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黄巢40万大军挖不动,现代大炮都炸不开,它有何玄机?_武则天_梁山_陕西

从1958年几个农民意外发现了乾陵入口,沉睡一千两百年的武则天墓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尽管陕西省政府1960年、1986年、1994年、2000年分别提出了要抢救性发掘乾陵的计划,但均被国家有关部门拒绝。

其实发掘武则天墓不仅是陕西省政府的夙愿,也是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未了的心愿。然而,武则天墓在上千年里经过了十七次挖盗,即便是用上了大炮都无功而返,这个帝陵到底有什么玄机?

农民意外发现乾陵地宫墓道口1958年冬季,这一年正处在“大跃进”时期,每个农民都有着昂扬斗志,工作上积极认真,任劳任怨。陕西乾陵附近的村民,积极加入到西安至兰州段的公路复修工作中,因需要耗费大量的石料,村民们便来到乾陵所在的梁山上放炮取石。

经过一番选址,无字碑北部一公里的山坡成为取土的主要地点,每天能够炸出几十方石头。11月27日下午两点,农民贺社社按照以往的惯例,又点了一炮,不过他所选择的地方刚好就在乾陵地宫墓道口外四米的地方,在一声巨响后,空中炸飞了好几根石条。

等烟雾散去后,贺社社和几个村民连忙跑了上前,只见这些石条并不是普通的东西,上面有着字样,尽管看不懂写的是什么,但这些石条十分精美,应该是人工雕刻而成。

贺社社见了后大吃一惊,他嘀咕道:“难道将姑婆陵炸出来了?”原来,世代居住在乾陵附近的村民,将武则天称为姑婆。作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村民对姑婆陵始终充满着敬畏之心,如今乾陵被炸出来了,此事非同小可,贺社社和其中一个村民立马往陕西乾县县政府所在地跑去。

接待贺社社两人的是政府办公室的杨姓干部,此人听了后大为惊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见农民言之凿凿,自然是不敢怠慢,立马将消息上报给了县委书记、县长两人。

然而,这两位领导听了后并不相信,原来,民国初年时,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为了挖开乾陵,率领了一个团的正规军,用上炸药、大炮都没能将乾陵炸开,这几个农民只是用土炸药就能将乾陵炸开了?

尽管有所怀疑,但两位领导还是让杨姓干部过去看一下情况,从政府办公室到乾陵墓道口十五华里,因交通不是太方便,来到目的地时已是黄昏。

杨姓干部对现场进行了视察,发现情况果然如同村民所说的那样,立马让村民将炸出来的地方覆盖起来,并下令:不准在这附近炸石头,今天下午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说出去,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儿女。

杨姓干部连夜赶了回去,并向县委书记、县长汇报具体情况,两位领导一听大为震惊,立马让他将手头的工作放下来,并赶往省城,将此事情上报给文物部门。

省文物部门得知消息后,12月4日,又立马派出了专家杨正兴等人前往目的地勘测,看看具体情况如何。

杨正兴接到指令后,雇佣了九名民工将附近的碎石清理干净,又将地皮挖开,很快就挖到了乾陵地宫墓道口,这是一千两百五十四年里,乾陵墓道第一次暴露在世人面前,从石条排列情况来看,除了炸坑附近有点破损外,其他地方完好如初。

历史上独有的夫妻皇帝

乾陵的巨大魅力,其实还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墓,也是唐代“依山建陵”的葬制典范,乾陵位于西安西北约八十公里外的乾县城北梁山,凿石为地宫,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也是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

从文献和考古证实来看,汉中地区18座唐帝王陵,其中十七座都被盗,乾陵是唐皇陵中唯一没有被盗过的。

乾陵中安葬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皇武则天。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文德皇后所生,因太子李承乾谋反废除,魏王李泰也因罪剥夺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十六岁时李治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下当上了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李治继承皇位,时年二十二岁。

李治在上位之初就立志要成为中兴皇帝,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辅助之下,他认真执行李世民的贞观遗规,并在全国推行均田制,大力发展科举制,号令百姓开垦荒地,其人口迎来了快速增长,社会政治清明。

不过李治中年,因“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无法安心处理朝政,这才给了早就有政治野心的武则天从政机会,武后随即独揽大权,专擅朝政。

