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诗词名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7、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8、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咏菊的古诗词名句
一、关于咏菊的诗词很多,只选取部分,以飨读者,示例如下:
1、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汉】刘彻《秋风辞》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黄巢《题菊花》
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6、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唐】李商隐《菊花》
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0、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2、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14、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宋】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5、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6、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宋】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1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18、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宋】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二、简介(节选):
1、《不第后赋菊》
[ 唐 ]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作者: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2、《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3、《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宋】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译文:
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赏析: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应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于七夕的古诗词名句
一、【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二、【牵牛织女】(唐/杜甫)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三、【七夕】(唐/白居易)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四、【辛未七夕】(唐/李商隐)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五、【七夕】(唐/宋之问)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六、【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1、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2、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