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拒绝李成桂“和宁”国号
- 李成桂是中国人吗
- 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后,朱元璋为何赐国号为朝鲜
- 李成桂建国后,王国的军队有那么不堪吗,对外谁都打不过啊
- 朝鲜的李成桂(李氏朝鲜的太祖)详细简历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拒绝李成桂“和宁”国号
高丽王朝实在是不识时务,当时元朝已经被朱元璋给灭了,他们居然还跟着元朝混,不惜和朱元璋作对。老朱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个时候高丽大将李成桂,逐渐掌握了高丽王朝的实权,他是识时务的,明白当时大明朝已经掌握了中原天下,这是大势所趋。
所以李成桂主动投靠了朱元璋,此后李成桂自立为王以后,更是上表奏请明朝,称自己为藩属国,希望朱元璋赐个国号。
这求生欲杠杠的,赐了国号,就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即使是藩属国,好歹也有自治权。总比汉武帝时期被设为郡县要好得多。
朱元璋感觉面子也找到了,况且高丽那地方忒冷,粮食也不好种,所以不要也罢。李成桂当时给朱元璋提供了几个国号的版本参考,其中就有“朝鲜”和“和宁”这两个。老朱乍一眼,这朝鲜还挺顺眼,所以就选了这个,那么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朝鲜是古代自古有之的词,老朱这是在显摆自己的文化素养。
朱元璋小时候没读几本书,所以一直处于半文盲的状态。长大以后,他开始带兵打仗了,这个时候却想着要读书了。
在刘伯温、李善长这一大帮子博士后导师级别的带领下,小学生朱元璋的文化素养逐步提高,知识水平也进步飞快。
丙子,靖宁侯叶升坐胡惟庸党诛。九月庚寅,立皇孙允炆为皇太孙,高丽李成桂幽其主瑶而自立,以国人表来请命,诏听之,更其国号曰朝鲜。---《明史》
因此朱元璋在建国以后,其实已经相当有文化了,不再是大家口口声声所说的那种文盲。但是呢,拿他跟那些自幼读书的秀才比起来,当然还是差了点的。
老朱曾经看到过一些关于朝鲜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管子》等一类书当中。比如说《山海经》中记载: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
在《尚书大传》中,也曾经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也就是说箕子被周武王封在了朝鲜。
这些书朱元璋可能没读过,但是《史记》朱元璋肯定是有深入研究的,分封制就是朱元璋研究完《史记》做出的选择。
在《史记》当中,有一篇《朝鲜列传》,这里面就讲述了卫满朝鲜的故事。因此朱元璋给李成桂选朝鲜作为国号,其实主要是为了尊奉古人的意见罢了。
而且这么做,可以秀一把丰富的知识,以此彰显自己博学多才,博古通今的本事。好让李成桂知道自己在效忠什么样的君主。
和宁这个称呼虽然不错,但是格局太小了。
和宁这个词其实寓意非常不错,指的就是和平安宁,老百姓要的不就是和平跟安宁吗?为此李成桂或许更加中意这个词。
而且和宁对李成桂来说,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李成桂是李子春的嫡长子,而李子春当年是给元朝打工的,是元朝的双城千户长。
后来在高丽王朝做到了高丽朔方道万户,兼任兵马使。李子春早年曾经在和宁这个地方任职,因此李成桂将和宁作为国号备选名,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
但是朱元璋会这么想吗?当然不会。和宁的意思还有一重,那就是李成桂希望两国能够睦邻友好,可是明朝和朝鲜是睦邻关系吗?当然不是。
朱元璋要拿掉李成桂,那只是一抬手的事情,李成桂相当于是明朝的一个藩王一样,完全不具备独立性,哪有什么资格跟明朝谈论睦邻友好的事情呢?
