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太单纯幼稚怎么办?姓孔名人有哪些_努尔哈赤_正统_太祖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代明 努尔哈赤 正统 太祖

本文目录

  • 自己太单纯幼稚怎么办
  • 姓孔名人有哪些
  • 明粉是好是坏
  • 同事喝酒想占我便宜,结果被我打掉两颗牙,事后要我赔3万该吗
  • 原本是明朝臣民的努尔哈赤,最后却能以清代明,是不是运气太好了
  • 蒙元灭宋,满清代明是否造成文明的倒退
  • 孔子的后人中有没有出现彪炳千秋的人物
  • 冯巩和郭德纲在相声界谁的辈分高
  • 清朝(后金)为什么不尊金朝而以南宋为正统
  • 明字辈的相声演员里是不是没有门长如果有,应该是谁

自己太单纯幼稚怎么办

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比较单纯,幼稚。因为他们都比较善良,老实。不知道社会的险恶。

不像在学校都是青一色的少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后,来到城里做生意,那是什么人有,有一次卖水果,有个人买了十多斤苹果,他说:我回去拿钱,我就住在附近,可是等了几天都没看见人。还有一次,有个卖胡椒粉的老头,他说:我的钱刚刚被扒手扒走了,现在进货小四,五十块钱,借我过俩天完你,过几天以后,天天问他,他就是说还没有,后来人也搬走了,真是气死人。

姓孔名人有哪些

孔子 孔融 孔祥熙 孔繁森 孔元措孔子后人繁衍,有名的后人包括:   - 第10代西汉孔藂(?-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諡「夷」。   - 第11代西汉孔臧,孔藂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 第11代西汉孔安国   - 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後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諡简烈侯。   - 第19代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後,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 第20代东汉末年的孔融   - 第26代晋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後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後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諡「简」。有集传世。   - 第32代南朝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侯景之乱,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後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   - 第32代唐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 第37代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魏博宣慰使,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後为藩镇李怀光部众所杀。   - 第38代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後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 第45代北宋孔道辅(985-1039),字原鲁。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後不敢侮慢宋使。後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於墓之西南。卒後,受祀于邹城孟庙,称先儒孔氏。   - 第46代北宋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司马光上章推荐,迁为太常博士,後为司农少卿,后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   - 第47代北宋孔平仲,字义甫。姓刚直,而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於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佑人才,誉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   - 第54代元孔思迪,字凝道。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 第60代明孔承倜,字永冠。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 第62代明孔闻诗(?-1643),字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奏议》数卷。   - 第63代明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 第63代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 第64代清戏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   - 第69代清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有《阙裏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馀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 第69代清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有《微波榭丛书》。   - 第70代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 第70代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 第71代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於古音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   - 第71代清孔昭薰,宇惠如,衍圣公孔广棨次子。嘉庆举人,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山东临邑县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金石学。於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 第72代清孔宪彝,著名诗人。   - 第72代後裔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 第73代现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的孔庆东   - 第74代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编委,安徽阜阳师院古籍所顾问,苏轼研究专家。   - 第74代孔繁星,当代诗人。   - 第75代孔祥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 第75代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 第75代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 第76代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若君。近代文学家。   - 第76代孔令朋(1919—),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   - 第76代孔令辉(1975—),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 第77代嫡孙女孔德齐(1915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大姐,嫁给前清探花、著名书法家冯恕的之子,婚后因琴瑟不和而早逝。。   - 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1917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二姐,嫁给清末翰林、《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之子柯昌汾。

明粉是好是坏

无论是什么粉,包括明暗中三粉,只要是维护祖国统一、强盛,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承认中国历史、文化,提倡正义、正能量皆是好粉。否则,就是混粉、坏粉、敌粉、毒粉。

同事喝酒想占我便宜,结果被我打掉两颗牙,事后要我赔3万该吗

一次部门聚餐,邻桌一陌生男子仗着自己喝了几口,耍起了酒疯,跑到我们这桌来对女同事动手动脚,女同事可不惯着他,这不,一脚下去,男子应声倒地,蜷着身子在地上打滚,疼得直喊娘,这回算是碰到硬茬了。


