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如何保护我国传统饮食文化)_饮食文化_驴肉_火烧
本文目录
- 如何保护我国传统饮食文化
- 中国有哪些传统的、独特的“饮食文化”举例说明一下
- 我国的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具体特征
如何保护我国传统饮食文化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开创者赵荣光首次提出“饮食文化”概念。他提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一种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几乎包括了与饮食有关的所有内容。不管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都属于饮食文化。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蕴藏着数千年来绵延不断的人与食物的故事,包含着祖先们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理。
现阶段如何保护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考虑。
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传统饮食文化是千百年来的积淀延续,无论在原料、制作方法、口味、饮食器具、名称、饮食方式甚至功能营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传统和科学健康的关系,是传统饮食文化保护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在今天我们要本着绿色、营养、健康、典雅的原则,指导传统饮食的选料和烹饪。
二、推陈出新,健康发展
传统饮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财富。我们不仅要开发,利用和弘扬它,更应该热爱,珍惜和保护它,因此我们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但要推出一些传统菜肴,而且在原料、口味、制作方式、名称乃至进食形式上都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在保证开发者利益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地方饮食名牌。
三、深化饮食文化的内涵
保护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食物品种(即菜肴和主食)的制作上,菜肴和主食仅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饮食文化的开发不能仅停留在饮食品种、烹调方法和口味的变化上,其他内容如饮食原料、制作方法、饮食器具、饮食方式及所体现的饮食礼仪等内容也不容忽视。
四、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消费者的认同是饮食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不能吸引顾客,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即使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制作得很讲究,名称起得韵味十足,也终究会落得无人问津和销声匿迹的下场。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弘扬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Cola
中国有哪些传统的、独特的“饮食文化”举例说明一下
那就说说我们老家的独特饮食——河北保定漕河的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传统小吃,起源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入酥脆的火烧里面。作为河北省餐饮文化中心和冀菜发源地的保定,驴肉火烧经过勤劳的河北人民不断地发展和推广,终于使驴肉火烧闻名大江南北。在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火烧的店铺,完全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另外河北河间也有类似名称食物,不过做法和味道却大不相同,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圆的,而河间的驴肉火烧是长方形的。据《史书记载》驴肉火烧源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河北保定,现在遍布燕赵大地。 驴肉先以大火后以温火炖,配以近20种调料,烹煮时间长,熟度透彻,色泽鲜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据医书载:驴肉补血、补气、补虚,阿胶滋阴补血、补肺润燥。可见驴肉不仅味道鲜美,还有保健功能。驴肉火烧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饮市场享有盛名。 2018年8月,驴肉火烧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保定驴肉火烧的发祥地为保定市徐水区漕河镇。漕河系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境内河流名称,漕河镇以漕河命名。漕河驴肉火烧历史悠久。相传,宋代时漕河码头有漕帮和盐帮两个帮会。漕帮以运粮为业,盐帮以运盐为业。双方为称霸码头,时常大动干戈,最终以漕帮大胜收局。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便宰杀炖煮,设庆功宴;再将肉夹在当地打制的火烧内吃。漕河驴肉兴起,名吃由此诞生。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其后代同室操戈。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发兵与朱元璋立的继承人——明惠帝朱允炆开战。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与朱棣鏖战在白沟河一带,李景隆兵败退到徐水漕河镇。军中粮食匮乏,李景隆无奈命军士杀军马充饥。当地百姓有吃驴肉的习俗,所以烹饪的马肉也尤为香。自此烹马为食也成徐水漕河镇的习俗,制做出的马肉味道益美。清代,康熙重农桑,禁屠戮牛马,漕河一带士人便改以食马肉习俗,仅以驴肉食用;又加驴比马价格贱,人们专养驴食用。再有当地烙制的火烧外焦里嫩,刚出炉的火烧夹上烹制的小驴肉,成为遐迩闻名的当地名吃。
小时候老家村里供销社每隔几天就会杀一头驴,做成驴肉,炖肉的汤加上淀粉等做成焖子,那时候家里没钱,吃不起驴肉就买焖子,夹火烧来吃,比驴肉要便宜的多,而且味道也很好吃,上学的时候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成了每周末大家最盼望的美味。
我国的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具体特征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可以用四个字简单概括,礼,精,情,美。礼,主要是饮食礼仪,体现在座次,敬酒,喝酒,上菜顺序等诸多方面。精,主要是饮食的品质问题,体现在食材选料,烹调方式,用餐氛围等诸多方面。情,主要是饮食的社会效应,交际关系,体现在朋友间的迎来送往,生意上的热情有礼等方面。美,主要是饮食内涵上,体现在菜品摆盘,盛放器具等方面。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科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