因此朱元璋不可能支持和宁的说法,朱元璋始终不承认朝鲜的独立性,甚至有征服该地区的想法,自然更加不可能让李成桂称心如意了。
李成桂属于背弃主子的人,这种事情不值得推崇。
高丽王朝在朝鲜统治了也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李成桂上台以后,手握大权,不仅取代了高丽王朝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且还杀掉了恭让王父子多人,手段极其残忍。
这是臣子悖逆君主的典型,因此朱元璋也担心自己的后代中出现这种情况,那他心里当然就很不爽了。
他可从来没有做过哪个皇帝的臣子,他的子孙后代登基称帝的也不会做,因此他最担心的就是大臣们会学习李成桂一样,谋反弑君。
所以朱元璋是不会让李成桂成为正儿八经的朝鲜国王的,因此当李成桂一直向明朝索要封赏诏书的时候,朱元璋都没有理睬,这也成为了李成桂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况且高丽皇帝虽然被杀了,可是四百多年的基业还在,高丽贵族们繁衍生息,在朝鲜依旧蓬勃发展,这股力量不可小觑。朱元璋若是公然支持了李成桂,也就是彻底否决了高丽这帮贵族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李成桂,得罪这么多人。
总结:李成桂并不老实,妄图夺取女真之地。
李成桂也算是一个比较有脑子的君主,他登基以后实行改革,发展自身的同时,通过外交政策,缓和自己跟明朝之间的关系。
但是他也没那么老实,因为他的手脚已经伸向了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他在位期间,一直将领土扩张到了图们江一带,可见他的野心。
在夹缝中生存已经不容易了,生存下来以后,他还要不断寻求发展之路。难怪朱元璋不愿意让李成桂称心如意,毕竟这位老兄也不老实。
参考资料:《明史》
李成桂是中国人吗
李成桂是朝鲜王朝的创立者,属于全州李氏一族。全州李氏属于朝鲜半岛的一个著名世族。
全州还有个全州金氏,因此全州也就是北韩金氏的祖籍地。
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说,李成桂应该属于朝鲜族。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十月十一日,李成桂出生在吾鲁思不花的咸州私邸。
其父吾鲁思不花,世袭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在1356年归附高丽后,恢复高丽名李子春,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
据史料记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二日,右侍中裴克廉等胁迫恭愍王妃废黜恭让王。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赵浚、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李成桂在松都寿昌宫即位,时年五十八岁。并由明太祖定国号为“朝鲜”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涉及的范围太大了,同源说其实不成立,所以不作深入研究。
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后,朱元璋为何赐国号为朝鲜
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朝鲜是朱元璋赐的,这个故事很有趣,先得从元朝时候说起,元朝为了便于控制高丽,这个高丽的血统大部分都是自己国王和元朝公主生出来的。因此在元朝被朱元璋赶到大漠时,还恋恋不忘元朝。并且还跟明朝要铁岭,朱元璋什么人,能让你拿走。于是这个高丽国王就在打明朝!!!!!没看错,是发兵十万打明朝。
高丽朝中有人不傻,例如先锋大将李成桂率领十万大军行走到鸭绿江的时候,当时在心里犯嘀咕,打的话肯定打不过,元朝都打不过,我们高丽怎么可能赢,还不如率领大军打回京城去我当皇帝多好!!!之后就是高丽王朝灭亡,李成桂成了皇帝。
当皇帝不能名不正言不顺,请求朱元璋给起一个名字!朱元璋当然乐意,决定起名朝鲜,寓意为朝日鲜名之国!从此,朝鲜成为中国的附属国直到甲午战争为止。
-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一个一个字打的,也不容易
李成桂建国后,王国的军队有那么不堪吗,对外谁都打不过啊
李氏朝鲜在建国初年军事实力是非常强悍的,高丽王朝敢于向明朝发起挑战便是证明。
李成桂威化岛回军,掌握实际权利,为了向明朝表明和平的意向,才逐渐息兵养民,逐渐裁剪军队规模,但在打击边境女真部时,兵力相等时尚且占据优势。
朝鲜壬辰倭乱,惨败主要在于明朝严禁对火药等武器的出口,而日本当时已经大量装备火枪和火炮,所以两个国家是两个时代科技的差距,朝鲜的失败其实并不可耻。
反观,朝鲜学习日本火药方法,很快便装备大量的火器,并在清朝的胁迫下,辅佐进攻农民军和南明政权,都取得辉煌的成果!