女同事出生“武术之乡”娄底,祖上几代都会点拳脚,到她这里,自然也会两下子,身形高大但又不失匀称,满满的力量感,说话做事雷厉风行,虽说容貌姣好,却只敢教人垂涎,不敢对她有非分之想。

言归正传

那日周五下班,部门十来号人一同来到一家提前预定好的湘菜馆,一一落座,开始点菜,老规矩,各人点一个自己爱吃的菜,待菜上齐,满满一桌子。

因为是部门聚餐,没有什么大BOSS在,所以都没讲究那么多,随性而为,说说笑笑,你一杯我一杯,好不开心。整个大厅,就数我们这桌人最高调,旁桌的人时不时向我们投来嫌弃的目光,但见我们人多,也只好忍了

正吃得尽兴呢,只见邻桌一男子,左手拿杯,右手握瓶,嘴巴一抽一抽地朝我们这桌走来,嘴里骂骂咧咧说一下我们听不懂的话,没走两步,脚突然被毯子绊了一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杯里的酒,瓶里的酒泼了一地,有一些还飞到了我那女同事的脸上,她这暴脾气,正要起身,还好被右侧的男同事给摁住了,依她的脾气,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来。

见动手不成,嘴巴可不能便宜了他,转头就朝那男子来了一句:“有bing吧,没本事喝酒别喝,自己丢人还要祸害别人...!”

话音刚落,男子倒还来劲了,“哎...,有意思,有意思...!”一阵狡黠的笑声后,男子端起酒杯,一边倒酒一边朝我那女同事,眯着眼睛,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过来,来到跟前,端起酒杯就要往女同事嘴里喂,边喂边笑眯眯地说:“美女,哥请你喝一杯...!”

边说便要将那张C嘴往我同事脸上凑,手也没管住,手指头一松,杯子正好掉在女同事Xiong前,洒湿了一片。

这还得了,我那同事刚才的火还没处撒呢,你倒送上门来了,二话没说,啪的就是一巴掌,脑袋嗡嗡的,还没来得及找北呢,女同事接着又是一个侧身踢,那男子“哎哟”,应声就倒了地,双手护着下半身,脸色发白,疼得在地上直打转转。

女同事仍没消气,还要上去踹两脚,旁边的男同事连忙拦住了,他们心里清楚,这么一下已经不轻了,不能再打了,再打就出大事了。

那一桌人见自己人倒地,一窝蜂地涌了过来,就要打J,因我们人多,他们也不敢一上来就动手,就这么一只对峙着,僵持着。

也不知道是谁报了警,没多会就来了2个警察叔叔,警察把老板叫了过来,老板那会刚好不在现场,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于是赶紧叫来了在场的服务员。

情况一了解,警察叔叔不偏不倚,先是批评教育我那女同事:

“女孩子,脾气不要那么暴躁,他是有不对,但你也不能动手打他呀,再说动手就动手,别下狠手啊”,警察叔叔严肃中带点幽默,搞得现场笑声一片。

说完了女同事,警察随即蹲下来跟那男子讲:

“老五,你这可不是头一回了啊,怎么就没见你涨点教训呢?听好了,这次可不比从前,这次是X骚扰,搞不好就定你个耍LM罪,事可就大了,怎么样了,不疼了就起来吧,地上也凉...!”话音一落,大厅又是一阵哄笑。

男子见警察一来,本就心虚,又听警察这么一番好言相劝,心里更加没底了,慌乱着爬了起来,待站稳后,装出一副委屈样:“疼死我了,我要她赔2W块钱...!”

警察知道他的底细,外号老五,这一代出了名的小混混,整日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好几次因寻衅滋事进过局子。

这次念他也是“受害”方,警察没打算对他怎么着,但见他得理不饶人,也就想吓唬他:

“2万可以,但是人家要是告你耍流氓,那就不是2万块钱能解决的事情了,你看着办吧。”

这话把老五怔住了,撇着眼睛没有说话,警察见他没了回应,随后就把他俩还有包括我在内的两三个同事,以及那服务员带回了派出所,说是做个笔录。

据警察讲,还好那一脚不是太用力,没有伤着要害,缓过来就好了,否则,虽然我同事占理,但事情要是闹大了,也免不了要担责呀,多不好,以后注意点...,一顿批评教育之后,签了字就都回家了。

女汉子果然名不虚传,快言快语,雷厉风行,虽然打那以后也认为警察叔叔批评教育得对,但同时也一直认为,随便打人肯定不对,但那次出手并没错,碰到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涨点教训,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何错之有?

