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薄云天图片(古代姜子牙,把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改为姜、吕、邱三姓,姜子牙后人有彪炳千秋的后人吗)_公孙_丐帮_袍哥

本文目录

  • 古代姜子牙,把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改为姜、吕、邱三姓,姜子牙后人有彪炳千秋的后人吗
  • 在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黄衣女子为什么要救张无忌他们有什么渊源吗
  • 李世民杀兄逼父取得皇位,违背人伦,为何仍被视为明君
  • 《水浒传》中,义薄云天真的“义”了吗
  • 生肖虎、生肖龙、生肖马谁最容易翻脸谁最心细谁的本事最大
  • 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在拍摄“一个人的照片”的时候,有哪些摄影技巧呢
  • 春季可以拍摄哪些漂亮的外景人像
  • 解放前四川地区有袍哥,袍哥是哪些人袍哥怎么来的
  • 被赵云一枪刺死的麹义,正史上结局如何

古代姜子牙,把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改为姜、吕、邱三姓,姜子牙后人有彪炳千秋的后人吗

简单来说,姜子牙的儿子全都姓姜。

姜子牙的名称非常多,他是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别号飞熊。按照先秦时期的规矩,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的称号应该是吕尚或吕子牙,姜子牙这个名字是后世小说中出现的,当时姓跟氏已经合一为姓氏,作者直接称其为姜尚或者姜子牙,由此广为流传。

姜子牙在投奔周文王时,周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爷爷太公(周太王)说会有贤人到来,助我大周兴盛,难道是你吗?太公“望”(期盼)你来很久了,于是姜子牙有了太公望的称呼,结合称姜太公。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尊姜子牙为师尚父,师是官职,尚是名字,父是尊号,姜子牙再得一个称呼。

不管姜子牙有多少称呼,他一直都是姓姜的,他的子女也是姓姜,其子吕伋继承了他齐国国君的位子;其女邑姜(先秦时期,女子称姓不称氏)是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生母。

随着齐国的发展,公室人员越来越多,经过代代层层分封,姜姓分化出许多氏,国君仍然是吕氏,除此之外还有高氏、国氏、卢氏、崔氏等等。到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后,这些氏不再是公室支属,没有了政治特权,但数百年繁衍下来的人口不可能被尽灭,姓与氏合一时,许多人以氏代姓氏,这些从姜姓衍生出来的氏也就变成了姓氏。

姜姓衍生出的姓氏非常多,仅次于姬姓,但这里面并不都是姜姓吕氏衍生出来的,当时还有其他姜姓国家,而且不同姓可以有相同的氏,姓氏合一后就变成了相同的姓氏,可他们的祖先并不是同一人。

综上所述,姜姓、吕姓这些都是姜姓在发展庞大后分化出来的姓氏,而不是姜子牙自己分的。而这么庞大的人口,出几个彪炳千秋的人物是肯定的,比如齐桓公吕小白,他是姜子牙的直系后代,春秋第一位霸主。

在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黄衣女子为什么要救张无忌他们有什么渊源吗

黄衫女之所以救张无忌,其实更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丐帮。

黄衫女第一次出场是张无忌单闯丐帮之时,因为丐帮将周芷若抓去,张无忌前往丐帮要人。

此时丐帮已然被成昆和陈友谅所操控,成昆在暗处,陈友谅在明处,只是当时没有人知晓成昆与陈友谅的师徒关系。

黄衫女出现就是为了寻找成昆,因为黄衫女从史红石口中得知她父亲史火龙正是被成昆所害。可是,现在丐帮帮主依旧是史火龙,说明这个史火龙肯定是个赝品,肯定被成昆所操控。

于是,在张无忌对这个史火龙武功如此低微感到好奇和怀疑之时,黄衫女恰恰点出这个史火龙是有问题的。于是,张无忌就大胆闯丐帮,揭穿假史火龙的身份,也拆穿陈友谅的阴谋诡计。

