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人说,形意拳练法是“里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_太极拳_内功_筋骨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有人说,形意拳练法是“里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 请问:好汉不挣有数的钱是什么意思
  • 传统太极拳精华之开合鼓荡是练好太极拳内功的入门,十年以上太极朋友们,您理解太极吗
  • 什么是太极拳的真气鼓荡、凌空劲
  • 民间武术脊柱上下拉开,左右后撑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有人说,形意拳练法是“里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单纯从字面解释,既不能教好也不能练好。

表面看这是在武术界传说了很久的一句话,尽人皆知,但是这一句传说的时间其实并不太长,因为三百年前还没人说这句话。原因是清末时期,武术走入民间成为“把式”这种接地气儿的形式,老百姓人人可以接触以后,才有了这个粗糙的说法。

说它粗糙是因为它表面的意思掩盖了真正的内涵,能读懂没几人。大多以为这是指内家和外家两家,于是很多人被误导,所谓内家一味站桩练气,外家就是耍石锁打沙袋。

其实不然。

武术本是一脉相承,本不分内外,之所以分了,全在不懂的原因。欲明此理,先要分解来读其中的几个字:内,外,气,筋骨皮。

在这里内外是指位置,而不是内外家的概念。意思就是针对人体环境而言,可以用医学概念来理解,内科外科,就一目了然的。

气,比较复杂。首先不是指氧气或二氧化碳之类的,传统气的概念相当复杂,儒释道各有各的解释,而且层次繁多,功能不一而足。再加中医传统几乎无病不谈气。武术借用气只能说在中华气文化的大语境中,是必然。也可解释为,因没有更合适的解释方法而不得不使然。

中国文化的气不同于现代医学物理学的气,它不仅包括物理概念的气,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感觉,思想层面的想象力。当然还有神经学的一部分内容。

所以这口气需要慎重对待并理解。

比如,古谱中经常提到气走玉枕,经大椎,达于尾闾。医学理解,是一个神经路径,道家认为是一种神的游走。佛家拿它当成入定的工具。西医根本不信这套。那么武术应该怎么理解,才能做好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武术是个对抗项目,要对抗就要发力,所以训练用力的技巧才是本质。玉枕,大椎,尾闾,这个路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从上到下围绕脊椎的肌肉群,骨骼联锁系统和神经系统组合协调的关系。无非是一个用力顺序问题,或从上向下,或由下往上。在这里气我们可以先把它理解为力,当然这是简单的处理。因为武术的气其实更复杂,但它首先是和发力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气应该怎么和发力结合,或操作?在此就不展开了,只希望大家能理解这个概念就好。

筋骨皮的问题,也类似。首先我们要贯彻发力这个概念,然后把它和筋骨皮结合思考。古谱中经常提到骨肉分离,筋骨力等概念。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很多习练者当练出一些东西时都会感觉自己发力或用力和之前会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和那些没上身的人搭手试劲时。无论是自我感觉还是对方的反馈都很特别,这时自己又解释不清。因此而产生的一种说法和气有关的筋骨皮问题。

必须要强调筋骨皮在传统医学里很重要,是实体,今天的神经概念是没有的,而经脉穴位被看成神秘的部位,严格讲并不是实体物质。所以和现代医学的很多显得格格不入,但理解了之后也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可以先放弃医学之争,先按照传统方式理解一下筋骨皮,假设认可人只有筋骨皮。

如果你能做到理解,下一步出现的理解就比较简单了:所谓气一鼓荡,筋骨齐鸣。什么意思?古谱有言,气备周身,就是这个意思。想象一下它有点像撑雨伞或吹气球。就是这意思。

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解释: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首先内外不是指内外家的问题。第二内的气和外在的筋骨皮之间是联动关系。

概念混乱练不出东西,概念对了方法也得对才行。具体气的问题,筋骨皮的问题其实依然还在,以后慢慢说吧。

请问:好汉不挣有数的钱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东北家乡俗语版。

不挣有数的钱,我小时候就总听见大人们聊天中说过这句话,印象深刻。

在我做工作的这些年,看到的真实情况是东北家乡的人很少出来到工厂企业做工挣工资的,大多是河南,福建,广西四川等身份居多。

或许和这个老话的教育有影响吧。

我自己从一个技术员,一直干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是公司高级合伙人。其实这些年内心也是有一股不想挣有数的钱的信念。

