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准尉是什么军衔为什么我军取消了准尉军衔
- 大元帅算军衔吗
- 不同国家的军人在一起,军衔还论高低吗
- 海军军官的军装没有肩章,怎么识别军衔
- 军队中职务和军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重要
- 神12飞船三位航天员都是什么军衔,完成任务的他们军衔会晋升吗
- 为什么军人见到比自己军衔高的都要称为首长
- 古代军人是怎么区分军衔高低的
准尉是什么军衔为什么我军取消了准尉军衔
准尉,是介于军官和士官之间而设置的,比如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大规模为官兵授衔,为军中10余万名副排级(正班级)干部,特地设置了准尉军衔。
我军首次授衔中,没有设置准尉等级,实际上却授有准尉,准尉为副排级人员,算干部,不算军官,在军队内部称之为“预备军官”。
准尉,这个军衔的位置,是处在士官上士之上,军官少尉之下的,是个非常特殊的军衔。我军准尉的标志,从肩章上可看出来,为一条纵线,无尉级星徽(类似于军校学员的肩章)。
正班级或副排级,可授予准尉军衔,是晋升少尉的一道坎,因此,准尉军衔,在我军并非正式的军官,军官是从少尉开始,在军人服役生涯中,慢慢开始晋升上去的。
准尉,在我军中,是士官晋升的最高官阶,授予正班级或副排级;在某些国家的军衔中,是尚未被授阶成为少尉的军校毕业生。
和平年代,军衔的设置,对于军队来说,是越简洁越好,设置太多的军衔,在军衔标志上,就不容易识别,也不利于军官的管理和晋升。
准尉算干部,但又不算军官,使得我军历史上10余万名准尉,在其个人军旅生涯中,始终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算干部但又不算军官。
我军的准尉,在军中很难定位自身角色,也极少有向上的晋升空间,特别是随着我军正规化建设,尉级军官基本上是从大中专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诞生。
1988年9月17日,为利于军队的管理和指挥,方便军方与国际交往,解放军再次恢复军衔制, 新的军衔等级为: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从我军新的军衔等级中,读者能看到已经取消了准尉军衔,完善了士官军衔制,取消准尉,为日后我军推行军士长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军士长军衔,明显要优于1955年实施的准尉军衔,比准尉军衔更利于部队的整体配置,以及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也简化了我军步兵班——最基层的作战单位的指挥体系,即由军士长(班长)指挥步兵班,少(中)尉排长指挥步兵排,中(上)尉连长指挥步兵连。
大元帅算军衔吗
哨兵小虎第716条回答。
大元帅当然是军衔了,它不仅是军衔的称呼,更是职务和荣誉的代表,是妥妥的三位一体!
一、军衔。
大元帅是目前来说最高的军衔,通常一个国家仅授予一人,比如毛主席就曾被授予“大元帅”军衔,只是他老人家坚决不愿意接受而已。
(毛主席大元帅肩章↑↑↑)
当然除了中国,还有俄罗斯、日本等国都有大元帅军衔。虽然欧美国家没有大元帅军衔,但美国有“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也称六星上将,和我们的大元帅军衔也是平起平坐的!
(苏联大元帅肩章↑↑↑)
(美国六星上将肩章↑↑↑)
(日本大元帅肩章↑↑↑)
二、职务。
“大元帅”用作军衔时,通常不授予一个具体的职务,但当他用于职务时,却一定是某一方向的最高职务者!
比如“兵马大元帅,提督兵马大元帅、陆海军大元帅”等,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职务!
三、荣誉。
二战以后,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元帅”这个军队的最高军衔已经早以不再设计,目前更多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不同国家的军人在一起,军衔还论高低吗
1943年12月8日,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中将,接到了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一份措辞含糊的急电,通知将会有一名英国将领来接替他的职务,要求他立即从阿尔及尔飞往突尼斯,迎接罗斯福总统。但是电文中却没有明确他新的职务,艾森豪威尔接电有些懵圈,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被调回国内?还是另有重用?总之忐忑不安地去了。
艾克的军旅生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点都不算顺利,1915年西点军校毕业后,授少尉军衔投身部队,直到1941年5月才晋升第三集团军参谋长,挂上了一颗星的准将军衔。也就是从少尉到将军,整整耗时25年,如果没有这次大战,估计他再混几年就得退休了,毕竟此时他已经51岁了。
二战的爆发和马歇尔的青睐,使艾森豪威尔的职衔晋升进入了快车道,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五天,也就是1941年12月12日,艾森豪威尔准将奉命到华盛顿报到,马歇尔当场问出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你认为,我们(军事)行动的总方针是什么”?思考两个小时后,艾克拿出了自己的方案,马歇尔就一句话:我同意你的意见!