最终,丐帮几大长老又拥护史红石,让她成为新的丐帮帮主。

可见,黄衫女出现的确是帮了张无忌,可是她的目的并不是为张无忌而来,而是为了揭穿丐帮帮主的身份。也让丐帮能够摆脱成昆的控制,真正步入正轨。

所以,黄衫女第一次出场是为了丐帮,只是恰好碰到了张无忌。

黄衫女第二次出场是在少林寺屠狮大会。

当时,丐帮帮主史红石无依无靠,因为丐帮武功最高的掌钵龙头刚被峨嵋派宋青书所击毙,导致丐帮也显得无依无靠,帮主年幼又是没有主见。虽然他们支持明教,可是依照丐帮在江湖上的名声,却显得那么孱弱。

在史红石无所依靠之时,黄衫女二次出场。

当她看到周芷若的武功之时,立即就认出是“九阴白骨爪”,她轻蔑地看了一下,因为在她眼里“九阴白骨爪”不见得是多么高强的武功。

随后,她与周芷若大战一场,其实她早就可以将周芷若击败,因为她太了解周芷若的武功,只是她为了让周芷若使出全力,所以刚开始更多的是退让,而当周芷若武功使出的差不多的时候,她才一举将其拿下。

本来,她是想杀了周芷若为掌钵龙头报仇,后来看在峨嵋女侠郭襄和张无忌的面子上,饶了她一命。

随后,黄衫女又在峨嵋派暗算谢逊时揭穿峨嵋弟子的阴谋,救了谢逊一命。当然,这更多的是卖张无忌的面子,因为她想的还是希望张无忌在以后能够多帮助一下丐帮。所以,黄衫女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帮助丐帮。

在黄衫女眼里,丐帮很重要,她必须尽量为丐帮创造一些资源。

可见,黄衫女与张无忌并没有任何的渊源,但是黄衫女与丐帮有极大的渊源。

从黄衫女最终离开说的十六个字“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可以看出她的真实身份: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

当然,黄衫女绝对不可能是他们的女儿,至少也是孙子辈的人物。

襄阳城破前夕,黄蓉委托杨过照顾丐帮,因为丐帮为襄阳牺牲太多,黄蓉不希望看到丐帮全部死伤殆尽,于是只有委托杨过去照顾丐帮。

襄阳城破以后,丐帮高手全部死去,只剩下一群武功不高的小喽喽,于是丐帮在襄阳城破以后一直在走下坡路,随后六大门派崛起也让丐帮显得在江湖上没有多大的存在感。

此时只有黄衫女还牵挂着丐帮。

可是,作为一介女子,她又能做多少呢!她只能帮助丐帮化解一些危难,然后在江湖上帮助丐帮找一些盟友,她找到的刚好就是张无忌领导的明教。

所以,她就帮了张无忌几次,也是卖个张无忌面子,故而在她离开之际,就委托张无忌照顾丐帮,而张无忌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也感激黄衫女对自己的帮助,于是就答应以后照顾丐帮。

只是张无忌在了却这些事情以后,就选择归隐,后来的明教又被朱元璋所控制,估计丐帮在江湖上依旧难以有好的帮手。

黄衫女为丐帮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她与丐帮的渊源,她与张无忌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317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李世民杀兄逼父取得皇位,违背人伦,为何仍被视为明君

对于古代帝王家的行为,是不能完全用世俗的、现代的道德观去理解和评价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明君,这一点是史学家的共识,是基于国家和历史的视角所做的出的评价。在皇帝的角色上,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在中国历代皇帝里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李世民结束了隋末乱世,开创了一个领土广阔的大一统王朝。而且,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创造了一个治世——贞观之治。当时中国的国势极盛,影响力辐射海外,是当时的一个文明中心和国际中心。

后来华人出国后自称“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也可见唐朝在中国历史和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李世民。

人类历史中出现这样的人物是非常之难的,而再让一个帝王拥有李世民的条件,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李世民可以说是一位不世出的千古帝王。他的出现也是中华民族之幸。

人类有史以来,权力斗争都是非常残酷的。其他国家和族群恐怕不遑多让,甚至往往比中国历史里的宫廷斗争还要残酷。

“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落入帝王家。”这是中国清朝顺治皇帝所作的一句诗句。他后来就跑去当和尚了。这或许也算是一个证明吧。顺治后来应该得以善终了。

