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何以“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为借口,急流勇退,不恋权位?古代中国历朝有哪些关口呢都是怎样的_诸侯_都是_刘邦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崤关 借口 何以 诸侯 都是 刘邦

本文目录

  • 张良为何以“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为借口,急流勇退,不恋权位
  • 古代中国历朝有哪些关口呢都是怎样的
  • 三国时期的虎牢关就是汜水关吗有哪里不同

张良为何以“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为借口,急流勇退,不恋权位

聪明人都是急流中勇退,这是明哲保身的作法,也是明智的举动。当一个人有价值的时候,无论犯什么错,当权者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当你失去了价值后,且你存在的意义,已经对当权者的政权构成威胁的时候,那么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古往今来,“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历历在目,只有看清自己,认清事态,才能在这场权力角逐的游戏中保全自己。而张良,无疑是这场角斗中看得最透彻的。比起韩信,英布等人来说,张良的处事态度,更值得我们深思。

天下大局已定时,淡化自己

在楚汉相争的这场决斗中,最终以刘邦的胜出而告终。此时天下大局初定,明眼人都知道,天下已归刘氏,要么臣服,要么功臣身退,只有摆正自己的态度,才能不陷入被动中。看似一切都将归于平静的时候,其实朝中的局势才刚刚开始。

当众人皆为沉浸于论功赏赐的局迷中时,张良的做法却值得我们深思。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淡化自己,不争权,不争利,不居功,不活跃,成为了他自己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标签。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抉择和做法是正确的。当朝中的局势逐渐稳定后,刘邦开始了”秋后算账“。诸如韩信,英布,彭越等功高盖主的人,相继被杀,无一不验证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残酷结局。

张良的做法和行为是明智的,懂得站在人生巅峰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不锋芒,不毕露,从而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确实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事之法。

古代中国历朝有哪些关口呢都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绝大多数处于冷兵器时代,地形环境对战争以及国防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中国又是一个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国家,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选择了许多控带山河、地势险要的山口、河谷作为据点,修筑要塞关隘,用以监控和抵御敌人的侵袭。下面按省区列举一些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关口。

1、 北京市 居庸关 冷口 南口

2、 天津市 大沽口 直沽口

3、 上海市 吴淞口 金山卫

4, 河北省 山海关 喜峰口 古北口 马兰峪 磨刀峪

5、 山西省 雁门关 平型关 井陉关 娘子关 天井关 阴地关 壶关 偏关

6、 山东省 大岘关 方山关 清水关

7、 河南省 虎牢关 函谷关 轘辕关 鲁阳关 汜水关 枳关 崤关

8、 陕西省 大散关 阳平关 金锁关 穆陵关 饶凤关 潼关 武关

9、 甘肃省 玉门关 嘉峪关 积石关 阳关

10、四川省 剑门关 葭萌关 瞿塘关 鹿头关 棋盘关

11、贵州省 娄山关 乌江关 独山关 平定关

12、江苏省 大胜关 秣陵关 云梯关

13、安徽省 界首关 庐镇关 昭关

14、浙江省 独松关 黄花关 昱岭关 苦岭关

15、福建省 仙霞关 岑阳关 分水关

16、江西省 德胜关 梅岭关 蕉岭关

17、湖北省 九里关 野山关 虎头关 吉阳关

18、湖南省 龙虎关 石首关 城陵矶 调弦口

19、广西区 镇南关 水口关 泗城关 安龙关

三国时期的虎牢关就是汜水关吗有哪里不同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天下震动,面对声势浩大的诸侯联军,董卓惊慌不已,他先是派出华雄,同李肃、胡轸、赵岑率兵五万前往汜水关接敌。华雄一到,就先斩鲍忠,再败孙坚,随后又斩杀俞涉、潘凤,不可一世,最终被关云长温酒斩杀。

董卓慌了手脚,亲自起兵20万,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傕郭汜率兵5万,接替华雄,把守汜水关,另一路董卓亲自率领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领兵十五万,把守虎牢关。

卓遂起兵二十万,分为两路而来: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这关离洛阳五十里。

且慢,这样看来,虎牢关与汜水关在三国演义里,显然是两个关隘,不过实际上,这其实是一个地方,罗老先生在这里犯了个地理上的严重错误。

《元和郡县志》卷五:泗水县,古东虢国,郑之制邑,汉之成皋县,一名虎牢……至宋武帝北平关、裸,置司州刺史理虎牢。隋开皇十八年,改成皋为汜水县。显庆二年,改属河南府,垂拱四年改名广武县,神龙元年复为汜水。

《元和郡县志》是公认的最古和编写最好的古代地志。在其他史料中,也都称虎牢和汜水是同一个地方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

《语录》云:即汜水,在虎牢之下,故虎牢名汜水关。

《资治通鉴》张延播知河南府事,从宾引兵扼汜水关。注云:汜水关,以县名关,即虎牢关也。

可见,从周到宋,虎牢关和汜水关的名字反复变来变去,不过地方始终是同一块,就是扼守汜水的雄关,它的具体位置,现在在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当地的地势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南连嵩岳,北濒黄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来也都在此设关。

历史上,大汉和大唐两个王朝逐鹿中原的关键战役都发生在这里。楚汉相争时候,“(刘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刘邦先败后胜,夺取成皋城,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成皋之战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点。

到了隋末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时候,虎牢关为了避讳当时改称武牢关。李世民捷足先登占据了武牢关,靠计谋和城池之险最终击败了前来增援王世充的窦建德,打破了王窦同盟,“一战擒二王”否则两人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成皋县改称汜水县,是在隋文帝开皇十八年的事情,在三国时期,并没有汜水关这个称呼,既然没有汜水关,那董卓分兵又是分到哪里呢?答案是显然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把地名搞混了,明朝的罗贯中在前朝汜水关和虎牢关的反复变化中迷失了方向,以为这是两座关,所以让董卓分兵去把守,还让华雄在汜水关被杀,让刘关张在虎牢关前大战吕布。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情节,就是诸侯屯兵虎牢关/汜水关下,董卓先派华雄守关,诸侯迅速作出反应,分出八路诸侯兵马在同一个地点对抗华雄,其余诸侯搭台看戏,随后又派李傕郭汜守关,最后自己带吕布亲自守关,这属于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而这时候面对的又是除了孙坚等八路外的其他八路诸侯兵马,这个逻辑小院也有点乱,吕布败退入虎牢关后,又轻易放弃天险,光速迁都,诸侯放虎归山,最后自相火并。

事实上,明朝的罗贯中在全书中犯了不少地理上的错误,比如让关羽走单骑的路线绕了个大圈子,许多地名用的是明代的地名而非三国时期地名等等,不过《三国演义》也是在前人的《三国志》、《三国志平话》、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基础上进行改写加工,倒也不能说是他一人的错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