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觉得中国现代的建筑怎么样
- 汉语中,阎姓和闫姓有区别吗为什么
- 孟古哲哲是嫁给仇人而成了大清第一位皇后吗又为何29岁就亡故了
你觉得中国现代的建筑怎么样
一提起中国的建筑,似乎人们对中国现代的建筑没什么印象。大概是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太有魅力了吧。从仅存的唐代建筑实物佛光寺、南禅寺、天台庵,到有“八大辽构”之称的宋辽时期的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山门、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开善寺、善化寺等,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无不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但现代建筑呢,既符合我们中国文化又有现代特点的建筑却少之又少。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这个“现代建筑”的时间划分。如果笼统的讲,所谓现代建筑,也就是从建国以后到现在的建筑。这里面包括:建国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和文革后的新时期。
一、恢复时期
刚刚建国初期,国家主要的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那时国家的国力有限,基本都是国营的建筑设计公司和设计单位在做建筑设计,全国注册建筑师不到两百人。
那时主要的建筑设计任务是建设民房和工人新村,对城市道路和给排水管网进行修复和整治。另外就是修建大型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宾馆、剧场等等。比如上海同济大学文远楼、武汉医学院医院、广州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劳动人民文化宫剧场、北京和平宾馆等。
建国初期,大家干劲很足,不讲回报,只想建筑一个新国家。这个时期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建筑,有的一直用到现在。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人民满怀民族自豪感大规模建设国家的时候,国家的建设活动也是历史上空前的。因为当时正处在与苏联的蜜月期,大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参与中国的建设。我们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全面学习苏联的经验。
虽然苏联专家给了我们很多建设国家方面的经验,但同样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建筑上的形式主义。当时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在中国的现代建筑史上有名的“民族固有形式”的讨论。这种观点在建筑上直接引出的后果就是:当时出现了大量的“大屋顶”建筑。
所谓“大屋顶”建筑,就是在现代建筑上再加盖一个中式建筑的屋顶,以增加建筑上的民族形式。比如北京友谊宾馆、北京西客站等,这种建筑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管下面是多么现代的建筑,上面一定要扣一个中式传统建筑的帽子,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当年梁思成对这种房子一直是不满意的,认为这种建筑是“穿西装戴瓜皮帽”。在他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中,认为这种建筑“颇呈露出其设计人对于我国建筑之缺乏了解,如(北平)协和医学院与(成都)华西大学,仅以洋房而冠以中式屋顶而已”。
三、大跃进时期
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就是1958年的“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迎宾馆(钓鱼台)、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等。
四、新时期
从1979年起,文化思想上的禁锢解除了,建筑文化思想日益活跃,“大屋顶”建筑逐渐减少,现代的住宅小区开始出现。出现了一批相当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如贝聿铭、马岩松、王澍等等。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很善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想进行交融,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很好看的房子。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我认为依然是贝老在国内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建筑。另外王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第一次看时真是被震惊了。这么传统又这么现代,真是像诗一样的房子。另外马岩松的中央公园广场、哈尔滨大剧院,都是值得去看去品味的现代建筑。
