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能做到以德报怨吗如果做到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境界
- 以德报怨是谁提出的
- 有人说孔孟以德报怨的做人之道让国人不堪回首,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 你能真正的做到以德报怨吗
你能做到以德报怨吗如果做到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境界
不能,
连圣人都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我等凡夫俗子又怎么可能做得到,
这本身就是违背常理的事情,
以德报怨是在助长这样的气焰,
让所有心怀不轨的人都渴望着有人来感化自己,
都逃避着本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
反过来被侵犯的一方,也等于给自己打上好欺负的标签,
退一步永远不会海阔天空,
退一步永远是对方得寸进尺,
以德报怨是谁提出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说的。
最早是老子说的这样的话,语出:《老子》六十三章
........
作为“无为”,从事“无事”,体味“无味”。大起于小,多出于少,以德报怨。解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从易作起;天下大事,必从细作起。由于圣人始终不自为大,所以能成其大。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由于圣人总是从难处着想,所以始终无难。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见于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故很多人认为是老子提出的,理解为老子或道家的主张。现代有学者经研究证明《道德经》中存在错简,此说并非老子原意。
“以德报怨”也见于儒家经典。《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德”,恩惠的意思。“以德报怨”的原义即是以恩惠回报怨恨。孔子反问:“何以报德?”实质上是对“以德报怨”的否定。《论语注疏》:“此章论酬恩报怨之法也。‘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者, 或人之意,欲人犯而不校,故问。孔子曰:‘以恩德报仇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者,孔子答言,若报怨既用德,若受人恩惠之德,不知何以报之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者,既不许或人以德报怨,故陈其正法,言当以直道报仇怨,以恩德报德也。”
自此以后,古代学者大多同意孔子的见解,不赞成“以德报怨”。如《论语集注》:“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德,谓恩惠也。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
有人说孔孟以德报怨的做人之道让国人不堪回首,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提问者没细看《论语》就提问,未免草率。恰恰相反,孔子是主张“以直报怨”,亦即俗话说的“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也是毛主席老人家说的“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孔子反对“以德报怨”。他说:你用“德”来回报别人加之于你的“怨”,那么你又用什么来回报别人对你的“德”呢?学问一事,严谨些!再严谨些!吾侪共勉之!
你能真正的做到以德报怨吗
感谢邀请,你真的能做到以德报怨吗?我的观点就是,在慢慢人生路,自己直来直去的性格,善良大度,喜欢帮助别人,但是,却被别人恩将仇报,坑的几乎倾家荡产,痛不欲生,小的事,很多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的,花出去不该花的钱,这些人如果有急事困难,还可以小助一下,但是,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实话实说,永不原谅!这是我做人做事的底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