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图片(新农村、古城镇,谁不说咱家乡美!把你家乡最美的风景、人物、民俗拍几张照片行吗)_建筑_楼阁_亭台楼阁

本文目录

  • 新农村、古城镇,谁不说咱家乡美!把你家乡最美的风景、人物、民俗拍几张照片行吗
  • 通常都说,“亭台楼阁”,但为何“亭”放在前头
  • 能分享一下以“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为主题的照片吗
  • 汉代画像里出现的高层建筑是如何实现的
  •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照片怎么拍有哪些摄影技巧
  • 建筑与艺术如何融合在一起
  • 亭台楼阁怎样摄影有艺术感
  • 为什么滕王阁叫阁不叫楼

新农村、古城镇,谁不说咱家乡美!把你家乡最美的风景、人物、民俗拍几张照片行吗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专注文旅,净化心灵!好一个“谁不说俺家乡美”啊,今天我就来说说篁岭的金字招牌“晒秋”这个民俗吧。

篁岭就像一颗绿色明珠悬挂在半山腰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因地无三尺平,所以房屋大多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篁岭先人为了解决农作物晾晒这个难题,创造性地利用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木头支撑起晒架,竹子做成晒匾,一家家,一户户,在那二楼的位置上向外伸展出一片天空,于是乎,“晒秋”景观便大功告成!

其实,晒秋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老百姓赶上什么就晒什么的,春天晒蕨笋,夏天晒时蔬,只是秋天要晒的东西多:有辣椒,皇菊,还有稻谷,或许因为自古秋天就是丰收的代名词吧,所以,篁岭的先人们就把这样的农俗活动取了个诗意的名字叫“晒秋”了。

篁岭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后,那是紧扣“晒秋”主题大作文章,大肆宣传,先是荣获“最美中国符号”,2014年国庆“晒国旗”登上人民日报,这之后,“晒秋”美景便传扬天下了。

好的传统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这几年,篁岭在“晒秋”创新上是下足了功夫,“艺术晒秋”、“体验晒秋”、“互动晒秋”、“立体晒秋”大放异彩,我们的晒秋大妈便成了当之无愧的“网红”了。

好了,我就在这里,我爱篁岭,你呢?

通常都说,“亭台楼阁”,但为何“亭”放在前头

亭台楼阁,是一句成语, 成语的字的前后顺序是不能更改的,这样的解释应该是最规范的。

能分享一下以“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为主题的照片吗

2018年4月中旬,我与兄同下江南先后在苏杭一带游玩。图一至三为绍兴的千年古老名苑——沈园,这里留下了陆游与唐琬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图四至六是游览苏州著名的江南第一名园——拙政园所拍,因正是旅游盛节游客如织,拙政园一改它恬静安谧的神态,用那清雅俊秀小巧玲珑的身姿与博大胸怀迎接着各位朋友;图七至九攝于杭州西湖小赢洲,岛上是翠荫凝秀,园林精雅,曲廊九迴,怪石嶙峋。

汉代画像里出现的高层建筑是如何实现的

两汉时期的高层建筑是这一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发展成果的代表,通常认为主要有阙和楼阁两种类型。

正门两侧的阙

“西汉时期高台建筑虽然流行,但由东汉起高台建筑逐渐减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当时的楼阁建筑,每层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直到宋、辽、金时期仍然是中国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方法。”画像上的高层建筑往往直接建造在平地上,既与建筑技术发展有关,也与非宫殿的建筑类型有关。

可作望楼的阙

从现有材料看,阙这种建筑类型至迟在东周已经出现。《诗经·郑风·子衿》曰:“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的是青年在城阙上张望等候他(她)的恋人。除了城阙,由周至汉还有宫阙、墓阙、祠庙阙等,它们分别置于宫城、外城、陵墓和宗庙的入口处,标志这些建筑的重要性、礼制性。阙通常成对设置在入口两旁,中间留出道路,汉代刘熙《释名·释宫室》曰:“阙,阙(通缺)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正是阙形制的简要说明。