好了,这次就聊到这,我是很久以前,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艺术笔迹”,一起聊有意思的中国建筑与文化。汉语中,阎姓和闫姓有区别吗为什么
“阎(Yán)”,是我国姓氏之一,“闫(Yán)”是“阎(Yán)”的不规范简化字。
阎姓或者闫姓的源出有六:
1,来源于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封在阎乡,他的后代以阎作氏;周昭王的小儿子出生时,手中有一个阎字,被周康王封在阎城,他的后代也称阎氏;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封地为晋国,晋成公时,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阎邑,他的后代亦称阎氏。
现代,由于阎姓被俗写成了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在当代《百家姓》里,是阎、闫两姓并存,被俗写成闫的就不能改回阎了,所以做事要严谨,写字随便乱写连姓都给改了 。
2,来源于芈姓,为楚国王族伯玙的后代,也是以封邑为氏的。
3,来源于蒙古族的岳诺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阎忽德氏汉化改姓,这支蒙古族的阎氏1955年后很多讹写成闫。
4,源于满族。
明朝时期改姓的有:⑴.满族巴克桑氏,后改汉字单姓为阎氏。⑵.满族布雅穆齐氏,亦称布雅齐氏,后改汉姓为阎氏。⑶.满族阎佳氏,亦称严佳氏、雅佳氏,后多冠汉姓为阎氏、颜氏。
⑷.满族阎拉扎氏,亦称颜扎氏、燕札氏、颜查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为官者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⑸.满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后多冠汉姓为阎氏、颜氏。
清朝时期改姓的有:.满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杨氏、韩氏、沈氏等。
5,源于达斡尔族,
清朝中叶改姓的有:⑴.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索多哩氏,亦称索都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等。
清末民初改姓的有:亚尔兹氏。
6,源于其他少数民族,也属于汉化改姓。
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闫氏分布,他们的来源多为唐、宋、元、明、清历代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以及改土归流中,改为的汉姓阎氏,这些很多在1955年后讹写成闫。
综上所述:“阎(Yán)”,是我国姓氏之一,“闫(Yán)”是“阎(Yán)”的不规范简化字。但由于现代修编的《百家姓》里已经分为两个姓氏:他们的主要来源有汉族的姬和芈;还有很多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汉化和改土归流。孟古哲哲是嫁给仇人而成了大清第一位皇后吗又为何29岁就亡故了
孟古哲哲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如果说出她儿子的名字来,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她的儿子就是后金政权的第二任大汗、清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孟古哲哲为何能成为“大清第一位皇后”
孟古哲哲,姓叶赫那拉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唯一的皇后,谥孝慈高皇后。明万历十六年,年仅十四岁的孟古哲哲由父亲叶赫贝勒杨吉砮做主嫁给了尚未建元称汗的清太祖为继室福晋。在孟古哲哲之前,清太祖已经娶过两位正室福晋,即原配福晋佟佳氏(哈哈纳扎青)和继室福晋富察氏(衮代)。在孟古哲哲进门之前,哈哈纳扎青已故、衮代被休,她这才有幸成为了正室。但是,在孟古哲哲生下清太宗之前,清太祖已经有三位嫡子存在了,即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和第五子莽古尔泰。
天聪十年,清太宗去汗号称帝、改元崇德。在成为皇帝之后,如何追谥自己的嫡母与生母成了清太宗颇为头疼的问题!按照明制,先皇帝的正室是理所当然的皇后。虽然衮代被休,可以不算入此列,但清太祖的原配福晋哈哈纳扎青是清太宗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可问题是,哈哈纳扎青的儿子代善彼时不仅是所谓“四大贝勒”之一,代善父子手里还握着正红旗和镶红旗。而且,哈哈纳扎青长孙杜度(褚英长子)手中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如果将哈哈纳扎青和自己的生母孟古哲哲同时追谥为皇后,等于是在给清太祖事实嫡长子代善和嫡长孙杜度加码,这显然是清太宗不愿意看到的!