那么,对于同事的观点,大家怎么看?她该出手吗?

内容原创,谢谢您的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本是明朝臣民的努尔哈赤,最后却能以清代明,是不是运气太好了

作为清朝的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纵观他所率的弱小的女真最后却能以清代明的过程。只能慨叹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一代名将的李成梁养虎为患

辽东总兵李成梁,镇守边关四十余载。多次打败蒙古、女真等部族的侵犯。立下不世之战功,被封为宁远伯。但他也养肥了一头饿狼,也是明朝的掘墓人,努尔哈赤。他曾多次封赏努尔哈赤金银财物,并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还打败了努尔哈赤在女真族中的竞争对手。叶赫部等强敌,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铺平了道路。最离谱的事,李成梁还放弃了宽甸六堡。及所辖的800里土地给努尔哈赤。为努尔哈赤扩展了生存空间,加强了战略纵深。为努尔哈赤最终反攻明朝奠定了物质和经济基础。所以说李成良既是守一方和平的名将,也是养虎为患的罪臣。

阴差阳错的吴三桂投降

这时虽说关外之地,尽归努尔哈赤所有。但山海关长城一线的防守坚不可摧,要想逾越似如登天。作为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在崇祯帝上吊自缢之后,本想率兵投降李自成,即使李自成做了皇帝好歹也是汉家天下,可不巧李自成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致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投降满清了,就这样山海关等长城防线。作为明王朝的北方的坚固屏障。轻而易举地就被清军给突破了。

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一场瘟疫

清兵虽然入关了,但数量太少,才区区几万人马。虽说骁勇善战。但想战胜拥有百万之众的李自成的起义军,也并非易事。然而这时候上天还有再次眷顾了后金。当李自成进城的时候,北京城内正瘟疫泛滥。使不少士卒都受到了传染。死伤大半,导致战斗力大幅下降,当清兵到来的时候。瘟疫已经接近尾声。面对的是一群毫无战斗力的“病秧子”,于是就轻而易举的捡了这个大馅饼。

综上所述,努尔哈赤能够以清代明不否认他手下八旗兵丁的勇猛。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正确的时间碰到正确的人和事,这就叫运气,清朝取代明朝也是上天的安排。

蒙元灭宋,满清代明是否造成文明的倒退

中国历来以汉民族统治国家,治国理论,方针、政策、思想、文化、等等皆是以汉民族放主体的一代一代传承发展起来,它有自已独特的_一套,而元清两代,又由少数民族来统治管理国家,他们虽继承汉民族的历史,但也掺进不少他们民族的东西,一定程度上迟缓文化教育方面的发展,虽无大的倒退,但也没有唐宋时文化繁荣的景象,尤其是诗词歌赋方面,没出现李杜等杰出的文人。

总而言之,虽没倒退,但也没前进。

孔子的后人中有没有出现彪炳千秋的人物

孔子的后人中有很多著名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孔子的后人中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功绩彪炳千秋,与日月长存。

孔庆德(1911—2010),开国中将,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73代后裔。

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1年2月入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30团3营8连连长等职,参加过黄安战役和第二、四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4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员、解放军第58军军长等职。

参加了上党、邯郸、邓县、襄阳和进军大别山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孔从洲(1906—1991),别名孔祥瀛,开国中将,陕西省西安市人。

在军旅生涯中,曾任靖国军团长,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副军长,西北民主联军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等职。