做技术员希望拿到车间工段长的奖金待遇,干到工段长有向领班的带班费看齐,到南方做厂长不满足只是高月薪,希望拿年薪,然后是合伙人年终分红。

我没有做老板自己开公司的天赋和个性,但是管理现场带兵打仗是我的特长,在众人面前发言讲话做宣传,找人谈心做思想工作都是我有心力干得,还有争取更好待遇的强烈追求才走到今天。

回首往事来路,倍感欣慰自己的每一次选择。

我是滴水之恩,请多关注哈

传统太极拳精华之开合鼓荡是练好太极拳内功的入门,十年以上太极朋友们,您理解太极吗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妄费功夫贻叹息。

《十三势歌》是清代王宗岳写的,在理解太极拳拳理上,在实践中如何练好太极拳,此篇在太极拳文献中算是经典之著了。不知道练太极的朋友看过此篇没有,理解了此篇内容,肯定能提高您对太极拳的认识观。

根据陈耀庭老师在武当杂志发表的太极拳功夫标准的七个阶段。我们首先讲下功功,功夫,对抗的功夫三者的内涵。

太极拳能不能打,这里讲的是对抗和实战的功夫,但是现实中很多太极拳师傅没弄明白,以为自己练了十几年,平时跟朋友,弟子发劲自我感觉也不错,所以想着自己功夫不错,其实这儿的功夫只是代表你掌握发劲的功夫,是相互玩玩的功夫,这和实战,对抗,两人全力以赴的对打,层次还差的很远。理解了这个功夫内涵,我们能明白太极拳为啥老是被打。因为太极拳没有对抗实战的专业培训。太极拳要打也要在这个训练体系中出来的选手才能去所谓的应战和擂台赛。

社会需求对武术的发展,现阶段主流还是在提高身体免疫力,健康养生和文化层面。我们都知道现在去医院去不起,如果生大病,那普通家庭基本上就完了。

能有效的锻炼身体,争取不生大病,并能康养一些慢性病,如风湿痛,心脏病,不明疼痛等,不需要花太多钱,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对社会的福报很大。通过国内外大量的太极拳爱好者的实践,传统太极拳的确能起到积极的健康作用,但由于太极拳培训机构和一批个人教练的技艺问题,导致了一些负面问题,如练坏膝盖等,这些问题我已在我的帐号上做了专文论述,在此不重负说了。

说回该问题的重点开合,王宗岳《太极十三势歌》开头就讲到命意源头在腰隙,静中触动动犹静。陈耀庭老师的七个功夫台阶中提到内外相合,内外相合德基础是内动和内功,这里的内动和王宗岳的静中触动动犹静是拳理一致的,外看没有身形之动,但其里是有内气的流动的。内动和内功是内家拳的核心,没有这个你就不是内家拳。内功神秘吗?玄乎吗?不存在吗?

北京刘寿山是中国正骨的泰斗人士,他的弟子要求就是必须有内功,所以内功是不玄乎,不神秘的。八卦,行意,心意都有内功的要求,问题是你自身有没学习的途径和体验。你都没碰到过,就像盲人摸象,那你怎么会认识真真正的大象长怎样?太极拳的内功是怎样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为什么先讲内功呢,因为太极拳的开合和内功有逻辑上的联系。开合应该分内两种,一种是式子的身形的开合,另外一种是内气的开合,它是无形的,只有自己练身上了,你才有体会和感悟。否则没办法言明,太极拳难练就在无形无象的部分,有形的式子是可以讲明白的。太极拳是道家的东西,从内功部分,我觉的也吻合道家德无形无象之说,但它确实是存在的。

由松静入手,我们的身体在意识的影响下会发生细微的空间变化,内动的基础就是意识的开合,让筋拉长,关节打开,气脉打通,身体的元气能全身流动,内动是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出来的,为啥太极前辈要我们打拳如打无手拳,就是让你要放松下来,体验你的神意和身子内部的变化。没有这个内动,你的太极进阶还是在外家拳上,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很多人认为练的手心发热,发麻,就是有内功内气了,这完全是误解。

这个功夫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感觉过内动了吗?

