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信的落款处,人们为什么要写上“某某缄”?缄口成语_成语_书信_孔子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缄口不语 成语 书信 孔子

在书信的落款处,人们为什么要写上“某某缄”

书信上使用缄字是为了起到书信的作者是谁,还有书信是写给谁看的原因,主要为了防止别人偷看。

缄字最开始一个捆的意思。“缄”原是捆箱子的绳子,写信的朋友在寄信人地址栏内经常能看到“ X X缄”的字样。载: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追溯“缄”字的由来是什么?,还须从头说起。“缄”字原指器物扎束或。“三缄”其口而铭其背”。“三缄其口”是说用绳子把铜人的嘴绑了好几道。现在形容人不发言叫“缄口”,“缄密”都由此而来。又引申为“封”,指的是把公文或书信封盖上。

后续被用在了落款上防止其他人偷看。“缄”由“捆”引申为“封”,这和古代公文书信有关。如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 解字》注解为:“缄,束箧也。就是把公文和书信封盖好,不叫别人看见里边的。以防被拆开,这叫封泥。用绳子捆叫“缄”。用泥盖印叫“封”。解开绳子叫“开缄”。“缄”和“封”的目的都是为了保守“札”的秘密。

用在书信乱款上就可以一眼就能看到是谁书写的。使用过相当长时间的“双鲤鱼”和简牍信封。  如“呼儿烹鲤鱼”,即解绳开函,“中有尺素书”即开函看到用素。记的,在内蒙古下乡思想改造时,给家里写上一封平安信,家里见到信要一个礼拜的功夫。信里边有很多固定的格式和规矩。“缄口不语”的“缄”字含义也来自这里,意思是保持沉默,不说话。

缄字的应用一开始是用作捆东西上的,后来被沿袭了下来用在落款上。

缄口成语

1、缄舌闭口   jiān shé bì kǒu

成语解释:缄舌: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 

成语繁体:缄舌闭口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缄舌闭口作谓语、宾语;指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缄口结舌

2、缄口无言jiān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缄口无言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缄口不言、哑口无言

3、守瓶缄口   shǒu píng jiān kǒu

成语解释:犹言守口如瓶。谓闭口不言。

成语出处: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守瓶缄口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守口如瓶、缄口如瓶

4、金人缄口   jīn rén jiān kǒu

成语解释: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911cha.co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金人缄口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近义词:金人三缄

5、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成语注音:ㄙㄢ ㄐ一ㄢ ㄑ一ˊ ㄎㄡ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三缄其口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成语正音:缄,不能读作“xián”。

成语辨形:缄,不能写作“钳”。

近义词: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声

反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成语例子;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请问“缄“这个字念什么

缄  【读音】:jiān
【部首】:糸
【古体】:缄、椷基本解释  1、为书信封口(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之后):张~;李~。
2、封;闭:~口;~默。
3、书信:~札;~牍。
4、扎束器物的绳。《汉书·外戚传下》:“使客子解箧缄。”颜师古注:“缄,束箧之绳也。”李商隐《谢京兆公启》:“伸纸发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