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绝句有哪些?汉乐府名诗《江南》,7句诗有5处重复,为何还是千古名作,好在哪里_凭栏_绝句_莲叶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千古 有哪些 凭栏 绝句 莲叶

本文目录

  •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绝句有哪些
  • 汉乐府名诗《江南》,7句诗有5处重复,为何还是千古名作,好在哪里
  • 小学生都能读懂的千古名诗《画》,究竟好在哪里
  • 你知道哪些关于相思的诗句吗
  •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 千古绝唱的原唱到底是王庆爽还是王超
  • 我们现在的歌曲几千年后会被后人像我们对待唐诗宋词来研究吗
  • 形容昙花一现的诗句
  • 岳飞凭栏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诗词中的凭栏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绝句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绝句有哪些?

回答这个问题,看来要先对题目辨析一番之后才能进行。主要是“千古绝句”这四个字需要分辨一下:

“千古”,可以理解为很长的过去了的时间。“绝句”呢?我看有两种解释:一、自从它来到世上就一直被传颂、引用,对后来的人有某种教育警示作用的名句,所以也可以被称为名言。二、就是诗中的“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言或者七言。我偏向第二种解释,题中所说“千古绝句”,就是作者一直流传至今的优秀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说到诗中的绝句,按我的认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古绝”,即古诗或曰古风中的绝句,只需押韵即可,不必讲求平仄对仗。二是格律诗中的“绝句”,形式上的主要要求就有三个方面:平仄、对仗、押韵。平仄和押韵是每诗必须的要求,对仗则分别有四种形式:可以上下两联都对仗,可以上联对仗下联不对仗,可以上联不对仗下联对仗,也可以上下两联都不对仗。但是,不论古绝还是律绝,都要以意境、情感或者思想为灵魂。否则,即使形式上做得再好,也不能叫做好诗,甚至不能叫做诗。那叫什么呢?可以叫做“韵语”,或者叫做做某方面工作的口诀。

题目说“千古绝句有哪些”,这太多了,所以我只能随便告诉你几首自己熟悉的。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清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相思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太多,不能一次说完,以后有机会再聊!

20191113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汉乐府名诗《江南》,7句诗有5处重复,为何还是千古名作,好在哪里

汉乐府名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采莲的季节了,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莲叶浮出水面,碧绿清雅,俯仰生姿,层层叠叠,袅袅娜娜,随风摇曳。

在茂盛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摇着那漂亮的纱衣在莲叶间穿梭,尽情地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忽然又游到了那儿,哎,真说不清它们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的欢快和轻灵。字里行间的喜悦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莲田里愉快地采莲的痴男情女,柔美多情的歌声随着波纹荡向远方……

全诗格调轻快,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作为民歌(甚至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当时是唱出来的,且是重章叠唱,烘托出鱼儿的无为、自由、欢快,更是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把男女之间的欢悦给暗示得淋漓尽致!同时向我们呈现出江南水乡采莲的诗情画意!

小学生都能读懂的千古名诗《画》,究竟好在哪里

王维的诗,一向清幽淡雅,其山水田园诗,更是别具一格,读之能令人忘却一切烦恼,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等等,句句都是千古佳作,为其赢得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

而王维下面这首《画》,虽然只有简单的20字,却描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花鸟意境,我相信读书识字的人,只要读上几遍,便能背诵,但妙在,越品越有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当然,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不是王维,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在王维的集子和《全唐诗》中,并没有这首诗,所以有人便提出了其他的说法,一说是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但究竟如何,尚无定论。我记得上学时,课本上便写着作者是“王维”,所以此处默认为王维的作品。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因为距离而产生的画中美感,远山苍翠,峻拔峭立,让人感到无限风光,这里是静态描写,仿佛将读者的浮躁全都一扫而空,瞬间带入到了诗意中,伫立于大自然内。

次句“近听水无声”,是“动态”描写,但是这个“动态”却并非真实的动态,因为没有声音,这是画中流水的逼真带给读者的一种错觉,一切都是无声的,但正因为是无声的,所以别有一番另类的美态。

前两句,为我们表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大自然无声之图,虽然是在观画,但却构建了一个画中的自然之美,虽然是无声,却让读者更接近山水。

