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没有电视剧或电影,反映崖山之战大宋军民10万人跳海殉国的千古壮举
- 都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对此,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 为什么史家把崖山之战视为南宋灭亡之时而不是国都临安失守,恭帝出降之日
- 你对靖康之耻与崖山之战有什么看法
- 历史上有哪些无比悲壮的战争场面
- 南宋崖山之战后,数十万军民投海,是南宋臣民刚烈还是元军残忍
- 崖山之战,为何陆秀夫一定要带着七岁的小皇帝殉国
- 崖山之战后,再无汉人这是怎么回事
- 为什么说“崖山之战再无南宋”,那一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 崖山海战如果南宋胜利并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么南宋能否复国
为什么没有电视剧或电影,反映崖山之战大宋军民10万人跳海殉国的千古壮举
还是别拍好!无论从历史、军事,还是斗争角度看,崖山十万军民跳海,绝不是壮举,而是一种洗不尽的耻辱与莫大的悲哀。
所悲者,北宋开始以文制武,自废武功,军功沦为贱役之后,英雄丧志,壮土离心。从此正式开了文明为野蛮所灭掉的先河。
横竖是一死,南宋十万军民有跳海自尽的决心,却无返身决一死战的勇气。这是为何?
就因为赵家人用体制阉割掉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的尚武基因。然后,知识分子又改变了社会民风。
使得本来的战斗民族成了绵羊之性,畏敌如畏虎。
当大众宁可去选择死亡、也不敢去与敌人拼命阵亡时。说明了,对敌人的畏惧、竟能超过了对死亡的畏惧。
这样了,还有什么可值得用影视去怀念与歌颂的?
再论一论,十万军民,意味着什么?
赵家小天子如丧家之犬时,还有十万军民追随,那说明,宋室在南方还是有民意基础的。
那么,为何没有人把这十万人组织起来,选锋择锐,编练成军。而是要坐等蒙元逼近,然后一败涂地,哭哭啼啼的集体自尽?
十万军民,那是什么概念?
十万军民,挑选出五六千精壮练成劲卒,总挑得出吧?再抽出一二万体健之人为民夫后备。如此。凑一支万人之军,凑得出吧?
万人之军,在不同的人统领之下,表现与作用,也大大的不同。
三国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时,曹操战兵不满万,骑兵只六百。而当面之敌,袁绍大军兵力号称二十万上,连营几十里。而曹操就能凭万余兵,坚壁固守,袁绍占有兵力之优,河北军不乏名将,士卒也多劲兵,可就是攻不下曹操的万余人。
最后,还让曹操袭乌巢,断了河北军的粮草,扭转形势。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见三国志.武帝纪)
那么,为何曹操能以万余人,在地形平坦的北方平原上坚壁固守三月不失。而南宋有十万军民,为何却不能利用南方多山地形,凭险自守?
说白了。就是畏战,惧战,不知如何备战了。丧胆了,然后害怕了!
宋朝的体制,就是精心设计出来防范再次滋生出枭雄的。
北宋贬狄青,南宋杀岳飞。而曹操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更是两宋重点防范的对象。从体制上去彻底铲除了”文武兼备、出将入相”的土壤,表面上江山稳固了,实质上,彻底终结了汉文化的扩张步伐,殆害了华夏民族一千年。
南宋末,同样的兵将,为南宋之兵时,畏首畏尾,战斗力如渣。降蒙后成了元军,立即就成了虎狼。
明末,糜烂的明军降敌变成了清军后,竟然一个个又变得骁勇剽悍,转战千里也不知疲倦了。
这是极其讽刺意味的!
所以,没有影视去拍摄崖山题材,多半为编导们一时没想到吧。但这并不是坏事。去拍他干嘛呢?
若是批评之,毕竟人死为大,对古人不敬。
若是歌颂,则又有什么可值得歌颂的?
