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如何写诗晒工资的白居易的第一粉丝是皮日休吗?皮日休是被黄巢所杀么_黄巢_白居易_宿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皮日休 黄巢 白居易 宿州

本文目录

  • 白居易是如何写诗晒工资的白居易的第一粉丝是皮日休吗
  • 皮日休是被黄巢所杀么
  • 皮日休是在什么创作背景下作牡丹这首诗
  • 胡曾和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看法
  • 八月桂花开,每当中秋之夜,看到月下洒落的桂花,会想起皮日休的哪个诗句来
  •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最后尾联皮日休得了眼疾么
  • 皮日休究竟是怎么死的

白居易是如何写诗晒工资的白居易的第一粉丝是皮日休吗

诚邀,平民之宴继续为你解说白居易那些经典往事。

我们先谈谈第一个问题吧,白居易可以说是我国历史第一个敢于、频于写诗晒工资的人。

28岁,白居易考中进士,当时他曾写道“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36岁时,任职周至县尉。官级偏低,工资是一年三百石(dan)。诗人《观刈麦》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当时所任的县尉,实行月俸制,一月三十石,折合一天一石。唐朝一石的重量不是史家所说的53千克,而是120斤左右。平均一天一百多斤,白居易一家再加上仆役也吃不完,所以诗人才说“岁晏有余粮”。

补充一下常识吧,唐朝时期四、五文一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2.7斤。十斗等于一石。1枚铜钱就是1文制钱,约值0.1元吧。

37岁时,白居易得了个左拾遗的职位,工资翻倍增长,《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诗云: 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说说中唐时期官员的收入吧,太师、太保、太傅的年薪是二百万钱;中书令就是是宰相,年薪一百四十万钱;各部门的尚书年薪百万钱;节度使年薪三十万钱。白居易37岁,一年拿三十万钱也不少了。

50多岁时,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工资是每月二千石。诗云: 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贫贱。

54岁时,转任苏州刺史以后,他的工资还是二千石。《题新馆》诗云: 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此后,白居易为太子少傅时,《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诗云: 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57岁时,白居易又被授为太子宾客分司,《再授宾客分司》诗中又云: 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

70岁白居易停职时,薪水也停发了。

我们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皮日休非常崇拜白居易,可以说是白居易的第一粉丝。

皮日休少时家寒,青年不得志,对人民的疾苦有所了解。在文学创作方面,皮日休是继白居易之后的又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其著作有《皮子文薮》十卷、《胥台集》七卷、《别集》七卷、《鹿门家钞》九十卷、《松陵唱和集》十卷、《吊江都赋》一卷。鲁迅先生称之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史书记载:咸通四年(863)年春,皮日休到外地出游,他首先到洛阳石窟,看“堂开洛水,社结香山”的白居易遗址。乾符五年(878)左右,他参加了黄巢农民起义军,”为黄巢幕僚。后起义失败后,因为崇拜白居易,皮日休便携家小悄然来到宿州符离隐居。

符离,就是白居易早年居住的地方。据史料上讲,白居易11岁时,他父亲在徐州做官,徐州附近发生动乱,为保护家人安全,他父亲把家人送来符离避居,于是,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的,白居易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

历史上,像皮日休这样“爱屋及乌”的,也不多见。

平民之宴解读古典文学为己任,多谢关注!

皮日休是被黄巢所杀么

皮日休:(834-902?),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区)人,晚唐时期著名文学家。

皮日休出身贫寒,早年志在功名。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登进士第,已33岁。咸通十年(869年)任苏州刺史从事,后进京都(长安)做太常博士,再贬毗陵(今江苏常州)副使。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下江浙,本来就对唐王朝失望的皮日休加入起义军,当了黄巢的幕僚。这一年,他四十岁。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授皮日休为翰林学士。

由于黄巢起义军内部分裂,起义军退出长安,在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军在山东狼虎谷被唐军包围,黄巢兵败自杀。皮日休脱逃于乱军中,先藏于吴越,后于大中末年(859年),移家宿州之符离,晚年病卒符离。

因皮日休在黄巢的大齐政权中做过官,被唐王朝视为乱臣贼子,新旧《唐书》均不为他立传,现存皮日休诗文,都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之前。所以,关于皮日休后来的结局,历来说法不一:一说因黄巢怀疑皮日休在赋文里讥讽他,遂被黄巢处死。一说黄巢兵败后,皮日休为唐王朝所不容,被唐王朝所杀。

学者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进一步证明,皮日休在义军兵败后,投奔吴越,后流寓于安徽宿州,过着一种淡薄清闲的生活,最后死在宿州。旧《宿州志》说皮日休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河北岸,证明了这一说法。

皮日休墓,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距宿州城20公里的濉水之滨,距离顺河乡政府约1公里。因年代久远,已近倾圮,但石门尚存,题曰:皮日休墓。

