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_以德报怨_以德_以直报怨

本文目录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现实生活中,你是怎样做说说看法
  • 人们常说要“以德报怨”,可是为什么后半句“何以报德”却被束之高阁
  • 怎么看待郭德纲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什么意思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大家对这句话怎么诠释,最好结合自己亲身经历之事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

以德报怨这个词出自《论语·宪问》,意思就是别人做了伤害了我们的事情,我们不能记恨别人,反而要对他更好。

孰不知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我们也曾经听过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等类似“以怨报德”的故事,按照上面的逻辑,对于其中的这种“怨”我们是不是还要用“德”来报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以德报怨”这个词本身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孔夫子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很明显,孔夫子并不是提倡“以德报怨”,这里只是一个设问句而已,孔夫子真正提倡的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符合正常的逻辑!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

感谢邀请

首先说下《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是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样才是完整的一句话,大小多少是个前置条件,大小多少在我看来简单来说就是公平取中,抱怨以德也是取中,和化学一样只有取中,没有偏私才能安稳长久,天地大道就是如此。

然后说下《论语》,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于这个“直”有很多种解释,我个人的理解是采取一种“直”的态度,这个的态度就是公正,所谓正直公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最后,我认为两位古人,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在说天地,一个在说人,只有不以己之私去判断“德”与“怨”才能了解天地运行之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做事做人。

多说一句,我们看问题也好,看人也好一定要全面一些,正如现代大数据一定要充足后再做判断,另外我们的先贤们都是有智慧的人,他们的道理往往不会是字面上。还有就是这些书籍经过无数时光和无数的人,我们看到的不全是那些先贤们所表达的,正如《庄子》轮扁斫轮说的那样,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建议不要读死书,一个字一个句去弄,当然如果是学术研究另作他论,作为国学爱好者,我个人认为了解主旨大意,知道道理就好,更不必刻意背诵。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现实生活中,你是怎样做说说看法

君子有德,绝不以怨报德,但也不必以德报怨。你伤害了我?还要我以德报怨?这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不符合人道主义,我可以不怨恨你,不报复你,但你还心存幻想要我以德报怨,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以德报怨,就有一半的概率是纵容,一个文明社会,纵容坏人,那意味着你绝对算不上一个好人,如果不让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那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越来越危险,吃亏的,受害的也都是好人。所以,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你可以有仇不报,但请你不要轻易原谅一个伤害自己的坏人!

人们常说要“以德报怨”,可是为什么后半句“何以报德”却被束之高阁

“以德报怨”是否被践行?

何为以德报怨?打个比方,当别人打了你左脸一巴掌,你不但要给他右脸让他再来一巴掌,而且还要笑着说:“没关系,我已经原谅你了……”然而,对平凡的我们而言,众多人是不愿也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它不符合人性,虽未必睚眦必报,但绝不轻易就一笑泯恩仇的!

为何却常说“以德报怨”?

这与华夏文明有着莫大的关系,自汉朝以来,就强调以德治国,强调以德作为治国理政的调节器。估计从那以后,“德”能够很好地化解纠纷,其魅力便被一再夸大,于是便有人认为:即便是其反面“怨”,只要以“德”想报,就能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除了德的作用代代相传外,常言道冤冤相报何时了?既然“怨”必须要有一个终结点,就让“德”来结束它。再者,当一个人被要求更高时,他才会做得更好!因此,人们便不再自找麻烦地,去强调后一句“何以报德”了。

原话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若仅对被冒犯之人说:“以德报怨”,这无疑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别人做所谓的高尚之人,让其符合大众心中的君子、圣人形象,以此来弘扬“德”文化。

我认为,原话中“以直报怨”,才是真理,才是后人应当遵从的。以“正直”报“怨”,不要求为人多高尚,不要求你对所遭遇的“怨”欣然接受,只要求你正直地对待怨,切不可冤冤相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告知

怎么看待郭德纲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是一种美德。也确实是不公平的。如果当事人情愿,我们无话可说。如果当事人不情愿,我们也应该闭嘴。我们没有经历过当事人所经历的事,就没有资格对别人的处理方式指手划脚。

我有一个朋友,因计划生育,一出生便被人家抱走了,父母还收了三千元钱,但几十年后,这个朋友已经成家立业,光景还不错时,她的亲生父母找来了,要认回她。甚至要求他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她没有接受,于是指责来了,不孝,无情,没人味儿,等帽子扣在了她的头上。可是从没有人一个人想过她当初在养父母家所受过的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日子。她被抱养两年后,养母就发现怀孕了,从此,小小年纪的她,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无人照管的孤儿,饭自己吃,觉自己睡,一直到结婚,她都是孤单的,害怕的,有着浓重的不安全感。

现在她的好日子来了,却要为她的亲生父母背上沉重的负担,这对她公平吗?而她的亲生父母当初不曾养育他,有什么资格要求她“以德报怨”呢?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们,不曾受过她所受的苦,不曾有过她所经历的悲哀与难过,有什么资格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要求她以得抱怨呢?

我想,那些一味要求别人“以德报怨”的人,应该向那些“缺过德”“造过孽”的人宣扬一下,让他们以后给他人留一点出路。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那些受过伤害的人单方面的承受,单方面的付出。

面对“怨”,我觉得正确的方法是:那些做过缺德,无情之事者,也不能总是游离于道德谴责之外,利用某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们,单方面的索取。而那些受过伤,遭过难的人也应分清伤害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而不要一味沉浸在伤害之中,不必“以德报怨”,也不必“以怨报怨”。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什么意思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直,正直,美好的品德与行为。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德行与恩惠来对待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直”字的意思是有不同意见的,如果参考古汉语词典,这里的“直”应该理解为“良好的品德与德行”,即别人怨恨你的时候,不必在意他的怨恨,用自己没有缺陷的美好德行来对待他人的怨恨,当别人发现你并没有做错时,他会放弃对你的偏见,也就是所谓的君子坦荡荡,不做亏心事,不怕鬼瞧门。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鹰要吃小动物,佛说,它也是生命,你为什么要杀它呢?鹰说:如果我不吃它,我自己就会饿死。佛想了想:说,你说的对,他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比如中日甲午海战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正是因为中国在弹丸之国日本面前的不堪一击。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大家对这句话怎么诠释,最好结合自己亲身经历之事

个人道德修养提高是必须的,只有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了,才能够不计较个人恩怨。圣人不反对以德报怨,但是说以直报怨即可,因为“以德报怨,以何报德“呀?正所谓佛为心,儒为表,人可以有一颗宽容大度以德报怨的佛心,但是不必刻意以德报怨,比方别人攻击我们,伤害过我们,我们可以理解别人原谅别人,不计较别人,遇到事情,该咋办就咋办,不忌惮,不借机打压就行了,但如果刻意去以德报怨,就不是君子了,坏了社会秩序,有损个人形象,也有损君子利益。比方一个好事俩人竞争,两个人都有机会,这俩人一个与我们有怨,一个与我们有德,双方势均力敌,而我们是那个仲裁者,不能把机会给予与我们有怨的人,显得我们怕他似的,也不能简单就把机会给与我们有德的,应该再细考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