山东微山县出土西汉二层楼阁画像石

除了阙这种建筑形式,画像材料中还有多层的楼阁建筑。与单层建筑相比,楼阁需要筑出二层、三层及以上的楼面,上下层梁枋与立柱之间的构架方式成为建造楼阁的技术关键。山东微山县微山岛沟南村出土的西汉宣帝至元帝时期(前73~前33年)画像石上的两座二层楼阁,山东费县垛庄镇潘家疃发现东汉画像中的三层楼阁,江苏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村东汉永平四年(61年)的两层楼阁,江苏徐州睢宁县墓山一号墓前室发现的三层楼阁,都是两汉时期楼阁建筑的缩影。

山东费县垛庄镇潘家疃出土东汉三层楼阁画像石

画像中的楼阁常以楼板上下叠柱的形式表达楼层之间的连接,说明使用叠柱是常见的构造形式。但楼阁的屋身有上层小于下层、上下层大小相同、上层大于下层三种结构,应是不同支撑结构的外在体现,而楼层之间的结构过渡表现并不充分。

借助出土的阁楼和仓楼陶建筑模型,我们了解到高层建筑中还使用平座结构(暗层)和斗栱的承托技术,有的平座或斗栱外饰以腰檐,设计精巧。从描绘出楼梯的楼阁图像看,楼梯位置有建在楼内和楼外两种情况,楼梯数量有一道和两道。

江苏徐州睢宁县墓山一号墓前室发现的三层楼阁

汉代城市楼阁建筑的兴起或与刺激人口的政策使人口迅速增长有关,有研究者认为汉代的长安和洛阳都是高层建筑构筑的城市。

河南陕县刘家渠73号墓出土陶水榭

两汉时期的高层建筑除了通常看到的阙和楼阁两种类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亭榭类型。我们印象中的亭榭建筑常临近水边、四面开敞,一侧或有楼梯登临。画像材料中的亭榭均为高层建筑,是人物垂钓、娱乐的休闲场所。

建在楼外的楼梯

亭榭一侧有楼梯连通到地面,底部由连续出跳的斗栱或者华栱出跳承枋和叠枅的层层组合承托,第一跳华栱下有立柱承托,栱尾插入楼梯梯身,举高直上、高耸悬空。代表性的实例有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出土亭榭画像。亭榭楼面以上的建筑形制与厅堂建筑相似,四角立柱,柱上多承托斗栱或叠枅,以承托挑高屋檐,有的周有回廊、栏杆。

江苏铜山县发现的汉代楼阁亭榭画像

也见有用连续叠加数层一斗二升斗栱,如树干树枝一般托起的亭榭建筑,亭榭双侧带梯状游廊,亭榭和游廊都是开敞空间,人物宴乐赏玩其中。亭榭是由斗栱承托的高层建筑,但亭榭的层数不便用斗栱的出跳数来衡量。

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出土亭榭画像

汉代画像材料中的亭榭图集中发现于山东中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这些亭榭图的创作年代均为东汉中晚期。亭榭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斗栱或斗栱和梯的组合作为支撑结构的创新,这种超乎寻常的构造设计,像天梯一样,将亭榭送入云端。在对亭榭建筑技术关注的同时,对这类建筑是复制现实还是描绘理想的思考也不断汇聚。

河南焦作白庄6号墓出土陶仓楼

这种创造性的举高悬空结构,不仅重心过高,而且确实缺乏垂直于华栱出跳方向的结构支撑,稳定性不足,实践难度大。但是通过它我们看到当时的匠人们借助对斗栱作用的理解、创新设计和夸张放大,采用亭榭这种建筑类型极富感染力地表达了在汉代人们追求极致登高、飞升仙界的愿望。

原文作者:郑好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8年11月刊《汉代画像中的建筑形象》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欢迎下载【收藏家APP】,关注【收藏家】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照片怎么拍有哪些摄影技巧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摄影很吸引人,我喜欢拍摄这个题材,简要分析如下以下技巧:

1、构图细致。

由于你去拍摄的时间不一定很好,不一定可以赶上早晚斜射的好光影,那么你就需要更加用心的细致构图,注意拍摄角度的选择,用心在现场多多寻找几个好的角度,找到不重叠的画面,找到画面中的错落的缝隙,你就找到了摄影作品最佳拍摄的角度。当然你如果有无人机的有效补充,可以在组照的组织上有力的加入更加不一样的视角。通常在地面拍摄我使用两机两镜,一个24-70/2.8镜头,一个70-200/2.8镜头,进可能的采用大光圈的镜头,可以保证突出主体和在绝大多数光比场景下的应用。

2、手动曝光。

在中国的亭台楼阁,你可能一会处在阴暗中,一会处在太阳下,光比很大,变化很大,相机的适应范围和速度没有那么快速,这个时候就需要您全程适应M档全手动档来进行拍摄,以适时根据您想要的曝光正常的天空来作为你曝光的依据,而不是以你屋檐下的木头作为曝光依据,如果您以屋檐下的木头作为曝光依据,肯定就曝光过了,天空肯定就死白,没有细节了。所以必须手动曝光,以达到你想要的合适的曝光参数和画面。

3、后期精心。

有了前两步的拍摄,特别是拍摄的时候使用了RAW格式记录资料,那么你后期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了,有了RAW的格式资料,你可以在后期大胆的将天空的细节处理出来,你可以容易的在暗部将细节展现出来,达到一个很广范围的、接近人眼适应范围的画面,但是只是接近,而不是达到。我一般使用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CC处理我的RAW格式文件,在处理高光和阴影方面它有着十分巨大的能力,我十分喜欢这个软件,您可以去我的头条号专栏看看我的具体分析和讲解。

总之,中国的亭台楼阁很吸引人,拍摄的花样也很多,有大场景、有小特写,前期注意角度和构图,使用全部手动挡,后期精心处理,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摄影作品的。

谢谢欣赏欢迎关注我的骊泉影像今日头条!

欢迎您在评论区讨论!

建筑与艺术如何融合在一起

建筑想要有艺术性 说实话还是有难度的 在世界上 有艺术性的建筑每个国家都有一些 大多数有艺术性的建筑都是带有宗教色彩或者国家背景的 个人的话 很少有这样的能力和财力 而且潜在风险太多 我们就来浅显的说一下怎么融合吧 不管其他因素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和一个建筑学家 让艺术家出图 让建筑学家参考是否可行 建筑的安全性 可行性 和科学性 地理位置和气候以及建筑材料的质量都要注意 真正带有艺术性的建筑会流传下去 而不是几十年光景

亭台楼阁怎样摄影有艺术感

回答了!

我在不同的地方拍摄了几张亭台楼阁的风景照,在此,谈一谈我的在拍摄当中的感受和方法。

拍摄亭台楼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亭台楼阁的古朴风格,曲径通幽的优雅环境,要从各个角度选择最佳的拍摄位置。拍摄方法可以选择仰式,俯视平视的方法进行拍摄,如果亭台楼阁建在水面,可以拍摄水面的倒影,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夜间拍摄亭台楼阁,可以采用夜景的模式拍摄也非常漂亮下面就是我拍摄的亭台楼阁的照片。

重庆碧津公园

阆中古镇

逐宁灵泉寺

回答完毕,谢谢!