下面两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更是奇思妙想的佳句,花开了花落,人来了鸟惊,但是作者却一反常态,写出了别样风情。因为是在画中,所以花儿是不会凋谢的,永远只留存着美好;人来了鸟也不会惊走,如此,一种永恒的美,仿佛永远留在了人间。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山水花鸟画,虽然画是静止的,但是笔法却是活的,虽然作者处处凸显画中之景的“静止”,但却为我们带来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图景。诗中文字浅显,每句诗的第三个字,依次为“山”、“水”、“花”、“鸟”,可以说巧妙之极,这四者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优美绝伦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多处使用反义词,读来节奏清晰,平仄分明,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当然,除了新奇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之外,这首诗,还蕴含着引人深思的哲理思考。诗中的画,仿佛是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欣赏其美,是在绝对心静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的绝美,如果将这幅画,比作能够寄托情怀的事物,似乎也未尝不可,花永远不会凋谢、鸟永远不会飞走,人来人去,画中的花鸟依然如故,可这种永恒的美丽,却只能存在于画中的虚幻之中,这不是现实,却需要现实中的人去感悟。

你知道哪些关于相思的诗句吗

谢头条邀请!

自古以来,写相思的诗词最多。

《苏幕遮》

细柔风,轻薄雾,

碧水含烟,莺唱垂丝树。

燕点荷塘梳翠缕,

成双成对追逐翩翩舞。

日西归,鸿北去,

漫漫长愁,难近归乡路。

梦展高天飞雁羽,

瞬息回家,互把相思诉。

为什么有人说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耗尽国力,天下分崩,内迁的五胡擒西晋两帝(怀帝,愍帝),陷长安,洛阳。中原士族南迁,史称永嘉之乱。五胡在北方建立十余个政权,同南方汉人政权对立,中国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才重新统一全国,结束近三百年乱世。如果,把五胡乱华的祸端,加在二百多年前的光武帝身上,是非常可笑的。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军事能力远在汉高祖刘邦之上。他出身布衣,崛起于乱世,三十岁便登基称帝,重建大汉王朝,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东汉建立时,人口只剩下一千多万,二十多年后才恢复到二千多万,真正是地广人稀。刘秀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统一全国后,立刻时行休养生息政策,实行三十税一,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抑制豪强,整顿吏治,东汉经济逐步恢复,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初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已在边境地区生活,民族矛盾比较严重。刘秀一改汉武帝和王莽时期的大民族主义政策,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以“柔道“为指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对少数民族用友好,友善,自治,互助政策,主张以德治边,这是汉初严俊国内形式决定的。

东汉初期,人少国弱,没有实力对外发动战争,只有用怀柔政策才能维护边境的长治久安。光武帝允许少数民族进入长城内定居,以后几代皇帝,仍对少数民族友好政策,而且给东汉政权带来巨大好处。

公元73年和公元91年,东汉政权两次率南匈奴和鲜卑,乌桓联军讨伐北匈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南匈奴和鲜卑成为维护边境稳定的重要力量,刘秀制定的民族政策非常成功。

西晋建立初期,国内形式同东汉初期差不多,人口只有二百四十多万户,一千六百多万人,同样面临人口严重不足问题。

当时,西晋民族问题也非常严重,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关中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对长安呈包围之势。

姜聪比较有长远眼光,他上书《平戎策》,主张把内迁的少数民族全部迁到长城以外,以免夜长梦多。

晋武帝司马炎没有采纳这个政策,一个是国内严重缺少人口,一个是强令少数民族外迁,将引起骚乱,既使把这些人强行趋赶到长城以外,边境地区忖永无宁日。

事实上,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出色的帝王,文治武功兼备,继祖叔父之基业,统一天下,澄清吏治,发展经济,天下大治。

晋王朝很快走上富强道路,人口激增。五胡乱华的罪魁祸手是皇后贾南凤和八王之乱,导至天下分崩,五胡趁机在北方掀起建国热潮。

公元304年,巴氐人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建立前赵政权。此后百余年间,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十余政权。

在南方的汉佚政权先后数次北伐(祖逖,桓温,刘裕)都没有成功。直到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才重新统一全国。

五胡乱华时期同光武帝时代已有二百多年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国情。光武帝不可能为二百多年以后的事情背黑锅。

在古代,游牧民族生存条件困难,总是骚扰边境,成为汉民族的恶梦。但是,中原王朝强大时,少数民族根本没有机会入主中原。

东汉末期,军阀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以吊打乌桓,曹操拥半壁江山把匈奴分成五部,派刺史治理,甚至可以灭了乌桓,因为此时中原王朝军力比较强。

