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大家怎么理解?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赞同吗_独善其身_天下_的人

本文目录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大家怎么理解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赞同吗
  • 独善其身近悦远来是什么意思
  • 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 什么是独善其身
  •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独善其身,而不是解决问题
  • “穷则独善其身”的意义是什么
  • 身处职场的我们:是应该“趋炎附势”还是应该“独善其身”
  • 俄乌冲突中独善其身,匈牙利堪称欧盟唯一的清醒国,这是为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大家怎么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忘势》,原话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有后人表达习惯说成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里有两个相对的概念:一个是“穷”与“达”;一个是“独善”与“兼济”。

“穷”与“达”

“穷”与“达”,分别代表了现实社会的两个极端。

“穷”在孔子的门生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颜回,孔子在论语中是这样称赞颜回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当然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穷的概念也有所变化,对于现在来说很少有“箪食瓢饮”的现象,但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依然严重存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大多都属于穷的范畴。

“达”即为显达,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概念中人们所追求的无非两个字:一个是“贵”字;一个是“富”字。

“独善”与“兼济”

“独善”就是要坚持一个做人的底线,不论在何种条件情况下,要保持一个人的本份:非份之财不取,伤天害理的事不做,同时作为一个儒生要以身作则教化他人。

“兼济”,“济”就是帮助他人,作为儒家思想绝对以利他主义为宗旨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一直以“儒”为国本的根本原因。

综合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是要求儒生在穷困时也要保持为人的节操,没有能力帮助他人的时候,也要自己的道德素养去影响他人,去感化他人;在显达时更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为什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能流传千古就是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家国情怀。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赞同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一句古代名言,出自《孟子·尽心上》。在这句话的理解上,大多数人认为:穷时应好好学着做人,富贵显达后当思忖如何做好事、干大事、帮助别人乃至于天下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网络图片)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要在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之上,再实现个人给予社会的价值。笔者比较赞成。

一、“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有的人事业有成,飞黄腾达,或发了大财,或做了大官,那么,他们在有了权力或财富之后,就应该为造福天下百姓,济世为民。

二、“穷则独善其身”。

如果有的人命运不济、或遇人生的逆境,甚至于身逢乱世当中,那么,就要加强自我修养,做到独善其身,静观其变,待机东山再起。

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无论有权有势有财富,富得腰缠万贯,财大气粗,还是无权无势无财富,穷的身无分文,饥寒交迫,都要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否则,自己就会走向失败,永无出头之日,就会被社会和老百姓所唾弃。

狂傲私利(网络图片)

四、狂傲的自私自利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致命伤。

人,往往获得权力与财富会忘乎所以,会狂放傲慢,目空一切,做出些横行霸道的恶事来。例如欺凌弱者,打砸抢夺,不仁不义,给社会和老百姓安宁的生活带来恐惧。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这些有权有财富的人不去做“达则兼济天下”的善事,那么,他们就会在在狂傲的自私自利的误导下,走向毁灭。

五、小不忍则乱大谋是“穷则独善其身”的夺命伤。

人,往往在穷困潦倒时会悲观失望,会愤怒哀伤,即便自己没能力解决面前所遇到的问题,他们也要忍不住地去抗争,为自己的生存而呐喊疯狂,做出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错事恶事来,例如明抢暗夺,偷盗抢劫,四处闹事,给社会秩序造成混乱,老百姓生活造成恐慌。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把自己的命搭上,永远也不会有翻身的那一天。

以上分析说明了一个道理:人,要懂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要懂得只有在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个人给予社会的价值。

勤俭持家(网络图片)

人,穷富不是主要问题,懂得如何做人,这才是主要的核心问题。人穷不要紧,要静心养性,学好本领,勤苦俭约,静待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人富也没什么了不起,骄奢倦怠,要懂得施舍,做善事,获得众人的青睐,才能立于败之地。

总之,正如清朝大臣曾国藩解读的那样:“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育人的治世名言。

独善其身近悦远来是什么意思

独善其身近悦远来应分为两部分:独善其身是个成语典故;近悦远来是个成语故事。两者所表达的意思如下理解:

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赵岐注:“独治其身以立于世间,不失其操也。”原意是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这还有个成语典故: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道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道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近悦远来,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指邻近的人因为受到好处而都喜悦,远方的人也都闻风而前来归附。意思是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时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这还是个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沈诸梁因封也于叶被称为叶公,孔子周游列国,来到楚国的叶邑,叶公向他请教怎样治理一个地方。孔子回答:“近者悦,远者来。”告诉他要先让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于是远处的人就会慕名而来投奔。

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谢谢,欲想独善其身,先将学问做深。若要做一清流,必须心无所求。大学讲:格物致知,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传统文化启蒙即要求人不忘为人的根本,善良而有正大气象。只要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不争、不比、不攀,放平心态。“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知足常乐即可独善其身。

什么是独善其身

语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前者是说,在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应该修身养性、修己安人,对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才智加以升华。

后者是说,在人生通达有条件报效祖国的时候应该肩负重任,以天下太平为己任,让万民都可以离苦得乐。这是一种胸怀天下的大志向、大作为!