公元666年正月,李治、武后一同登上泰山封禅,祭拜孔子,此时大唐朝政上出现了“二圣”并尊的形势。宰相上官仪因抱怨后宫干预朝政,结果被下狱处死。李治此时也担忧皇权旁落,怕李氏江山葬于自己之手,欲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弘,但没多久李弘暴毙。

李治只好又让次子李贤为太子,并让其监国,但武后以忤逆之罪废黜其位。无奈之下,李治只好又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公元682年,李显生出一儿子李重润,被李治立为皇太孙,以保大唐江山。

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于洛阳驾崩,死前留下遗愿,希望尸骨葬于故乡关中。文明元年五月,武则天下令让睿宗护送高宗灵柩来到西安,并葬于乾陵。

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父亲本为商人,后追随李渊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书,其母亲杨氏为隋宰相杨达之女。据悉,武则天幼年就显异相,一天星相家袁天罡来到武家做客,他看了杨氏面相后,说道:“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

此时乳母抱着武则天出来,袁天罡看了一会后,提出让其走走看,过了一会后,他大吃一惊,道:“此人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因当时武则天穿着男孩衣服,袁天罡并不知情,只好说道:“可惜是郎君,如果是女,当为天下之主。”

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封为才人,并赐号“武媚”。此时的武才人凭着独特的妩媚姿态吸引了李世民,不过她知道李世民后宫佳丽颇多,很难得其欢心,便以自己的美色诱惑皇太子。

贞观末期,太宗病危,李治侍奉在其身边,和武才人关系迅速升温。李世民驾崩后,按照当时的制度,先皇没有生养的妃嫔被送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

公元652年,李治来到感业寺烧香,碰上武媚娘,旧情复发,随后将其招入后宫,并封为昭仪。因武媚娘性格刚毅坚忍,为了受宠不择手段。她和李治第一个孩子是女孩,此时高宗王皇后没有生育,对媚娘所生的女孩十分喜欢,经常来到媚娘寝宫逗弄。

不过为了当上皇后,武则天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并陷害是王皇后所为。高宗听闻后,当即大怒,将王皇后废黜,公元655年武则天如愿以偿成为皇后,并开始参与朝政。

武则天是才华过人,且有着精明的治国手段,得到了李治的认可和依赖。高宗患病后,武后更是独揽大权,并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清理掉,就此专断朝政。

中宗李显当上皇帝后,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次年废除中宗,立李旦为帝,并下令其不能干预政事。公元690年,武则天让僧人为其编造《大云经》,称自己是弥勒佛降生,应担任人间之主,又让心腹串通数位大臣“劝进”,就这样顺理成章登基称帝,自称大周皇帝,此时她已六十七岁。

武则天精通文史,善于权谋,称帝后积极推广科举制,并开创“殿试”、“自举”、“武举”等制度,吸纳了一众人才,任用酷吏,打击门阀士族,重用寒门子弟,维护自己的统治。

在位十四年,唐朝经济、政治、文化迎来了蓬勃发展,大唐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改善。不过晚年却任由侄子武三思把持朝政。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机发动政变,并拥护中宗李显复位,11月武则天驾崩,次年8月和李治合葬乾陵玄宫。

神奇的乾陵关于乾陵的选址有一种说法,李治登基不久后,就派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一日,两人来到梁山,都认定其为风水宝地,并回京上报皇帝李治。

袁天罡听了后当即反对,他曾为高祖选址时去过梁山,知道此风水的优劣,他对高宗说:“梁山看似是风水宝地,虽东西两面环水,可锁住龙气,但和太宗龙脉隔断,恐三代后江山有危。此外,梁山北峰高,前面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如同少妇平躺,选择以此为陵,怕是会被女人所控。”

听了袁天罡的一番建议后,高宗为此犹豫不决,然而武则天听了后,夜里在李治前面吹枕边风,从而让李治坚定选择陵寝为梁山。袁天罡听闻后,大呼:“代唐者,必武昭仪!”