(马歇尔)
随之马歇尔任命其为陆军作战处少将处长,又过了三个月,艾森豪威尔被派到伦敦,担任美军欧洲战区司令,到职仅仅两个星期,再被晋升为陆军中将,这是他十六个月内获得的第四个军衔,已经创下了美军之最。理论上说,晋升三星中将的这一次,时间是非常仓促的,也不太合乎常规,原因就在于:少将军衔在伦敦确实太低了。
在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组建以后,伦敦已经成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指挥大本营,包括英国、美国、自由法国、加拿大、波兰、荷兰等若干国家的军队将领,都扎堆挤在英国首都。那么作为代表美国军队的艾森豪威尔,如果仅仅挂少将军衔,实在是拿不上台面,因此无论是职务还是政治上的需要,都必须给他再次晋衔。
(艾森豪威尔少将)
虽然其他小国家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当时的英军名将蒙哥马利,还仅仅是陆军第五军的军长,已经挂中将军衔,而手下几乎没有一兵一卒的戴高乐,也挂着准将军衔,那么作为美国军队驻欧洲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如果艾森豪威尔继续挂着少将军衔,明显是不合适的。所以1942年初的这次晋升,完全是美国高层出于“考虑不同国家军队将领一起共事”的需要。
美国军队当时有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套体系,“永久军衔“亦称“正式军衔“,不经法律程序不得降级、停止或剥夺,属于军官个人终身所有(永久军衔在二战之前中将就封顶了)。而战时临时晋升的军衔称为“临时军衔“,亦称“职务军衔“,一旦失去与这个军衔相当的职务,临时军衔也就随之消失,降回到原来的永久军衔。
其实蒋军也照搬了这个模式,也就是分为“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类,意思大同小异。而担任军参谋长的艾森豪威尔准将,在短时间内连续晋升少将和中将,都属于“临时军衔”,总统一道命令即可,不需要通过国会审批,总之,他的职务和军衔应该匹配,在伦敦各国军队将领中间,不能显得过分低气。
回到开篇,在1943年12月初举行的美英“六分仪会议”上,已经就1944年在欧洲实施登陆定了调子,也就是决心在次年春季发起登陆诺曼底的“霸王行动”。并且在此时,美英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随着美国军队大力扩充、装备大增和逐渐投放战场,美军已经不再甘愿做英军的“配角”,而开始转为要当“主角”了。
尽管英国人不那么甘心,但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已经让他们无可奈何,只能拱手交出盟军的最高统帅权,也就是说,在未来的“霸王行动”中,肯定是由美国将领来作为最高指挥官,这一点无庸质疑了。那么在美军现役将领中,又无疑以马歇尔最具资格也最合适,他是罗斯福的亲信、是陆军总参谋长、还是美军当时的最高军衔四星上将。
罗斯福最初确实是这个想法,美英双方的参谋长们、美军内部也都一致拥护,然而从德黑兰回来以后,罗斯福的态度变了。因为他发现,他身边已经离不开马歇尔这样一位沉着冷静、运筹帷幄以及谦虚温和的首席军事幕僚了,毕竟总统是文官,在战争期间严重需要一名职业军人作为军事助手,所以罗斯福最终决定牺牲马歇尔这次名垂青史的机会。
因此在“六分仪会议”刚刚结束后,罗斯福喊来马歇尔,在未事先通气的情况下,口授了一封致苏联政府的电文:“总统致斯大林元帅,已决定立即委任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霸王行动”。马歇尔一言不发,“在一张黄色便条上记录了内容,并交给罗斯福签字,然后面无表情地走了出去”,显然,马歇尔对此极度失望。
艾森豪威尔在突尼斯当面受领了任务,他当然很高兴,倒霉的是马歇尔,据说马歇尔一度不辞而别,去太平洋战场视察消气。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再次升了官,他将成为同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那么当然,中将的职务也不够用了,毕竟英军陆海空三军的头目,皆为上将甚至元帅军衔。
(英军参谋长们)