(图来自网络)
都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对此,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又称“崖山之后无华夏“ 。对于这句话如何理解?在回答之前,首先。应该了解史上最为悲壮的,导致赵宋王朝终结,元朝一统华夏的崖山之战。
崖山海战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后一次战役。南宋德祐二年,元朝大军渡过长江天险,攻破临安,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元朝人生擒活捉。但南宋的一批文武大臣拥戴年方七岁的南宋益王赵罡,在福州继位称帝,史称宋端宗。
祥兴元年,宋端宗又意外溺水而亡,他的弟弟、7岁的赵昺登基,史称宋少帝。为了躲避元朝大军的攻击,南宋君臣在陆地已经没有立足之处,被迫带领剩余的人马乘船出海,退守广东崖山。元朝大军很快追踪而至,对南宋船队发起猛攻。祥兴二年正月,打响了事关 南宋兴亡的最后一战,崖山海战。
祥兴二年二月初六,南宋水师全线崩溃,土崩瓦解。大臣陆秀夫背负宋少帝跳海殉国,南宋至此灭亡。
在崖山海战中,有一个陈姓水兵侥幸脱逃,回到了扬州老家,从此隐居乡间,他的外孙子朱重八,就是那位名震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崖山海战80多年后的洪武元年,他推翻了元朝建立大明。
历史就是充满了喜剧性,元朝统治者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崖山海战脱逃的水兵后代,会成了推翻其统治的大明皇帝。
由此 可见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指的并非没有中华而是另有所指。这句话与“明亡之后无华夏“一句并列,是一种汉奸殖民文化和网络论调 。该论调主张者认为随着宋亡的崖山海战,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并认为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特别是日本侵华时期,汉奸殖民文化,大东亚共荣文化的宣传,中华文化已经不复存在。这种论调更是甚嚣尘上。
改革开放后,一些亲美媚外的所谓精英又重拾老调,诋毁中华文化,丑化中国人。许多电影,小说,等等都把丑化歪曲中国的历史文化,乃至现实,当成谄媚西方,获取奖赏,到国外拿奖的捷径。他们为了给自己的所作所为披上历史的合法的外衣,把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搬了出来,似乎我们仍然生活在元朝,日本人的统治之下!因此,习主席提出来要坚持文化自信,这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为什么史家把崖山之战视为南宋灭亡之时而不是国都临安失守,恭帝出降之日
为什么说崖山之战后南宋才亡?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只要赵家皇帝在,南宋就在,汉人江山就在,华夏风骨就在,则天下就未亡!
崖山海战的想象图
其实展开说来,笔者一直对整个宋王朝充满的敬仰和惋惜,原因无外乎一下几个方面:
宋亡以后,华夏彻底丢掉了祖宗留下的锦绣江山
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华夏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陷入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纷争纠葛的历史宿命。远至商周与犬戎,近至五胡乱中华,不论何时,长江都像是汉民族最后的万里长城一样,保存着华夏的血脉,承载着汉人的风骨。直到蒙古灭宋,汉人才第一次丢掉了祖宗留下的锦绣河山,沦落到异族的马蹄之下。
传统意义上的汉家九州
宋亡以后,华夏彻底丢掉了文明宽和的社会风气
有宋一代,中国的女子第一次拥有了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有宋一代,中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不杀士大夫的宽容传统。有宋一代,中国第一次跳出了你死我活的权斗旋涡,流放代替了肉体消灭。有宋一代,中国终于放弃了对商业的强烈鄙视,商船开始走出南海,探寻中东阿拉伯的未知世界。倘若宋朝能够延续百年,则当今世界是否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格局?