地址选好了后,如何起名字又引起了争论,有大臣提议,太宗陵寝为昭陵,陛下陵定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不过长孙无忌却认为,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

而长安是今世帝都,梁山也就成为陛下天堂帝都,不如称其为乾陵。李治听了后十分高兴,当即决定将其定为乾陵。

从史记上记载,乾陵建造动用了二十万士兵和民工,将梁山主峰当做陵冢,并在山腰处建造地下玄宫,经过了三百多天的建造,公元684年主要工程竣工,高宗埋入后工程继续进行。

二十二年后,武则天驾崩,关于安葬武则天一事上,朝廷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中宗李显的意思明显,让母后葬于乾陵,然而大臣多有反对意见,认为葬入乾陵,必然要惊动先皇灵柩,扰其安宁。

然而,宽厚仁慈的中宗,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完成母后的遗愿,命令工匠将乾陵打开,启动墓门,将武则天合葬于其中,这之后,乾陵成了古代唯一一座葬有两位皇帝的陵园,之后,中宗、睿宗又下令让十七人陪葬乾陵,为此,乾陵的营建工程持续了五十七年之久。

高宗李治前,所有皇帝的墓前都不会立碑,也没有墓志铭,不过唐高宗墓前的“金子碑”有五千六百多个文字,由武则天撰文、李显书写,因字槽里有金屑,因而称其金子碑,不过因为人破坏,如今金子碑只剩下一千六百多字。

武则天墓前也立下了一块无字碑,因上面有九条龙图形,也称“九龙碑”,至于为何立“无字碑”,可能是武则天表达“功过留给后人”评价的意思。

除了墓碑外,乾陵61藩臣像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其石头像和真人大小无异。至于它们为何出现在这里,有说法是高宗李治安葬时,藩国使者、官员参加葬礼,武则天将其雕像立在乾陵之前,以彰显大唐之盛世。

这些藩臣像姿态十分恭敬,似乎在等待皇帝,不过神奇的是,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这是咋回事?早在1974年时,附近村民耕作时,挖出了一个大石头,将泥巴清理后发现是一个石头人头像,随即将此消息上报政府。

专家来到现场后,立马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其他人头像,和61藩臣像吻合,也就是说,这些石头像应该是藩臣像之上的,为何会埋在地里?

考古学者分析认为,可能是这些石像的石料里杂质比较多,遭受了风吹雨打、地震等,头部就容易脱离。如嘉靖年间,陕西华县爆发了8-11级大地震,乾陵也处在震中,结果导致雕像石头部被毁坏。

乾陵陵园仿造长安城格局建造,分别为皇城、宫城、外郭城,南北长为4.9千米。而陵园内城为正方形,南北长为1450米,东墙长为1582米,西墙长为1438米,其面积为两百三十万平方米。

不过“安史之乱”后,乾陵地面建筑部分遭到严重破坏,公元798年朝廷对乾陵进行修缮,建造了378间房屋,不过经历了一千三百年的风风雨雨,地上宏伟建筑早已消失不见。

专家分析,乾陵地宫内藏品应该为七百立方米,其重量为五百吨。毕竟当时正处在唐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期,中外经济文化也开始频繁交流,而此时的长安也成为全球最繁华的大都市,大唐盛世也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法门寺中出土了西方玻璃器皿、钱币、丝绸、金银器具等,这足以表明当时的盛唐和外国交流密切且频繁,呈现出“万国来朝”的盛况,据悉当时唐代GDP占全球的58%。

唐高宗殡葬之时,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放了进去,二十二年后,武则天下葬,李显又下令将三分之一的金银珠宝埋葬进去。

那么乾陵地宫内到底有多少文物呢?一个资深的文物工作者表示,保守估计乾陵中可能会放置五百吨文物,还不包括那些精美的条石。

根据对乾陵的局部探测来看,专家猜测,乾陵墓室由墓道、天井、过洞、走廊、左右宫殿组成,左边是唐高宗、右边是武则天,前后通道两侧有四个藏阁,里面盛放着大量的盛唐至宝。

同时,还有传闻称,李世民的昭陵中放着王羲之的《兰亭序》,毕竟李世民遗诏中指明要将《兰亭序》放其头下,不过温韬将昭陵挖了后并没有发现《兰亭序》,很多人猜测,《兰亭序》可能被埋葬在乾陵中。当年李治病重时就表示将其喜爱的字画放在墓中,可能《兰亭序》就放在李治墓内。不过乾陵附近的村民自古就有传闻,《兰亭序》是武则天殉葬品。