1944年1月15日,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履新,司令部设于格罗夫纳广场的一栋大楼里,周围几乎全被美军各个单位征用了,因此该广场又被英国人称为“艾森豪威尔广场”。次日也就是1月16日,艾森豪威尔正式上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军衔晋升为四星上将,这也是当时美国军队的最高临时军衔。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在座的有英国空军上将马洛里(登陆战役空军总司令)、海军上将拉姆齐(登陆战役海军总司令)等等,如果艾森豪威尔再挂个中将衔发号施令,那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280多万大军,以及17万辆车辆和60万吨各类补给品,在艾森豪威尔的统一指挥下,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这还不算完,在1944年初,蒙哥马利也被调回英国,出任“霸王行动”地面部队总指挥,他的军衔已经是陆军上将。
欧战打到1944年9月1日时,英王为了表彰蒙哥马利的功勋,火线授予其陆军元帅军衔,也就是说,美国四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手下,已经指挥着英国的陆军元帅,这又有点尴尬了。鉴于美国军队数量已极大膨胀、美英两军并肩作战的客观情况,美国方面开始酝酿出台更高一级军衔:“五星上将”。
这事其实从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就开始进入立项和研究了,主要问题是什么称谓和首批五星上将的名单,需要美军高层认真讨论一番,所以直到1944年12月才正式颁布。毫无疑问,作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欧洲美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肯定要授予这个最高军衔,总不能继续被蒙哥马利压着一头吧?
因为五星上将就是西方国家“元帅”的同义词,无非是各个国家称谓不同罢了,而五星上将晋升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担任过盟军战区指挥官职务、1944年12月15日,经国会批准,艾森豪威尔终于挂上了五颗将星,国会同时规定,五星上将军衔只在战时授予,且终生不需要退役。
所以啊,在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小国别朝里算)之间,无论是联合作战、军事交流和各种其他活动中,军衔仍然讲究“基本对等”的原则,而不能有出格的差距,这是一个惯例。包括盟军在会师柏林以后,盟军和苏军在进行接触、谈判、会议和重大活动中,也是如此,如果是朱可夫出席的活动,那么肯定是因为艾森豪威尔在场,否则派个中将、上将就完全可以对付了。
海军军官的军装没有肩章,怎么识别军衔
看军衔袖章,下图从上至下依次是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军队中职务和军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重要
哨兵小虎第646条回答。
职务和军衔是军官身份认同的标志,通过对军官职务了和军衔的确认,基本可以确定一名军官的等级!
一、什么是职务?
职务就是你所担任的职位,也就是你的岗位。也就是俗称的“屁股坐在哪里”,国军称呼的“*座(军座、团座等)”。
1.专用职务称呼:
专用职务指通过职务能立即确定其身份定位。
①军事职务称呼: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中队长、大队长、师长、军长……等。
②政工职务称呼:指导员、教导员。
2.通用职务称呼:
通用职务称呼指仅仅通过职务称呼无法确定其身份,需要通过其附属单位的级别对其进行定位。
①军事职务称呼:
如“司令员”、“参谋长”、“参谋长助理”、“参谋”,则无法判断其身份;如果加上其附属单位级别,则很好判断,如“海军司令员”、“*战区副参谋长”、“*师参助”、“*团机关参谋”等。
②政工职务称呼:
如“政委”、“政治部主任”、“干事”等。加上附属单位级别后,如“*军政委”、“某战区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师政工部干事”等。
二、什么是军衔?
军衔是国家授予军人的荣誉,也就是肩膀上星星,因为军衔代表着军人的荣誉,所以军人在渎职犯罪后会被剥夺军衔。
军官军衔分为三等十级。
三、职务与军衔有什么不同?
职务呢说白了就是军队给予你的权利,给予你的职责;而军衔呢则是国家授予你的荣誉。通常说国家授予你的荣誉越高,给予你的权利就越大!
