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兵谏武则天退位成功了吗?灭周兴唐的张柬之等五人为什么结局凄惨_武则天_神龙_政变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张柬之 武则天 神龙 政变

本文目录

  • 张柬之兵谏武则天退位成功了吗
  • 灭周兴唐的张柬之等五人为什么结局凄惨
  • 神龙政变之后,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封王,它们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
  • 被张柬之等人赶下台的武则天,晚年生活到底如何呢
  • 政变成功恢复大唐的张柬之为何丢了性命
  • 唐朝宰相张柬之和清末重臣肃顺,谁更厉害

张柬之兵谏武则天退位成功了吗

说到唐朝时期的张柬之其实他也还是挺有趣的一个人的,他呢不仅仅是宰相,他还是一位大诗人,他不仅文学造诣非常的高,而且他把武则天给逼退位了,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张柬之兵谏武则天退位到底成功了没有,张柬之为什么能够成功逼武则天退位?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武则天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拥戴李唐政权的文武大臣,联合禁军发动神龙政变,成功胁迫武则天禅位于太子李显。一代女皇就此逊位,李唐王朝得以复辟。

神龙政变除了有张易之、张昌宗等少数人遭到屠戮外,并未有太多流血牺牲,在某种程度上与英国的“光荣革命”比较类似。只是,这是唐朝矛盾的总爆发,也是不同政治势力间的一次博弈。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创下了许多个“唯一”。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公开豢养男宠的女性,同时更是专权自立后,仍被历史赞许的女人。可惜,这位曾经无比耀眼的武周皇帝,下场却极其凄惨。

神龙政变后,已是风烛残年的武则天心不甘、情不愿地做起了太上皇,曾经围绕自己左右的张易之、张昌宗等人也尽遭诛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显复辟李唐政权,在无限凄凉中撒手人寰。

抛开武则天的功过是非不谈,就当时的政治形势而言,李唐复辟、武周倾覆,已是一个难以扭转的事实。

武则天晚年时,对张易之、张昌宗等人极为宠信,而且自己也日益变得风声鹤唳,对周围的各方势力十分警觉,甚至早已是六亲不认。

而张氏兄弟则利用武则天的宠幸,积极网罗党羽,残害群臣,甚至连太子李显的儿子、孙子也都未能幸免于难。因此,朝中的文武群臣,已经日渐对武则天及其亲信不满,压抑的情绪随时都可能爆发。

从各方政治势力来讲,即便武则天改李唐为武周,自立为帝,但朝中拥戴李唐政权的大臣从未放弃复辟的想法。只是,武则天壮年时,胆识和才干过人,还算能震慑住各方潜藏着的反对势力。

可待武则天垂暮之际,这位女皇帝的控制力和判断力皆不复当年。而且她所依仗和信赖的张氏兄弟,并无实权,更没有兵权,实难与朝中权臣相抗衡。

懦弱的李显,在半推半就之中,成为了神龙政变的最大受益者,而武则天也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张柬之等人的成功,并不是一次侥幸的成功,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一个男权社会,一名女性即便一度登上了权力之巅,却也着实难以长期维护自己的地位。从思想意识层面来讲,武则天早晚都是要被摘掉的果实。

而就武周和李唐的正统性来看,尽管武则天一度改元迁都,但毕竟还是李家的儿媳,武周也不过是李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曲终,自然人散。群臣始终不愿意武周继续延续,更不想政权旁落于他姓之手。所以,和平退位还是政变夺取,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所以,联合了禁军的张柬之等人,在实力上早已超乎了武则天的掌控,也造成了一呼百应的声势,再加上将太子李显拉入了阵营之中,武则天的退位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灭周兴唐的张柬之等五人为什么结局凄惨

比之周勃、陈平,张柬之愚蠢透顶。

第一,迂腐至极,既然都干了足以诛九族的逼宫大戏,何以不斩草除根,将武三思等武氏家族的人全部干掉?相比之下,周勃、陈平杀尽诸吕的措施才是英明。怪不得张柬之的同党们都骂他蠢死了,可他说这是皇帝家的事,要让皇帝来决断。