乾陵曾被盗十七次1960年2月,陕西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对地宫墓道进行发掘,专家发现,这些墓道保存完好,在陵山附近没有发现任何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这足以证明乾陵是唯一没被偷盗的唐帝王陵。

不过因乾陵中文物众多,历史上不少盗墓贼都前来光顾,光是有名有姓有记载的盗墓行为就有十七次,动静最大、最值得一说的有三次。

一是黄巢率领的四十万大军

黄巢为唐末时期农民起义军的统领,本是一个大盐商,从小就热爱文字,对文史很是精通。当时黄巢高举义军大旗反抗朝廷, 且十分讲究战术,流动性作战,让唐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

然而,流动性作战的弊端是没有自己的大后方,物资供应不充足,为了能够弄到钱,黄巢攻打长安后,他就打起了乾陵的主意。四十万义军在他的呼应之下来到乾陵,硬生生挖了四十米深的沟壑,山被挖了一半,仍然没有找到地宫入口。

如今的航拍图中,依旧可看到“黄巢沟”,不过很快唐军反攻回来,黄巢无力再顾忌乾陵一事,只好放弃,率军前去迎战。

一是五代时期温韬

温韬是五代十国的后梁国人,曾担任七年耀州节度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军区司令。因职务方便,温韬疯狂作案,对关中一带的唐皇陵挨个下毒手,唐代18个帝陵中17个都被温韬派兵盗挖。

传闻温韬降生时,就有匪星降落于昭陵,可见他天生就是唐皇陵的灾星。五代十国本身就十分混乱,节度使就等同于土皇帝,不受别人控制。

当其他17座唐皇陵被盗挖后,温韬又将目光看向了乾陵,但传闻他派出五万人盗挖乾陵时,每次选择的良辰吉日,到了乾陵附近就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但下山后天气就会转晴,一连三次都是如此,温韬这才怂了,只好放弃盗挖乾陵。

那么现代化的军队,能否挖开乾陵呢?民国时期,陕西军阀孙连仲为军饷一事犯难,急于补充军饷的他,将目光看向了辖区内的乾陵。不过民国时是禁止盗墓的,他找了个军事演习的借口,并派出了一个团部队驻扎在梁山下,还对周围地方封锁,想用上炸药将乾陵炸开,盗取里面的宝贝。

不过没曾想,炸了半个月后仍然没有什么进展,孙连仲只好放弃乾陵的盗挖。不过有传闻称,孙连仲炸开第3层后,很快天上刮起了龙卷风,炸开墓门的士兵被卷到天上而死。孙连仲听了后大为吃惊,连忙磕头认错。

那么,经历了史上这么多次盗挖,乾陵到底有没有被挖?专家认为应该没有,乾陵本身的墓道就十分隐蔽,而墓道也是通向地宫的主通道,如果不是1958年农民碰巧炸开了,可能还很难发现乾陵墓道口。

不过也有很多盗墓贼会用其他方式潜入地宫内,盗取财宝。在考古发现中,有些陵墓进行了99%的发掘工程都没认为被盗,十分完整,但挖到最后却发现被人洗劫。那些精通的盗墓贼一般都不会走墓道,不然动静大,且有机关。

挖还是不挖?然而,1960年陕西政府计划对乾陵进行发掘时,周恩来得知后立马批示:不能把好事做完 ,此事可让后人完成。

随后,陕西计划挖乾陵一事泄露,且引来了连锁反应,河南想挖宋陵,安徽想挖明陵,内蒙想挖金陵,全国都想挖祖坟,这该如何得了?国务院立马下达了指示:全国帝王陵先不要挖掘,集中力量于工程地区,配合清理文物。

无奈之下,陕西省政府只好下令将乾陵墓道回填,一年后郭沫若听闻乾陵一事,学富五车的他,知道乾陵里隐藏着很多秘密,可能武则天的《垂拱集》、《金轮集》将重见天日,武后画像、上官婉儿的手迹都可能在乾陵之中。

不过他的请求被周恩来拒绝,十年后他再次请求发掘乾陵,并得到了文物局局长王治秋和新中国考古奠基人夏鼐的支持。周总理得知后,亲自找郭沫若谈话,表达了暂停挖掘的指示。

此后陕西政府多次申请发掘乾陵,但均被国家文物部驳回,毕竟我国现有的技术还不完善,挖掘一事还需要暂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