参加过北伐战争,在西安事变中,他指挥所部解除南京国民党驻西安军、警、宪、特的武装,为活捉蒋介石、为国共合作和抗战做出重要贡献。

1946年5月,率部在河南巩县起义,失败后辗转登封、南阳、开封、荷泽等地,于1946年8月回到解放军怀抱。

解放战争中,参加解放陕县、灵宝、卢化、陕南等战斗和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孔令甫(1913—1970),开国少将 ,河南镇平人。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十五军团78师233团营长,军委骑兵团团长,绥蒙骑兵游击师司令员,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骑兵旅副旅长,河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桐柏军分区司令员,皖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皖北军区安庆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1948年夏,敌军对三分区进行疯狂扫荡,他率部突袭岳西县敌人的巢穴,很快将敌人打败,扫荡之敌回撤救巢。他下令收兵,途中山洪暴发,经过几个小时急渡,部队脱离险境。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农建五师师长,志愿军铁道工程师师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孔俊彪(1917—2001),别名孔祥光,开国少将 ,福建省宁化县人。

土地革命时期,曾任红五军团39团俱乐部主任,四方面,31军第91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参加过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385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攻打沁阳、焦作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44旅政委,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62军185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康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13军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文:趣话历史那些事,欢迎关注】

冯巩和郭德纲在相声界谁的辈分高

提起郭德纲和冯巩,两个人都是相声界(喜剧届)的大佬级人物。

其中,郭德纲师从侯耀文先生,创办相声团体《德云社》,先后搭档张文顺和于谦,代表作品有《我这一辈子》、《我要幸福》、《我要反三俗》、《我是黑社会》等。

在2005年之后,郭德纲凭借自己多年扎实的相声基本功,接地气的表演方式和包袱不断的相声获得了大众的喜欢,尽管在成名之后,郭德纲先后经历了“封杀事件”和“徒弟退社事件”,差点导致德云社倒闭,但是在郭德纲和全体德云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德云社休养生息之后再度回来,目前俨然已是国内最大以及最成功的相声团体,甚至有人说,郭德纲凭借自己一己之力挽救了中国相声界。

而春晚钉子户冯巩老师尽管这些年在春晚上基本上只演小品,没有说过相声了,但是冯巩确实是相声大师马季的学生,并且在春晚舞台上搭档刘伟、牛群、郭冬临等演员表演对口相声,相声代表作有《虎年说虎》、《点子公司》、《拍卖》和《得寸进尺》等。

但是2007年之后,冯巩老师基本上不表演相声了,这也从侧面证明当时相声在国内真的不太景气,导致很多相声演员不得不“转行”。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相声界是很看重师承的,冯巩和郭德纲两人因为有明确相声师承的,因此很多人好奇两个人的辈分是怎么样的,毕竟很多人印象中冯巩出道和成名要比郭德纲早很多,会不会辈分也高很多。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而且冯巩和郭德纲的在相声界还是同辈,冯巩按辈分应该是郭德纲的师兄,毕竟马季先生是侯宝林大师的徒弟,和侯耀文先生同属相声第七代弟子,而冯巩和郭德纲分别为马季、侯耀文的徒弟,因此是相声第八代弟子,所以属于同辈师兄弟。

最后,郭德纲和冯巩两人作为深受国民喜爱的喜剧演员,这些年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搞笑的作品,同时也培养了像岳云鹏,贾玲等多个优秀的青年喜剧演员,从这一角度看两个人也是令人尊敬的,你们觉得呢?

清朝(后金)为什么不尊金朝而以南宋为正统

这个问题不错。清朝是在乾隆年间尊宋朝为正统。但是在乾隆之前,清朝曾经一度有将辽、金两朝做为正统的倾向的,而在清朝的前身后金时期,虽然没有直说,但是“崇金”倾向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努尔哈赤将自己政权国号定为“金”意向已经很明显了,至于以“宋”为正统,努尔哈赤、皇太极表示一脸懵逼,想都没想过。“朝鲜咨报奴酋僭号后金国汗,建元天命,指中国为南朝,黄衣称朕,词甚侮慢”

在清朝未入关前,皇太极对金朝极其推崇,根据《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等官方史书记载,在天聪三年十二月,其率领后金军队破关入掠京畿地区的时候,向位于房山的金太祖、金世宗陵致祭,并表达其对二帝的敬仰之意以及叙述自己的创业历程,顺便祈祷金朝皇帝能保佑后金。

