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采石矶”对岸一陋室,千古名句成绝唱,陋室该不该因陋就简
- 过去文盲多主要原因是因为繁体字难记吗
- 过去的老民师应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 乾隆帝增建盛京外城,为何因陋就简使用土城,规模未能比肩内城
采石矶”对岸一陋室,千古名句成绝唱,陋室该不该因陋就简
按照题主没有完整的问题,试着破译并回答(提醒题主,下次出题要完整哦!)
采石矶,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区西南约五公里处。是长江的三大名矶之一(另两处分别为南京的燕子矶和岳阳的城陵矶)。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的文人名士。如: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等均曾来此题诗咏唱。
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即是因在此饮酒作诗时,因为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为采石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唐代诗人刘禹锡,当年被贬至马鞍山和县后,因为遭遇当地知县的多次刁难,遂写下了《陋室铭》这一千古名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人。(注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为与柳宗元一起参加王叔文、王伾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此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召还长安,又因触怒执政者,复遭贬,先后任连州、和州刺史。
刘禹锡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文以论证博辩,说理透彻见长。诗以律绝为工,诗风沉着稳练,格律精彻,词浅意深。同代诗人白居易称其为:诗豪。
此《陋室铭》即为诗人被贬和州(即今和县)时所作。
陋室,是指狭窄简陋的屋子。铭,是一种警戒兼褒赞性的韵文。文中的:
有仙则名~这个名,是名词作动词用,指出名。
德馨~德,指德行。馨,指的是能够散布很远的芳香。(按:《左传:僖公五年》中有:“黍稷非馨,明德(即:完美的德行)惟馨。“)
鸿儒~指大儒,知识渊博的学者。白丁~指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金经~古代的佛经是用泥金书写的。
丝竹~丝,指弦乐器(如:琴类乐器)。竹,指管乐器,(如:笛、笙等)。在此泛指乐器。
南阳诸葛庐~三国诸葛亮出山前隐居在南阳茅庐之中。
西蜀子云亭~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辞赋家杨雄。杨雄,字子云。此时说西蜀子云亭,却无他意,主要是用来押韵。
孔子云~《论语:子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刘禹锡的《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赏,表现了他不慕富贵,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他自命清高的思想。
注①古时荥阳归洛阳所辖,所以说刘禹锡为洛阳人。但是据考证,实是荥阳人。今荥阳东三十华里处有狼窝刘村,现该处建有禹锡公园,并有其故居。
(文中部分资料系参考网络)
过去文盲多主要原因是因为繁体字难记吗
不是的,主要是政府不重视全民教育,采取愚民政策,剥削压迫劳动者。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毛主席高度重视全民教育,在全国实行免费教育,开展全民扫盲学习活动,使劳动者成为建设国家有知识,有文化的主人翁。
过去的老民师应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尊师重教乃传统美德,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教师,都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都为了教育事业做出过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
不尊重老师的人,谓之数典忘宗,岂不知,神堂上有天地君亲师位。
教不过,师之惰,付出的辛苦得不到尊重,谁敢为人师。怎育后人????
乾隆帝增建盛京外城,为何因陋就简使用土城,规模未能比肩内城
盛京皇宫是清太祖、太宗营建的宫殿,清迁都北京后,盛京变成了陪都,盛京皇宫也成了“先皇旧宫”。它没有像赫图阿拉和辽阳东京城宫殿那样废置不用,盛京的官员们仍然定时上朝、坐班。从康熙开始,乾隆、嘉庆、道光四代帝王共十次东巡祭祖,都要在盛京宫殿举行庆典等活动。为了使盛京皇宫更适合东巡的需要和皇宫的规制,乾隆对盛京皇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
第一次:修建敬典阁等处工程乾隆八年(1743年) 第一次东巡谒陵回銮后,即开始筹划、准备,主要工程从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始,至十三年基本结束。名曰敬典阁等处工程,是为尊藏《玉牒》《实录》而建,但工程实际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新建东巡行宫“东所”“西所”;二是对崇政殿前后建筑的改建与增饰。
东所:位于崇政殿至清宁宫间早期建筑的东侧,是东巡驻跸时供皇太后使用的行宫。自南到北共有四进院落,主要建筑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
西所:位于崇政殿至清宁宫间早期建筑的西侧,是东巡时供皇帝、后妃使用的行宫。也是四进院落,主要建筑自南至北为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
沈阳故宫敬曲阁
崇政殿前后建筑的改建与增饰的目的,主要是使大内宫阙更符合宫廷建筑的礼制。因为在清入关前,满族汉化未深,崇政殿前后的许多建筑都是不对称的。这在几乎完全汉化的乾隆皇帝看来,这种布局当然不符合传统,所以必须进行改造。崇政殿与凤凰楼之间的飞龙阁(龙楼)、翔凤楼等建筑一律拆除,在北部修建了东西对称的师善斋和协中斋,在其南部修建了东西对称的日华楼和霞绮楼。而在崇政殿的前方的东侧,拆除了清太宗时建造的三间厢房(内班房),新建了一栋坐东朝西的五间二层楼阁,并命名为“飞龙阁”。在其西侧相对应的位置,原是一座七间二层楼的“银库”(也称财帛库),拆除后,在原址上新建了一栋坐西朝东、形式与飞龙阁完全相同的翔凤阁。又在飞龙、翔凤二阁之后,将原来的建筑改建成形式相同的东七间楼和西七间楼。这样改建以后,崇政殿前后两侧的建筑就完全对称了。
沈阳故宫西所
对崇政殿,乾隆的意见是“崇政殿样式并琉璃瓦片俱照旧修理”,没有进行大的改动,这是乾隆的高明之处。崇政殿前,在乾隆九年(1744年) 已经增设了日晷、嘉量,改建了月台。在这次工程中,殿内更换了新的宝座、屏风,增修了木制的堂陛。在大清门正南约三十米处,原有内务府司房两间,拆除后,新建黄绿琉璃五龙影壁一座。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增建和改建,使太宗时期的大内宫阙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作为主体建筑的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和台上五宫基本保持原貌,但在大清门外新建了琉璃影壁,在崇政殿前重新改建了月台,增设了皇宫必备的日晷、嘉量,两侧的附属建筑都重新改建为对称的形式,这样既保留了“先皇宫殿”的特点,更增添了皇宫气氛,为举行各种礼仪活动提供了更适合的场所。新建的东、西所则完全采取传统的皇宫建筑规则,且考虑了与中部主体建筑相协调,既解决了皇帝东巡的驻跸问题,也为宫殿典藏提供了场所。
第二次:太庙的移建及文溯阁等西路建筑的兴建乾隆前期对盛京皇宫的大规模改扩建工程竣工后,近三十年间再没有大的修建项目,只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第三次东巡前,在西所增添了一些附属建筑。第二次大规模工程是第三次东巡后对太庙及文溯阁等西路建筑的兴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