第二,无识人之能,张柬之竟然拥立妻管严的李显为皇帝。这样的人当皇帝,只会让悍妇韦后重启后宫干政的乱象,怎么会有他们这些好果子吃?而周勃、陈平政变时,直接废掉吕后所立的皇帝,并排除政变功臣,也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王爷继承大统的可能。他们综合全盘,挑选了在朝廷毫无根基的、为人比较韬晦的、后来的汉文帝继位,不但让自己保全富贵,也是文景之治得以实现。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于谦,他不学周勃陈平,却学了张柬之,甚至比张柬之更蠢!不将朱祁镇彻底搞死,反遭迎接他回朝,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发动政变,那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过家家。脑袋拴在自己的裤腰带可以,拴到别人的裤腰带上,不是天真,是蠢!

神龙政变之后,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封王,它们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

首先,神龙政变是什么?

神龙政变就是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封五人为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其中:凤阁侍郎张柬之为汉阳郡王、鸾台侍郎崔玄暐为博陵郡王、左羽林将军敬晖为平阳郡王、右羽林将军桓彦范为扶阳郡王、司刑少卿袁恕己为南阳郡王。

最后,五位郡王的结局如何?

汉阳郡王张柬之,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外放襄州刺史;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博陵郡王崔玄暐,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遭贬,流放古州,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六十九岁。

平阳郡王敬晖,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外放为滑州刺史,后又贬为朗州刺史;流放琼州,后被周利贞虐杀。周利贞追上敬晖,将他凌迟处死。

扶阳郡王桓彦范,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外放洺州刺史,后任濠州刺史;被流放贵州,后被周利贞虐杀,时年54岁。周利贞在贵州追上桓彦范,命人将他绑缚,在竹槎之上拖行。桓彦范的皮肉都被竹槎刮掉,然后被乱棍打死。
南阳郡王袁恕己,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外放豫州刺史,不久又贬为郢州刺史;被流放环州,后被周利贞虐杀。周利贞知道袁恕己平时喜欢吞食黄金,便逼他喝下野葛汁。袁恕己体内毒发,疼痛难忍,以手抓地,指甲全被磨尽,但仍不能死,最终被周利贞击杀。

被张柬之等人赶下台的武则天,晚年生活到底如何呢

权力是兴奋剂!对武则天来说,权力是返老还童的“驻容术”,更是一剂“chun 药”!

想当年,武则天以“周”代“唐”,成为大周帝国的女皇,那是何等的威风凛凛?望着一群匍匐在地,山呼万岁的男人们,武则天踌躇满志,心潮澎湃。回到寝宫,不笑都不行。

“谁说女子不如男”?男人能办得事,武则天照样能办到!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合法的女皇,武则天不但将一个大周帝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纳“妃”(面首)。

可以说,拥有天下、呼风唤雨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活的有滋有味。

然而,人终会变老的,更会生病的,武则天也不例外。

神龙元年,武则天真的病了。元宵节刚过几天,乘武则天病卧在床时,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五人为首的“实力派”,挟持被武则天重封皇太子的李显,发动了“震惊朝堂”的“神龙政变”。政变成功了,武则天被迫惨然辞职,李显复位,“梅开二度”,再一次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帝。

换作任何前皇帝,倘若被赶下台,哪怕你是政变领导人的亲爹或者是兄弟子侄,都难免一死或遭软禁。作为政变后成功当上皇帝的李显的亲妈——武则天,当然也不例外。

可是,当李显第二天,怀着坎坷不安且不好意思的心情去拜见自己的老妈时,突然发现一个令李显万分震惊的现象:

自己的亲妈,怎么一夜之间苍老了那么多?苍苍白发、脸颊消瘦,目光呆滞、邋里邋遢。试问?为人子的李显怎能不伤心欲绝?何况李显还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妈宝”!

友们还记得前韩国总统朴槿惠入狱前的举动吗?