宋朝仕女图
有宋一代,华夏彻底丢掉了意气风发的尚武雄风
秦凭甲士一扫六合,汉凭铁骑经略西域,唐凭壮志远服中亚,就连三国乱世盘踞辽东的小军阀公孙渊,也能让鲜卑、高句丽退避三舍。直到宋真宗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才在军事上形成对华夏的绝对优势,并凭着这一优势最终由蒙古完成了对华夏的绝杀。
唐朝另骑兵闻风丧胆的陌刀队(想象图)
有宋一代,士大夫呈现出旷古烁今的精神风骨
宋朝以前,九州江山一直都由世家豪强所把持,直至唐朝还有所谓的七宗五姓。有宋一代,虽然地方庄园仍旧把持着帝国的经济基础,但科举取士却给家境普通的儒生们提供了走向帝国中枢的舞台。这些儒生中虽不乏蔡京、秦桧之流,但总体上宋朝的士大夫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有理想、有坚持,最终这些人纵横江山,践行了为国为民的道德操守,也有生命陪伴宋帝国走完了最后一程。
跳海殉国的士大夫典范——陆秀夫
最终,十万军民同南宋末帝共赴国难,华夏传承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和风骨也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我是鱼渊观世界,一个独立、客观有态度的头条作者,欢迎您的评论、交流与关注
你对靖康之耻与崖山之战有什么看法
宋朝是一个文风鼎盛的朝代,宋朝最大特点就是过于注重于精神世界,而不注重构建国家理想,也没有国家发展目标!
宋人过于看重个人荣辱,不关注国家前景。说穿了,这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朝代,也是华夏士族精神,最后的余辉!
宋朝没有纠错能力!宋朝一旦出错后,既无止损预案,亦无应对之法,更别提什么纠错能力了!
从靖康之耻的由来,从崖山之战的结局,都充分的证明了宋朝是一个没有理想丶没有危机意识丶没有纠错能力的朝代。这一判断,不但适用于宋朝,也适用于今天的世界。当今之世,判断一个国家的兴衰,首先就是看该国现行制度的纠错能力如何;其次就是看该国有没有真正可以实现的理想;其三就是看该国有没有危机意识。
历史上有哪些无比悲壮的战争场面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孤军守土四十载,少年白发无人还
每当我看到安西都护府白发兵的故事都会不禁煽然泪下
离家时还是少年郎,终其到白发老年,都未曾在踏回故乡一步,守城四十余载,到最后一群白发老兵冲向敌人走向覆灭时,那一刻是有多么的无比凄凉悲壮啊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史思明所率领的20万“叛军”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攻取河东,洛阳,长安,天下震动
当时唐朝的精锐部队全在边疆戍边,守卫京师的全是一些毫无战力的,所以安史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的占领了京城长安,唐玄宗为了平叛叛军,先后调集了各地节度使的精锐之兵来勤师
这其中就包括了安西都护府的精锐之兵,当时安西都护府共有2万士兵,这些士兵全是身经百战的精兵,一共被抽调了一万五千人,只留下了五千人防备吐蕃和突厥
从那一天后,被抽调的人再也没回到过安西,守卫的人也再也没有回到过长安
经过长达八年的平叛,安史之乱被平息,但是经过这么一闹腾,唐朝的实力大大受损,原先收服的地方相继出现叛乱,北庭,渤海,安南都护府相继失陷
但是安西都护府却一直都唐军手里,就是因为有这留守的五千兵士在誓死守卫
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唐朝的实力再也不能使四方畏惧,邻居吐蕃看到了这个机会,乘机占领了河西走廊,这下彻底使唐王朝和安西都护府失去了联系,安西没有了支援,从此只能靠自己抵御敌军
而唐王朝也忘记了远在天边的安西还有一支孤军在守卫着疆土
到了788年,整个西域只剩下了龟兹城,其余的瓜州,沙洲,盐州,夏州,西州,于滇,庭州,甘州,肃州,原州,河西,陇右两郡全部落入吐蕃之手
安西的唐军还以为年号还是玄宗时期,还钱币都是都是玄宗的年号,为了抵抗吐蕃,安西守军自己耕田,自己造衣
当时唐王朝内忧外患根本无心考虑这远在天边的安西军,就这样安西军被人遗忘了整整四十年,谁也不知道在遥远娥地方还有一支军队再为大唐守卫边疆
吐蕃为了拔掉唐军在西域最后的据点,联合了回纥,葛逻禄年年攻打龟兹城