再来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候的局势。首先李唐政权的建立主要功劳在于李世民。李渊和太子李建成都有些不争气,能力威望都不及李世民。但是一父一兄的权力都大于李世民,而且李建成势力已有除掉李世民的意向。双方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了。

不论是李世民部众还是他自己要除掉李建成势力,也都已经无可厚非。至于“宣武门之变”后的演变,例如逼迫李渊让位,也是顺理成章、不由自主之事了。如果不让李渊让位,李渊坐稳皇帝位,肯定会对李世民非常不利。但李世民掌权后,李渊却得以安享余年。

这些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水浒传》中,义薄云天真的“义”了吗

《水浒传》中,义薄云天真的“义”了吗?我不认为有义,宋江把兄弟都卖了,哪来的义?

如果非要说“义”,那是他的兄弟愚忠愚义。

奸臣馋佞当道的一个朝廷,宋江却要接受招安,为平判方腊起义折(she)大半的兄弟。奸臣为铲除异己宋江,把他的臂膀卢俊义用计害死掉进江里,一世英雄死的不明不白,可悲可叹!奸臣上奏皇上赐酒与宋江,皇上虽然有诸多犹豫还是听信馋臣之意。当宋江喝了皇上赐给的酒,感到腹痛知道自己被奸臣所害换成慢药毒酒,自己愿意愚死也就算了,还要赔上李逵,担忧李逵再造反,污了梁山好汉的名声。当李逵听到哥哥说,自己昨夜喝下去的是毒酒,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罢、罢、罢”道出李逵自己追随哥哥半生的心酸和不甘,也只能是死了(liao),死了(liao)。当今朝廷是奸臣馋佞当道,为何要维护?还要赔上好兄弟的性命,自己死,就悄然死的得了,不但慢药毒死好兄弟李逵,还要托梦给吴用和花容,花容是有幼子和娇妻的,却抛下家小随他去,怎么忍心呢?然后又不甘心枉死,托梦给皇上诉说冤屈,又能怎样呢?皇上还是皇上,奸臣当道还是奸臣,死去的却是自己的兄弟,能为他豁出命的好兄弟。宋江满嘴的仁义道德,却在大义面前做得糊涂,可恨至极!

梁山好汉都让宋江给毁了,梁山豪杰的义薄云天就是一个悲剧,所以说义薄云天里没有义!

生肖虎、生肖龙、生肖马谁最容易翻脸谁最心细谁的本事最大

生肖虎、生肖龙、生肖马三个生肖都是很强势的,也是很有本事的,他们各有各的不同特点,他们都是很强势,意志很坚定,也是很能干的,那么谁最容易翻脸?谁的心最细?谁的本事最大呢?

生肖虎:一言不合就翻脸

生肖虎霸气侧漏,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性格刚烈,比较冲动,敢于冒险,做事积极大胆,喜欢出风头,接受挑战,不怕失败,他的性格急躁,没有耐心,独断独行,一言不合当场就翻脸,完全不给人面子,也不看场合。

生肖龙:六亲不认

生肖龙有远大的理想,天生聪慧,头脑灵活,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待人热情友好,善于交际,沟通能力强,做事认真,有毅力,有耐心,性格比较强势,有点自傲,不相信别人,要求完美,公私分明,当别人提出过分的要求,会损害到公司和集体的利益时,他当即拒绝,马上翻脸,就是自己家人也不给面子,六亲不认,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

生肖马:脾气暴躁

生肖马是一个活泼好动,热情友好,性格直爽,不受约束,潇洒洒脱,喜欢追求时尚,喜欢攀比,做事积极主动,心态乐观,积极向上,重情重义,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性格倔强,脾气暴躁,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一言不合,当场翻脸暴走,完全不会注意别人的感受。

生肖虎、生肖龙、生肖马谁的心最细?

生肖虎霸气侧漏,比较强势,有大局观,做事缺乏详细的计划,有些冲动,有些任性,动手能力强,常常忽视一些细节,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生肖龙做事情特别认真,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他们深思熟虑,懂得思考,会分析,会推理,他们不会冲动地做出一些决定,而是深思熟虑后才去决定做这件事,他们的运气也特别好,想做的事马上就能办到。

生肖马做事比较果断,总是马马虎虎,有些粗心大意,不注意细节,脾气比较倔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冲动发火,他对人热情,对朋友特别好,重情重义,就是有时冲动,做事有时粗心大意,他们的细心,生肖龙》生肖虎》生肖马。

他们谁最有本事?