并且皇太极经常命令弘文馆大臣为宗室讲解《金史》,做为治理国家的教材,显然当时的清(后金)礼敬金国俨然如前朝。据皇太极自己说,他曾经做梦,在见到万历帝后,一尊金代神像授其金朝史书一部,后金朝堂将此视为代明而起的吉兆,无论这个梦境是真的,亦或是皇太极编的,寓意只有一个,暗示了接过金国衣钵的后金,将代明而起拥有天下。我看皇太极就缺说出“正统”两个字了。

在清朝入关后的顺治二年,为了彰显自己少数民族王朝入主中原的正当性,就有意的提高辽金王朝的地位,将辽太祖、金太祖这两位请进了帝王庙。原文如下。

《清世祖实录·卷十五》:故明洪武初年立庙,将元世祖入庙享祀,而辽金各帝皆不与焉。但稽大辽,则宋曾纳贡;大金,则宋曾称侄。当日宋之天下,辽、金分统南北之天下也。今帝王庙祀,似不得独遗,应将辽太祖并功臣耶律曷鲁,金太祖、金世宗并功臣完颜粘没罕、完颜斡离不俱入庙享祀。

这段文字在提出将辽太祖、金太祖入历代帝王庙祭祀后,还没忘记恶心宋朝一把,提高辽金的历史地位,贬低宋朝正统性,用心还是比较“深刻”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此刻清廷心目中的“正统”是辽、金,而非宋朝,梁启超就如是说,清廷这一举措是“骎骎乎欲伪北宋而正辽金矣”

从根本上来说,清廷在皇太极时期和顺治初年不断拉高辽、金的历史地位,隐隐然有压倒其他王朝的“正统之势”,主要是在中原立足未稳,做为改朝换代的依据,以突出大清替代明朝的正当性。

当然,辽太祖、金太祖入帝王庙的事中间还是出现过反复的。顺治十七年,是一个清廷赢麻了的年份,清廷统一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正式向全国性政权转型,地位一变,感觉都不一样。当时的山东道监察御史顾如华提出要在帝王庙增加守成贤君,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以是否统一中国为标准,从礼制出发,觉得辽太祖和金太祖不配入帝王庙祭祀,应该踢出。顺治帝居然还通过了他们的请求。这至少说明了一件事,统一全国的清朝对辽、金的正统性需求在弱化。

《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三十六》: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原未混一天下,且其行事亦不及诸帝王,不宜与祭。著停止,余依议。

在康熙皇帝继位初期,清廷立刻意识到顺治可能被带偏了。顺治帝刚死,这年号还没变呢!康熙在一众满族老臣辅政下,就急吼吼的把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往帝王庙里放。而在康熙亲政后更是肯定了他们的开创之功,至此有清一代再也没有把这三位请出去。其意图很明了:清朝作为承天命的少数民族王朝与辽、金、元一样具有继承治统的合法性。

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清廷的统治观念又进一步转变这个从帝王庙格局的改变就可以看出来。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提出历朝皇帝“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帝王庙的人数大为增加,在雍正朝时期高达143人,乾隆五十年又增加为188人。这种往帝王庙疯狂加人的举动说明了清朝皇帝自康熙亲政后,其统治视野从北方民族王朝的立场彻底转向了君主华夷的大一统王朝的立场。

统治立场转变了,正统观也随之变化,在乾隆皇帝看来,清朝做为大一统王朝,自然与辽、金这样的北族王朝没有任何继承关系,要传承正统必须来自中原王朝,所以在乾隆心里画了一条正统线:宋—元—明—清。乾隆四十六年,他下旨四库馆臣不准删除杨维桢的《正统辩》,对《正统辩》尊宋为“正统”核心思想表示支持、赞同。“其欲以元继南宋为正统,而不及辽金,其论颇正”,并责备四库馆臣为了迎合清朝少数民族王朝入主中原这个概念删除《正统辩》,在格局上显得非常狭小。

《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一百四十三》:然馆臣之删杨维桢正统辨者,其意盖以金为满洲,欲令承辽之统,故曲为之说耳。不知辽金皆自起北方,本无所承统,非若宋、元之相承递及,为中华之主也。

事实上,早在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就已经在《题〈大金德运图说〉》上对宋、辽、金三国的正统问题上发表过鲜明的见解,明确了尊宋朝为“正统”的观念,“夫宋虽南迁,正统自宜归之宋,至元而宋始亡,辽金固未可当正统也”