当被法庭宣判有罪时,朴槿惠洗净铅华,素面朝天,尽显苍老,令许多她的支持者无不落泪,倍加同情。

估计当时,武则天也是有意这样不加修饰,不修边幅,刺激一下李显罢了。

望着李显的心中不安,这时,武则天哭哭啼啼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李显闻之,心里更是不安,伏地不停地磕头,乞求母亲原谅。武则天的这句话,赢得了李显的极大同情,但最终也为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五人日后凄惨的下场埋下了伏笔。

武则天呢?退居上阳宫。李显极尽孝道,武则天仍然享受帝王般的待遇。

可是,失去权力的武则天虽然锦衣玉食,但难免寂寞和失落。失去生活的乐趣和权力带来的激情,武则天又怎能舒心?一年后,抑郁而终。

政变成功恢复大唐的张柬之为何丢了性命

这就是唐中宗李显的政治谋算,李显绝非懦弱无能,反而非常阴险狠毒。

唐中宗李显的考虑

唐中宗李显在神龙革命过程中是个被动角色,相当于是白捡了一个皇位。神龙革命武则天退位,李显继位之后有了如下的考虑:

张柬之等人有复唐大功,又是通过军事政变手段把自己推上了皇位,他们也就具备了废掉自己另立新皇的能力;一旦自己要从这些人手中收回权力,这些人如果反弹,就有可能废掉自己另立新皇。因此,又有能力又有可能性,张柬之等复唐派是自己皇位最大的威胁,必须解决掉;

武三思等武家诸人虽然之前权倾朝野,但神龙革命后清除武党的呼声很高,这些人已经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境地。且这些人不掌握兵权,又都是无能之辈,武则天退位后已经失去了政治目标,对自己不构成威胁。

如果扶持武党制约张柬之等复唐功臣,既能继承武则天的政治遗产,又能压制复唐派功臣,而且二者之间无论谁胜谁败自己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此一来,朝廷上就形成了一个政治平衡,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并逐渐争取其他中立派。

为了让双方能够势均力敌的进行争斗,首先就是不能对武则天进行清算,并适当保护武家诸人。如果张柬之等人借着拨乱反正的名义清算武则天,把武则天打上篡唐的罪名,自己作为武则天的儿子也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大义名分,会失去大多数中立派的支持。李唐皇室虽然几乎被武则天屠戮一空,但总有个别的活下来,无论是李渊的后人,还是李世民的后人都同样具备登上皇位的资格。

唐中宗李显的具体措施

李显继位之后只是清算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这两个自己的小干爹,同时给武三思一党和张柬之等复唐功臣加官进爵,并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试探张柬之等人的底线。

李显继位2个月后,下诏大唐各地都以“中兴“为名的寺观各一座,把神龙革命定性为唐王朝的“中兴”。这显然是在张柬之等复唐派功臣力主的情况下李显才无奈接受的,因为有中兴就有低谷,而低谷就是武则天的篡唐建周。

在张柬之等人上书要把武家诸人都贬官撵出长安时,李显打了个折扣,只是降爵并未赶走,而张柬之等人竟然接受了这个结果。

于是,李显知道,这些人不会再采取武力手段把自己撵下台了。既然张柬之等人不敢下狠手,就轮到李显下手了。

先是把张柬之等五人提升为郡王,但“罢知政事”,也就是免去了参与朝政的宰相权力,相当于给架空了。当发现这些人都很顺从的接受了之后,神龙革命后第二年的四月,也就是李显当上皇帝后刚刚一年多,这五人被削除封爵、贬为地方司马。又几个月后,几人被加罪流放。其中张柬之郁愤而死,崔玄暐流放途中病逝,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被武三思派人虐杀。

之后,李显下诏书,“自今已后,更不得言中兴,其天下大唐中兴寺观,宜改为龙兴寺观。”(《唐会要》)

既然不是中兴,那么武则天时期就不算低谷,自己也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拥有者了,这相当于是李显的胜利宣言。

史书上说张柬之等复唐功臣是被武三思和韦皇后陷害而死的,李显对此一无所知。这明显是托词,李显乐于看到张柬之等人得到这个下场,对武三思等人的行为更是默许或暗中进行了支持。