到了808年,孤军坚守了42年的安西军走到了山穷水尽,穷途末路的时候
那天,吐蕃十万大军集结在龟兹城外,最后一次劝降了城里安西守军,安西军只是用箭矢回应了自己的态度
就这样,西域最后的大唐守军,在吐蕃十万大军的攻势下全军覆没,这最后的一战,男人全部战死,女人大半自刺殉国,只剩下一些不懂事事的小孩被卖做奴仆
那一战,尽是七十余岁的白发兵,拼着自己最后的力气步履蹒跚的冲向敌军,他们再也不能保卫安西了……
下一张
下一张
南宋崖山之战后,数十万军民投海,是南宋臣民刚烈还是元军残忍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很严肃。南宋十万军民为了不做亡国奴,选择和宋帝一起投海自尽,这在整个中华历史上都是少见的。关于原因,上面很多人都提到了,比如元军残暴、南宋军民刚烈等。这些都是事实。但笔者觉得还不是最本质的原因。
最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觉得是理学的影响。作为官方正统文化的儒家文化-理学,发展到宋朝,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也涌现出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家,如二程、张载、周敦颐、邵康节而被称为“北宋五子”。理学所奉行的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念,对当时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南宋后期军民这种做法可以理解。
虽然明朝也有理学,但明后期心学以及其他流派的发展,导致理学式示微。因此,虽然明朝崇祯也是自尽,但类似南宋十万军民一起投海的情形也就不存在了。
希望以上解答能对你有帮助!
崖山之战,为何陆秀夫一定要带着七岁的小皇帝殉国
謝友邀。崖山之战的来龙去脉以及悲惨结局早已尘封历史,灰飞烟灭。历史上,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悲壮,迥荡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扺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而战义无反顾,可歌可泣。陆秀夫做为“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和陆秀夫)之一,并不会被后人忘却。陆秀夫,字君实,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人,官至左丞相,殒时44岁,正是血气方刚芳华之年,令人唏嘘不已,前些时,听说陆秀天陵墓被毁,深感痛心。崖山之战,陆秀天背着七岁小皇帝跳海殉国更为彻骨不寒而栗。回首那段晦暗的历史……宋恭帝和杨太后被掳走。然后,4岁的他,便开始随流亡政府四处颠沛流离,与他同命的哥哥早他立皇位,听说是被吓死后才立他为皇,小小年纪所受之苦不得而知,没过上一天的快乐生活,更谈不上幸福的童年。用现在的眼光看,他的死就是整个朝政的殉葬品,就是谋杀害命,朝野腐败无能,让一个乳臭未干不懂事的孩皇帝去死,太过残忍!倘若不死也难逃覆国的恶运。转念,总比徽钦二帝被金人赶到千里边塞苦地受尽屈辱好得多,死得虽不其所,总算有民族尊严吧!
崖山之战后,再无汉人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这么多年了还有这种搞笑言论。
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中华正统在日本。这个日本人提出的脑残言论现在还有受众吗?那我们也能写啊:
明治之后无日本,广岛之后无大和,东瀛正统在呆湾!
林肯之后无美国,布什之后无白种,米国正统墨西哥!
希腊之后无哲学,罗马之后无上帝,欧洲正统土耳其!
母系之后无能人,部落之后无智人,猿猴正统在非洲!
直立之后无灵长,用火之后无哺乳,人类正统在狗窝!
可以说这句话是日本不安好心的人从历史垃圾堆里淘出的臭狗屎。如果我们自己也有人也在宣传这个言论的话,那这个人不是蠢就是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在否定我们继承清朝和元朝土地的合理性。很简单,如果你真的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华,明朝之后无华夏。那你就是在否认元,清的正统性,你不承认别人的正统性那别人打下的土地你凭什么继承呢?