开合,让内通起来,动起来,这才是太极拳的开合,才能内外相合。有内功并不戴表你有好的功夫,功夫是对抗出来的,但内功是锻炼您的体魄的。古人云: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民心。元气满满,充满正能量,精气神是金钱买不来的,难道这个精华还不珍贵吗?

您理解了吗

转发本文点赞的,私信给我,我发手与手,脚与脚的内通功法,本功法来自杨氏传承体系老师。

什么是太极拳的真气鼓荡、凌空劲

要对”真气鼓荡“和”凌空劲“有正确的认识,必须先明白什么是太极拳。

大家都听说过太极拳能够”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指明了太极拳可以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可是过去真正能够科学解释其原理的前人却没有一个人。这是因为以往从来就没有人重视过和研究过太极拳力学原理,仅仅从儒释道哲理的角度参悟太极之理或想当然地错误地套用所谓的并不正确的力学知识。人们普遍地不相信太极拳能够以弱胜强。人们普遍认为大力必然胜小力,刚强必然胜柔弱,强力才能KO对手,无力不可能使对手晃颤、蹦跳、倾跌、翻滚。所以,人们看到发力猛的,大力击倒对手的,就认为是真功夫; 人们看到不用力就使对手晃颤蹦跳倾跌翻滚的,就认为是双方配合作假骗人。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

我们认真研究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可以从中知道,太极拳的目的和作用是顺势而为破坏对手平衡并保持自身平衡,防止被对手击伤或击倒。而顺势而为破坏对手平衡是不一定非要用大力的,甚至是可以不接触用力的。因为技击或推手时,某一方的平衡是由他所受各个外力共同作用效果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对方施加于他的作用力的大小所决定的。对方施加于他的作用力即便非常大,但他所受各个外力共同作用效果为零,那么他就仍然可以保持平衡。相反的,对方施加于他的作用力虽然非常非常的小,甚至为零,但他所受各个外力共同作用效果不为零,那么他也会失去平衡,站立不住时就会发生移步、晃颤、蹦跳,甚至倾跌、翻滚、飞出丈外。

所以,是不是真正太极拳,不是看他用没用力,用力大还是小,接触没接触,而是看他是不是做到了顺势而为。太极拳是主张不要先发攻击的和不要用力的。这是因为你只要先发攻击对手,只要用力,就可能被对手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顺势而为可以用非常小的力甚至不接触用力就能够使对手失去平衡。顺势而为使对手失去平衡的时候恰恰是双方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时候。这是有力学依据的,不进行认真的力学研究分析是不会明白的。不接触用力,只要做到顺势而为,也可以使对手失去平衡,这就是”凌空劲“”隔空打人“。当你知道这个规律后,你对”真气鼓荡“和”凌空劲“是不是就有正确的认识了呢?

民间武术脊柱上下拉开,左右后撑是什么意思

内家拳的对拉拔长、抻筋拔骨,就是身体(主要是脊柱)被一气之起落的上下行能量两夺对拉,劲力好似由骨头里出来的,这就是骨涨劲。

弓就是弓身与弓弦之间的两夺对拉,这个两夺对拉的平衡状态就是对拉拔长。

一气之起落的能量,是由内家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组成的。

内里是心肝脾肺肾生成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外部是由五行能量蓄发驱动出来的周身折叠、拧裹、屈伸形成的能量蓄发。即内家拳放弃了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的肌肉紧张收缩的发力方式,代之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

所以内家拳最主要的功夫就在于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

心肝脾肺肾这五脏,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只有肺部的呼吸,所以要以含胸呼吸使得两肺抱心,压缩肝脾两肾,将心力运行到会阴丹炉之地以炎肾水,肾的能量上行才是内家功夫的真正体现------------此为武禹襄。先生说的:命意源头在腰隙。此为左右后撑。

含胸曲臂卷肩,为周身折叠屈伸拧裹的能量蓄发,如果周身没有折叠屈伸拧裹,那么整个身体就无法蓄发能量了。

所以,挺胸拔腹地打拳,就是内无心肾交合,外无折叠屈伸,内外皆无能量蓄发------------这就是那些习练荒唐的意念和松懈的花架子内家拳。

园裆为双重拳的形,双重拳是过渡性拳种,先进的太极拳是单重拳。

我不能在这里将内家拳的原理讲透,篇幅太多。感兴趣的请看我主页作品,我在介绍内家拳论,里面有大家想知道的真正内家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