所以,一开始清朝并不是一开始就尊宋为正统的,前期对辽金为正统的念想比较强,成为大一统王朝后弱化并抛弃了以辽金为正统的想法,直到乾隆年间才尊宋为正统。

引用文献:《清世祖实录》、《清高宗实录》、《清太宗实录》、《满文老档》、《国朝宫史续编》、《三朝辽事实录》、《饮冰室合集》

明字辈的相声演员里是不是没有门长如果有,应该是谁

相声门长,也就是一派大掌门这个概念,其实是从寿字辈才开始的,理论上应该是第一个拜师的人,但现实都是按照掌门标准来算的,而符合这个标准的,也只有寿字辈门长。

张寿臣张寿老,正经的掌门级人物,别说寿字辈,就算是德字辈的小年轻,在他面前也矮三分。

张寿臣之后,各个字辈基本上就没有所谓门长的概念了,即使有,那也是虚衔罢了,要号令天下也没人鸟他们。

不过有意思的是,寿字辈之后的宝文明三辈,行内公认的门长都姓“赵”,而且还有两个是亲父子爷儿两。

宝字辈门长——赵佩茹

宝字辈最早拜师的不是赵佩茹,而是李洁尘先生。但是李洁尘最先拜的是聂文治,后来聂文治把李洁尘介绍给了焦少海,等同于是跳了门,所以李洁尘的门户是按照跳门的时间开始算,于是他就比赵佩茹晚了两年。但李洁尘和赵佩茹关系非常好,两人互相称呼师兄,在业内也有口皆碑。

文字辈门长——赵心敏

文字辈最先拜师的也不是赵心敏,而是一位南派相声演员,但他跟同行来往很少,没什么威望,所以公认的门长是赵心敏。赵心敏先生的艺术造诣在业内有口皆碑,最早出版的传统相声大全四大本,赵心敏是唯一一个通本全会的,不是像某些人吹牛,人家是真的全会。就连马三立都嘱咐马志明,让他尽量跟赵心敏学,那样活才能瓷实。

明字辈门长——赵伟洲

明字辈最早拜师的应该是张弘,他拜师的时候狗神还没出生。但为什么公认赵伟洲是门长呢,原因跟他父辈差不多,有名望而且能耐大,同辈都服他。

骂遍同行的郭德纲,对赵伟洲也是推崇备至。

赵伟洲在相声界也算是传奇人物,严格说有一个威望如此高的父亲,赵伟洲一不小心就会活在父辈阴影下,变成少马爷蘑菇丁之类的存在。但赵伟洲并没有那样,他成了相声行业里特立独行,跟父亲赵心敏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字号,开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门派:

狗派~

我们普通人说谁是狗,那是骂人的狠话。但相声演员说对方狗,那是最大的赞誉,因为狗是一句行话,意思就是好噱头,包袱使得巧妙,直接夸人就是机智幽默,祖师爷赏饭。

当年李金斗王文友自封狂犬委员会会长和副会长,结果差点被外行打成反动会道门,可见同行对这个称谓有多么推崇。

而赵伟洲对于“狗”的演绎,基本上到了极致,如果狗界有神明,那他就长赵伟洲那样。

赵伟洲创作的相声,除了他自己没人能够驾驭,光看文本你会发现好像没有包袱,但等狗神上台一通演,就能笑得你前仰后合。

杨少华如果没有当年赵伟洲为他量身定制的一系列段子,他如今的名气得在对折的基础上,再打个三折。

不过可惜这么一个天纵奇才,五十多岁才拿到最佳捧哏奖,而且前半生一直没有找到固定搭档,好容易有个合作长点的,对方一有了名气就跑去捧儿子了,把狗神干在那里。

当然衡量一个演员是否出色,主要还是看他有没有经典的作品,以及在行业内的口碑。赵伟洲有《超级明星》《三顾茅庐》《枯木逢春》《卖枕头》等传世之作傍身,又有同行交口称赞的评价,他的相声之路已经很完美了。

这就是明字辈门长赵伟洲,一个最会说相声的好演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