当然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必然联系的,比如国家给予你团长职务,必定会授予你上校军衔。而不会出现国家授予你团长职务,授予你中尉军衔的事情!
(授予军衔命令书↑↑↑)
四、哪个更重要?
军衔与职务究竟谁重要,这要看放在什么时期了。
1.第一次授衔时期。
第一次授衔时,各级军官普遍对代表军官荣誉的军衔比较看中,比如《亮剑》中,丁伟纵队司令、孔捷军长、李云龙代理军长,均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三人均嫌弃少将军衔低,甚至李云龙还说,手下有个师长都授予了少将军衔!可见那是军人对军衔(荣誉)看的比职务还重!
再比如,大校营长岳振华,毛主席亲授的军衔,这样的一个营长是比团长、师长都牛的存在!所以这一时期,军衔是比较看中的。
2.现在。
由于现在是和平时期,军官普遍对职务看的比较重,比如只要是正团职干部,肯定会被授予上校军衔,而中校营长向少校副团长敬礼的事也时有出现,所以这一时间,职务比军衔重要多了。
(副营职上尉女军官↑↑↑)
3.将来。
将来国家毕竟会健全国家荣誉体制,也势必会推行军衔制,军衔所代表的荣誉和地位势必会极大的与军官的工资、待遇、职级挂钩,所以,将来的军官势必会看中军衔,从而更加珍视军衔所代表的军人荣誉!
(军人荣誉↑↑↑)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老兵,以上是我的浅薄之见,还望各位老兵多多指正!多谢!
神12飞船三位航天员都是什么军衔,完成任务的他们军衔会晋升吗
一、聂海胜,这次执行神舟十二号任务是其第三次“飞天”。
聂海胜曾经在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任务,11月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2013年6月搭乘神舟十号,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6年2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11年,聂海胜与同样执行神舟六号任务的费俊龙一起,晋升少将军衔。
二、刘伯明,此次神舟十二号任务是其第二次“飞天”。
曾经在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任务,在轨道舱协助翟志刚出舱行走,后获“英雄航天员”称号。
2015年10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6年11月的活动,刘伯明(左二)就已佩戴少将肩章
三、汤洪波,神舟十二号是其首次执行太空任务,所以公开披露的信息不太多。
现为大校军衔。
三人中,聂海胜已经是近10年的将军,刘伯明也已经担任少将近6年。二者工作经验丰富,今后是否会安排再次“飞天”还很难说。
汤洪波资历相对最浅,这次执行任务后,有望适时获得晋升。汤洪波1975年出生,目前正是“飞天”的黄金年龄。而且,神舟十三号的“三人组”也有以老带新的意味。所以,汤洪波晋升少将只是时间问题。同时,按照之前梦圆“飞天”的英雄们,均获得了有关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相信,汤洪波也会顺利获得有关荣誉。
为什么军人见到比自己军衔高的都要称为首长
早几年从哈尔滨坐卧铺回来,对面一名军官给上级打电话,一口一个“首长”,当时听起来很不舒服,因为看起来那就是个上尉,听语气上级也不过是营职干部,真心没必要如此。可是转头一想,对于职务繁杂的那么多军队上级领导而言,他又能称为什么呢?直呼教导员、副团长、团参谋长?存在即是合理吧,也就释然了。
从字面上理解,“首长”是指某个范围内位居首位的一个人或一群人,读多了苏军战史,严重怀疑这个词是早期的舶来品,因为苏联红军不仅将团以上指挥员称为“首长”,还开创了“军政双首长”制度。这样的制度我们的工农红军学习以后,在团级不仅设有政委,还有副政委、政治部主任,于是跟军事指挥员一起,都称为了“团首长”,团以上师、军和兵团等建制类推。
所以在部队里只有够级别设置司令部的单位,其军政领导才能够称为“首长”,这个级别一般来说应该是团级起步,换句话说,基层官兵只有遇见团以上级别的领导,称呼“首长”才比较合适。但是在许多专业军事文献中,比如抗美援朝以及1979年的战例汇编中,经常可以看见在部队下定战斗决心时,有营首长、甚至连首长的字样(没看过的先补课),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一种军队内部简称,“营首长”的意思是营长、教导员、副营长这个领导集体的统称,在军事文件的简洁术语表述中,用营首长三个字完全概括了指挥单位,而无需一一列举,“连首长”的意思则大同小异,毕竟连级才是军政双主官制度的最低一档,连长之外还有指导员、副连长呢,但是到了排级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但这是书面用语,跟现实称谓是有差距的,总体而言,基层官兵遇到团以上领导称为首长算是一种合理的尊称。当然,也必须要考虑战争年代没有军衔、以及从65年到88年取消军衔制带来的影响,在这几十年中,官兵对于明显职务高于自己的领导,而又不能确认身份职务的情况下,恐怕“首长”也是唯一合适的称谓。