三个都很有本事,只要发挥出他们的潜力,都是很厉害的人,尽量改掉坏脾气,做事应该有追求,有计划,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那么他的日子是很好过的,也是很有本事的人

总结:

我们和别人相处一定不要太强势,更不要瞧不起别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知道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更不可能是万能的,尽量和谐的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认真工作,认真赚钱,那么一辈子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

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在拍摄“一个人的照片”的时候,有哪些摄影技巧呢

谈到人像摄影技巧,我认为首先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其次是根据现场环境来处理。我个人是喜欢在拍摄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者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时候进行拍摄。我努力的目标是:还原生活,离生活越近越好!

春季可以拍摄哪些漂亮的外景人像

春季可以拍摄哪些漂亮的外景人像?

春天就是花的海洋,我们要拍外景人像,首选花海。

就让我们在春光里一起去“沾花惹草”吧!

1,梅花下拍拍优雅人像

2,玉兰花下,也可以拍美美的人像。

可以小清新也可以复古风,把服装搭好了,怎么拍都好看

3,桃花林里,可以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人像。

可以拍汉服古风,也是春天里拍的较多的外景。

4,油菜花田里,金灿灿的不仅心情好,也是外拍的好场景

5,樱花,春天最美的花。

淋一场樱花雨,这个场景定是浪漫又记忆深刻的

6,还可以拍拍春天的其他小花

总之,春天好看的外景太多了。

让我们抓住春光,赶快去拍美景,拍美片。

【以上系本人原创图片,图片请勿他用】

我是喜欢摄影,分享心得的蓝色希腊,欢迎你的关注,转发。

谢谢阅读

解放前四川地区有袍哥,袍哥是哪些人袍哥怎么来的

袍哥组织非常出名的当属贺龙元帅,袍哥是哥老会这样的帮会组织在四川地区的称呼,晚清社会动荡,这样民间的秘密组织得到迅速发展。他的组成人员主要是社会中下层人士,比如破产的农民,小手工业者,游民等。

四川袍哥各堂口设有内八堂、外八堂,内八堂是核心领导层,主持重大事务,按常例设12位大爷。外八堂由内八堂领导,有十个序列,称“十排”(十牌),当年贺龙是“十排老幺”。实际只有八牌,因为袍哥避忌四牌和七牌。

做袍哥大爷,一般都是当时当地有权有势的人物,为了维护财产和特殊利益而加入袍哥,平时给兄弟们小恩小惠,说几句公道话,给自己树立主持公道的形象。

渐渐袍哥大爷们威信很高,甚至知县也要礼敬他们三分。袍哥也是用仁义礼智信组成五堂,仁字号,义字号……。

袍哥也是有严厉的帮规,甚至对行礼和语言等琐碎都有规定,讲礼节,讲礼语比如:怪道昨夜灯花爆,却系来了大英豪。大弟迎驾来迟了,还望仁兄要凉高。这是欢迎语。袍哥在称对方码头时叫“贵龙码头”,自称“蔽码头”或“小码头”,称对方父母用“令尊大人”,“令堂”,……,更不可能容忍成员干土匪勾当,否则受到的惩罚相当严厉。袍哥的规定详细而服人,这有益于整个组织的发展,可惜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帮办红白喜事是袍哥的基本活动,很能收买人心,遇到贫苦人家,会给予金钱上帮助,遇到有钱人家,办事里外都帮打理的妥妥当当。

这个组织也时常开会:单刀会(纪念关公),中元会,团年会,茶会,月会,开香堂等。茶馆则是袍哥们公共活动中心。

清朝肯定是禁止袍哥活动的,而各地袍哥走货又要相互联系,所以就有了暗语。

结仇叫“结梁子”,报仇叫“拿梁子”,调解仇怨叫“搭台子”,双方和解叫“捞梁子”,招了口供叫“拉稀”,酒叫“烧冲子”或“火灵子”或“黄汤子”,肉叫“片子”,

作为民间团体在当时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害群之马也很多。帮会组织里诞生了很多红色袍哥,也有出了不少无恶不作的匪徒。