为什么滕王阁叫阁不叫楼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提起滕王阁,我们会想到它的许多标签:首批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代人们公认的吉祥风水建筑等。滕王阁,因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百世。

因此,滕王阁是我国古代伟大而杰出的、令现代人们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1942年,建筑大师梁思成与其弟子莫宗江依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因此,在滕王阁第29次重建时便依据了此图,才有了现如今的仿宋式雄伟楼阁。

而现在建筑人员对于楼、阁等建筑形式与文化含义往往模糊不清,将“楼”和“阁”混淆设计。所以我们一定要将他们区分开来,这是对我国古代人们建筑智慧的尊重。

若问滕王阁为何叫“阁”而不叫“楼”,依钰姐的浅见,可从三大点来分析: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群中阁和楼的区别;二是明显区分阁和楼的重要特征;三是滕王阁自身的建筑特征。

一、“阁”与“楼”文化定义、建筑形态及建筑特点的区别

01 “阁”与“楼”文化定义的区别

“阁”在《词源》里有7种含义:1)古代着于门上防止自阖的长橛;2)储藏食物的橱柜;3)楼阁;4)内室,旧时常指女子的卧室;5)中央官署名,内阁之略称;6)阁道的简称;7)放置、停止,同“搁”,这个与其他不同,是动词。显然,3、4和6的解释比较接近建筑文化。

古代的阁如汉时天禄阁、古渠阁,清时文津阁、文汇阁等均为藏书的地方;“佛香阁”是供佛的地方。故“阁”的建筑意义是藏书、供佛等高雅的文化、宗教活动场所;还有现存著名的文昌阁、蓬莱阁、文溯阁等,是供游人游憩、远跳的。

古代民俗中称“女子出嫁”为“出阁”;“阁”还用于建筑群中轴线的尽端,暗示“终止”的作用,寓意极端或极致,如寺院规划建筑中最北端的藏经阁,文庙最北端则为尊经阁。

现实生活中还有阁,如著名的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大同善化寺的普贤阁等等。我国古代的阁多为木结构,有重屋式、平坐式、井干式、通柱式等。

《说文解字》里对“楼”是这么定义的:“楼,重屋也”。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楼”的文化意义应是建造在高处的建筑物,一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

如古代的茶肆、酒楼、舞楼,甚至青楼等,是具有娱乐功能的场所;还有城市中的城门楼、钟鼓楼、箭楼、过街楼等,具有生活及军用功能;再有供登临远眺的黄鹤楼、鹳雀楼、望江楼、烟雨楼等;供演戏的戏楼;在古代宅院、王府中的后楼、配楼或绣楼等。

在我们现代中,对楼和阁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分,有的甚至当一个词汇来用,但在古代楼和阁是分开的两个词汇,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建筑形式。

02 “阁”与“楼”建筑形态的区别

“阁”的建筑形态

阁与楼的建筑形态从外观上看非常相似,容易让人混淆。“阁”也是一层以上的建筑物,但它又不能与楼互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知道大部分建筑以“楼建筑”居多,现存且命名的阁建筑要比楼建筑少很多。

早期的阁建筑形式,大多为平面矩形,二层歇山顶形式,并且二层围廊均大多为平座挑出,这是唐宋时期的。但自明清以来,就有了变化,如清代的北京颐和园“佛香阁”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则采用廊柱形式,将各层用木柱相续,与梁枋交搭成为整理框架,这样平面形式更为丰富,屋面形式更为多样。

无论是平座出廊式结构,还是廊柱出廊式结构,都是其建筑结构形成的两种构造形式。如果要从外观上来区分,我们可看其建筑的勾栏(即栏杆)位置是否有柱的存在,有柱则为廊柱出廊,无柱则为平座出廊。

我们再看阁的底层。阁底层与上层使用功能不同,阁大多数情况下,底层只是一层“支桩层”,而“支柱层”只能形成一个没有封闭的空间,是架空的构造“层”。所以,虽然底层也形成了“层”,却不能算作是“室”。这也是区别于楼建筑“重屋”的特征

再看阁建筑的共同特征。各时代的阁建筑基本“无高台设置”,仅设与一般建筑相同的“台明”,这是“阁建筑”独有的共性。

“楼”的建筑形态

楼是在高台之上建造的一层或两层以上,其屋面通常为悬山顶、歇山顶,或是攒尖顶形式屋面。最主要的是屋顶的脊刹或宝顶绝无像塔顶的覆钵、相轮、仰月等构件设置,而是由顶珠、须弥座组成的宝顶构件。

