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一诗是什么体
- “飒飒西风满院栽”是什么意思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出自谁人,讲述的是什么
- 黄巢《题菊花》
- 黄巢《题菊花》讲解、赏析
- 题菊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黄巢两首关于菊花的诗句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写的是什么花急用!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一诗是什么体
黄巢的《题菊花》是七言绝句,全诗无论是格律到内容,都无可挑剔。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除去一三五不论的因素(极少),完全合律,尤其这种超越前人的豪情,是历代诗人不曾有过的。是首反诗。同类型的见水浒传中宋江所题的反诗西江月,但格局上比题菊花要差了许多。
“飒飒西风满院栽”是什么意思
“飒飒西风满院栽”的意思是:满院的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诗句语出唐代黄巢的《题菊花》。本句是全诗中最佳一句,名垂千古。
“飒飒西风满院栽”的意思:满院的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语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题菊花》。
黄巢,本出身盐商家庭,善骑射,粗通笔墨,少有些诗才,五岁时便可对诗 ,不料成年后却屡试不第。《题菊花》,全然不似过往文人口中的菊花诗,表现出了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1、“飒飒西风满院栽”这句一开始就写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的姿态。
2、“西风”是节令,承起下句,“满院”言其多。
3、用“栽”代替“开”,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黄巢本诗在众多文人的菊花诗里独树一帜,说是“满院栽”,正是因为在他心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文人的“孤”无缘。
自古不知有多少像他一样的文人不得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出自谁人,讲述的是什么
出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讲述了作者想象一旦自己成为青帝(春神)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让菊花也同样享受到蕊暖香浓蜂蝶绕丛的欢乐。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
诗名《题菊花》,原文为: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青年黄巢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他亲眼目睹了科举制度的腐败,考场的黑暗,决心有朝一日彻底改变唐王朝黑暗的社会现实。
作者简介: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黄巢《题菊花》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得蝴蝶也不敢来,将来我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赏析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黄巢《题菊花》讲解、赏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题菊花》;
【作者】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共同在春天盛开;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飒飒西风满院栽】,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了节令,【满院】说明很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的感觉,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那样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摘菊花的幽芳了;
再往后看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
纵观全诗,诗人想表达的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 ,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题菊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题菊花
唐代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标签: 菊花 抒怀 咏物 诗 动植物 情感 其他
《题菊花》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题菊花》注释
⑴飒飒:形容风声。
⑵蕊:花心儿。
⑶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⑷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题菊花》赏析
唐末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著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第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 *** 的想像,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像,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题菊花》作者黄巢简介
黄巢(820~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黄巢的其它作品
○ 不第后赋菊
○ 自题像
○ 黄巢更多作品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题菊花
作者:黄巢 (唐代)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黄巢两首关于菊花的诗句
1. 黄巢菊花的诗句
黄巢的描写“菊花”的诗句有有两首。
1.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冤句人。举进士不第,广明作乱,破京都。后灭于泰山狼虎谷。
2.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3.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4.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5. 黄巢一共有三首诗,还有一首《自题像》。
6.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2. 求黄巢的两首咏菊诗
题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
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
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又题作:不第后赋菊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
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
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
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
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
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
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
3. 黄巢的菊花诗有几首
黄巢的菊花诗有两首。分别为:
1、《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拓展资料
一、《不第后赋菊》
1、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赏析: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3、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二、《题菊花》
1、译文: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2、赏析: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3、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
三、作者: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4. 黄巢的诗句只有两首
一、《题菊花》作者:唐代黄巢1、原文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2、翻译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二、《不第后赋菊》作者:唐代黄巢1、原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翻译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扩展资料:鉴赏:1、《题菊花》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其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展开了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大胆想象:一旦自己成为青帝(春神)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让菊花也同样享受到蕊暖香浓蜂蝶绕丛的欢乐。
这种对不公正“天道”的大胆否定和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热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诗人超越封建文人价值观念的远见卓识和勇于掌握、改变自身命运的雄伟胆略。2、《不第后赋菊》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5. 秋朝野望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
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
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黄甲。
黄巢,生卒年不详。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
私盐贩出身。富有资财,自幼读书,才思敏捷。
青年的时候,喜欢击剑骑射,且深通文墨。他曾几次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都落第。
他以《 不第后赋菊》为题,写过一首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那种决心通过武装起义,推翻唐朝反动统治,建立劳动人民自己政权的豪迈气概和必胜信念。后来,他被起义军推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义军百万都统”,带领 60 万大军攻破长安,树起“ 大齐农民政权”的旗帜,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
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
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
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
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
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
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写的是什么花急用!
写的是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出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创作的一首诗《题菊花》,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
全诗如下: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如下: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如下:
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扩展资料: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