当然,您问的是“独善其身”,那么我们只需要在不能兼善天下的时候对自己的品德加以温养即可。

在下寡学,抛砖引玉!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独善其身,而不是解决问题

这是因为社会公共事务问题只能由国家政权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进行管理和解决问题,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解决,即使想去解决也是解决不了的,有时侯可能是好心办事,事与愿违,结果适得其反,却办成了坏事。不是你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最好不要去管,釆取独善其身的办法是对的。除非你本事大,文武双全,否则别多管闲事。如有好心人扶倒地老人,并送其去医院治疗,结果被讹诈,成了撞人者,坏了名声赔了钱。听到被侵害人呼救而见义勇为,却被刑拘关了十四天,卷入官司漩涡而烦恼。…

“穷则独善其身”的意义是什么

“穷则独善其身”,这一句是孟子说的,其意是:人在穷困时,应要常常地修炼自己,要将自己修炼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紧跟着,孟子又说了一句:“达则兼济天下”。若你修炼好自己 ,或许哪一天你发迹了 ,你就会为天下人谋利益。

穷,在历朝历代,包括现代,都是人们最讨厌的字之一,它是世人都要摆脱的一个枷锁。如果一个人常处于穷的状态,那么这个人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憋屈。哲人罗素说过:“穷,最可怕的后果 ,是让穷给扭曲了自己的思维。” 因而,人在穷的时候 ,其思想与精神最为重要!是否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这就得“穷则独善其身”,要有穷而不言穷的自信,热爱生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努力去追求希望。要以“君子”的风范来约束自己,不能在困顿的生活中而堕落,而失去做人的尊严。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的意义。

只有做个好人,凡事才能顺顺当当。



身处职场的我们:是应该“趋炎附势”还是应该“独善其身”

你问身处职场的我们是应该趋炎附势,还是应该独善其身?我的回答是有底线的兼之。为什么?因为:首先在职场上,这个江湖一样复杂的竞技场上,死守一个固定姿势是难以生存下去的;有许多不可想像的事情会发生;也有很多不一样的人来到你身边,你只凭一招应对百变之事与人,恐怕难以奏效;

其次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在变,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也在变;所处的生态环境也在变。你想要不变也难。适者生存。只有与化俱化,才可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所以也必须有所改变;

最后是有底线的兼之。其实从生存角度来说,趋炎附势与独善其身都是一种生存方式的选择。但是选择哪个生活方式却与人生底线相关。为了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有所改变,但是不能突破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做人的原则。所谓的"有分寸"就是"守中"。生命如树应该积极向上,形势似风,在台风来临之际,生命应该学草与风共舞,如果仍然倔犟如树,难免叶落枝断。即使如草也要守护住草根,以后才有希望。有分寸的弹性是策略游戏。

总之就是守住底线,与变俱变。

如同图中风景一样,必须随时序而变。


俄乌冲突中独善其身,匈牙利堪称欧盟唯一的清醒国,这是为何

先说观点,后说分析原因。匈牙利不但难独善其身,而且只会被欧洲国家孤立,陷入俄乌战后极为被动的局面,一点都没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智慧。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角度、视角和立场。如果从其所处的欧洲地缘政治以及北约和欧盟身份的角度看,毫不客气地说,匈牙利做出了对自己最不利的最大的外交和国际政治错误战略决策,这将深刻影响这个国家的后续发展和在欧洲的处境,这其中的严重后果只需要再过半年就可以看出来了。这是非常糊涂的!原因如下两点:

一、我们不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要站在匈牙利的角度看,作为欧洲国家,它的决策完全违背欧盟以及北约统一体的集体政策和安全立场,这样让它只会被集体抛弃和看不起!后续经济、金融、军事安全等问题将面临严重困境!

二、俄乌战场的态势表明,它事实上已在前期误判了乌克兰的抵抗能力,低估了背后美丽国以及北约的遏制拖垮俄罗斯的决心,这里不谈正义非正义,只谈现实国家利益,它显然走在一条错误的内政外教道路上,原因最为简单,你身处欧洲,在哪个山上唱哪个的歌,以为左右逢源,忽略最根本的地缘政治因素,自以为充满外交智慧,只会被认定为缺乏长远规划,过多看重眼前利益!

当然,总结一句,对局外国家来说,例如俄罗斯来说,匈牙利的表现,可以给它一个独善其身的无用好评!这对它是好是坏呢?就不展开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