以二战时期的苏军为例,在战场上如果正式一点的话,无论是上级称谓下级,还是下级称谓上级,都可以用职务、军衔后缀“同志”来表达,比如将军同志、上校同志、大尉同志等等,因为军衔在那挂着一清二楚。但是在我军没有军衔制度的特殊时期,又不能准确了解上级的职务,下级官兵怎么称谓上级呢?所以统称“首长”这也是一种习惯,之后便沿袭了下来。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但性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民国军队下级官兵习惯喊上级为“长官”,这就是一个与首长类似的代指和尊称,许多俘虏或者解放战士一时改不过来,也喊我军各级领导、哪怕一个班长为“长官”。当然我军不兴这个,但是同样的情况下总得有个合适并且方便的称谓吧?这就是“首长”。
军旅剧《绝密543》里面有个桥段,导弹营上校营长肖占武被专机接往上海面见空军“一号首长”,而漂亮的女乘务员也不知道他的职务,上了飞机也称之为“首长”,毕竟地空导弹部队是严格保密的,不方便公开职务。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统称上级领导为首长也是保密的一种需要,要不然,哪里来的个上校营长?
其实地方上也有首长的称谓,不过比部队要慎用多了,一般都是高级领导,大略回顾一下,怎么也得是省部级以上主要领导,市委书记肯定是不够格了。
古代军人是怎么区分军衔高低的
军衔是用来区分军人地位等级的标志。它起源于15、16世纪欧国家,逐渐被全世界所接受。军衔一般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5个等级,日前中国也采用这一分级。军衔的实行,可以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国际间的军事交往。
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军衔制度,军人的地位等级主要通过职务和品级来区分。职务,就是官员实际的官职大小;品级,就是官员的待遇和地位高低。现代军衔中的“帅、将、校、尉、士”这些名称,实际上来源于古代军事职务。
帅,就是元帅。在古代,“元”有“首领”的意思,“帅”就是“率领”,“元帅”一词就是率领军队的首领。春秋时期已出现“元帅”这职务,一般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最高军事负责人。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的官职,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曾担任过“天下兵马大元帅”,元朝时期各省和边疆都设有都元帅、元帅府或分元帅府,负责掌管地方军事。
将,就是将军。“将”字在古代也有“率领”的意思,因此,“将军”一词就是“率领军队”,逐渐演变成具体官职名。古代一般没有单纯的“将军”这种官职,将军一般都有不同的名号,用以区别。
前后左右将军,地位就要稍低些。两晋南北朝时期,将军的名号尤其多,有些用以表达职责,如抚军将军、镇军将军、中军将军等,有些就带有荣誉性质,如龙骧( xIang)将军、虎威将军一类。后世的将军一职,逐渐被其他军事官职名称取代,如明清时期设有总兵、参将、副将等官职,但习惯上仍称呼军官为“将军”。
校和尉,都与古代的“校 尉”这个官职有关。校是古代军事编制单位,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的军队,因此,校尉起初是中高级军事官职。秦朝最早设立校尉,汉朝将其发扬光大,设有多种名号的校尉官职,如曹操就当过“典军校尉”。随着时代变化,校尉逐渐变成低级军事官职,如明清时期,“校尉”词可以用来称呼普通卫士。
士,起源于春秋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一级,古代的贵族还兼有从军作战的义务,而最低等级的贵族在战场上往往只是士兵身份,因此,后人便将军衔的最低一级称为“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