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的意思解释(你认为怎么解释‘’以柔克刚‘’)_道德经_柔弱_老子

本文目录

  • 你认为怎么解释‘’以柔克刚‘’
  • 如何理解老子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克刚的道理在哪里

你认为怎么解释‘’以柔克刚‘’

承蒙邀请,不甚感谢。

关于怎么解释“以柔克刚”,我想说:虽然法亦有法,但行于无形,无形则有型,因为这一般是个弱势对强势的问题,在不能武断解决问题的同时,暂避其锋芒,示弱迂回,拖延慢泡,视机而动,实行软着陆,以绵里藏针形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方法不外:扮蛇吃象、打蛇随棍上、四两拨千斤、移花接木、嫁祸于人、美人计、攻心计等等。你看自古以来,那些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横霸一方的贪官污吏,无不祸起萧墙,或事败于情妇红颜,或事败于行贿时称兄道弟的“铁哥们”,更有甚者的是事败于装怂装孙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人物”。

咋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若细究,就这“以柔克刚”的解释够写扬扬洒洒几万字,由于头条篇幅有限,只能简言概之,主要是在其慢慢悟道。

如何理解老子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克刚的道理在哪里

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是春秋时代老子(名李耳,字伯阳)的著作,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章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如果我们深入一个层次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老子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他并非一味要人“守柔”、“不争” ,而是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这是深刻的辩证法的智慧。因此,发现了“柔弱”方面的意义是老子的重大贡献。

天下最柔和的莫过于气,天清地宁之时,谁也看不到它的存在,谁也不在乎它的作用,它却始终默默无闻地发挥着柔和者的本能。当天昏地暗之时,它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柔和,飞旋怒吼,直冲云霄,以震天撼地之势,折枝断本,甚至于连根拔起;天下最软弱的莫过于水,风平浪静之时,它行走山谷,居低就洼,任人利用。没有人去爱惜它,也没有人去保护它。它始终自然无争地发挥着软弱者的本能。当暴风雨到来之时,它一改往日的平静和软弱,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基倒厦,刷新世界。

水和气是再柔弱不过的了,但是,当它们驰骋天下,摧枯拉朽,涤荡污垢的时候,却充分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威力。这一威力是“强梁”者永远无法阻挡的。

如果说“驰骋天下之至坚”显示了柔弱者的外在威力,而“无有入于无间”则显示了柔弱着的内在威力。钢铁可谓坚硬,可它们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一个原子之内无不充满了至柔之气;骨、木可谓坚强,可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内无不充盈至柔之水。水和气无坚不摧,无孔不入,从这里我们才真正认识了柔弱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明白了“无为之治”即民主法治的好处。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无论在长征,抗日战争中,始终贯彻游击战争(1930年12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江西宁都小布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主席为大会亲笔书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对联,并以对联为题目作了动员报告)不和国民党军队、日军硬碰硬,并且不断加强军队的作风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加强革命纪律,并严格执行统一的纪律,这是红军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从1928年3月开始,在酃县的中村,正式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不断获取了农民阶层的支持(武装斗争是根本,土地革命是目标)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跟着共产党走,跟着红军走。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此为柔弱胜刚强的具体体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