西晋王朝灭亡,是统治者治国无术,由内乱引发外患,究由自取。

千古绝唱的原唱到底是王庆爽还是王超

千古绝唱的原唱是王庆爽,是她创作的参加13届青歌的作品,由余秋雨先生点评。

我们现在的歌曲几千年后会被后人像我们对待唐诗宋词来研究吗

歌曲也是一种艺术,它是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势。

但一首歌曲要成为千年以后倍受传承,得到音乐爱好者的亲睐,没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不会成为千古绝唱的。歌曲是由歌词与简谱的完美组合,不是像现在的歌曲泛滥而低俗媚唱,或者是自作多情的吼歌,闭上眼晴,摇头晃脑的瞎哼哼唧唧。这样的歌曲永远成不了经典,只是音乐人自我欣赏罢了。

一首经典,足以感觉风停雨止,清波徐徐,月色皎皎。鸟停枝头,鱼听水里,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之无穷;一首经典,足以让山河奔放,激情奋发,立志于在困境中求生,在波涛汹涌中遨游。其词韵如山洪暴发,如雷霆奔跑。

艺术是有生命的,是要用心才体会出来的。要想成为音乐里的璀璨明珠,努力吧,音乐人们。

形容昙花一现的诗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汉乐府·长歌行】

《诗经·陈风·月出》

寂寂昙花半夜开 月下美人婀娜来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皎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昙 花

玉骨冰肌入夜香,

羞同俗卉逐荣光。

辉煌生命何言短?

一现奇芳韵久长。

昨夜昙花犹未落,今朝露湿又重开

『来自民间的美丽爱情传说:』

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

岳飞凭栏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诗词中的凭栏

问题:岳飞凭栏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诗词中的凭栏?


前言

凭栏亦作“ 凭阑 ”,即身倚栏杆的意思。古诗中的凭栏非常多,有的在桥上凭栏,有的在楼上凭栏,相同的是,都有远望之意,既然远望必有所思。有的是思念情人、有的思念亲友、有的是心怀抱负。

我们先看看岳飞的凭栏,再看看古诗中不同的凭栏。

一、岳飞满江红中的凭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起句就是“怒发冲冠”,原因是下阕换头处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但是岳飞胸中的遗憾是,他很可能会“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会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举动。

那么“凭栏”的作用就在于,给岳飞提供了一个登高望远、思绪飞腾抒发感情的现实条件。

古人诗词中的凭栏都是一种前奏,后面必有所生发。

二、其他诗人的凭栏

1、桥上凭栏 元稹《智度师二首 其二》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前二句写了禅师以前是百战成名的武将,立功以后立地成佛。 功成身退后“闲”凭栏干远眺夕阳,这种鲁仲连式的结居是李白最终的理想。

同时期的白居易 《和友人洛中春感》诗:

“莫悲 金谷园 中月,莫叹 天津桥 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天津桥是洛阳的一座名桥。天津桥上无人识,也有一种落寞之感。

元稹看到桥上的禅师时心有所感写下这首绝句,那么禅师本人在想什么呢?元稹没有说,或许禅师也偶尔想起当年金戈铁马的生涯吧,或者只是心无杂念地在欣赏落日大江红的美景,至于“无人识”可能恰是和尚的意愿。

2、江亭凭栏 韦庄《题貂黄岭官军 》

散骑萧萧下太行,远从吴会去陈仓。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吴会去陈仓,从江南去西南,路途之中凭栏远眺,韦庄写的很清楚,思念楚乡。韦庄处于唐朝末年,中原混乱之时去了四川作官,在朱温篡唐以后,韦庄劝王建称帝,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

末句尽日凭栏忆楚乡,既是怀念家乡,也是怀念一去不复返的大唐。

3、冢上亭凭栏 《题冢上亭》(唐·吕岩) 

冢上为亭鬼莫嗔,冢头人即冢中人。凭栏莫起存亡意,除却虚空总是尘。

在坟地凭栏不多见,也不见得少,我们参观某某陵时,也有机会凭栏,既然是在古人坟墓左右,凭栏所思当然有今古存亡之感。

4、楼上倚栏《八声甘州》柳永 (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这首词两面写来,佳人在妆楼颙望,不见归舟,而词人倚栏杆处,“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三、不要凭栏

1、独自莫凭阑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劝慰自己,不要去登高凭栏了,凭栏会让自己更加悲伤。流水落花春去也,无限江山无限愁。还是在软禁的小院里呆着吧。

2、休去倚危栏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说,不要去倚栏,因为心中“闲愁最苦”,再去依栏远眺,看到斜阳烟柳,更是愁上加愁。

结束语

作诗填词,不用到“凭栏”这个词的人不多,老街也不能免俗。

《卖花声 岳阳楼怀古》 @老街味道

无客与凭栏,独对君山,平湖晚照一苍顔。笛里愁肠吹欲断,偏是阳关。怅望水云闲,长路漫漫。秋风鲈脍几时还。多少英雄曾把酒,回首长安。

@老街味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