大型楼建筑的平面形式一般为矩形,而多边形或圆形则仅在魁星楼、财神楼等小型建筑上出现。楼身一般也会出围廊,这是比较常见的。如北京的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等。

北京的箭楼是楼的典型案例,其平面是长方形,屋顶为歇山顶式,楼身围廊设置。还有古代钟鼓楼也是围楼最多的案例,如北京鼓楼、西安鼓楼等,都是平面呈矩形,二层歇山顶建筑且出廊。

03 “阁”与“楼”建筑特点的区别

“阁”的建筑特点

阁的建筑特点有:1)一般没有楼建筑的下设高台,仅设台明。2)明代以后,阁与楼无明显建筑结构上的区分。明代以前的外廊均彩用平座结构,到清代才有廊柱结构的外廊。3)屋顶上的宝顶与楼建筑宝顶一样,均为由须弥座式样的底座上放置顶珠形式。4)阁建筑一般用于园林庭院或寺院中。

楼的建筑特点

总之,楼的建筑特点有:1)下设砖石砌成的高台;2)楼身可出廊可不出廊,但不会出现外廊或栏杆;3)屋面形式多样,当为攒尖顶时,其宝顶是由须弥座式样的底座上放置顶珠;4)高台上建筑可一层、二层或三层等。

二、判定“阁”与“楼”的重要特征

综合以上所述,阁与楼均起源于巢居的干阑式建筑。阁的外立面中腰处有平座和腰檐,沿平座设上层的外走廊,在室内是一层天花与二层楼板间的外走廊,在室内是一层天花与二层楼板间的结构层,也就是通常说的暗层。暗层即是区分阁与楼的重要特征。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阁都有这样的特征。

三、滕王阁自身的“阁建筑”特征

01滕王阁具备有“阁建筑”重要特征的“暗层”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滕王阁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部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因此,从外部看,大多数人以为滕王阁仅四层,即明层和设备层。

02 滕王阁被人误认成“楼建筑”的其他特征

上面提到过阁有一特点是:阁一般不设高台,仅设台明;而且一般阁的底部是没有封闭的支柱层空间。而滕王阁主体下部却有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这明明就是楼的特征,难怪会让大多数人误认成“楼”。但是,用这个阁特点来套滕王阁,也是不符合的,因为这是滕王阁区别于其他阁的特殊性。

还有一个特点,滕王阁不是建在园林庭院或寺庙里的,而是建在南昌城西、赣江之滨,这也不符合“阁建筑”特点的,会让人误认成“楼建筑”。比如武汉的黄鹤楼是建在长江边上的,江西的鹳雀楼是建在黄河东岸的等等。所以赣江边上的滕王阁难免让人误会成江边的“楼建筑”。

03 滕王阁的其他“阁建筑”特征

新阁由1989年落成开放。由第二级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

阁内内部装潢及收藏。阁内是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的殿堂,可以看出收藏艺术甚广,这也是阁建筑的收藏特点。走进大厅:第一正厅扑面而来的是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把滕王阁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并娓娓道来。主阁一层: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选自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

其他各层。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坊中挂白栋材书“西江第一楼”金匾;第二正厅是23.90米*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所绘的是秦至明80位著名的江西历代名人,与第四层展现江西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绝,真乃人杰地灵也,让人叹为观止;第三层中厅屏有2.8米*5.5米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第五层是凭栏远眺的佳处,廊檐处四块金匾,内容来自《滕王阁序》;第六层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

阁内结构浅析。第一、二层主要是匾和画;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第四层主要是《地灵图》;第五层和第三层一样,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最高的明层;第六层是最高的游览层。关于滕王阁其他的阁建筑特征,友友们可对照上面的阁特征套用看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滕王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艺术,是我国伟大的建筑瑰宝。虽然滕王阁具备某些“楼建筑”的特征,但它的重要特征仍属“阁建筑”,所以滕王阁应叫“阁”而不叫“楼”。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