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是什么道理?叩马进谏这是真事儿吗为什么宋史没有记载,还是赵光义有意掩盖事实_太祖_宋史_兵变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叩马而谏 太祖 宋史 兵变

本文目录

  • 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是什么道理
  • 叩马进谏这是真事儿吗为什么宋史没有记载,还是赵光义有意掩盖事实

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是什么道理

伯夷叔齐所属的孤竹国,是殷商的一个封国。他们当然不愿看到宗主国被灭,所以叩马而谏。

叩马进谏这是真事儿吗为什么宋史没有记载,还是赵光义有意掩盖事实

“叩马进谏”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柴氏政权。在率军回师开封准备接手皇帝宝座前,赵光义抓住太祖的马绳,进谏太祖道:请哥哥仁慈对待城中臣民,千万不要滥杀无辜啊……。这就是《新录》、《续资治通鉴长篇》所描述的场景,借以证明赵光义在陈桥兵变中所发挥的作用,来进一步证明太祖之后他做皇帝的合理性。

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叩马进谏”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在《宋史》中没有记载?

“烛影斧声”,历史疑案。关于赵光义的继位合法性一直到今天都议论纷纷。赵光义继位后,曾经几次大规模的修订史书。把宋太祖时的《太祖实录(旧录)》改编为《新录》,其中的改动非常大。比如《旧录》陈桥兵变没有赵光义的参与,身在开封的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而《新录》则完全颠覆了这一形象,赵光义不但参加了陈桥兵变而且在黄袍加身和叩马进谏等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光义煞费苦心的掩盖历史真相,就是为了给自己塑造一个光辉的形象,证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那么他这个历史谎言是怎么被揭开的呢?

首先,《旧录》和《新录》自相矛盾,差距太大。《旧录》是太祖生平的纪实,权威可靠。《新录》疑点重重,不伦不类。其中叩马进谏这件事上,《旧录》描写“约法三章”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个人行为,命令士卒兵不血刃,和平交接。《新录》中则记载赵光义叩马进谏。很有意思的是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里也有叩马进谏这个说法。

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

只是,在这句话上李焘加了一个注释:我参照的是《新录》记载,《旧录》里没有记载。李焘这个人很调皮啊!

还有一个在宋朝史学界很有名望的人:王禹偁,这个人非常耿直。参与编撰《新录》,因为直言不讳多次遭到罢官,贬处。王禹偁所处的时代正好是太祖太宗时期,属于亲眼见证者。再者由于他的耿直,不惜丢官也要直言不讳,所以他的话得到史学家的一致肯定。王禹偁著有《建隆遗事》一书,明确写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赵光义人在开封家里。换句话说就是赵光义压根儿就没有参加陈桥兵变。但是,编撰《新录》时,各史官为了迎合宋太宗,不得不把太宗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出来。所以整个太宗一朝历时二十年的时间都在做同一件事----修史。史官们绞尽脑汁逢迎赵光义,一直到真宗朝才“完美收官”。

相比于宋朝史官的逢迎,“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元朝时期编写《宋史》时,明确指出《太祖实录》有《新录》和《旧录》。所以鉴于“叩马进谏”的真实性,并没有被写入《宋史》。

历史是可以被改写的,但是随着时光荏苒,各种文献的佐证,真实的历史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谢谢欣赏,以上为小刘解读独家观点。有质疑留言,大家共同学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