所以在明朝灭元之后朱元璋在即位诏书里说:宋朝获得了天命从而统治天下三百年,后来宋的气数尽了,元朝获得了天命又统一天下一百年。现在元朝的气数尽了,又到我大明获得天命统一天下。可见,明朝承认元朝是继承了中华正统的,史官修史书也确实修了《元史》。
再说清朝,溥仪在退位诏书中也明确阐述了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朝的正统,并要求满、蒙、回、藏不可以闹独立依然要像听从清朝一样效忠民国。就一个意思,清朝是中国,民国也是中国。
所以,我们不能否认元、清为中国的民族融合所作出的贡献。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治理统治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历史合法性,才能说自古以来。而日本人和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宣扬“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就是妄图瓦解削弱我国对于西藏、新疆等地区统治的合法性。其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这就是我的观点,小伙伴们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讨论,原创手打不易,您的点赞与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为什么说“崖山之战再无南宋”,那一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在广东江门,那里现在遗留着崖门海战遗址。南宋末年,南宋逃亡政府一众文武百官,王公贵戚带着小皇帝到了此地便逃无可逃。于是,率众和蒙古人进行了最后的大决战。这场决战十分惨烈,从士兵到将军,从文官到大臣,从秀女到皇后没有一个怕死的,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和蒙古厮杀到底。
崖山之战中国第一次沦陷于异族,中国自力成长的过程被打断,已经高度文明的经济、文明、科技、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很多国外的史学家将宋代消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日本人认为,自从元朝军队在广东崖山消灭最后一支南宋的军事力量,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崖后,中华文明就被阻断了。后来满清入关,更是将华夏文明摧毁殆尽了。在南宋和明朝末年的时候,有不少汉人跑到了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文明与文化,在唐宋的时候向中国派了不少人来中国学习,连大唐的都城长安都被他们“微缩”后搬回日本当时的首都奈良去。
华夏族不是血缘共同体,而是因共同文化认同而组成的一个群体。满清入主中原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学习华夏文明。这种情况下,由于皇家教育中可以聘请到更好的老师,让满洲贵族的汉文化造诣远超一般人。
满清占领了江南一带,要求男子剃发,打扮成满族男人的发饰,为此还宣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然而无数的江南人并不为所动,为自己的一身傲骨来进行无声的抗议,并为此还掀起了一定规模的反抗,但是终究抵不过满清八旗军队,造成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的惨剧。
历史上历次的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的初期,都会因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而伴随着对中原汉文化的毁灭与摧残,尤以蒙元,满清为甚,但是汉文化并没有因此被彻底毁灭,反而是强大的汉文化同化融合了这些游牧民族文化。
至于后面一句“明亡之后无华夏”,则完全是在附会。因为中华与华夏这两个词就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这么说过。倒是日本人曾经想利用这种歪曲的理论来征服中国。
崖山海战如果南宋胜利并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么南宋能否复国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就算崖山海战南宋取得了胜利,得到了足够的时间来修养生息,还是没有办法复国的。
没有陆地力量的支撑,飘在水面的海军只是泡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任何一次海战的胜利,都离不开陆地力量的支持。而在崖山海战爆发之前,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丞相所组织的反元势力,已经在广东海丰附近的五坡岭被元军所击败,文天祥被俘,在押送被俘途经零丁洋之时,写下了千古留名的《过零丁洋》。在这之后,南宋在陆地上的军事存在已经彻底被元军所抹除。只剩下由陆秀夫和张世杰所统领的海军主力,孤独的在崖山一带与元海军对垒。
取得胜利之后的海军,究竟要何去何从。
历史上崖山海战南宋惨败,数十万军民投水自尽,素有“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的说法。而假使崖山之战,南宋海军在与元海军的对垒当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时候的南宋军民,将何去何从?
所以说,南宋就算取得崖山海战的胜利,得到了足够休养生息的时间,可是由于没有陆地力量的支持,海军孤掌难鸣,无法寻觅到稳定的根据地,复国还是希望渺茫的。
趁着海战大胜,士气高涨之时反攻陆地?不妥不妥,就算海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元军仍旧在陆地上具备绝对的优势,以卵击石,这是自取灭亡。
趁着元海军元气大伤,无力追踪的时机,组织力量南下渡过大洋寻找新的根据地?这似乎也不是很稳妥,崖山位于珠江出海口附近,距离广东等地很近,但是想要远渡重洋寻找稳定的根据地,还是很困难的,这不是长久之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