1909年,17岁的贺龙,在湖北恩施用骡马运盐巴,经当地同盟会员又是袍哥首领唐伯义介绍,加入袍哥组织,与其他兄弟一起参与反清斗争。有一回贺龙被抓,袍哥舵把子邓渊如,变卖家产,买通官府,营救贺龙,全了袍哥的“义”。

贺龙常年在外奔波,与各码头袍哥大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们都很喜欢这位“小老幺”。1911年,贺龙回老家与本县女子徐月饴结婚,贺龙有三个姐姐,三个姐夫都是袍哥组织的成员,大姐夫谷虎成了那一带的龙头大爷。一家人拉起了一支民团武装,声援辛亥革命。

1914年,留日青年陈图南到贺龙家乡发展“中华革命党”,贺龙用“贺云卿”的名字登记加入。1916年,贺龙带着袍哥兄弟,在石门县号召1千多农民,组成“湘西讨袁独立军”。从此,袍哥领袖兼革命党人的贺龙开始了戎马人生。

袍哥里走出来的优秀人士还有王伯高(解放前夕牺牲),徐茂森,杜重石等,他们中有人宁可牺牲性命,也不输气节。

当然组织中也有罪行累累的,比如绵阳大袍哥左汉章,此人从小家贫,但因为是家里独苗,父母娇惯他,少年时不爱读书,就爱和人称兄道弟,17岁经人介绍加入袍哥,20岁就带着200人的兄弟干起了土匪勾当。左汉章工于心计,喜怒不显于色,发展很快,民国时期,势力一度涉及十余县,招纳当地土匪头目,自成一袍哥体系,无恶不作。

可笑的是,此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惊吓而死,全国解放在即,他也知道自己末日来了,在家寝食难安,终日喃喃自语,最终因惊吓过度,一命呜呼了。

再介绍一位,重庆大袍哥石孝先,人称石三,从小就是个惹事生非的主,还弄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太年轻不能出山当大爷。父亲石青阳管不了他,就想着给他娶个凶悍的媳妇,期望能管住他。还真找到一个叫金渊女子,家里是做生意的。金渊很厉害,石三很怕她,但是金渊有两个不学无术的哥哥,每每石孝先要干一些勾当,就和金渊报备,和金二哥金三哥在一起。

金渊也控制不住了,父亲又把他送黄埔军校去,是黄埔第三期学员,没毕业就被学校开除了,之后父亲又把他送意大利留学3年多,直到父亲病逝才回重庆。

石孝先利用父亲的背景,把持着袍哥界,目中无人,蒋介石没办法把他秘密放在公馆里“读书”。

1949年,重庆解放,石孝先吓得肺病发作,咳血不止,解放前半个月他还搞了个10万人游行,他一直在想会不会杀他。结果重庆解放第三天,石孝先大吐血而亡,“徒子徒孙”还想给他大办丧事,结果被压下去,石孝先和普通人一样下葬。

从以上正反两面可以看出,袍哥虽然组织结构复杂,论资排辈严苛,但是无法真正约束组织内成员的行为。

在中共的宣传影响下,很多袍哥都参加了革命,解放后,袍哥的一般成员自行回家参加工作,不予追究,对于参加反革命的头目严惩不贷。

对于袍哥,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诞生的组织,我们还是更多看到他们中很多人,不怕牺牲投身抗战中,不少人为国捐躯。

被赵云一枪刺死的麹义,正史上结局如何

麴义、高顺、曹纯、李傕、公孙瓒,这几位都是作战骁勇的特种兵头子;但是在演义中,他们的武艺都被贬低了很多!此外,击败孙坚的徐荣也被描述成了超级炮灰,而统帅白毦兵的陈到竟然没有出场!

本文只谈麴义。在演义中,麴义只是个高级龙套;在历史上,麴义却是个超级狠人!

演义中的麴义之死。

“袁绍磐河战公孙”一回中,麴义有过一次昙花一现的露脸,但随即就死在了赵云枪下!