最终,清太宗玩出了一手“绝的”,给哈哈纳扎青“量身定制”了一个封号——元妃!所谓元者,大概其是第一、原配之意,这是承认了哈哈纳扎青的原配身份,而妃又否定了其皇后身份。如此一来,清太宗既没有否定历史事实(哈哈纳扎青仍然是清太祖的原配),又没有给予自己这位嫡母皇后身份,一举两得。于是,孟古哲哲就这样成为了清太祖唯一的皇后,被追谥为孝慈高皇后,也因此成为了清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
孟古哲哲为何要嫁给仇人
关于孟古哲哲为何要嫁给仇人这个问题,还要从女真时期的部落纷争说起。在明王朝名义统治下,女真各部并没有真正的“领袖”,又或者说各部首领的地位原本是平等的。换言之,彼时的清太祖与叶赫贝勒杨吉砮之间并没有谁从属于谁的关系,甚至某种程度上清太祖还有点儿巴结杨吉砮之嫌。更重要的是,杨吉砮许诺将女儿嫁给清太祖之时,双方并没有撕破脸。说白了,这就是一桩赤裸裸的政治联姻,双方都在为自身利益打着小算盘,孟古哲哲不过就是父亲手里的筹码而已。
杨吉砮在世期间,叶赫部与清太祖虽然也曾经为了利益大打出手,但是并没有彻底撕破脸。真正和清太宗彻底撕破脸的是杨吉砮的儿子纳林布禄和金台吉。孟古哲哲与清太祖正式完婚之时杨吉砮已死,将孟古哲哲送往建州的是她的哥哥、杨吉砮的接班人纳林布禄!但是,在短暂讲和之后,纳林布禄与妹夫清太祖便进入了相互攻伐阶段,积怨也越来越深。后来,孟古哲哲在临终想见自己母亲一面,清太祖派人找大舅哥纳林布禄商量,可纳林布禄坚决不同意,最终孟古哲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由此也可见,彼时的纳林布禄与清太祖已经势成水火了。换句话说,孟古哲哲嫁给清太祖之时,叶赫部与清太祖还只是利益纷争,远没到仇人的地步。
丈夫胞兄势成水火,孟古哲哲却圣宠不衰
虽然胞兄纳林布禄与丈夫清太祖的关系势成水火,但是孟古哲哲却凭着自己出众的人品和修养赢得了丈夫的青睐。清太祖并没有因为大舅哥而迁怒孟古哲哲,反而将孟古哲哲视为了“贤内助”、另眼相待。这一点从孟古哲哲临终前清太祖为了能让孟古哲哲见母亲一面而放下身段去“巴结”大舅哥也能看得出,他对孟古哲哲还是非常上心的!
史载,孟古哲哲去世之后,清太祖非常伤心,为此还杀掉了孟古哲哲生前最钟爱的四名婢女为其殉葬!而且,在孟古哲哲去世之后,清太祖将他葬在了自己生活的院子里陪着自己,直到三年之后才迁葬他处。由此也足见清太祖对这位继室福晋的态度,虽谈不上“专宠”,但还是相当中意的。
孟古哲哲为何二十九岁便香消玉殒
关于孟古哲哲的死因,史籍记载几乎为零。现有史料基本上只记载了其具体死亡时间,和临终前想见母亲的那件事,关于她因何而亡,没有明确记载。作为清太宗的生母,如果是非正常死亡,应该不至于一点相关记载都没有。起码,在其他事情上应该会有所体现,比如清太宗即位后为母报仇之类。但是,并没有!可见,孟古哲哲很可能还是正常死亡。
那么,孟古哲哲为什么三十岁不到便去世了呢?个人认为,应该还是和心身疾病与彼时的医疗环境有关。虽然清太祖并没有因为纳林布禄而迁怒孟古哲哲,但是夹在胞兄与丈夫之间的孟古哲哲内心恐怕很难完全“超然”,不是吗?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身在那样一个环境中,找人倾诉显然是不可能的。长期将这种苦闷深藏于心底,诱发现代医学上的所谓心身疾病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换言之,孟古哲哲本身很可能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加之彼时的医疗环境相当原始,且不说与现代医学无法相比,与彼时明王朝的传统中医水平恐怕都相去甚远!本身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旦出现什么严重疾病,孟古哲哲三十岁不到就香消玉殒并不是什么无法预料的事情。在那个没有抗生素、没有抗病毒药物、没有现代急救技术的时代,不去说那些什么天花之类的严重病毒感染,就算是普通的肺炎都有可能丢了性命……像结核之类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更加是“绝症”!因此,个人更倾向于孟古哲哲是患有慢性疾病而亡,从清太祖有时间与大舅哥交涉来看,孟古哲哲慢性病急性发作或者疾病身亡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再对比彼时的常见病,个人认为孟古哲哲患有结核之类的慢性病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当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彼时也没有完整的“脉案”(病历)留下,我们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只能作出合理化猜测。孟古哲哲为什么二十九岁就香消玉殒,恐怕清朝人自己都未必搞得清楚,更别说是几百年后的我们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