所以,朝鲜军事衰落,在于国家崇尚文化而轻视武力,与周边国家拉开科技差距,并且没有优秀的将领。
朝鲜的李成桂(李氏朝鲜的太祖)详细简历
李成桂(1335年-1408年),字君晋。又名李旦。字仲洁,号松轩。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庙号太祖,谥号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至元元年(高丽忠肃王后四年)十月十一,李成桂出生于高丽朔方道(大约位于今日咸镜道)永兴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兴本宫)。父亲李子春仕蒙古双城总管府,并为高丽朔方万户。李成桂少年仕高丽,官至东北面元帅知门下省事、守门下侍中,并与女真酋长李之兰(童豆兰)结拜兄弟。公元1361年,高丽万户朴仪发动叛乱,李成桂当时官居金吾上将军,自动请缨,与李之兰率领一支仅1500人部队大破叛军,挽救了高丽王朝。随后,李成桂又率军击退了中国反元势力红巾军的进攻。凭借显赫战功,很快官居右侍中。公元1351年至1368年间,正值中国元朝末年,江南多路民变。最后,由朱元璋平定各路民变,于1368年在应天称帝,国号为明。其间由于中国局势一直不明朗,令高丽国内分为以崔莹为首的亲元派和以李成桂为首的亲明派。两派相争,亲明派最后得胜。李成桂等新官僚废除了高丽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扫高丽王朝的旧势力。此法不仅把土地交由李成桂分配,还赋予统治国家的权力。公元1380年,李成桂南下到南原一带,平定侵扰多年的倭寇,成功剿灭一股较大的倭寇势力,俘获倭寇600多人。自此,李成桂的声望与势力与日俱增。1388年,明朝在咸镜南道的南端元朝双城总管府(1355年被高丽吞并)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崔莹怂恿高丽王辛禑铤而走险,进攻辽东。李成桂则得到李之兰的支持而极力反对。是年四月,辛褕派兵入侵明朝。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士气低落,于是回师松京,废黜辛禑,流放崔莹。之后李成桂立辛禑之子辛昌为王,又废,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恭让王)。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丽大臣李之兰以及左侍中裵克廉、郑道传、赵浚等人的倡议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开城)寿昌宫即位。其时五十八岁。李成桂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头衔向明朝上表,称高丽国王昏乱,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则口气冷漠,道“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来,大概要自作王。我不问,教他自作,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不久,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号)和“和宁”(李子春就仕之地)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选了朝鲜二字,但是又因为李成桂“顽嚣狡诈”而不正式册封赐印。于是李成桂的头衔改成了“权知朝鲜国事”。李成桂一即位,便追尊四世祖为王,并改名字为李旦(为统一起见,下文仍称李成桂)。同年十一月,李成桂颁诏定都汉阳,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同时由郑道传等人制订了《朝鲜经国典》。鉴于高丽诸王崇拜佛教而影响国事,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国策。寺院的土地多被没收,贵族庄园里的奴婢都被释放,并且实行开垦农地与改良农具谷种等劝农政策。1398年,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1400年爆发第二次王子之乱,逃往咸兴。1402年,李成桂被其子李芳远挟持回京(见咸兴差使),幽居在离宫昌德宫内。明永乐六年(1408年)五月廿四日薨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共计在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春秋七十四岁。明朝赐谥康献。葬在汉城近郊杨州俭岩山下的健元陵。500年后,其后代高宗李熙建元称帝,追上祖先帝号,追尊李成桂为太祖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