公孙瓒得到赵云之后,并没有委以重任,而是让他在后军压阵。在跨桥决战时,公孙瓒率五千白马骑兵出阵;袁绍令颜良、文丑分列左右,然后“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

开战之后,公孙瓒占据桥头,然后派大将严纲率军直扑过去;袁绍军中按兵不动,待严纲靠近阵前时,麴义所率的八百弓弩手一齐乱箭齐发,白马军折损大半。严纲急退,“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

麴义乘胜追击,直接杀到界桥边,公孙瓒下桥避战而走;麴义一刀斩杀了执旗将,然后砍断了白马绣旗,又纵马杀入后军,准备擒拿公孙瓒。赵云正在后军憋着一股子火,看到麴义杀来,挺枪而上,“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

这就是麴义的所有表现,虽然也有闪光点,但遇到赵云,就成了炮灰和经验值。

在早期的嘉靖壬午本中,罗贯中对麴义还算客气,让他与赵云厮杀了十余合,“战到十余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这个表现,应该弱于李典,大概是二流偏强。但是,毛宗岗父子竟然将麴义贬低成了三流水平,就有点过分了。

我们再看历史上的麴义,他是被袁绍设计斩杀的!

麴义背韩归袁。

麴义自幼生活在凉州地区,出身于西凉骑兵,因此生猛善战,而且精通羌族的战法,与中原豪杰的作战模式大有不同。麴义前期的人生历程,并没有太多记载,他后来辗转之间来到了冀州,加入到韩馥麾下。麴义有一支精锐私兵,最善于先登作战,打起仗来很不要命!

公元191年,麴义与韩馥闹翻,干脆反了;韩馥亲征,却被麴义击败!

这个时候,袁绍正在觊觎冀州,于是主动与麴义结交,并一同谋划对付韩馥。与此同时,公孙瓒开始进攻冀州,韩馥再次吃了败仗。

袁绍趁火打劫,按照逄纪的反客为主之计,派出了荀谌这个舌辩之士,对韩馥一番威逼利诱,韩馥被洗脑,竟然将冀州让给袁绍了!袁绍代领冀州牧之后,麴义就成为袁绍的部将。

此后不久,南匈奴威逼河内张扬共同反叛,袁绍命麴义征讨,在邺南地区取得大捷,“单于执杨与俱反,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破之”。

其实,这个时期,麴义就是袁绍麾下的头号战将,什么颜良、文丑,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界桥先登之战。

公元191年冬天,公孙瓒向袁绍开火了!最初,公孙瓒连战连捷,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此外还攻破了青州,杀退了徐州的黄巾余党,兵力逐渐强盛、势力逐渐扩大,进驻到界桥一带。

袁绍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亲自带兵迎敌,这一次,他让麴义当先锋,与公孙瓒展开决战。

此处先插播一下公孙瓒,这人也是威震塞北的名将!

首先,公孙瓒武艺高强,善使双头铁矛,打起架来是个不要命的狠人,“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他曾经带着数十人就敢主动冲击数百名鲜卑骑兵,只见他挥舞长矛率先冲了出去,“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虽然自己的人马也折损大半,但鲜卑人被杀到夺命狂奔!

其次,公孙瓒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反复作战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还打造了一支精锐骑兵,这当然就是大家熟知的白马义从了!乌桓部落最怕的就是白马义从,他们经常以“当避白马”这样的警示语来互相告诫。

第三,公孙瓒还剿灭了渔阳张纯,平定了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一时间威震塞北!

此外,公孙瓒还大破黑山军和青州黄巾军,斩首三万余人!

所以,公孙瓒的能力和功绩,是相当耀眼的,在同一个时期内,曹操、袁绍、孙坚等人,可没有那么傲人的战绩!

回归正题。界桥之战,公孙瓒栽在了麴义手里!