皮日休是在什么创作背景下作牡丹这首诗

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的乐府诗,受白居易的影响最大。 这首诗首两句起兴,一语道出牡丹的与众 不同,是落尽残红百花莫争的优势,起到 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三四句则采用了对仗的表现手法,无双和 第一两个词表现出牡丹的绝代芳华的特点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的才情和自信,借牡 丹来抒发自己壮志情怀。 这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理念。对于皮日休个 人来说,他的际遇是很好的,它于懿宗咸 通八年(867)登进士第。当上了苏州 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 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 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 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 任翰林学士。 在晚唐的混乱年代,他能在晚唐王朝中发 挥自己的能力,也能在黄巢的时期左上翰 林学士,可见他的能力和胸怀。

胡曾和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看法

胡曾和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1、胡曾的看法:

千里长河一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2、皮日休的看法: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皮日休 《汴河怀古》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

肯定态度。既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也指出了其巡游

江都的腐化。

八月桂花开,每当中秋之夜,看到月下洒落的桂花,会想起皮日休的哪个诗句来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出自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最后尾联皮日休得了眼疾么

问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最后尾联皮日休得了眼疾么?


前言

这首《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陆龟蒙的一首七律。

全诗为: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一、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是什么意思?

1、袭美

是指陆龟蒙好友皮日休,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 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 皮日休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见寄

是指寄给我的意思。皮日休写了一首诗寄给陆龟蒙,皮日休的这首诗题目叫做《鲁望 春日多寻野景 日休抱疾杜门 因有是寄》: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鲁望,是陆龟蒙的字。

3、次韵

次韵,意思是陆龟蒙的诗,用皮日休诗的韵脚,而且位置没有变化:期、诗、芝、炊、枝。

陆龟蒙常常出门春游,受邀的皮日休抱病不能出门,因此皮日休写了一首诗给陆龟蒙。说我病了,不能出去,您好好玩吧,不用担心我。

二、尾联是说皮日休得了眼疾么?

陆龟蒙这首诗的尾联是: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在《梁书 ·卷第十三列传第七·沈约传》中写到: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京师莫比。

陆龟蒙把皮日休比作齐梁著名诗人沈约,是一种赞许。

沈约的左眼重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在古代,重瞳之人都是非凡之士,例如:仓颉、虞舜、重耳、项羽、李煜等。

皮日休有一只眼睛有毛病,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记载:

礼部侍郎郑愚以其貌不扬,戏之曰:“子之才学甚富,如一目何”休对曰:“侍郎不可以一目废二目。”谓不以人废言也。

三、皮日休的眼疾

皮日休有一首的题目是:《偶留羊振文先辈及一二文友小饮,日休以眼病初平,不敢饮酒,遣侍密欢因成四韵》

可以看出,皮日休的眼睛的确是有问题。

至于这一次是不是因为眼睛的问题,皮日休没有说,从陆龟蒙的诗中可以猜测,大概率还是眼睛不好,所以不能出门。

皮日休还有其他的诗提到自己生病,并且在诗中提到了自己的眼睛。例如《早春病中书事寄鲁望》:

眼晕见云母,耳虚闻海涛。惜春狂似蝶,养病躁于猱。
案静方书古,堂空药气高。可怜真宰意,偏解困吾曹。

这首诗中写到,皮日休眼睛不好,看不清东西,耳朵也不好,总是耳鸣。

结束语

陆龟蒙和郑愚不同,郑愚用皮日休的眼疾开玩笑。而陆龟蒙却把好友比作沈约,把眼疾说成异人之相的重瞳。这是诗人温柔宽厚的本色。

@老街味道

皮日休究竟是怎么死的

比较有市场,也有比较有戏剧效果的是被黄巢杀了这种说法。

据说有一天,黄巢让皮日休作一首谶言式的谜诗,皮日休当时就说:“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知,果头三屈律。” “田八二十一”合一“黄”字,“果头三屈律”合一“巢”字,皮日休的设想尽管很巧妙,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万万没有想到啊,黄巢满满一头的卷发。于是,这句原本纯为拆字组装的“果头三屈律”倒真成了对黄巢脑袋的讥讽。于是,黄巢当时就来气了,直接把皮日休宰了。

不过这个说法我不是很接受, 从文学角度来看,皮日休这则谜与他的诗词文章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说皮日休为报答翰林学士头衔,写首谶诗,也不是很说得通。何况还说黄巢爱才惜才,皮日休更没必要写这么一首降低逼格的诗。而且记载这段史实的是北宋时钱易的《南部新书》,距离黄巢起义失败有一百四十多年了,可信度存疑。

我还是比较认可皮日休是在黄巢失败后被唐政权所杀或者隐性埋名,销声匿迹了。古代历史并不会完整记录每一位历史名人的生与死,而大多只记录一些高兴事迹或者奇闻异事,皮日休之死没有记载也属情有可原。不管皮日休忠于黄巢也罢,身在曹营心在汉也罢,从法理上都属于唐王朝的叛臣,被杀或者逃匿都是讲得通的。

当然也有一些文献记载,说皮日休不是被黄巢所杀,如《该闻录》:“皮日休陷黄巢,为翰林学士,巢败被诛。”不过确实也无法印证皮日休之死为唐政权所杀。

个人见解,欢迎讨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