?应该是象圣人执左契(如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的“自然无为之施与″)而不责于人。而(以德报怨)认为有德之人是象圣人只重在于施与而无意于回报之司彻,无德之人却重在回报之司彻。天道是自然施与的无为而无亲。而有德常是善人与之为,道法自然也。因此,有知此理者则容易做到受他人伤害而实现内在自我平衡而不报复,则“有知者不与无知者一般之见识″。评注:“以德报怨″最适用于社会生话中的人民内部矛盾。:

为什么老子讲“以德报怨”,而孔子讲“以直报怨”

你好,要解决这个问题,请注意老子和孔子的一处不同:老子喜欢炼丹修行,而孔子潜心教育事业。

世间万物千变万化,无论自然还是社会总处于动态之中,我们不能完全掌控,那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成为炮灰呢?

老子讲究“以德报怨”在当今社会看来很实用。

人生活在世上,怎样才能保全自己呢?

可想而知,没有人喜欢伤害一个温和、谦逊、明理的人。

照老子的观点来看,万事万物的起源都来自于道,而道的基础就是“德”。

我们说的“德”也就是遵循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所以,在面对怨恨时,用自己的品德去淡化它,就相当于真理打败谬误一样容易。

而孔子讲 “以直报怨”在当今社会来看可以算的上真性情,简单理解就是面对怨恨有什么说什么。

照孔子的观点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这种思维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职业病的思维。”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量招收私学的老师,其弟子三千,大多数时间都在陪弟子们学习,为弟子们传道受业解惑。

所以,在面对犯错误的弟子时,孔子会直言指正,让弟子很快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种习惯使孔子总喜欢把事情挑明。

孔子站在“徳主辅刑”的告诉我们:要以法律和公正的态度去对待错误,不能姑息养奸,轻易原谅犯错误的人。

老子则是站在“中庸”的角度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相对而成,像八卦一样黑白相辅相成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既然已经有怨恨存在,那我们就要用温和、谦逊的态度去感化它。

这就是老子讲“以德报怨”和孔子讲“以直报怨”的原因,但他们都为社会和谐作出了很大贡献。

“以德报怨”真的好吗

谢谢邀请。

“以德报怨”,孔子、老子都说过,在我们以往的理解中,老子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反对“以德报怨”,提出了“以直报怨”的概念。

其实,孔子、老子说的是一回事。

首先,我们要明白,老子说的“德”与孔子说的“直”分别是什么意思。

孔子、老子的学说都建立在【心智系统】转换的基础上,这点,是我们在以往解读传统文化中所忽略的。

每个人都都有两套心智系统,所有人不经过训练,都只会用第一套心智系统,而老子、孔子都教人转换【心智系统】,运用第二套心智系统。

老子说的“以德报怨”的“德”是指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的行为,“以德报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洞察力的行为去对待给我们造成“怨”的事情与人。

而《论语》中的“以德报怨”的“德”,并不是指第二套心智系统中的行为,而是第一套心智系统中的道德规范、标准。所以,孔子当然是反对的,孔子提出的“以直报怨”的“直”是个通假字,通“值”。意思是对于给我们造成“怨”的事情与人,要发挥洞察力,用的值得的方式去对待TA们。所以,孔子说的“以直报怨”与老子说的“以德报怨”在内涵是一样的。

把这两点整明白了,我们就可以来看这个问题了,“以德报怨”真的好吗?

如果,你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建立起来的道德标准,去对待给你造成“怨”的事情与人,当然是不合适的,很多时候,对于不懂事的人,你一味迁就、忍让并不是为了TA们好,有时还会激发TA们的恶性。

而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即使你不懂的老子、孔子的心智系统转换,也需要用洞察力去看待给你造成“怨”的那件事或者那个人,用恰当的、合适的方式去对待TA。

至于具体怎么做,是没有标准的,要根据具体的事情、人、环境、时机而决定具体怎么办。但是,关键有一点,我们的内心汇总要有一种帮助对方的良知、善念,而不是去报复对方。

心智玩家:还原人类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对于兄弟的背叛,应不应该以德报怨

一般说来以德报怨不容易,也不必被道德梆架,但能做到不计前嫌就很好。要反对的是恩将仇报,要防止的是怨怨相报,恶性循环。古人说的好,仇恨宜解不宜结,兄弟一笑氓恩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