战前,公孙瓒聚集了三万人马,其中有两万步兵,排列成一个大方阵,骑兵有一万人,分别守护在步兵两侧;袁绍统兵数万迎敌,但他将主力放在了后方,而是让麴义率领八百先登死士充当先锋,然后在两翼布置了上千张强弓硬弩作掩护。

这个阵型,迷惑住了公孙瓒。

公孙瓒认为对方主力较少,尤其是骑兵较少,于是主动冲击;麴义让八百死士隐忍不动,全都蛰伏在盾牌后面。须臾之间,公孙瓒的大军已经冲击到几十米的范围内,袁绍才一声令下,只见万箭齐发,公孙瓒的骑兵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麴义率军突然冲出,发起了亡命突击!白马义从始料不及,瞬间一片杂乱、溃不成军,甚至有人争相逃命。麴义的先登死士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严纲,并甲首千余级!

公孙瓒拼死想要守住界桥,但是又被麴义冲破,“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余众皆复散走”,也就是说,麴义一口追到了公孙瓒的寨门口,拔掉了寨前的鹿角牙门,迫使公孙瓒弃寨而走。

袁绍乘胜追击,但是麾下只带了百余人,而且孤军深入,竟然被公孙瓒的部分骑兵包围,急切之下,竟然将头盔都扔地上了(演义中赵云逼袁绍的战斗原型)。麴义赶到,白马义从的散落骑兵才匆匆撤离,“麹义来迎,乃散去。

这一战,麴义杀出了威风,而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则遭受了重创,以至于好长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

麴义之死。

界桥之战后,公孙瓒与袁绍之间又爆发了龙凑之战,但公孙瓒再次被麴义击败。

两年后,公孙瓒杀死了幽州刺史刘虞,尽夺幽州之地;但此举遭遇了激烈报复,刘虞的部将纷纷骑兵复仇,甚至纠集了鲜卑、乌丸等部落共计数万人,共攻公孙瓒,大败之,还斩杀了公孙瓒委派的渔阳太守邹丹。

这个时候,刘虞之子刘和看到时机成熟,于是骑兵讨伐公孙瓒,然后向袁绍请求援助,于是袁绍再次派出了麴义。这一年,公孙瓒再次被麴义杀败,“麴义与公孙瓒战于鲍丘,瓒军大败”,被斩杀了两万余人!

此战过后,白马义从被彻底打垮,公孙瓒再也不可能翻身了!

数次败阵之后,公孙瓒退守易京,而麴义则乘胜追击,将公孙瓒包围!

不过公孙瓒能忍,坚守了一年多,还开垦农田、储备粮食,直到麴义军中出现了粮食空档之后,公孙瓒才反扑出来,将麴义杀败。袁绍率主力赶到后,与麴义合兵,又将公孙瓒杀回。

公孙瓒盖了个易京楼,准备长期坚守,但这无异于自取灭亡,后来被袁绍的掘子军攻破,公孙瓒自焚而死。

可以说,袁绍之所以能够击败公孙瓒,麴义应当是头号功臣!在双方的多次拉锯战中,所谓的“河北四庭柱”,几乎都没有什么表现!

随着麴义立功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他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一般情况下,那些能力突出的强人,很可能恃才狂妄或者居功自傲的情况,而麴义正是这种人!如果你屡建奇功,就可能会出现功高震主的现象,麴义也是这种人!

麴义逐渐有了野心,“自恃有功,骄纵不轨”,袁绍早就察觉到了,于是设下了鸿门宴,在席间生擒了麴义,最终将其斩杀,然后兼并了他的部众!

其实,袁绍最不会用人,在他眼中,麴义只不过是一只走狗罢了!袁绍最爱干的,从来都不是拉拢下属,而是自毁长城,他处死田丰,关押沮授,还逼走许攸,逼反张郃,实在是用人的反面典型!

即便是麴义没有恃功放纵,袁绍也容不下他!

我们看一下吕布的遭遇。

吕布在投奔袁绍期间,曾经大破张燕的黑山军,为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袁绍疑心重重,按照曹操的话说就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所以他佯装与吕布亲近,却在暗地里准备加害,竟然让甲士连夜去刺杀吕布,好在吕布提前预感到不妙,躲过了一劫,“布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

吕布连夜出城,然后与袁绍决裂!

如果麴义有吕布的敏感嗅觉,也许就不会被袁绍暗算了!

麴义作为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窝囊地被袁绍卸磨杀驴了,可惜,可悲!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大抵如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