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历史底蕴深厚,作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的发源地,孕育了独特的传统美食和丰富的饮食文化。那香飘大街小巷、深植于人们味蕾之中的驴肉火烧,当属重要代表之一,并演化出极具地域特色、全国独树一帜的驴文化。
香飘数百年的美食文化
古谚云:保定驴肉源自徐水,徐水驴肉根在漕河。漕河位于保定市徐水区城南10公里,是一条有故事的河。据《保定府志》载,“漕河发源于易县西南五迴岭,经满城入安肃(今徐水),向东汇入安新白洋淀。”全长120公里,徐水境内长33公里。
《徐水县新志》记述,宋代漕河为运粮河,也是南北进京官马大道必经之地,商旅云集。当时漕河一带有漕帮和盐帮两大势力,互有矛盾。漕帮俘获盐帮驮货毛驴,宰杀煮熟,味道鲜美。当地驴肉加工业逐步兴起,名气日盛。“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其美味口口相传。驴肉低脂肪、高蛋白,补血、补气、补虚,健康营养。
火烧以漕河附近荆塘铺的最有名。所用的面为死面,先烙后烤,圆鼓香脆,外焦里嫩,别具风味。驴肉和火烧完美搭配,成为一道地方名吃,被食客称为“驴火”,传承至今。
目前,徐水有驴肉加工企业20余家,驴火店300家。近些年推陈出新,开发出“全驴宴”“烧烤驴宴”“涮驴宴”等系列美食,丰富了“冀菜”内容,被誉为保定“美食名片”。
世代传袭的“非遗”文化
“之所以百吃不厌,声名渐远,缘于匠人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生产标准的坚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水漕河驴肉加工技艺传承人刘敏英,解密驴肉加工的四个阶段25道工序。相驴得法:望、摸、遛、问,选择4到6岁青壮年驴,肌肉结实,长时间炖煮,充分入味;屠宰分割:将胴体分割成肋板肉、腱子肉等16块,既容易炖熟,又保证大块成形;精选配料:20多种天然香辛料,依据味性的君臣佐使之法科学配伍;精心煮制:预煮、投料、大火攻、小火焖、晾肉、油盖顶压锅、出锅。20多个小时煮制的驴肉色泽温润、香味浓郁、表里如一、酥软适口。2013年,漕河驴肉加工技艺成为省级“非遗”。
展开全文
工序繁杂,标准严苛,口授心传。徐水驴肉加工技艺在继承中发展,成功引入阻抑亚硝致癌技术;严把食品质量关,扩大连锁经营,培育产业龙头。乡野小吃登山大雅之堂,漕河驴肉参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获评“中国地方特产”殊荣、入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创和旅游商品名录,传统名吃焕发新的风采。
古今集萃的文博文化
融合传统农耕文明、商旅文化、饮食文化,2006年,在中国马业协会支持下,徐水建成全国首家驴文化博物馆。设一个文化大厅,14个专题展室和一个室外展区。通过实物陈设、模型复原、微缩山水、典籍图片、书法绘画,全面介绍漕河发源、驴的品种、营养价值、加工技艺和丰富的驴文化。汇集古今,一步一景,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令人耳目一新,拍手称奇。
传承不息,探索不止。2014年,徐水驴文化研究会成立,专注驴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宣传。开发文创产品、驴皮画、驴书画作品,组织全国驴文化书画展,加强业内技艺切磋和文化交流。
2022年9月,在第五届保定市文旅大会期间,徐水区政府推出“驴火文化季”专题活动,展示徐水驴火特色商铺、制作技艺、书画艺术品、“小驴会”表演等,推介特色驴文化。
兔年新春,漕河驴肉店入住保定市西大街、赴海南岛推广驴火美食……徐水区积极探索“美食+文创”“美食+旅游”新路径,在文旅融合中提升传统产业影响力,续写驴文化新篇章。(刘柯旋 文/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