后来武三思也是死于非命,虽然看不出其中有阴谋的痕迹,但太子李重俊仅率三百骑兵就杀了武三思满门,说明武三思当时毫无自保能力,没有李重俊也可能有其他人,也许这是李显刻意而为。

(唐中宗李显剧照)

总之,当年在武则天阴影下李显根本没有机会培植势力,神龙革命也是白捡了一个皇位。但之后短短两年多就把权倾朝野的武家和有复唐大功的张柬之等人一网打尽,牢牢坐稳皇位,其翻脸无情、阴险狠毒在唐朝诸帝王之中应该是排前列的,深得其母武则天真传。张柬之等人就是死在这个忘恩负义的帝王手中。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唐朝宰相张柬之和清末重臣肃顺,谁更厉害

当然张柬之利害蛮。

一个与武周皇帝同为八十高龄的朝庭权臣和"神龙政变"的策划者、执行者,他就是时任"凤阁侍郎"的张柬之。

晚年的则天皇帝是妇女中唯一的"九五之尊"。在她临朝称制和改国号为武周的系列举措中,的确是不让须眉,甚至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她同时也是一个女人,对异性的渴望和需求与江湖市井男女並无不同。相信没有人会为此而喋喋不休。

但是,让面首男宠插手军政大事,把政务弄的得乌猫皂狗,那就该重新评估了,武则天为后世所诟病,咎由自取!

继臭名昭著的薛怀义,被太平公主献给了自己的母亲,和这个面首恃宠骄横,争风吃醋,胆敢火烧明堂(李武二姓盟誓世代友好的纪念堂)而殒命后,太平公主又一次送给母亲二个面首一一张昌宗和哥哥张易之。

君王从此不早朝,二张却开始染手朝政,买官卖官,开始吃钱。

虽然二张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他们想篡位自立,但是二张权利过大,始终威胁李武二族。

武则天终于熬不过岁月的流逝,她衰老了,尤其在神龙元年,武则天已经卧床不起,满朝文武很难见到武皇帝的圣颜了。

与武则天同为八十老人的张柬之大脑却在紧张推演:只有二张侍寝今上在侧,万一圣上有个三长两短,哪个敢保证遗诏是真品?皇太子李显的处境顿时危机重重。

经过张柬之的出面组织、联络,首先掌握了禁卫军的指挥权,通过军队将领向太子李显

作了政变的具体汇报,李显同意照办。

于是,张柬之、军队将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发动了这场"神龙政变"。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张柬之以八十之躯奋斗在政变第一线,在武则天面无表情的情况下,当场杀死二张,可怜一对花样年华的美男倾刻间结伴而行黄泉路,大唐归位姓李。

十个月后,武后抑郁中病故。

张柬之封为汉阳王。

肃顺

咸丰十一年(1861),病危中的咸丰留下遗诏:肃顺等八位親王和大臣为参赞政务王大臣,史称"顾命八大臣,两宫太后各颁图章一枚。

今后的政务由八大臣决定后拟旨,由两宫太后同时盖章生效。

咸丰"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他忘记了留在北京城的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如军机大臣文详、直隶总督桂良等对英法联军的主和派势力。

在与奕䜣(六鬼子)
协商的结果下,两宫太后抢先赶回京城,立即召集奕䜣等人,以小皇帝的名义拟旨,将顾命八大臣全部革职,交有关部门议处。

醇亲王带一批兵勇去抓还在路上的肃顺。

一场震惊中外的宫廷政变于是发生,这一年是鸡年,史称"辛酉政变"

肃顺问斩。

肃順自以为是,大而化之,岂不知二十七岁的懿贵妃已经不是当初只会唱"艳阳天"民谣的"深闺人",在为咸丰当文字秘书的时候已经"锋芒毕露",岂能受得了你一个"坏得很的油腻糟老头子"的指挥,老娘也会二句唐诗"擒人先擒王"。

垂帘听政由此开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